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完泳一小時後「溺亡」 源於乾性溺水?

2020-12-22 網易親子

男童遊完泳一小時後「溺亡」,「乾性溺水」一詞在網上快速流傳引起恐慌,到底什麼是乾性溺水呢?

暑假期間,很多家長都會帶著孩子到遊泳館裡遊泳,一來鍛鍊身體二來還能降溫解暑。然而近日一篇名為《男童遊泳後一小時床上「溺亡」家長不得不警惕的「乾性溺水」》的帖子瘋傳網絡。

帖子描述的是美國有一位10歲小男孩和媽媽在遊泳池玩了很久,兩人走路回到家,男孩洗澡後說很困,就睡起了午覺。1個小時後,媽媽發現小男孩面部異樣,他的臉上被好似海綿一樣的白色泡沫覆蓋,呼叫無應答,在床上就這樣溺亡了。文章在最後表示男孩死亡的原因就是「乾性溺水」—遊泳時被水嗆到,身體啟動自我保護,自動關閉嗓子眼,導致無法呼吸。


此說法引起家長擔憂 想禁止孩子遊泳

長春市民朱女士今年32歲,最近兩年的暑假,她和丈夫經常帶著7歲的女兒去遊泳館遊泳,而女兒也漸漸掌握了遊泳的技巧。8月4日她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有朋友轉發了這條關於「乾性溺水」的帖子,她看完之後覺得十分擔憂,甚至還產生了禁止女兒繼續去遊泳的想法。「帖子裡說的可挺嚇人,好端端的一個孩子遊個泳回來睡一覺就『沒』了。而且還說是『乾性溺水』。我上網查了還真有這個詞,所以真的很擔心這到底是不是真的。」朱女士說。

醫生:「乾性溺水」一般在當場就會發生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呼吸科主任張捷表示,溺亡分為乾性溺亡和溼性溺亡,溺水最主要影響的是呼吸系統,其中溼性溺亡是肺裡面吸入大量的水分之後引起的窒息死亡;而「乾性」就是肺裡面沒有水。這種病人直接的死亡原因是由於聲門的緊閉,反射性的喉頭痙攣,這部分病人實際上也是窒息而死。

「乾性溺水一般在當場就會發生,也就幾分鐘的時間,不能延遲到1個小時再發作。同時溺水導致的呼吸困難是逐漸加重的,孩子溺水後也不可能從泳池正常回家,應該有相關症狀,而且這樣的情況非常少,大家不要過於恐慌。」張主任說。

解答:網傳案例應是心肺等部位突發疾病

對於網傳的「10歲男童『乾性溺水』的死亡事件」,張主任表示她也在朋友圈裡看到有人轉發過。其中「乾性溺亡」的原因是人由於冷水刺激、緊張、恐懼等導致喉頭痙攣而聲門關閉,發生急性窒息或心臟驟停而死亡。「如果這個情況屬實,那麼應該是溺水引起的延遲性肺水腫,或者孩子的心臟等部位也發生了問題。但這並不是『乾性溺水』,而是吸入水分併發症。」張主任說。

遊泳教練:剛會遊泳的人最容易溺水

趙先生今年29歲,目前在長春一家遊泳館裡做遊泳教練,他學習遊泳已經13年。他告訴記者,對於10歲男童「乾性溺亡」的這件事,趙先生表示目前在國內很少聽說,幾乎很少發生。大家不要因為出現過溺水的事情就禁止孩子遊泳。「其實學習遊泳時一般都不會出問題,最容易溺水的階段就是剛學會那陣子,感覺可以控制遊泳池的水位了,也敢去深水區遊了,結果就是因為這種『自負』才出現了問題。」趙先生說。

長春消防部門提醒廣大市民,夏季遊泳時儘量不要去無人管理的水域「野浴」。因為那裡水情複雜,有不少水草和淤泥,即便是水性再好也會發生危險。「『野浴』的地點也沒有專業的救生員,一旦發生危險很難獲救。」消防隊員說。

急救:120表示溺水救援要進行心肺復甦持續疏通呼吸道

長春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員表示,近年來他們也救援過幾個溺水的病人,不過沒有發現「乾性溺水」。一般情況下溺水者都會失去意識沒有呼吸,心臟處於驟停狀態。這時候就需要立刻進行心肺復甦的搶救,持續進行疏通呼吸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壓處理。「如果當時氣溫較低,還要注意對溺水者進行保暖,等到救援人員來到後儘快送到醫院進行治療。」工作人員說。

本文來源:網易親子綜合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男童遊完泳一小時後「溺亡」 醫生:非乾性溺水
    該帖子發出後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一些喜歡遊泳的家長感到十分擔憂想禁止孩子遊泳。對此醫生表示,「乾性溺水」一般在當場就會發生不會延遲至1小時再發作,而且出現這種狀況機率非常低。  男童遊泳後1小時在床上「溺亡」?  暑假期間,很多家長都會帶著孩子到遊泳館裡遊泳,一來鍛鍊身體二來還能降溫解暑。
  • 遊完泳後卻「溺死」在床,「乾性溺水」正走向孩子,危險重重!
    但是他最喜歡的還是遊泳,每次放學之後經常會上附近的遊泳館遊上幾圈才回家吃飯,父母已經習以為常。這天,碩碩和平常一樣遊完泳回來,剛到家看見爸媽在準備飯菜,但他實在太累了,便告訴家長,自己今天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很累,想睡一會兒。媽媽發現他一直在咳嗽,以為只是著涼而已,就告訴碩碩去睡吧,一會吃飯叫他。
  • 孩子遊完泳回家,溺死在床上:「乾性溺水」,家長要趁早知道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導語孩子遊完泳回家,溺死在床上:"乾性溺水",家長要趁早知道。"乾性溺水一般是發生在初學者或是五歲左右的孩子身上,特別是孩子遊泳時家長一定要注意不要讓他們玩得太猛,孩子玩好水後也要注意觀察孩子的狀態,如果出現呼吸困難等現象一定要及時就醫。家長們要了解乾性溺水的知識,不要對孩子玩水這件事不在意,不然後果會讓你後悔不已。
  • 孩子家裡溺亡? 網傳"乾性溺水"不是你想的那樣
    「乾性溺水」和「遲發性溺水」不是一回事!萌媽發現,最近國內不少媒體在對兒童溺水事件的報導中將「乾性溺水」和「遲發性溺水」給混淆了。但這個死在自家床上的10歲男孩,就是「乾性溺水」的典型案例,它可能會讓你改變原有的想法!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一名10歲小男孩,和媽媽在泳池玩了一上午。兩人走路回家後,小男孩洗了個澡,說困,就睡起了午覺。1個小時後,媽媽看到小男孩完全變了模樣,於是企圖叫醒孩子,可男孩已沒有了任何反應。他臉上被海綿一樣的白色泡沫覆蓋著。網上被瘋傳的「乾性溺水」究竟是什麼?
  • 孩子遊泳完回家睡覺,卻在床上溺水了:警惕乾性溺水!
    孩子在遊完泳安全回家,卻溺死在自己床上!現在正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候,加上暑假開始,各個小區的遊泳池正是人頭湧湧的時候,遊泳無疑是暑假中最多孩子的選擇,既能消磨時間,又能解暑,又好玩!今年由於疫情,剛剛進入夏季,學校還沒有複課時,便發生了多起孩子溺水的事情,所以許多家長對於孩子玩水還是比較謹慎的。
  • 朋友圈熱轉「乾性溺水」奪命 專家:翻譯錯誤導致誤解
    遊完泳回家,孩子死在自家床上。你相信這是真的嗎?「警惕孩子遊泳後的『乾性溺水』,吸入6大湯匙水就有可能會出現。」近期進入遊泳季,而這則刷爆微信朋友圈和各大社交網站的網帖讓父母們擔心不已。「乾性溺水」一詞,第一次被帶入了公眾的視野。遊泳時嗆幾口水真的會讓人在睡夢中死去嗎?朋友圈熱轉的奪命兇手「乾性溺水」到底是真是假?
  • 孩子遊泳回來,溺死在床上:「乾性溺水」,家長要會分辨
    然而1個小時候,男孩對家人的呼喚沒有任何反應,並且還吐了許多白沫,這時候將男孩送往醫院,已經搶救無效了,屍檢的結果是「溺水」,這讓家長感到十分詫異,孩子都應遊完泳回家了,怎麼還能在床上溺水呢?其實這種異常的行為,在醫學上被定義為「乾性溺水」。
  • 遊泳上岸後死亡,乾性溺水是真的嗎?
    正值暑假期間,一篇題為《男童遊泳後一小時床上「溺亡」家長不得不警惕的「乾性溺水」》的文章瘋傳網絡。文章稱,美國一位10歲小男孩和媽媽在遊泳池玩了很久,兩人走路回到家,男孩洗澡後說很困,就睡起了午覺。1個小時後,媽媽發現小男孩面部異樣,他的臉上被好似海綿一樣的白色泡沫覆蓋,呼叫無應答,在床上就這樣溺亡了,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 遊泳回家床上溺亡:其實是嗆水後引起的急性肺水腫
    原標題:遊泳回家床上溺亡:其實是嗆水後引起的急性肺水腫   夏季最受歡迎的休閒活動就要屬遊泳了吧。但昨天,題為《男童遊完泳1小時後床上「溺亡」?!家長不得不警惕的「乾性溺水」 》的帖子在網上廣為傳播。南京的急診醫生告訴記者,儘管概率很低,但這的確有可能在孩子身上發生。
  • 遊泳後,孩子出現以下異常,或是「乾性溺水」的前兆,暗示有危險
    孩子遊泳時和遊泳後,家長最好在旁邊好好看著,謹防孩子發生溺水。有家長可能要問了,孩子遊泳時,防溺水還能理解,孩子遊完泳還能發生溺水?別不信,「乾性溺水」就能在脫離水的環境下發生。關於溺水,人們最大的誤解就是,溺水應該是發生在人遊泳時,且周圍都是水的環境下。
  • 孩子遊泳回來一周後離奇死亡,「乾性溺水」孩子傷不起!
    一周後的夜裡,弗蘭基在睡夢中突然驚醒,無法呼吸,在搶救一個多小時後被宣告死亡。醫生在他的肺裡和心臟周圍發現水,並告知他的父母弗蘭基因「乾性溺水」也即「二次溺水」身亡。其實這是典型的「二次溺水」的一個案例,弗蘭基確實經歷了「乾性溺水」的過程,但是在這個過程之後並沒有立即出現任何不適症狀,而「二次溺水」是指溺水後24小時之內出現,由肺內病變引發缺氧從而能出現持續咳嗽、氣促呼吸困難、胸痛、精神萎靡或嗜睡、發熱、情緒異常等症狀。弗蘭基是在溺水後的一周出現了一系列的併發症狀,符合「二次溺水」的症狀。
  • 溺水的人其實不太會掙扎,乾性溺水也可能致命!
    不過如果觀察到一個人在水中試著把頭往後仰,眼睛睜得很大看起來很驚恐,嘴巴張開,不協調晃動著,看起來遊的很怪很沒效率,最好上前詢問。所以所謂的溺水,究竟為什麼會取人性命呢?剛開始快溺水時,患者會努力把頭伸出水面。等到真的無法伸出頭部,讓頭部低於水面後,患者的呼吸暫停。
  • 孩子遊泳回來,卻溺死在床上:「乾性溺水」,家長要學會辨別
    01孩子遊泳回來卻溺死在床上:"乾性溺水",家長要學會辨別洋洋是一個喜歡遊泳的孩子,學會遊泳之後他經常去家附近的遊泳館遊上幾圈。可惜的是,經過醫生診斷,洋洋已經失去了生命體徵,媽媽一時間接受不了這個打擊,崩潰坐在地上。洋洋好好的,怎麼就沒了呢?媽媽始終不願意相信。後來經過屍檢,洋洋是"乾性溺水",才失去了生命。
  • 謹防乾性溺水
    據媒體報導,一個10歲男童在泳池嬉水回家後,在睡眠中突發憋喘,被緊急送醫後,最終診斷為乾性溺水。那麼什麼是乾性溺水呢?  據濟南市第五人民醫院急救分中心主任王立軍介紹,臨床上乾性溺水的發生率極低,在溺亡事故中發生的概率只有1%,乾性溺水的重點是喉部造成急性窒息,不過由於氣道開口被封閉了,所以肺內幾乎沒有什麼進水。不過由於吸入液體刺激到器官黏膜或冷水刺激皮膚,會導致喉頭部產生痙攣,這樣聲門關閉,防止肺部進水出現窒息,此時人體會缺氧。
  • 離開遊泳池也能淹死人,「乾性溺水」的真相
    一小時後,卻發現他臉上被海綿一樣的白色泡沫覆蓋,就這樣溺死在了自家床上。之後每年夏天,一到遊泳旺季就會被各路媒體、網絡大肆報導,一度引起家長的恐慌。其實流傳很火的「乾性溺水」事件也就是以下兩個: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一名10歲小男孩,在泳池玩了半天,回家之後開始午睡。一小時後,媽媽準備叫醒孩子,卻發現他臉上被海綿一樣的白色泡沫覆蓋著,就這樣溺死在了自家床上。
  • 微信朋友圈熱傳的"乾性溺水" 真相有那麼可怕嗎
    【新聞背景】近日,微信朋友圈中熱傳《男童遊泳後一小時床上「溺亡」家長不得不警惕的「乾性溺水」》,內容是:美國一位10歲小男孩和媽媽在遊泳池玩了很久,兩人走路回到家,男孩洗澡後說很困,就睡起了午覺。1個小時後,媽媽發現小男孩面部異樣,他的臉上被好似海綿一樣的白色泡沫覆蓋,呼叫無應答,在床上就這樣溺亡了。
  • 孩子遊泳回來,溺死在床上:"乾性溺水",父母要學會分辨!
    在我看到網際網路上的新聞,一個10歲的美國男孩在業餘時間遊泳,卻死在家裡的事情後,第一反應也是很震驚的。 小男孩遊泳的整個過程中什麼都沒有發生,遊完泳後他終於安全回家了,但回家後發生了一場意外的悲劇。
  • 孩子會淹死在床上,乾性溺水以及溺水誤區,你一定要知道!
    判斷溺水的方法你掌握了嗎,尤其還有一種乾性溺水。(一)溺水的最大誤區溺水時無法呼救,溺亡都是悄無聲息的。溺水時人不會撲騰、叫喊、拼命掙扎。一旦發現以上跡象,家長一定要趕緊去看看怎麼回事,哪怕是誤判,也要前往確認,孩子的生命只有一次,容不得一點點的大意(二)乾性溺水關於孩子溺水,還有一種情況,乾性溺水。絕大部分人可能沒有聽說什麼叫「乾性溺水」。
  • Mayo Clinic:了解「乾性溺水」的真相
    新聞和社交媒體上有很多關於「乾性溺水」的報導——許多人,特別是兒童,在遊泳後數天或數周溺亡。這種情況雖然給家庭和社區造成毀滅性打擊,但Mayo Clinic的急診醫學執業醫師Michael Boniface博士表示,乾性溺水是一種誤稱。
  • 「乾性溺水」的真相
    8月5日青島一海灘發生了兩名8歲雙胞胎姑娘遊泳,意外溺亡事件。這讓大家再次認識了一個事實:溺水是我國兒童的第一大致死原因,每年約2萬名中國孩子死於溺水,溺亡率最高的是5歲以下的兒童。夏季遊泳防溺水真的迫在眉睫,溺水中的另一種――乾性溺水 ,或許有些人是第一次聽。不久前,一個名為「國外一小男孩遊泳一周出現乾性溺水,救治無效死亡」的帖子在網上熱傳,引起了眾多家長的關注。說的是一個小男孩和父母去遊泳,晚上回家之後,說自己肚子疼,父母沒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