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論文的寫作 科學研究的方法 (六)

2021-03-01 知識分子

圖片來自Pixabay

編者按: 

      做科學研究,首先要學習做研究工作的方法。所謂 「工欲善,必先利其器」,這句話就是講改進和完善自己工作方法的重要性。

      作者蔣百川博士後期間,因教授Flom 「世界上有多少事沒人做過,你做得過來嗎?這不能成為你要做這個研究的理由」的反問,開始認識到學習 「研究方法」 的重要性。之後蔣百川進行了相關課程的學習,並在實踐中不斷改進,逐步掌握了這方面的知識。2013年他退休後開始陸續撰文分享積累的經驗、心得體會,並匯聚成一本《科學研究的方法》。《知識分子》獲作者授權,將陸續為大家分享書中內容,此為該系列的第六篇。

撰文 | 蔣百川(美國諾瓦東南大學教授)

責編 | 鄧志英

● ● ●

7.

科研論文的寫作

(1、2節請見本系列第一篇)

(3節請見本系列第二篇)

(4節請見本系列第三篇)

(5節請見本系列第四篇)

(6節請見本系列第五篇)

一項科研工作,只有在文章發表後,才算告一段落。對於研究生及年青的科學工作者來說,在科研論文的寫作及投稿過程裡,與科研過程中一樣,會遇到不少困難。我多年來,除了從事科研,還幫助國際主要的視覺科學和光學雜誌等審閱過許多稿件。所以本文想從一個審稿者的角度,談談科研文章的寫作中應該注意的問題,期望能幫助到年青學者。

一篇好的論文,首先是要基於好的研究工作及結果,如何達到這一點,不是本文的討論範圍,今後有機會當另寫文章講述。我一般主張好的工作要送到國外發表,這樣才能與國際同行作交流,所以研究成果需要寫成英文稿件。雖然對不少國內的科技人員這也是一個障礙和困難,但本文也不討論英文的寫作問題。

在科學雜誌中發表的文章,分好多種類,諸如:綜述、純理論性的結果、新的儀器與方法、病案報告、以及實驗研究成果。所以寫作的格式與方法也不完全相同,本文只限於討論實驗研究成果一類的科研論文,由於我的專業關係,本文比較適合生物、心理物理、及醫學類的做基礎研究的研究生及年青研究人員,對於其他專業的人員,僅供參考。 

當審稿人收到雜誌社送來的稿件時,首先看到的是稿件的打字和排版。這就相當於你去面試時,人家先注意你的容貌和著裝。所以,在寫文章時,首先要了解一下想要投稿的雜誌在稿件格式方面的規定和要求,千萬不要別出心裁另搞一套。我曽接觸到一些年青學者準備投寄的稿件,他們對於英文的打字和格式不甚熟悉,在這方面錯誤百出。這種「邋遢的面容」與「衣冠不整的著裝」,有時會導致直接退稿。

先從論文的序言(Introduction)部分說起。在序言中應該包括以下四方面內容:

1)你所研究的問題的領域和簡明軛要的背景知識。

2)概述在這個領域前人的工作。

3)你在本工作中想要研究的問題。

4)以及你得到的主要結果。

作為審稿者,首先看你是否熟悉文獻(前人做過的工作),其次看你是怎樣從已有的工作中發現你的研究問題(research question)。通常的情況是,你發現以前的文獻中有相互矛盾的地方、以前的工作中有遺漏的因素、過去研究方法上的缺陷、或現在研究手段的攺進和提升等等,這些都會是合乎邏輯的說法。在序言的最後部分,應概述你在本文工作中得出的主要結果,會使讀者有興趣繼續讀完你的文章。

在這部分常發生的問題是,審稿者發現作者對於這個領域的歷史進展缺乏了解,尤其對近期的文獻沒有全面的概念和理解,在序言中作者只挑選了幾篇與他工作相一致的文獻加以敘述,而忽略與其矛盾的報告。已經發表的工作與本文研究的問題沒有內在聯繫,或者沒有什麼不同。這些都可以造成對這篇文章的較低的評價甚至退稿,因為我們期望看到的是新的成果,是對已有的研究工作的推進。還有一點初學者往往不大注意的是,他必須對所用的術語(在第一次出現時)加以解釋和定義,否則審稿者往往要求退回修改(不過,不至於導致退稿)。

論文的第二部分,通常用 「方法」(Methods)作標題。這一部分應包括如下方面的內容:1)實驗設計,2)實驗對象或材料,3)數據採集方法,4)統計方法。作者必須記住的一點是,你所報告的實驗結果必須能被其他任何一個實驗室重複,這樣你的工作才有價值。所以在論文的這一部分應提供詳盡的資料,以便他人可以驗證你報告的結果。有時候可能不是作者想隱瞞什麼,而是文字表達的功力不夠。此時可以考慮藉助圖、表來表達清楚一個實驗裝置或實驗流程。如果做卡通的話,儘量要請專業的繪畫人員。

有時候你用同一種方法或實驗裝置寫二、三篇文章,那麼在第一篇文章中(假設已經發表)對實驗方法作了詳細敘述之後,在後面幾篇文章中怎麼處理?不少作者會一筆帶過,要求讀者去看他的第一篇文章。其實這是不對的。你可以寫得簡練一點,但是必須假定這是一篇獨立的工作,讀者應從這一篇文章中獲得有關方法的完整信息。

另外,記住審稿者往往是你這一領域最有經驗的專家,你在研究方法中的任何一點瑕疵,都是有可能被他們發現出來的,所以這要求你在著手科研的時候,就要把各方面的問題都想到,不然到寫文章時,便有點晚了。

論文的第三部分是 「結果」(Results)。如果在一篇論文的 「前言」 中談到本工作所要研究的問題時,提出過你的研究假設的話,那麼在這個 「結果」 部分便可以與這些假設對應起來,告訴讀者你的實驗結果如何。

記得這一部分是以 「數據」 說話,不要攙和自己對實驗結果的理解,以及這個結果的意義等等(這可以留在下一部分 「討論」 中去表達)。為了把研究結果表達清楚,往往需要籍助表格或圖形。這兩者各有優勢,採用哪一種,要視具體想表達的內容而定,目的是用最簡潔的方法把研究結果講清楚。

這方面要注意的一點是,在文字、表格、和圖形中所表達的內容不要相互重複。對於新手,往往會將同樣一個結果,畫了圖,還做成表格,還要寫一大段文字重複圖、表中的數據,這就顯得多餘了。對於某些照片的插圖(如解剖學的工作),注意要提供放大率,並對圖中各個細節要有註解,不能想當然地認為讀者都認識圖中之物。對於用數據做出的圖形,要標明各坐標的含義、尺度、以及計量單位。作為審稿者,比較注意的是作者有否給出清晰、可信的實驗結果(包括統計方法的正確使用及統計結果的正確解釋),並且這個結果是新的,對這個領域的發展是有貢獻的。現在國內許多研究工作,只是重複別人的工作,從實驗方法到實驗結果,沒有對這個領域的進展起到任何貢獻,這是急需改進的地方。

在 「結果」 以後,便是 「討論」 (Discussion)部分,有時也用 「結論」 (Conclusion)作標題。在這一部分,應包括如下內容:在本工作中你得到什麼結果?這些結果說明什麼問題?本文的結果與前人的結果有何不同?你的工作有何不足之處及局限性?在這部分的最後一段中,應該總結性地敘述你的主要發現,並且指出進一步的研究方向。

審稿者除了看你是否有新的結果,更注意的是你對於自己的工作成果的討論,是否站在一個客觀的立場?有沒有將你的研究結果放到一個恰當的位置上。多數的初級人員往往會誇大自已的結果,舉個例子來說,當他的實驗發現某一個因變量(dependent variable)與一個自變量(independent variable)高度相關後,他會下結論說,本工作發現了此自變量是這個因變量發生變化的原因。如果這個因變量是種疾病,他就會說他的這項工作發現了,這種疾病就是由上述的那個自變量(例如某種食物,或者某個外界環境條件等等)引起的。我看到過這樣的稿件,顯然是將兩個量之間的相關性誇大為因果關係。

在正文之後,還有一個重要的部分,就是 「參考文獻」。每家刊物對於如何在文章中引用參考文獻及在最後如何列出這些文獻的格式都有不同的規定,最好是仔細閱讀它們的規定,還有一個實用的辦法是找最近幾期的你想投稿的刋物,看看在已經刊出的文章中是如果處理所引用的參考文獻的。這裡特別要注意,引用一篇論文與引用某本書,在 「參考文獻」 內的表達上有很大的區別的。初學者最容易犯的錯誤是,不去真正閱讀這些文獻,看見以前的作者引用了,他也照抄一遍,有時候便以訛傳訛。這也是做科研工作不嚴謹的一種表現。

作者的署名,嚴格地說來,只有真正對本工作有貢獻的人才可以署名。這裡的 「貢獻」 指以下幾個方面:形成本工作的研究問題,設計本研究工作,創建關鍵的研究方法,收集、處理、分析、並最終表達實驗數據及結果。審稿者一般無法判斷文章署名是否合理與正確,這完全是取決於投稿者的科學道德。

最後是文章的標題與摘要。在文章寫完後,寫摘要便比較容易,所以這裡便不再多講。文章的標題比較重要,我建議大部分情況下,是在整篇文章寫就以後再確定標題。有點象小孩子生出來後,再取名字一樣(當然也有人家是先取好名字再生小孩的)。確定標題的關鍵一點是要給讀者提供關於本工作的具體特點與信息,避免空洞的內容。我在剛剛起步寫科研文章時,往往會把標題取為:關於XXX的研究(A study on XXX),這種泛泛的標題顯然除了你的工作屬於哪個領域以外,沒有告訴讀者任何信息。

一篇科研論文寫完後,除了作者本人要再三酙酌,最好請與你相近的同事或同行幫助閱讀一下並提出疑問及修改建議。這種學術上的相互幫助也體現一個科研單位的學術風氣。在論文投寄到雜誌以後,經過審稿,如果不是退稿(不錄用),多數情形下會收到修改的意見。這是一個好兆頭,只要你根據所附的意見逐點修改你的原稿,基本上下一次便可以被錄用了。但是有時候,審稿者的問題太尖銳,太難解答或更改原稿,怎麼辦?此時千萬不要有對抗情緒,可以用緩和的語氣提出你的解釋或不一樣的思考,對於審稿者不能有不尊重的言辭,包括在他有明顯的錯誤的理解時候,你一樣要保持謙虛的態度。一般雜誌在退稿時,也會附上審稿者提出的種種問題。此時你也不要氣綏,試試看能否對稿件作些修改,甚至補充做一、二個新的實驗,來充實你的研究結果,然後投寄到另一家雜誌去試試。發表一篇論文,不單是總結你已經取得的成果,更是為跨出下一步,作好了準備。

製版編輯:鄧志英 |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點擊查看相關文章

數學教皇|日本獎|研究生待遇|學術辯|李佩

2017新年獻詞|2016最受歡迎 |西湖|農場10年

屠呦呦 | 王曉東 | 白巖松 | 何江 | 張鋒 | 楊振寧

霾|謝宇談女性成就|留住「患者」|科學評價

盧煜明|王小凡|期刊|LIGO|諾獎圖集|抗癌藥 

授權:copyright@zhishifenzi.com

▼▼▼點擊「閱讀原文」,牽手科學隊長~

相關焦點

  • 閱讀文獻與綜述寫作|科學研究的方法(一)
    一天中午在休息的時候,範先生看見我在看一本書《科學研究的藝術》(英國貝弗裡奇著),他對我講,此書在文革前的上海分院裡是人手一冊,希望我好好閱讀,會對科研有所幫助。在生理所的幾年裡(1978-1986),從未再有人對我說起科研方法的事情。►圖中右二為範世藩。
  • 《科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MOOC課程
    由上海市植物學會副理事長,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盧寶榮教授講授的《科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課程已在中國大學MOOC網正式免費開課。
  • 高校教師如何夯實科研能力,提升項目選題申報與論文寫作能力?
    學術期刊論文寫作與發表的重要性無論是對於高校教師的職業發展還是科研能力的提升都至關重要。為提高高校教師的科研能力與學術水平,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以科研與教學的協同發展、科研課題的發現與項目申報、科研課題的研究與結項、科研論文的寫作與發表為主線,幫助廣大高校教師培養科學研究思維,創新科學研究方法,提升科學研究能力,高教國培特舉辦「高校教師科研能力夯實——項目申報與論文寫作」線上工作坊。
  • 研究方法 | 科研有方——英文論文寫作
    三、論文寫作的邏輯邏輯性就是因果關係,這個因果關係就是我們論文的主線。我們說做科研的過程就是 "順藤摸瓜" 的過程。這個 「藤」跟這裡的 「主線」是一個一個意思。文章中所有論述的內容都應該圍繞這條主線。這條主線的起點或者論文的根本原因,應該是工業需求,也就是科研動機。保證論文全文邏輯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構思或者規劃。
  • 復旦大學研究生課程《科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開課啦!
    你還在為不能發表高水平的學術論文而發愁嗎?你還在為不知道如何開展科學研究,不會設計合理的科學實驗而煩惱嗎?不用著急!復旦大學研究生院將於2019年7月10-16日開設暑期集中課程(FIST)《科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這門課程將幫助你解除這些煩惱。
  • 怎麼寫畢業論文?論文寫作技巧及方法
    論文定義:  論文又稱科學論文或研究論文。這種文體與科學研究工作密切相關:它記錄並再現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並且描述研究的成果。研究型論文可分為立論型論文、駁論型論文、評論型論文、考據型論文、闡釋型論文和報告型論文。報告型論文又可分為調查報告論文、考察報告論文、研究報告論文和實驗報告論文等。    論文的性質:學術性;創造性。一篇論文,作為科研成果,一定要有新的內容、新的觀點、新的結論。如果缺乏創造性和新穎性,就不是一篇合格的學術論文,就不值得發表。
  • 進行課題研究及學術論文寫作應具備的能力
    眾所周知,學術論文的寫作是非常重要的,它既可用以提供學術會議上宣讀、交流、討論或學術刊物上發表,也可衡量出一個人的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因此,藍譯編譯認為,進行課題研究及學術論文寫作,科研者至少應當具備選擇研究方向能力、設計研究方案能力、查找文獻資料能力、調查統計分析能力、寫作文章的能力。一、選擇研究方向能力。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起點,同樣,科研者進行科學研究和論文寫作,選擇一個好的研究方向是成功的開始。
  • 科技論文寫作過程應重視的兩個問題
    科技論文是科研工作者對其創造性研究成果進行理論分析和科學總結,並公開發表的科技寫作文體。一項科研工作,無論研究結果多麼壯觀,如果沒有通過發表將成果轉達給同行就不算完整。在達晉編譯看來,科技論文的寫作其實就是將科學研究提煉、總結形成文字的過程,因此,在科技論文的寫作過程中應重視以下兩個問題。一、科技論文寫作必須與科研過程緊密相連。科研過程一般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研究者根據前期的初步試驗、文獻調研或自身的經驗確定科學問題,並對這一科學問題的理論與實際意義有較清晰的認識。
  • 臨床科研醫學論文常見的選題方法
    醫學論文寫作是一項嚴肅、意義重大的工作,既是交流經驗、傳播科技成果的重要方式,也是衡量一個人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標誌。在臨床科研醫學論文寫作中,選題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因為只有選擇了有意義的課題,才有可能收到較好的研究成果,寫出較有價值的醫學論文。
  • 科研論文如何選題?
    科研論文如何選題?對一個科研新手或剛進入新領域的研究人員來說,有一定的風險。因為在你完成實驗之前,類似的成果很可能早已被有關人員率先發表。因為,你所認識到的未解決的問題,其他研究者可能早已發現並著手研究。一個新手要和他們競爭,必然處於不利的地位。  對新手來說,回顧式的選題則提供了一個比較適合的思路。
  • 科研寫作 | 如何撰寫實驗研究類護理論文?
    一個完整的科研過程包括選題、科研設計、資料收集和整理、論文撰寫、發表等一系列步驟。撰寫優秀的論文,可以使護理科研成果通過論文發表為行業所知,甚至引領學術研究、改變臨床工作現狀。一般來說,實驗研究類護理論文的正文部分包括前言、方法、結果、討論四個部分。下面介紹這幾個部分的寫作要點。
  • 實用新書推薦——《論文寫作訓練教程》
    由於目前學校的考試方法大都偏重於記憶, 限於對書本知識的一般理解,致使學校對學生掌握理論的深度和實際運用知識的 能力難以全面了解。有的學生平時學習馬馬虎虎,滿足於應付考試,很少寫課堂 筆記和讀書札記,對寫作知識了解不多,也很少進行寫作練習,導致寫出來的論文連最基本的格式要求都沒有注意,邏輯上顛三倒四。還有的學生平時學習死記 硬背,缺少動手動筆等實際操作的能力。
  • 改善科研人員英語論文寫作的五個方法
    英語是科學研究的語言,要在學術生涯中取得進展,就必須掌握英語。在撰寫一篇科學論文時,對於母語非英語的人來說,科學論文寫作最是最讓人頭疼的。母語非英語的人最容易犯的寫作錯誤有:拼寫錯誤,語句不通順等。這裡為母語非英語的人準備了5個更多的技巧改善科學論文寫作。我在智利、荷蘭、其他國家部分地區的論文中都看到過單引號。
  • 研究生的讀書、研究和論文寫作
    根據我自己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和長期培養指導碩士生、博士生的經驗,著重談談文科研究生怎樣讀書,怎樣搞科學研究,怎樣進行論文選題與寫作,供新導師和研究生治學參考。我校馬列部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十分重視研究生社會調查能力的培養,對研究生的學位論文提出社會調查的要求,並專門邀請有經驗的老師為每一屆研究生都講授社會調查研究的方法,教研究生怎樣進行調查設計、問卷設計、問卷調查、田野調查、訪談以及對調查資料數據分析處理。研究生在論文的個案研究中,學會了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科研能力得到全面的鍛鍊提高,感到終生受益。
  • 寫好一篇科研論文,需掌握寫作的選題、框架和順序
    寫好一篇科研論文,首先要有一個有意義的選題;其次要就選題研究解決「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等核心問題;然後要在核心研究的基礎上,展開相關內容的系統化寫作。寫作中要處理好服務主體的範圍,實證與規範的關係,研究和分析的側重點等問題,並在分析框架的設計中處理妥當。
  • 科研入門學習之學術論文寫作順序的思考
    科研論文寫作指導的書有很多很多種,建議初入科研領域的小朋友一定要認真,認真讀一本就可以,其實核心大同小異,只是與作者的身份不同,所以切入的角度不同,同時,講的技巧也是有側重不同罷了。我也想給各位初入科研的同學提供一種寫作思路,並不能說我的思路是正確的,只是一種觀點而已,至於是否適合你,還需要你自己綜合各家所長,得出屬於你的「答案」才好!
  • 學術論文的定義、特點、寫作方法以及寫作格式
    科學研究是對新知識的探求。創造性是科學研究的生命。學術論文的創造性在於作者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能提出新的觀點、新的理論。這是因為科學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統的」,「科學方法主要是發現新現象、制定新理論的一種手段,舊的科學理論就必然會不斷地為新理論推翻。」(史蒂芬·梅森)因此,沒有創造性,學術論文就沒有科學價值。三、理論性。
  • 研究生寫作科技論文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升方法
    因此,為了促使研究生養成縝密的邏輯思維,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水平,醫刊彙編譯從文獻閱讀、科學問題的解決過程以及科技論文的寫作三個方面探討提升研究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方法。一、在文獻閱讀階段要勤於思考,善於歸納整理。
  • 格致書院特色輔修課:《英語科研論文寫作》正式上線
    全面拆解英語論文寫作的一招一式,可謂是乾貨滿滿,你值得擁有!眾所周知,英語科研論文寫作是科研者求取真經途中必過的一道火焰山。
  • 科研論文寫作秘籍之「化整為零法 」
    提高寫科研論文效率之「化整為零法 (Modular approach)」最近幾個月剛和我的學生和博後分別共寫了四篇論文,兩篇剛被接受,兩篇剛投出不久。 這個新經歷對我是個學習的過程。之前很多年我基本上都是自己寫,已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見寫好科研論文的要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