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還沒起床就聽到飛飛唱:「大蘋果,喜歡我,我喜歡,大蘋果。又甜又脆又美味,再吃十個也不累。」這是昨天晚上睡覺前,和他一起看書,繪本上小豬唱的順口溜。沒想到一夜過去了,他居然還記得。
飛飛唱完後意猶未盡,又接著唱「大蘋果,你不好,你不該把我的牙偷跑,我沒有了大門牙,別人都看我的笑話!」聽到這裡,我睡意全無。這是繪本裡小豬吃蘋果時所唱的順口溜,挺有文採的,當時給飛飛讀的時候,飛飛感到特別有意思就記住了。
不過飛飛唱的時候發現了幾處錯誤。為了糾正他的一些錯誤,就找到昨天讀的繪本,給他重溫一下小豬吃蘋果的故事,順便給他糾正一下唱錯的地方。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曾讀過一本叫《家庭教育》書。作者陳鶴琴先生曾在書中提到,教小孩學東西的時候,第一次一定要讓他學得會,否則孩子有了錯誤的認識在更正就比較難了。
教育孩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為了教育好孩子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少家長都想盡了辦法。我也和很多家長一樣,為了給孩子一個很好的教育,在教育孩子上面也沒少下功夫。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一直有一個問題困擾著我,究竟什麼樣的教育才算得上是最好的教育呢?
為了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查了不少資料,也讀了不少書。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目前最好的教育就是「喚醒教育」。借用蘇格拉底的話就是: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一萬次的灌輸,不如一次真正的喚醒。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也曾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在家裡家長為了讓孩子聽話不斷地命令、懲罰孩子,課上教師不停地灌輸學生不停地聽,長此以往,家庭裡失去了溫馨課堂失去光彩,孩子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喚醒才是教育的真諦。
那什麼是喚醒教育,我們該喚醒學生什麼?
首先,要喚醒孩子的自信心
喚醒孩子的自信心是教育成功的關鍵。喚醒教育的前提就是要充分相信孩子,大膽放手給孩子,尊重孩子的意志和意願。讓每個孩子都覺得:我能行,我準贏。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師在教育上的英明就是要讓孩子在任何時候都不失掉信心,都不使他感到什麼都弄不好。喚醒教育就是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其次,喚醒孩子自立的欲望
每個孩子身上都蘊藏著某些天賦,這些天賦如同一粒種子,只要有養料和水分就能生根發芽、乃至長成參天大樹。而孩子成才的關鍵就是,老師和家長喚醒的力量。學習如同生長,既是是學生自己的事,也是家長和老師的事情,而家長和老師所要做的就是喚醒孩子自立的欲望。
有了這種欲望,孩子就會煥發出勃勃的生命力,如同雨後的春筍那樣,爆發出旺盛的生命力。
最後,喚醒孩子思考的動力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和思考是相輔相成的,不要一味地向孩子灌輸知識,還要喚醒孩子自我思考的動力。不管是在家裡聽話的教育,還是在課堂上對孩子進行知識的灌輸,都讓孩子完全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教育絕不是向大腦中塞東西,而是一種心靈的交流,智慧的碰撞和思維的磨練。三流教師傳知識,二流教師教方法,一流教師授理念。能喚醒學生獨立思考的動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習慣的教師才是一流的。當然能培養出獨立思考孩子的家長也是懂教育的家長。
喚醒就是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激發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讓孩子自己去學習。就像開頭所提到的那樣,當喚醒了孩子對某些東西的興趣,有些東西他聽一遍就能記住,而沒有喚醒他的興趣,不管怎麼教他總是學不會。
所以只有當教育建立在相信孩子的基礎之上時,喚醒才會成為一種現實的力量,才是真正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