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一萬次灌輸不如一次真正的喚醒

2020-12-13 家有小寶兒

早上,還沒起床就聽到飛飛唱:「大蘋果,喜歡我,我喜歡,大蘋果。又甜又脆又美味,再吃十個也不累。」這是昨天晚上睡覺前,和他一起看書,繪本上小豬唱的順口溜。沒想到一夜過去了,他居然還記得。

飛飛唱完後意猶未盡,又接著唱「大蘋果,你不好,你不該把我的牙偷跑,我沒有了大門牙,別人都看我的笑話!」聽到這裡,我睡意全無。這是繪本裡小豬吃蘋果時所唱的順口溜,挺有文採的,當時給飛飛讀的時候,飛飛感到特別有意思就記住了。

不過飛飛唱的時候發現了幾處錯誤。為了糾正他的一些錯誤,就找到昨天讀的繪本,給他重溫一下小豬吃蘋果的故事,順便給他糾正一下唱錯的地方。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曾讀過一本叫《家庭教育》書。作者陳鶴琴先生曾在書中提到,教小孩學東西的時候,第一次一定要讓他學得會,否則孩子有了錯誤的認識在更正就比較難了。

教育孩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為了教育好孩子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少家長都想盡了辦法。我也和很多家長一樣,為了給孩子一個很好的教育,在教育孩子上面也沒少下功夫。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一直有一個問題困擾著我,究竟什麼樣的教育才算得上是最好的教育呢?

為了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查了不少資料,也讀了不少書。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目前最好的教育就是「喚醒教育」。借用蘇格拉底的話就是: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一萬次的灌輸,不如一次真正的喚醒。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也曾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在家裡家長為了讓孩子聽話不斷地命令、懲罰孩子,課上教師不停地灌輸學生不停地聽,長此以往,家庭裡失去了溫馨課堂失去光彩,孩子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喚醒才是教育的真諦。

那什麼是喚醒教育,我們該喚醒學生什麼?

首先,要喚醒孩子的自信心

喚醒孩子的自信心是教育成功的關鍵。喚醒教育的前提就是要充分相信孩子,大膽放手給孩子,尊重孩子的意志和意願。讓每個孩子都覺得:我能行,我準贏。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師在教育上的英明就是要讓孩子在任何時候都不失掉信心,都不使他感到什麼都弄不好。喚醒教育就是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其次,喚醒孩子自立的欲望

每個孩子身上都蘊藏著某些天賦,這些天賦如同一粒種子,只要有養料和水分就能生根發芽、乃至長成參天大樹。而孩子成才的關鍵就是,老師和家長喚醒的力量。學習如同生長,既是是學生自己的事,也是家長和老師的事情,而家長和老師所要做的就是喚醒孩子自立的欲望。

有了這種欲望,孩子就會煥發出勃勃的生命力,如同雨後的春筍那樣,爆發出旺盛的生命力。

最後,喚醒孩子思考的動力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和思考是相輔相成的,不要一味地向孩子灌輸知識,還要喚醒孩子自我思考的動力。不管是在家裡聽話的教育,還是在課堂上對孩子進行知識的灌輸,都讓孩子完全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教育絕不是向大腦中塞東西,而是一種心靈的交流,智慧的碰撞和思維的磨練。三流教師傳知識,二流教師教方法,一流教師授理念。能喚醒學生獨立思考的動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習慣的教師才是一流的。當然能培養出獨立思考孩子的家長也是懂教育的家長。

喚醒就是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激發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讓孩子自己去學習。就像開頭所提到的那樣,當喚醒了孩子對某些東西的興趣,有些東西他聽一遍就能記住,而沒有喚醒他的興趣,不管怎麼教他總是學不會。

所以只有當教育建立在相信孩子的基礎之上時,喚醒才會成為一種現實的力量,才是真正好的教育。

相關焦點

  • 一萬次的灌輸,不如一次真正的喚醒
    02蘇格拉底的父親是一位著名的石雕師傅,在蘇格拉底很小的時候,有一次他父親正在雕刻一隻蘇格拉底本人不也是一個偉大的心靈雕刻師嗎?他經常說:「我沒有智慧,我只是智慧的接生婆。」他利用接生術將那個時代的人們的心靈一次又一次從蒙眛狀態中喚醒。
  • 一萬次的灌輸, 不如一次真正的喚醒——好孩子不是得第一名,而是被喚醒了內心的種子
    教育的目的不在於傳授和灌輸某種外在的、具體的知識與技能,而是要從心靈深處喚醒孩子沉睡的自我意識、生命意識,促使孩子價值觀、生命感、創造力的覺醒,以實現自我生命意義的自由、自覺的建構。——《一萬次的灌輸, 不如一次真正的喚醒》(文章附後)好孩子不是得第一名而是被喚醒了內心的種子作者|林清玄 林清玄,1953年出生 ,臺灣高雄人,當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筆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俠安、晴軒、遠亭等。
  • 蘇格拉底:一萬次的知識灌輸,不如一次內在的喚醒
    如果我們不能揭開人類心靈的神秘面紗,我們就無法真正理解教育的真諦;如果我們不能潛入到人類靈魂的最深處去感悟生命的神奇,我們就永遠找不到教育的力量。02蘇格拉底的父親是一位著名的石雕師傅,在蘇格拉底很小的時候,有一次他父親正在雕刻一隻石獅子,小蘇格拉底觀察了好一陣子,突然問父親:「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的雕刻師呢?」「看!」父親說,「以這隻石獅子來說吧,我並不是在雕刻這隻石獅子,我是在喚醒它!」
  • 教育的本質不是單純的灌輸知識,而是點燃心火,是喚醒靈魂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過:「教育不是灌輸大腦,而是點燃心火。」教育的本質是喚醒靈魂(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is to awaken the mind.)如果教育不能觸及到人的靈魂,未能引起人的靈魂深處的變革,它就不能成為良好的教育。
  • 真正的教育在於喚醒和引導,而不是灌輸
    一次考試不過,覺得沒事,還有下一次,久而久之,考試的核心競爭力又會表現在學生的身上。不管應試製度怎麼改,目前我們還是會發現,始終都還是沒離不開老師的拼命灌輸,最終還是一種傳統的教育模式在影響著下一代。所以我認為真正的教育在於喚醒和引導,而不是灌輸,夠讓孩子的獨立自主去學習,而不是灌輸才得以成才。
  • 真正厲害的教育是喚醒,不是塑造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用閱讀喚醒完整的自我教育是一首詩,愛是教育的火焰——喚醒教師:新教育的最大貢獻教育的意義在於喚醒智慧,培養自由而完整的人喚醒內心的種子——如來的種子一萬次的灌輸, 不如一次真正的喚醒——好孩子不是得第一名,而是被喚醒了內心的種子靈魂的喚醒,自由的生成
  • 蘇格拉底:教育的智慧在於喚醒
    如果我們不能揭開人類心靈的神秘面紗,我們就無法真正理解教育的真諦;如果我們不能潛入到人類靈魂的最深處去感悟生命的神奇,我們就永遠找不到教育的力量。父親說,「以這只是獅子來說吧,我並不是在雕刻這隻石獅子,我是在喚醒它!」「喚醒?」「獅子本來就沉睡在石塊中,我只是將他從石頭監牢裡解救出來而已。」「喚醒「,多麼富有啟發意義的教育箴言!
  • 教育是喚醒!「灌輸教育」不能啟發孩子智力,只會讓孩子反感學習
    假若我們無法尊重孩子,與其感同身受,或者不能真正地引導孩子,喚醒深藏內心的求知慾,那麼作為父母的我們,也就無法真正理解教育的力量。哲學家蘇格拉底在小的時候,有一次他看到父親在雕刻石獅子,於是他好奇地問道,「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的雕刻師呢?」「看!以這隻石獅子來說吧,我並不是在雕刻這隻石獅子,我是在喚醒它!」「喚醒?」
  • 最理想的教育,不是說教和灌輸,而是喚醒孩子
    我認為主要的原因是孩子的心靈有沒有被喚醒,靈魂有沒有被喚醒。最理想的教育,就是喚醒孩子。這方面的例子實在太多。《三字經》裡有這樣一句話:「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梁啓超先生的一生,鞠躬盡瘁,著述等身,真正做到了負責任,盡責任。因此,我們要喚醒孩子的責任意識,對自己,對家庭,對國家,對社會,一旦有了責任意識,就會負責任,就會盡責任。要喚醒孩子,就要喚醒他的奮鬥意識。
  • 真正的教育,不是傳授知識而是開啟智慧
    如果我們不能揭開人類心靈的神秘面紗,我們就無法真正理解教育的真諦;如果我們不能潛入到人類靈魂的最深處去感悟生命的神奇,我們就永遠找不到教育的力量。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的父親是一位著名的石雕師傅,在蘇格拉底很小的時候,有一次他父親正在雕刻一隻石獅子,小蘇格拉底觀察了好一陣子,突然問父親:「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的雕刻師呢?」「看!」
  • 南寧希望英語 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希望火焰
    南寧希望英語 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希望火焰 2019-12-19 14:51:07
  • 灌輸式教育和提問式教育
    弗萊雷主張教育要注重實踐性,教育即解放。他提倡要擯棄「灌輸式教育」,代之以「解放教育」。弗萊雷所說的「解放教育」就是「提問式教育」。本文中,他將「灌輸式教育」和「提問式教育」作了比較,提問式教育的核心在於自由和解放,它喚醒學生個人的內驅力,最終完成自我的建構。這是真正「以人為本」的教育,而不是把學生當成功利性目的培養的馴化教育。
  • 英語啟蒙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
    兒童英語啟蒙教育這條道路上,很多家長過於關注英語的學習方法以及短期效應,所以有些對孩子內在能力發展不利的英語啟蒙方式也會被家長所使用。英語啟蒙學習僅僅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個環節而已,並不是全部。英語啟蒙教育的終極目標,是習得第二語言,而不是英語考試拿高分,想要習得英語這門語言,就需要有相關的場景和環境讓孩子去鍛鍊。傳統英語學習模式下的教材是人造的,是為了一個教學目的而人為設計的場景,這種場景對於孩子習得第二語言幾乎沒有幫助。
  • 蘇格拉底的教育智慧在於「喚醒」
    所以說教育就是一個喚醒的過程,我們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只有孩子被徹底的喚醒,才會激發出旺盛的生命力。那麼我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夠明白,我們的孩子都是一隻沉睡等待開發的石子。我們應該喚醒孩子心靈深處的天賦,潛能和內在的力量,我們要讓孩子從沉睡中醒來,而不是一味的用自身的標準去強迫孩子變成我們想要的樣子。
  • 教育是把火炬點燃,不是把容器灌滿
    蘇格拉底在2000多年前就發現,人們在教育時最容易犯的錯誤是灌輸,錯把學生當容器,不停地對學生進行單方面的說教,而不是去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情。 蘇格拉底給出了一個絕佳的比喻 教育是把火炬點燃,而不是把容器灌滿。(又譯: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 Education is the kindling of a flame, not the filling of a vessel.
  • 【舐犢情深】喚醒孩子的內在動力
    02 蘇格拉底的父親是一位著名的石雕師傅,在蘇格拉底很小的時候,有一次他父親正在雕刻一隻石獅子,小蘇格拉底觀察了好一陣子,突然問父親:「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的雕刻師呢?」「看!」父親說,「以這只是獅子來說吧,我並不是在雕刻這隻石獅子,我是在喚醒它!」「喚醒?」
  • 教育:該當何為?教育:是喚醒、是點燃
    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曾經說:「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用一朵雲去推動另一朵雲,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 知識傳授不是簡單的灌輸,也不是機械的死記硬背,不是教師死教書,也不是學生死讀書。
  • 蘇格拉底:教育是喚醒,而不是貨物轉讓
    蘇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包括反諷(刺激學生感到離真理甚遠)、催產術(通過問答逐漸使真理顯明),以及探索發掘真理,而非傳遞真理。如果一個人真正體會到了蘇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就會影響他的基本思維方式。每一種社會改善的先決條件要求每個人都要受教育,以便能自我教育。教師要喚醒人的潛在的本質,逐漸自我認識知識,探索道德。一個正直的人,他同時就會是一個正直的公民。由於每個人天生有發展的機會,蘇格拉底總是將別人和自己置於人格平等的地位。
  • 書呆子,灌輸式教育結出的「果」
    昨天,頭條有位好友邀請我回答一個問題,題目是:從小接受灌輸式教育,不會獨立思考,長大後怎麼擁有批判性思維?我給出的答案是:灌輸式教育危害極大,一定要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否則,孩子將來就會成為機器人一般的「書呆子」!
  • 灌輸不如引導,睿智的家長,都懂得將灌輸式教育變為體驗式教育
    ——據《重慶晚報》這與我國許多家長與學校喜歡用的"灌輸式教育"分不開關係。何為是"灌輸式教育"?很簡單,便是所謂的"死記硬背"與"題海戰術"。睿智的家長都懂得一味的灌輸式教育是對孩子摧毀,體驗式的教育才更有利於孩子的培養。什麼是"體驗式教育"?"體驗"的"體",意為設身處地、親身經歷;"驗",意為察看感受、驗證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