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節氣養生及測量

2020-08-29 兒科醫生李愛科

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深翻深耕土變金,苗圃芽接摘樹心。

明日立秋,請為您家的寶貝測個身高、體重唄。看一看您家寶貝長了沒?

您可以把您家寶寶的身高、體重、視力直接輸入「兒科醫生李愛科」微信公眾號的右下角的「公益測評」裡的「生長發育小程序」「兒童護眼小助手」裡做記錄。

關於立秋,你都知道哪些呢?

立秋三候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三個節氣,每年8月7日或8日或9日立秋。立秋之後,穀物成熟,天氣逐漸涼爽,但夏天的暑熱並沒有一下子消退,餘熱還在延續,這也是人們常說的「秋老虎」。當連續五天日平均氣溫低於 22℃時,秋天就真的來了。立秋時節正是夏秋之交。

立秋三候有:

一候,涼風至;

二候,白露生;

三候,寒蟬鳴。

意思是說,立秋的時候,颳起的風已經不像夏天那麼熱,有了涼爽的感覺;再過五天,早晨會有霧氣產生;再過五天,寒蟬也因感到秋天的蕭瑟而開始鳴叫。

立秋習俗

  • 貼秋膘

立秋這天,很多地方都有用懸秤稱人的習俗。炎熱的夏天,人的胃口不好,大部分人的體重會變輕。秋天一到,人的食慾好起來了,此時應增加營養,補充夏天的損失,這就是「貼秋膘」的原因。之前人們講究多吃肉,但現代人講究營養均衡,以免脂肪堆積,營養過剩。

  • 戴楸葉

楸葉是楸樹的葉子,古時候,婦女和孩子會在立秋這天採摘楸葉,剪成各種花樣,戴在頭上或胸前,表示迎接秋天、保一秋平安的意思,現在很多地方還延續著這個習俗。

  • 咬秋

立秋這一天,媽媽遞給康康一個香瓜說:「立秋了吃個香瓜『咬秋』吧。」康康咬了一口說:「真甜!」康康吃香瓜咬秋,小朋友,你吃了什麼?

  • 吃香瓜

立秋吃香瓜,有希望孩子長得像瓜一樣圓滾滾的寓意。

  • 啃西瓜

咬秋也叫啃秋,有的地方立秋啃西瓜,寓意「啃」去「秋老虎」。

立秋養生

立秋是24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養收為原則。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儘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

  • 多吃潤燥的食物

立秋時節,暑熱還在,天氣逐漸乾燥,吃一些清熱、滋潤的食物有助於讓身體更好地適應天氣的變化。

  • 不要吃大量肥膩的食物

貼秋膘可適量添加肉類食物,但是肥膩的食物不要吃太多,否則脾胃消化起來很費力,還會有大量脂肪堆積下來。

  • 多吃潤肺的食物

立秋之後由於氣候乾燥,嬌嫩的肺最容易受到侵犯,多吃白色食物有益於滋養肺部。

  • 少辛辣,多酸味

秋天要少吃蔥、姜、蒜等辛辣味食物,否則會傷害肝臟,應多吃一些酸味食物,以幫助人體補養肝臟,促進消化。

立秋諺語

*立了秋,把扇丟

*立秋栽蔥,白露種蒜

*立秋一日,水冷三分

*早上立了秋,晚上涼颼颼

*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部分圖文選自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的《二十四節氣:給孩子的節令健康繪本》。

- END -

相關焦點

  • 秋分節氣養生及測量
    希望家長們不要忘記在秋分期間給孩子測量身高、體重和視力。秋分秋雨天漸涼,稻黃果香秋收忙,碾谷脫粒交公糧,山區防霜聽氣象。秋分節氣,請為您家的寶貝測個身高、體重唄。看一看您家寶貝長了沒?秋分習俗秋分送秋牛秋牛指的是「秋牛圖」,是在二開紅紙或黃紙上印上全年農曆節氣,再印上農夫耕田的圖案。
  • 【節氣養生】立秋養生小常識,你都知道嗎?
    【節氣養生】立秋養生小常識,你都知道嗎?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三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
  • 處暑節氣養生及測量
    處暑習俗中元節放河燈處暑節氣期間,會迎來中元節, 即農曆的七月十五,也被稱為立秋養生處暑是24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表示炎熱夏天結束了。這個時期,氣侯逐漸乾燥,身體裡肺經當值。因此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保持飲食清淡,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物,少吃油膩的肉食。多吃含維生素的食物,鹼性食物。適量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入,如雞蛋、瘦肉、魚乳製品及豆製品等。此外,還應多喝水,以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溼潤度。
  • 立秋吃什麼傳統養生 立秋節氣飲食習俗民間傳說介紹
    立秋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在立秋的時候也有許多的傳統習俗,包括了飲食習俗,那麼立秋節氣吃什麼傳統美食呢?立秋吃什麼傳統食物呢?  立秋節氣吃什麼傳統美食  1、吃茄子  立秋吃茄子的民俗出自明朝的一個傳說。傳說明朝大將徐達打下元大都北平府之後,大將常遇春手下有個兵,偷了農民的一個香瓜。
  • 養生|立秋到了,記得喝這碗養生糖水!
    養生|立秋到了,記得喝這碗養生糖水!立秋到了記得喝碗養生糖水立秋節氣的養生原則大暑是暑熱最盛的時候但是秋季來了暑熱之性開始下降立秋節氣的第一個特點立秋時節養生原則就是消暑潤燥立秋飲食:少辛增酸餘暑尚存 暑熱仍在但同時溫燥開始來了那麼既有暑又有燥所以飲食特別注意減辛增酸
  • 立秋日曆:中華萬年曆日曆節氣提醒
    中華萬年曆日曆App提醒您,今天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立秋,也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立秋的到來,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中伏已經接近尾聲,三伏天已過大半,即將迎來秋高氣爽的天氣。
  • 金醫養生|立秋篇
    金醫養生|立秋篇 2020-08-07 15: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日立秋 | 暑去涼來,《民生實驗室》送上最全立秋養生知識
    ,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三個節氣。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節氣)以後,秋後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nbsp&nbsp&nbsp&nbsp因此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也就是說,秋天養生一定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夏秋之交,晝夜溫差大,氣溫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發的「多事之秋」。
  • 夏至節氣養生及測量
    夏至三候夏至,又稱「夏節」、「夏至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為每年陽曆的6月21-22日。夏至這天,北半球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過了夏至日,白晝逐漸縮短,黑夜漸長。夏至後高溫天氣的日子增多,但還不是夏季最熱的階段。夏至的候應有: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
  • 二十四節氣詩:立秋其二
    二十四節氣詩:立秋其二 核桃皮開始微微發黃,正逐步走向成熟,葉子開始衰落。石榴顯現出了鮮豔的紅色,葡萄成熟多彩。
  • 天鵝閱讀:立秋,讓孩子在節氣變化中認識世界
    時訓解》今日立秋,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秋」就是指暑去涼來。這是兒童文學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鶴老師筆下的立秋,那小朋友眼中的立秋是怎麼樣的呢?留言告訴接力君你們的感受吧!立秋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
  • 寒露節氣養生及測量
    九九重陽節寒露節氣期間,會迎來傳統節日——重陽節,即農曆的九月初九, 也稱老人節。這一天有登高的習俗,所以也稱登高節。寒露養生寒露是24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從中醫角度上說,這節氣最大的特點是「燥」邪當令,而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此時期人們的汗液蒸發較快,因而常出現皮膚乾燥,皺紋增多、口乾咽燥、乾咳少痰的情況。所以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在飲食上應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燻烤類食品,宜多吃些銀耳、蘿蔔、蓮藕等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同時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溼度,注意補充水分。
  • 今天立秋了,秋季怎麼養生最好?看看古人的經驗!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同時作為二十四節氣當中的第十三個節氣,立秋的到來也預示著一年已經過去了一半。我們經歷播種的春天,生長的夏天,終於等到了豐收的秋天。「秋」本就是「禾」和「火」組成的,表達的就是禾稻成熟的意思。
  • 立秋節氣,孩子上吐下瀉?4個育兒避坑指南,讓孩子少生病
    特別是現在到了立秋節氣,氣候在悄悄的轉換,炎炎夏日在向涼爽的秋天過渡,稍不注意,老人小孩雙雙中招。立秋節氣,高溫預警,育兒養生如何抵擋這一陣秋老虎?首先來說說立秋節氣,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
  • 詩詞中的節氣——立秋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指暑去涼來。過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成語「一葉知秋」即由此而來。宋代時,宮裡要把栽在盆裡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到:「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預報秋之意。
  • 二十四節氣之立秋:品讀《詠廿四氣詩立秋七月節》,了解立秋
    觀光君今天帶大家品讀唐代元稹《詠廿四氣詩立秋七月節》,了解立秋。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為秋季的起點。秋季從立秋起至立冬結束,其起始與結束,是天體運行的結果。進入秋季,意味著降雨、風暴、溼度等,處於一年中的轉折點,趨於下降或減少;在自然界,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關注觀光君,圖文版內容更精彩......不期朱夏盡,涼吹暗迎秋。
  • 節氣 | 2017立秋八字分析及天象!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和社會實踐。中國古人將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統稱「二十四節氣」。 簡單地說,節氣就是氣候變化的時間點。在國際氣象界,這一已有千年歷史的時間認知體系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二十四節氣的形成,與國人對自然時序的理解有關。
  • 「中醫健康課堂」立秋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
    又因為每年夏至節氣後的第3個庚日(初伏)出現的遲早不同,中伏的天數就有長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這天往往還處在中伏期間,也就是說,進入「立秋」節氣並不代表氣溫就此下降。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3個節氣,北鬥星鬥柄指向西南,太陽到達黃經135°,於每年公曆8月7—9日交節。
  • 護苗課堂|認識二十四節氣——立秋
    護苗課堂|認識二十四節氣——立秋 2020-08-07 16: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立秋節氣民間習俗
    大暑之後,時序到了立秋。秋是肅殺的季節,預示著秋天的到來。曆書曰:「鬥指西南維為立秋,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按秋訓示,谷熟也。」這時太陽黃經為135度。從這一天開始,天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由熱逐漸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