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有一次看到她伸手去摸熱水瓶,為了給她一個小小的警示,也為了更直觀地告訴她什麼叫燙。我拔出水瓶塞遞給她,並重複提醒著「燙」,起初孩子很開心地朝我伸出手,當她觸碰到水瓶塞後,立刻縮回了手,並學著我的樣子說著「燙,燙」。
我們知道,孩子從出生到慢慢長大,不同的成長時期,自身的感知覺能力也是不同的。他們對於世界的認知,大多從感知覺而來。比如用小手去摸一摸,用鼻子去聞一聞,用小嘴巴去嘗一嘗......這些,構成了他對外界事物的一個整體的認知。
寶寶從出生開始,就具有感知能力,在和外界環境交互的過程中,不同的物理變化,孩子都能從這些信息中,產生特定的刺激。例如:冷熱變化、聲音和顏色、疼痛感、光線明暗等等。
有調查顯示,嬰幼兒感知發展一般分為3個階段:
3~4歲,此時孩子受情緒波動影響較大,能分辨常見的色彩、感受到物體的大小和遠近,空間感知敏銳;
4~5歲,孩子開始感知遠距離的物品、能夠分辨混合色彩、以及對細小事物的觀察力增強;
5~6歲,孩子感知覺能力逐漸系統化,觀察事物的目的性和延續時間都在增加。
是枯燥地一遍遍說教?
還是耐心地有問必答?
亦或不管不顧,任由孩子自由發展?
......
相信,無論哪種方法,都不是寶媽們心甘情願去做的,倒不是說對孩子不夠愛,而是,這些方式,要麼孩子接受不了,要麼寶媽受不了,至於放任不管,相信,很多寶媽真的做不到。
如此,有意識地告訴孩子感知覺這個「東西」就變得有些不容易。
在生活中,我除了有意識地讓孩子去觸摸感受,還會給孩子選擇一些繪本來看。或許是潛意識裡覺得,書中的知識相比自己的講解,除了更加科學化,孩子更易於接受外,從小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從書本上獲取答案,也是更加有利於孩子以後愛上讀書,愛上書本的一種啟蒙吧。
對於孩子感知覺的探尋和引導,埃爾維·杜萊著的這本《五種感覺》,可以說是一本孩子一看就懂,一看就喜歡的感知覺神奇「魔法書」。
之所以說這本書孩子一看就懂,是因為我家小寶拿到書後的實際經歷。
小寶今年三歲半,平時除了奶奶教的數數,就是喜歡和我一起看繪本,可以說還是一字不識的階段。但很讓我驚奇的是,那天將《五種感覺》一書拿回家後,小寶就被封面上的手給吸引住了。翻開書,甚至不用我的提示,她竟然能夠很順暢地將整本書「讀」完。
這讓我非常吃驚。要知道,以前看繪本時,她都會找個舒服的姿勢坐在我懷裡,不停地讓我講講講,一本繪本拿回家,基本流程是,我講,她聽,她提問,我回答。
因著這本書的「不同之處」,我開始關注埃爾維·杜萊,為什麼他的書能夠讓孩子一看就懂?帶著這個問題,我特意查找了關於埃爾維·杜萊的相關資料。
埃爾維·杜萊
埃爾維·杜萊,法國童書作家、藝術家、表演家,早年曾擔任多家廣告公司的創意總監,期間他的創意天賦曾被愛馬仕總裁發現並得到鼓勵。
自1994年首次出版童書,並大獲成功後。陸續出版童書60餘種,並斬獲歐洲乃至全世界,包括&34;、&34;、&34;、&34;,以及2018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年度作家獎等,一系列最重要的童書獎項。
他創作的童書被翻譯成27種語言,全球累計銷量超過百萬冊,代表作有《藝術大書》、《點點點》、《10個10》、《哈!不要搞錯》系列、《杜嚕嘟嘟》系列等。埃爾維·杜萊的圖畫書雖然簡單,但每本都充滿了創意與藝術性,大家親切地稱他為&34;。
埃爾維·杜萊
在一次訪談中,談到從童書插畫師到繪本創作大師,這一過程的實現時,埃爾維·杜萊表示:
最初接受給童書插圖的任務,覺得有一定難度,因為從來沒覺得自己畫的很好。作為一個繪本畫家,他認為單一的風格不好,所以嘗試著用不同的風格來表達自己,並開始思考自己所能傳遞的信息。
談到關於什麼時候才真正找到自己的風格這一問題,埃爾維·杜萊坦言:
愛馬仕的掌門人讓-路易斯·杜馬斯讓我給產品目錄設計一些紋路和圖案,並且兩種風格完全相反。我以前從沒做過類似的設計,於是我在孩子的書中運用了這種風格。我的工作開始並沒有得到認同,但至少我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風格。我明白那才是我,所以我開始在《五種感覺》這本書裡集中運用了我所有的風格。
我們知道,視覺需要用眼睛來看,觸覺需要用手來感覺,在《五種感覺》一書中,埃爾維·杜萊在每一種感覺的旁邊將其畫出來。
不僅如此,還會用圖片告訴孩子,如何保護我們的牙齒和眼睛。
看書時間久了,不要忘了多轉一轉眼珠,做做眼保健操哦!
不刷牙,牙齒會變成什麼樣呢?現在快去好好刷牙吧!
聽,這裡好吵!原來——現在是課間休息!一張透明的塑料紙,動動小手,吵鬧聲從指間發出。
在味覺中,寥寥幾筆,便將吃的全過程直觀地展現在孩子的眼前......
沒有多餘的說明,更沒有直白的說教,但孩子卻能一看就懂。
曾經聽過一段話,大體意思是,只有對童年的狀態以及兒童真正熱衷的事物瞭然於心的作者,才能創造出孩子喜愛的繪本作品。
而孩子的思維總是清奇的,甚至是天馬行空的,他們擁有超凡的想像力,他們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
一本孩子感興趣願意讀,並能夠一讀就懂的書,需要遵循孩子的思維去創作。顯然,埃爾維·杜萊的風格更加契合孩子的思維和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