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周報記者:吳平
近日,國內四大機場陸續發布2019年半年報及最新的月度經營數據。報告顯示,四大機場已從今年4月的至暗時刻走出,並通過月月高升的數據,回擊市場對宏觀經濟衝擊的擔憂。
另一方面,在免稅店成為機場賺錢利器的今天,相比其他各家面對的不同問題,白雲機場(600004.SH)正步入屬於它的高光時刻。
9月5日,白雲機場股價盤中創歷史新高,觸及20.8元每股,收盤時上漲1.25%;上海機場(600009.SH)股價同樣繼續在歷史最高位徘徊,收盤小幅上漲0.54%;深圳機場(000089.SZ)與北京首都機場(00694.HK)的股價則表現平平。
旅客吞吐量增速回暖
對於機場來說,「旅客吞吐量增速」這一指標很大程度上決定機場經營的景氣度,也在一定程度折射出當時的宏觀經濟態勢。
「客流越旺、機場生意越好;但如果碰上經濟萎靡,人們減少出行,機場的數據突然變差,也能反過來印證、預示宏觀局勢。」9月5日,廣州某私募基金交運行業分析師王亮(化名)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今年4月,四大機場一度陷入增長乏力局面。
從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速的數據看,今年4月,白雲機場僅錄得0.2%的增幅,幾乎沒有增長;這一數據在1月和2月分別為8.7%,3.8%;深圳機場同樣如此,其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速為1.9%,遠不及1月的10.9%和2月的11%;上海機場更錄得負增長,為-0.17%,相比1月的7.65%和2月的9.05%下降許多。
不過,數據很快出現回升,甚至一飛沖天。根據最新月度經營數據,今年7月,在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速上,上海機場、深圳機場、白雲機場分別提高至4.59%、7.8%、7.7%。
「春運和暑運是以旅遊休閒為主,3-6月主要是以商務客需求為主,今年的這個態勢表明,宏觀經濟下行,商務出行需求減弱。」民航問題專家林智傑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5月之後的數據回升,是由於政府穩增長、保就業工作做得比較好,「老百姓的消費需求沒有太大的影響,旅遊出行需求還是比較旺盛」。
作為我國第一大機場,北京首都機場早已是超負荷運營的狀態,其設計旅客吞吐量為8000萬人次,但2018年就超過1億人次,因此民航局計劃將北京首都機場三分之一的航班和旅客,分流到新投用的北京大興機場。
恰是在這樣背景下,2019年上半年,北京首都機場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速只有1%,歸屬母公司所有者淨利潤同比下滑13%。
深圳機場方面,王亮指出,「未來幾年還將進行大規模資本投入,建設衛星廳和T4航站樓,其中衛星廳計劃投資64.7億元,2021年投產,這將對公司業績帶來一定拖累」。
掘金免稅業務
在全球的機場運營中,當前市場最看重的恰是免稅業務。
「旅客吞吐相關的業務增速趨於穩定,但機場通過人流變現所獲取的免稅店收入,成為帶來業績彈性的關鍵,也讓機場有了消費行業的屬性和估值。」王亮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根據Generation Rasearch的數據,2017年,全球免稅行業的銷售,有56%是通過機場渠道完成。而國外商業運營成熟的機場,免稅店所帶來的收入早已超過航空業務,成為賺錢的最大利器。
根據Wind數據,2018年各大機場的非航收入在總收入中的佔比,香港機場最高,達68%,新加坡機場、巴黎機場、法蘭克福機場分別為60%、58%、56%。
實際上,在四大機場的半年報業績中,免稅業務是其中最強勁的驅動力。
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上海機場的航空業務收入為20.24億元,同比僅微增3%,但非航收入則達到34.3億元,同比增速高達35%;白雲機場方面,與航空業務相關的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速僅實現4.1%,但在非航業務方面,免稅銷售額卻達到8.44億元,同比大增兩倍。
「最主要的原因是扣點率,機場授權運營商去經營免稅店,獲取的收入給機場分成,這個分成比例,在此前僅有20%左右,但2018年前後,各機場都與運營商籤訂了新的協議,扣點率提升到40%左右,大幅度提高了機場的利潤。」王亮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2018年4月26日,白雲機場T2航站樓投產,新增免稅店面積4244平方米,相比原有的約400平方米的面積大幅增加,這帶動白雲機場進入目前的高光時刻。
「對於免稅店運營,上海機場已經進入成熟期,白雲機場則是成長期,北京首都機場面臨轉場分流,而深圳機場依然處於初期,具備很大潛力。」王亮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