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媽咪有方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曾經在美國發生過這樣的一件事情,一個10歲的小男孩在泳池裡玩了半天,回到家後說很困,然後就去睡覺了。男孩的家人覺得孩子是遊泳玩累了,也沒理會。
然而1個小時候,男孩對家人的呼喚沒有任何反應,並且還吐了許多白沫,這時候將男孩送往醫院,已經搶救無效了,屍檢的結果是「溺水」,這讓家長感到十分詫異,孩子都應遊完泳回家了,怎麼還能在床上溺水呢?
其實這種異常的行為,在醫學上被定義為「乾性溺水」。
一、什麼是乾性溺水?
乾性溺水指的是:人體受到冷水的刺激,或者是吸入液體刺激氣管黏膜,從而引起聲門發生反射性痙攣,繼而誘發急性窒息以及心跳驟停,最終導致死亡。
說白一點,就是人在受到刺激後,肌體的一種應激反應,導致自己憋氣引發喉頭痙攣,使得聲門關閉,空氣無法進入到肺部,也就是自己將自己憋死。
二、乾性溺水時,孩子會有這樣的現象
發生乾性溺水的時候,孩子們通常都會出現類似的情況: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會出現明顯的口唇發乾、面部腫脹、呼吸困難、容易犯困、極度嗜睡等情況。緊接著,就會出現突然昏迷、窒息甚至是溺亡的情況。
當然,也有一些比較特殊的狀況,一些患者在被人救上岸了之後,而且肺部吸入的水量不多時,從他們的表面上看,會發現他們早期的意識狀態、呼吸等都很正常。
可是卻在隨後的數小時,乃至72小時後會發生嚴重的呼吸窘迫的情況,嚴重的甚至還會危及到生命。一般這種情況,在醫學上都被稱為「二次淹溺」。
通常來說,乾性溺水一般會發生在遊泳的初學者和5歲以下的孩子身上,特別是還不會遊泳的小朋友。為了孩子的健康,建議家長們在帶孩子去遊泳的時候,可一定要把他們看好了,控制好孩子玩水的強度,尤其要禁止「扎猛子」的玩法,突然衝入水裡,很容易因為低溫引發身體的應急機制,導致呼吸困難等現象。
如果發現孩子在遊泳後有以上的情況出現,可不能大意了,一定要仔細觀察孩子的情況,出現問題及時就醫。
在孩子剛學會遊泳時,你會盯緊正在玩水的孩子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我是一名三歲寶寶的媽媽,育兒是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寶寶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更細緻的關懷。大家在育兒過程中遇到問題都可以來找我共同探討,一起解決。
我是媽咪有方,每天在帶娃養娃中與寶寶一起成長。
每天分享育兒經驗,歡迎各位寶爸寶媽與我共同分享養娃過程中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