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水後出現溺水反應 夏季孩子遊泳當心「乾性溺水」

2020-12-22 廈門網

  少年們在水裡嬉戲。資料圖。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曾昊然)三伏天馬上就要到了,遊泳池和海濱浴場都會成為市民避暑的好去處。然而,危險可能就隱藏在水中。

  醫生提醒,孩子們在享受玩水樂趣的同時,要當心「乾性溺水」這個「隱形殺手」。

  案例

  離水後出現溺水反應

  曉華(化名)今年6歲,剛上小學一年級。他放暑假在家整天玩遊戲,父母生怕他玩壞眼睛,把他送到附近的遊泳池去遊泳,可父母怎麼也沒想到,一次遊泳差點要了孩子的命。

  曉華年齡小,遊泳技術一般,剛下水時沒注意,腳打滑了一下,嗆了幾口水。父母當時並沒有在意,可等到回家後,曉華卻出現了不同尋常的反應———在吃晚飯時狀態很萎靡,同時體溫也開始升高,出現發燒症狀,並不停地咳嗽,隨著時間的推移,甚至出現了呼吸困難的情況。見此情景,父母趕忙撥打了120,把孩子送到醫院搶救。

  解病

  急性肺水腫惹的禍

  「為什麼離開泳池後,孩子還會溺水呢?」廈門市海滄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陳玲玲告訴記者,曉華是得了急性肺水腫,這種情況是由常說的「乾性溺水」引起的。

  什麼是乾性溺水呢?醫生介紹,主要是因受到強烈的刺激(包括冰冷的刺激、驚嚇、驚恐)和過度緊張,導致喉頭痙攣,結果聲門關閉而不能正常呼吸繼而缺氧,嚴重者會出現窒息甚至死亡。小孩自我保護意識較弱,遊泳時嗆了水,以為沒事,其實這些水已經進到氣管。

  陳玲玲提醒,該病多發於兒童,起初並沒有什麼表現,往往會被家長忽略,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的肺功能就會受到影響,嚴重時會出現呼吸困難甚至窒息的情況。雖然急性肺水腫的情況並不多見,但一旦出現,往往病情較為嚴重,應當引起市民的警惕。

  此外,陳玲玲提醒,即使沒有出現急性肺水腫,家長也要小心孩子入水時受冷水刺激引發的反射性喉痙攣,嚴重時會造成孩子窒息,「這也屬於繼發性溺水的一種,救治不及時會危及生命」。

  提醒

  孩子遊泳後嗜睡要當心

  夏季遊泳該如何注意這種「隱形殺手」呢?

  陳玲玲提醒,乾性溺水的症狀在遊泳後幾小時甚至1天—2天內出現,如果孩子在水中嗆水,請務必留意孩子在水中有無異常情況,上岸後,短時間內身體有沒有起變化。此外,市民注意以下幾點,可有效預防乾性溺水的發生:

  1.遊泳前需熱身,飲食不要過飽,切忌突然下水、跳水,不要在水中下壓小朋友,這些都容易讓孩子嗆水。

  2.遊泳後應注意觀察孩子是否有不間斷咳嗽、發燒、嗓子疼的情況發生。

  3.發現乾性溺水者,立刻進行心肺復甦搶救———先打開氣道(頭向後仰,清除口中異物,抬下頜),進行人工呼吸,之後進行胸外按壓;如果溺水者已經沒了心跳,要先進行胸外按壓,並撥打120,立即送醫。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遊泳後,孩子出現以下異常,或是「乾性溺水」的前兆,暗示有危險
    文|秘籍君盛夏和初秋,很多家長都喜歡帶孩子出門遊泳,幫助降溫解暑、鍛鍊身體。但是,遊泳是一件具有危險的活動。孩子遊泳時和遊泳後,家長最好在旁邊好好看著,謹防孩子發生溺水。有家長可能要問了,孩子遊泳時,防溺水還能理解,孩子遊完泳還能發生溺水?
  • 孩子遊泳回來一周後離奇死亡,「乾性溺水」孩子傷不起!
    第二天夜裡,弗蘭基開始出現腹瀉嘔吐等症狀,他的父母猜測孩子患了腸胃病,於是在家治療他,但他的症狀並沒有減輕甚至出現肩部疼痛。一周後的夜裡,弗蘭基在睡夢中突然驚醒,無法呼吸,在搶救一個多小時後被宣告死亡。醫生在他的肺裡和心臟周圍發現水,並告知他的父母弗蘭基因「乾性溺水」也即「二次溺水」身亡。
  • 孩子遊泳完回家睡覺,卻在床上溺水了:警惕乾性溺水!
    孩子在遊完泳安全回家,卻溺死在自己床上!現在正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候,加上暑假開始,各個小區的遊泳池正是人頭湧湧的時候,遊泳無疑是暑假中最多孩子的選擇,既能消磨時間,又能解暑,又好玩!今年由於疫情,剛剛進入夏季,學校還沒有複課時,便發生了多起孩子溺水的事情,所以許多家長對於孩子玩水還是比較謹慎的。
  • 遊泳上岸後死亡,乾性溺水是真的嗎?
    正值暑假期間,一篇題為《男童遊泳後一小時床上「溺亡」家長不得不警惕的「乾性溺水」》的文章瘋傳網絡。文章稱,美國一位10歲小男孩和媽媽在遊泳池玩了很久,兩人走路回到家,男孩洗澡後說很困,就睡起了午覺。1個小時後,媽媽發現小男孩面部異樣,他的臉上被好似海綿一樣的白色泡沫覆蓋,呼叫無應答,在床上就這樣溺亡了,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 孩子上岸也會溺水 警惕「乾性溺水」
    可是晚上回家後,Delgado就感到肚子很疼,父母沒有在意,給他吃了腸胃藥就哄他睡覺了。誰知,之後的幾天Delgado的腹痛加劇了,還出現了上吐下瀉、頸子疼、肩膀疼的表現。看情況不對,父母連忙把他送到醫院。可是經過醫生的緊急搶救,還是沒有能救回Delgado的生命。面對這一噩耗,Delgado的父母悲痛萬分,感到難以置信:孩子怎麼突然就沒了?
  • 孩子上岸也會溺水,家長要 警惕「乾性溺水」
    看了這個新聞,很多爸爸媽媽表示很震驚,美媽第一次聽說這件事,也是這個反應。後來,美媽查閱了相關資料後才明白:人體因為冷水刺激或吸入液體刺激氣管黏膜,引起聲門發生反射性痙攣,繼而誘發急性窒息和心跳驟停導致死亡。
  • 孩子遊泳回來,溺死在床上:"乾性溺水",父母要學會分辨!
    孩子遊泳回來,溺死在床上:"乾性溺水",父母要學會分辨! 夏天來臨時,許多人喜歡在河邊、海邊或遊泳池遊泳,因此,每年夏天溺水都更加嚴重。 然而,在美國,一個男孩在回家後淹死在自己的床上,這也是很奇怪了。
  • 孩子遊泳回家後神秘死亡,「乾性溺水」的真相是……
    文章提到了一位 4 歲的美國小男孩,和爸媽去水壩遊泳。遊泳的過程中,孩子被一個浪打入水中,被救起後孩子表示沒什麼不舒服的。孩子回家後隔天開始上吐下瀉,家人沒太在意,然而,一周後孩子卻突然呼吸心跳停止,送到醫院後已無力回天。醫生給出的死因是:溺死。並稱這是「 乾性溺水 」。
  • 寮步:遊泳後出現不適需警惕 醫生提醒謹防「乾性溺水」
    隨著暑假的開始,家長帶上孩子到遊泳池享受一下清涼是不少市民鍾愛的選擇,防止暑期兒童溺水也成為了關鍵,可您知道麼?離開泳池之後也會出現「溺水」現象,各位家長要及時防範。
  • 寶爸帶8歲兒子遊泳,回家後孩子卻呼吸困難,「乾性溺水」危險大
    在夏季,遊泳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不僅可以很好地鍛鍊身體,還能讓人感到十分涼快,不像一般的運動一樣,結束後總是出一身大汗,身上十分粘膩,感到不舒服。一位寶爸就是看中了涼快舒爽這一點,在周末帶著8歲的兒子去遊泳,兩個人都玩得特別愉快。
  • 寶爸帶8歲兒子遊泳,回家後孩子卻呼吸困難,「乾性溺水」危險大
    在夏季,遊泳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不僅可以很好地鍛鍊身體,還能讓人感到十分涼快,不像一般的運動一樣,結束後總是出一身大汗,身上十分黏膩,感到不舒服。一位寶爸就是看中了涼快舒爽這一點,在周末帶著8歲的兒子去遊泳,兩個人都玩得特別愉快。結束之後,寶爸帶著孩子去衝澡,準備回家。
  • 遊泳回家床上溺亡 「乾性溺水」 究竟是怎麼回事?
    記者探訪   嗆水後引起的急性肺水腫   南京市中醫院急診科瞿媛醫生介紹,從醫學角度來說,新聞中描述的症狀,這樣的「乾性溺水」歸為急性肺水腫引起的。這種情況儘管概率很低,但的確有可能出現,孩子比成人更容易發生。
  • 男孩遊泳回家後,出現「乾性溺水」,媽媽機智的做法救了孩子一命
    導讀:男孩遊泳回家後,出現「乾性溺水」,媽媽機智的做法救了孩子一命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四歲兒童遊泳後得急性肺氣腫是乾性溺水?這根本不是你想的那樣
    說到遊泳這件事,如果大人沒有時間一直陪護寶寶,還是建議不要讓寶寶自己去遊泳吧,雖然天氣炎熱,遊泳不僅可以消暑,更是夏季鍛鍊身體的一種有益方式。但也正因為如此,夏季兒童發生溺水的事件出現的也越多。就前段時間網絡都在熱議的4歲兒童乾性溺水事件,估計很多家長都有所耳聞。不過據專家分析,這不是乾性溺水,而是遲發性溺水。經常帶寶寶遊泳的寶爸寶媽,很有必要了解之間的區別,以便能夠更好的守護孩子的安全。
  • 孩子遊泳回來,溺死在床上:「乾性溺水」,家長要會分辨
    然而1個小時候,男孩對家人的呼喚沒有任何反應,並且還吐了許多白沫,這時候將男孩送往醫院,已經搶救無效了,屍檢的結果是「溺水」,這讓家長感到十分詫異,孩子都應遊完泳回家了,怎麼還能在床上溺水呢?其實這種異常的行為,在醫學上被定義為「乾性溺水」。
  • 預防溺水安全知識大全!溼性溺水、乾性溺水你知多少?
    青少年學生是很讓人擔心的群體,每年夏天總會有一些孩子因為玩水而溺亡,一個個年輕的小生命,離我們遠去!這些觸目驚心的場景讓多少家庭痛不欲生。兒童溺水我們需要知道的事實溺水是我國兒童的第一位致死原因! 關於溼性溺水、乾性溺水、遲發性溺水 溼性溺水,就是我們常見的溺水狀況,是喉部肌肉鬆弛,液體充塞氣道和肺泡導致窒息。
  • 遊完泳一小時後「溺亡」 源於乾性溺水?
    男童遊完泳一小時後「溺亡」,「乾性溺水」一詞在網上快速流傳引起恐慌,到底什麼是乾性溺水呢?1個小時後,媽媽發現小男孩面部異樣,他的臉上被好似海綿一樣的白色泡沫覆蓋,呼叫無應答,在床上就這樣溺亡了。文章在最後表示男孩死亡的原因就是「乾性溺水」—遊泳時被水嗆到,身體啟動自我保護,自動關閉嗓子眼,導致無法呼吸。
  • 朋友圈熱轉「乾性溺水」奪命 專家:翻譯錯誤導致誤解
    遊完泳回家,孩子死在自家床上。你相信這是真的嗎?「警惕孩子遊泳後的『乾性溺水』,吸入6大湯匙水就有可能會出現。」近期進入遊泳季,而這則刷爆微信朋友圈和各大社交網站的網帖讓父母們擔心不已。回家後男孩洗了個澡,之後說很困睡午覺,1小時後,媽媽看到男孩完全變了樣。「他的臉上被好似海綿一樣的白色泡沫覆蓋,在床上就這樣『溺死』了。」另一個講的是一個澳大利亞的3歲男孩,玩耍時不慎跌入遊泳池中,被救起幾個小時後,媽媽發現孩子體溫升高、昏睡等異常情況,趕緊送醫。醫院X光顯示,孩子經歷了「乾性溺水」,幸虧發現及時儘早進行了救治。
  • 「乾性溺水」的真相
    夏季遊泳防溺水真的迫在眉睫,溺水中的另一種――乾性溺水 ,或許有些人是第一次聽。不久前,一個名為「國外一小男孩遊泳一周出現乾性溺水,救治無效死亡」的帖子在網上熱傳,引起了眾多家長的關注。說的是一個小男孩和父母去遊泳,晚上回家之後,說自己肚子疼,父母沒重視。
  • Mayo Clinic:了解「乾性溺水」的真相
    新聞和社交媒體上有很多關於「乾性溺水」的報導——許多人,特別是兒童,在遊泳後數天或數周溺亡。這種情況雖然給家庭和社區造成毀滅性打擊,但Mayo Clinic的急診醫學執業醫師Michael Boniface博士表示,乾性溺水是一種誤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