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沒有發表SCI論文,丟掉博導身份的祝卓宏教授
隨著科技部不唯SCI論文的政策出臺,讓很多博士研究生和科研人員感到輕鬆了很多,畢竟在有效的科研條件下,過分地要求科研創新有些不實際,高校和科研機構對研究生和科研工作者的科研考核中,SCI論文佔比非常重,造成中國目前科研圈風氣浮躁,科研學術造假層出不窮,研究生和科研人員為了完成科研考核,不得不去灌水SCI論文甚至去數據造假。例如:2020年1月5日,中國科學院發布公告,收回博士生導師祝卓宏的博士學位,而祝卓宏已經是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博導教授,被收回博士學位,也就失去了博導的身份,讓祝卓宏失去博士學位的原因,竟然是當年博士畢業,由於祝卓宏博士畢業時的SCI論文被拒稿,因此祝卓宏不滿足當時中國科學院大學博士生畢業標準。祝卓宏靠著借來的博士學位混到了博導的位置,直到教育部要求各大高校嚴查博士學位歷史遺留問題,祝卓宏也被揪了出來!
沒有SCI論文門檻,祝卓宏還會是博導嗎?
祝卓宏事件之所以引發眾人矚目,主要是祝卓宏教授的身份非常特殊,他不僅是中國科學院大學的教授、博士後導師,註冊督導師,中國科學院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教授,還是國家公務員心理健康應用研究中心主任,中央國家機關職工心理健康諮詢中心主任。祝卓宏教授畢業於第一軍醫大學,碩士畢業於著名的華西醫科大學,博士就讀於中國科學院大學,然而卻因為當年無法發表一篇SCI論文被取消的博士學位,從祝卓宏教授的個人經歷來看,他的科研水平似乎早已達到了博導的水平,加入科技部早點出臺不唯SCI論文的政策,也許祝卓宏教授會順利拿到博士學位,現在還會是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博導!然而現實中沒有假如一說,祝卓宏教授失去了博士學位,也被冠以了學術不端的名譽。
SCI論文說難也很難
中國的博士生數量擴招規模非常的大,然而中國的博士生科研產出卻低的可憐,主要是歷史遺留問題,中國高等教育經歷大躍進式的發展,當年連一篇SCI論文都無法發表的博士畢業生都可以混到博導的身份,因此造成目前中國在讀博士生畢業延期的現象非常嚴重,就以清華大學為例,雖然每年招的博士生數量有限,但是清華大學官網顯示的博士在讀博士生數量已經超過了1.4萬人,因此在教育部要求各大高校嚴抓博士生畢業質量時,避免出現隔壁高校翟天臨式的醜聞,不再要求博士生在讀期間有發表SCI論文的要求,只要求博士畢業生們能保質保量確保不存在抄襲畢業論文的存在,用網友的話來解釋,清華大學不再要求博士畢業生們能為清華大學在科研數據上爭光添彩,只希望不要出學術醜聞,屬於不求有過但求無過的心態!畢竟清華大學最近幾年也被曝光了多起學術不端行為,清華大學最好的是本科生,很多已經出國留學,博士生的質量並不如本科生那麼優秀!
因此,也出現一個假設,如果當年就沒有SCI論文的畢業要求,那麼現在中國的博士生數量會不會增加很多,高校的博導數量是不是還會增加,畢竟當年像祝卓宏教授被一篇SCI論文難道的博士畢業生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