由於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思維,中外對很多事情上的看法也各有不同,在很多外國人的眼裡,對於我們的很多行為,他們都無法理解。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從來是不是虛的
英國專家就曾對我國的「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口號提出過質疑,他們認為這樣的事情是無法做到的,結果卻被我們一次又一次的實踐行動所證明。
不論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全民萬眾一心抗震救災,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千千萬萬中國人當時都在心中吶喊「汶川,我們在一起」。
在地震發生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以第一時間趕到了地震災區。對當地受到地震災害的居民施以援救,到現在我們的腦海中依然會浮現出他們偉岸的身影,為了救助老百姓,他們不顧自己的性命,在這場救援中也讓我們失去了很多的英雄。
今年的疫情又再一次的令無數外國友人見識到了中國的「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武漢爆發疫情之後,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都在第一時間趕到了武漢,這樣的調配能力不只是因為我們的國家政策,更多的是來自於我們中國人心底的凝聚力。
中國再一次刷新外國認知
在見證了中國疫情中的出色表現之後,中國又再一次地刷新了外國對中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看法。
自今年6月以來,我國南方多個地方的汛情依然嚴峻,中國的南方汛情也引發了全球的關注,有新加坡媒體也表示,中國目前對災情的應對能力已經遠超22年前。
在這樣的災難之下,中國的人民解放軍又在第一時間衝在了抗汛的第一線,用一個個偉岸的身軀,保衛了我們的祖國,這樣高大的身影我們早已經習以為常,每當災難出現,他們總會在前方為我們遮風擋雨。
歐洲最常見的是爭搶物資
但是在很多外國人看來這樣的行為卻是十分不理解的,如果是在歐洲地區,出現自然災害的情況,人們首先會做的是去超市裡爭搶物資,這樣的情況在今年疫情之下就已經體現了。
在疫情爆發之後,歐洲人們首先去做的是去超市裡爭搶各種生活物資,雖然在我國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但是我國人們也會對一些受災更嚴重的地區主動伸出援手。
這樣的情況在歐洲地區很少見,所以他們一直才認為中國的「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只是說說而已,直到看到中國這一次次的實際行動,才發現中國人民的凝聚力是真的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