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陰工學院建築工程學院輔導員團隊網文】
【韓飛】
唐代司空曙詩云:
澹日非雲映,清風似雨餘。
捲簾涼暗度,迎扇暑先除。
秋,揫也,物於此而揫斂也,
立秋,暑去涼來,禾穀成熟,
梧桐應聲落葉,以寓報秋之意。
正在經歷疫情下之暑假的同學,
還在個人成長的責任田裡奮力拼搏,
一如既往地沉浸在考研複習,
投入在工程項目實踐,
奮起直追在四級二級尚未達標的路上,
查漏補缺在專業發展的圖紙、設計中。
把失敗和嘲笑變為成長的動力,
每天努力一點點,
堅持下去,
定會看到勝利的曙光。
你有怎樣的努力就會有怎樣的收穫,
風吹麥浪之時,
檢驗耕耘之刻,
找到努力的方向,
定會逆風飛翔,
成長為我們喜歡的模樣。
【馮雲平】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此為宋代詩人劉翰所作《立秋》,
立秋時節葵花開、桃子熟、大豆豆莢出。
「秋」寓意禾穀成熟,
代表秋天是收穫的季節。
農耕在經歷春天辛勤播種,
夏日細心的管理,
才迎來秋天金黃的收穫。
立秋,農戶將迎來收穫的時節。
立秋,同學也將迎來疫情下的收穫。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是必然;
同學期末考試成績已出爐,
獎學金評定工作正在進行,
此時也正是對一學期學習工作總結的好時機。
收穫讓人喜悅,
因為它果實纍纍,瓜果飄香。
豐碩的收穫離不開辛勤的耕耘,
同學需要繼續握著知識的鋤頭,
在學習的田地中持續播種。
【顧向陽】
立秋,表示秋天來臨,
草木開始結果孕子,
收穫季節到了。
在我國有許多與立秋有關的民俗如:曬秋,
南方因特殊的地理條件而形成的晾曬農作物方式,
形成了獨特的農俗現象。
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
成了畫家、攝影家的素材,
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疫情給我們帶來不便,
但我們的學習生活也有了諸多的改變,
學習的自律性、主動性在增強,
通過網絡更便捷的問題探討,
學會諸多的軟體使用,
如何與老師同學便捷的交流溝通,
開啟了一種全新的遠程學習模式。
【張涵】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維的《山居秋暝》於詩情畫意之中寄託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也把秋的美和意境躍然紙上。
不記得哪年秋日,
許下一個宏大而鏗鏘的夢想。
一年又一年的執著,
是渺小的個體,
用生命的齒輪,
切割無奈的生活時,
留下的一道道深淺;
一年又一年的堅持,
走出了曾經的失敗和泥濘,
讓乾癟的自尊心漸漸飽滿起來,
昨夜流過的淚,
都變成划過天空的流星。
經歷過長夜痛哭的人,
才足以談人生。
立秋,希望的開始,
願你在人生的道路上收穫一片美好的風景。
【周彤】
孟浩然《初秋》寫到:
「不覺初秋夜漸長,清風習習重悽涼。
炎炎暑退茅齋靜,階下叢莎有露光。」
一場秋雨一場寒,
立秋過後,
天氣逐漸涼爽,
暑去涼來,
褪去了梅雨季的悶溼,
迎來了秋高氣爽的舒適。
農家人也開始為秋季大豐收做充足的準備,
有「立秋節,秋忙會,食秋桃」等風俗。
立秋距離開學還有將近20天的時間,
用這段時間回顧暑假前期的成果,
繼續乘勝追擊,
以期在秋季開學積蓄充沛的精力和富足的能量去大顯身手。
精心耕耘手中的責任田才能遍地開花,
願你們在收穫的季節碩果纍纍,
再創佳績!
【陸鑫婷】
鬥指西南維為立秋,陰意出地始殺萬物,
按秋訓示,谷熟也。
立秋,是赴一場時節的盟約。
末伏夏盡,暑去涼來。
夏天已經謝幕,
秋天即將以金黃色的姿態綻放光彩。
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裡話豐收。
梧桐葉落秋天已經到來,
立秋十日遍地黃,
禾穀成熟也已進入最後階段,
各地的農民都已經做好收割莊稼的準備。
遠處機聲嘈雜,正有一臺臺收割機在收割稻穗,
三三兩兩的人群在撿拾遺留在路上的稻穗,
呈現出一派久違的豐收景象。
對於大學生們來說暑假也過去一半,
此時應趕走暑熱,
對之前的學習收穫有個總結,
自我反省,自我鼓勵,
並對之後的時間進行規劃調整,
默默耕耘,一定會收穫滿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