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一】
良好的習慣。
做法:避免久坐或久站。
【偏方二】
泡腳法。
做法:用熱水泡腳。
【問診記】
小雨是一家超市的收銀員,職業性質決定她很少能夠坐下來休息,每天要站七八個小時。為了維持生計,她懷孕6個多月了還捨不得請假。最近,她發現小腿皮膚表面像蚯蚓一樣,疙疙瘩瘩,彎彎曲曲。於是在有一天上完早班後,她到醫院來就診。
做了檢查之後,我初步斷定這是典型的靜脈曲張。
於是,我對她說:「你現在小腿有什麼感覺嗎?」
「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只是有點兒酸脹不適和輕微的疼痛。醫生,這不會對寶寶有什麼影響吧?」
我沒有直接回答她的問題,而是對她說:「這是孕婦下肢靜脈曲張,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老爛腿』。一般來說,孕婦下肢靜脈曲張都是單純性的,經過休息和睡眠後,靜脈曲張的程度可減輕,並且你現在還是小腿靜脈曲張,生活中稍微注意一下,過幾天就會有所好轉,但是很難癒合。現在暫時不會對小寶寶有什麼影響。」
「我的小寶寶已經6個多月了,不吃藥行嗎?我擔心吃藥對寶寶不好,還有沒有其他的治療方法?」
「你的心情我很理解,不管怎麼治療,你現在要儘量避免長時間站立。因為靜脈曲張經常發生在下肢,大多數患者都是由於長時間站立或保持同一個姿勢而造成的。如果不加注意,曲張血管增多,小腿就會出現水腫,特別是站立過久或勞累後較明顯,隨著程度的加重,水腫會逐漸向大腿、會陰部、腹壁,甚至全身發展蔓延,並伴有高血壓和蛋白尿,有的還出現皮膚瘙癢,嚴重者還會出現溼疹、瘀積性皮炎等皮膚病變。這不僅使孕媽媽的生活受到很大影響,對胎兒的成長也很不利。」
小雨聽了我的介紹,緊張地問:「那我現在怎麼辦?」
「別緊張,孕婦靜脈曲張只要治療及時,並且在生活中能夠注意一點兒,一般就不會對小寶寶有什麼影響。」
臨走前,我告訴小雨,外出時要儘量穿彈力襪或使用彈力繃帶,可以減輕患肢症狀,還能避免意外原因傷及皮膚及血管。另外,注意調理飲食,不要吃辛辣以及油膩的食物,以防加重病情。
【小偏方】
所謂靜脈曲張,顧名思義就是腿上出現的粗大「青筋」,血管像蚯蚓一樣迂曲突出,表層凸出皮膚曲張呈團狀或結節狀,並且腿部伴有酸脹感、疼痛感, 有時下肢有異樣的感覺,如患肢變細、變粗、肢體發冷、肢體潮熱,皮膚有針刺感、奇癢感、麻木感、灼熱感等,晚上感覺偏重,早上較輕。隨著病情的發展,皮膚色素沉著,顏色發暗,並且脫屑、瘙癢,足踝有水腫,並且非常容易疲勞、乏力。
孕媽媽患有靜脈曲張的主要原因是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很少改變,血液蓄積下肢,在日積月累的情況下破壞靜脈瓣膜而產生靜脈壓過高,使小腿的青筋隆起。
要想緩解靜脈曲張也很簡單:每晚睡覺前,養成用熱水洗腳的習慣,忌用冷水洗腳。用熱水洗腳,能消除疲勞,有利睡眠,更能活血化瘀;另外注意勤洗潰瘍面。下肢靜脈曲張的潰瘍地方,可用生理鹽水或3%硼酸液溼敷,或用1∶5 000高錳酸鉀液浸泡患處,有利於消炎殺菌,每天2~3次;還要注意,不能一直站著,也不能一直坐著,如果長時間保持同一個姿勢,小腿肌肉就不能很好地收縮,使小腿血液及時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