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每一個心靈都是自然宇宙與人類智慧的結晶,每一個孩子都有豐富的心靈與巨大的潛能,教育只需要將其內在的良知良能喚醒。
孩子的內心世界就像一個藏滿寶藏的盒子,在這個盒子裡,有智慧、有理性、有意志、有品格、有美感、有直覺等生命的能量。
教育的目的不在於傳授和灌輸某種外在的、具體的知識與技能,而是要從心靈深處喚醒孩子沉睡的自我意識、生命意識,促使孩子價值觀、生命感、創造力的覺醒,以實現自我生命意義的自由、自覺的建構。——《一萬次的灌輸, 不如一次真正的喚醒》(文章附後)
好孩子不是得第一名
而是被喚醒了內心的種子
作者|林清玄
林清玄,1953年出生 ,臺灣高雄人,當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筆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俠安、晴軒、遠亭等。著名散文《查塔卡的杜鵑》。文章《和時間賽跑》、《桃花心木》選入人教版、北師大版小學語文課本。
我小時候讀書差,考試都考紅字,就是考不到60分。有一年考試,我好不容易超過60分,很高興地拿回家給爸爸看。我爸爸正吃飯,他放下碗哈哈大笑。哥哥姐姐很奇怪,考這麼爛還笑。
爸爸說:「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在找一個接班人,現在終於找到了。」我一聽,壞了!爸爸是農夫,向上三代都是農夫,我不要做農夫,所以後來就用功努力讀書。
我發現大陸家長很在意成績,都想讓孩子考第一名。其實,現在世界精英都不是當年的尖子生,他們在班級的排名是第7名到第17名。原因就是這些孩子人際關係更好,可以和第一名做朋友,也可以和最後一名做朋友,而且孩子壓力小,生活更輕鬆,創意最好。
好孩子不是得第一名,而是被喚醒了內心的種子
如果你的孩子是第一名,就讓他別那麼努力,輕鬆拿到第7名到17名就可以了;如果你的孩子是後幾名,那就讓他努力進到前17名裡面吧。為什麼提到第17名呢?那是我自己成功的秘密——小時候我們那班只有17個人。
孩子需要大人的保證
我上高中時,有位老師邀我去家裡吃晚餐,吃的是餃子,我很開心。等到餃子端到桌上,我眼淚都掉下來了。老師說的話更讓我感動,他說:「我教書50年,我用我的生命和你保證,你將來一定會成功。」
哇!我更感動了,眼淚掉在餃子上。從來沒人了解我,用生命向我保證。過了兩個星期,我的希望破滅了,因為全班每個同學都去過他家裡吃餃子。他對每個同學都用生命保證過。
考大學的成績也不代表什麼
考大學了,第一年沒考上,第二年也沒考上,第三年終於考上了。大學錄取分數是361,我考361.5,回到家我用紅紙寫上「恭祝林清玄金榜題名」貼在大門上。
上了大學,我琢磨起誰是考361分的幸運兒。一番調查後,我發現是張毅。後來他成為「琉璃工房」公司的老闆,世界五百強企業。
所以說,可能小孩成績不是很傑出,不是那麼好,但是不要放棄,因為世界上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就像種植物一樣,山坡地種竹筍、香蕉,沙地種西瓜和哈密瓜,爛泥巴裡種芋頭,不同植物適合不同土地,不是只有一個樣子的。
這個世界的悲哀就是把所有不一樣的小孩集合在一個校園裡,希望教育成一樣的樣子,這是個大問題。
好孩子就是被喚醒了內心的種子
要根據孩子的特點來教育孩子,就是喚醒孩子內心的種子。好孩子是已喚醒內心種子的孩子,他們認識到了自我;壞孩子還沒有喚醒種子,沒認識到自我,還渾渾噩噩地活著。
我算是喚醒了內心種子的人,從小學三年級就立志做作家,小學開始每天寫500字,中學寫1000字,高中寫2000字,大學寫3000字,我一直堅持下來,現在已經出了131本書。
孩子生命中應該掌握的能力
生命中有很多重要的東西,除了學習,孩子更應該掌握這幾方面的能力:
面對挫折的能力。除了讀書,勞動也能鍛鍊這個能力。
愛的能力。我學生做過個實驗,回家抱自己愛的人,100斤都抱得起來還轉一圈,抱100斤石頭肯定不行。用飽滿的愛面對親人、朋友,才能更好面對人生。
認識生命多元價值的能力。臺灣有個學生,父親是種鳳梨的農民,因為要鑑定鳳梨的甜分,每個鳳梨敲3下,幾年下來,父親敲鳳梨的手指腫得很粗大。學生很心疼父親,就發明了一個可以敲三下鑑定鳳梨甜度的機器,後來得了英國發明獎的金獎。孩子不一定要成績好,要看他對生命的理解。
拓展視野的能力。現在很多孩子去國外念書,家長說是為了培養孩子世界觀。這是好想法。認識到世界的廣大,才能認識到自己的渺小,才能弱化自己的痛苦,才能包容世界。
表達自己情感和思想的能力。孩子學習了解自己,之後還要學會表達,特別是內向封閉的孩子。有個男孩喜歡一個女生,想約她,結果靠近女生就緊張,臉通紅地嚇跑了。
我經常教大家一個「林清玄五字大明咒」:「大家都是人」。不敢追女生的男孩可以默念「我們都是人」,看見位高權重的人不敢說話也念「我們都是人」。這樣克服內心緊張,我們才不懼於表達自己。
我大兒子上大學的時候,我送了他一個錦囊,裡面四句話:大其願,堅其志,虛其心,柔其氣。一個成功的人只要有大的願望理想、堅強的意志、謙遜的態度和溫柔的氣質就行了。
(文章轉自《林清玄作品集》)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不教育,也就是說教育是為了引導孩子進行自我教育。
每一個心靈都是自然宇宙與人類智慧的結晶,每一個孩子都有豐富的心靈與巨大的潛能,教育只需要將其內在的良知良能喚醒。
孩子的內心世界就像一個藏滿寶藏的盒子,在這個盒子裡,有智慧、有理性、有意志、有品格、有美感、有直覺等生命的能量。
如果我們不能揭開人類心靈的神秘面紗,我們就無法真正理解教育的真諦;如果我們不能潛入到人類靈魂的最深處去感悟生命的神奇,我們就永遠找不到教育的力量。
蘇格拉底的父親是一位著名的石雕師傅,在蘇格拉底很小的時候,有一次他父親正在雕刻一隻石獅子,小蘇格拉底觀察了好一陣子,突然問父親:「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的雕刻師呢?」
「看!」父親說,「以這只是獅子來說吧,我並不是在雕刻這隻石獅子,我是在喚醒它!」
「喚醒?」
「獅子本來就沉睡在石塊中,我只是將他從石頭監牢裡解救出來而已。」
「喚醒「,多麼富有啟發意義的教育箴言!
蘇格拉底本人不也是一個偉大的心靈雕刻師嗎?
他經常說:「我沒有智慧,我只是智慧的接生婆。」
他利用接生術將那個時代的人們的心靈一次又一次從蒙眛狀態中喚醒。我也經常說,我沒有智慧,我只是借古聖先賢的智慧喚醒無數家長的智慧,引導家長找到喚醒孩子智慧的鑰匙。
我們的孩子,特別是我們認為成績不好的孩子就是石塊裡面沉睡的獅子,我們應該喚醒孩子心靈深處的天賦潛能和內在力量,讓孩子從蒙昧中醒來,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學習,無限度地增加孩子的學習負擔。
孩子在被動狀態下的學習只是應付差事,對孩子的智力啟發是毫無意義可言的。我們要作心靈的喚醒師,要做高超的雕刻家,而不做孩子學習的催促者與強行灌輸者。
3、喚醒不只是依靠外界的一種力量,更重要的是一種自我覺知與自我喚醒的覺悟與力量。
教育的目的不在於傳授和灌輸某種外在的、具體的知識與技能,而是要從心靈深處喚醒孩子沉睡的自我意識、生命意識,促使孩子價值觀、生命感、創造力的覺醒,以實現自我生命意義的自由、自覺的建構。
教育的過程也不僅是要從外部解放孩子,而且要喚醒孩子內在的心靈能量與人格理想,解放孩子的智慧,發展孩子的潛能,激發孩子的生命創造力。
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是一顆心靈感召另一顆心靈,是一個生命點燃另一個生命的力量,是人類集體心靈神秘參與的智慧活動。
這位智慧的希臘老人的故事給我們的啟迪是:
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呵護好孩子明淨的心靈,讓他們見微知著、觸類旁通、自覺自悟,在成長中收穫自尊、自信,樹立生命價值意識,當有一天,孩子驚喜地感受到一種躍動的活力、一種難以遏制的生命激情與力量的時候,教育也就觸及到了其真正的本質 —— 「喚醒」,這也正是心教育的精髓與智慧之所在!
喚醒不只是依靠外界的一種力量,更重要的是一種自我覺知與自我喚醒的覺悟與力量。
《大學》上講,「顧諟天之明命,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我們要顧念、理解上天賦予我們的光明的稟賦,我們要弘揚自己天賦裡的智慧與品德,所有這些寶貴的天賦潛能的開發與發展,都需要我們自己自覺彰明並將其顯現出來。
4、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不教育,也就是說教育是為了引導孩子進行自我教育。
教育要作喚醒的功夫,而不是強行地灌輸知識。
當孩子的求知慾望與生命的力量被喚醒之後,孩子就會自覺主動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而這個探索的過程也就是孩子自我喚醒心靈智慧的過程。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不教育,也就是說教育是為了引導孩子進行自我教育。
當孩子能夠進行自我教育的時候,孩子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學習與生命成長的體驗,這種親身的體驗以及知識的得來是經過他自己驗證的,這樣也就將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了起來,孩子有了自我思考的能力,也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就是智慧。
孟子說,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智」就是智慧。智慧並非知識,但卻離不開知識。
智慧可以說是適用的知識,是知識與價值觀的具體結合,來自於對生命、自我與世界的深刻體驗與反思,並形成了動態的判斷力。
因此,它是一種德性,也是一種明覺,在生活中實現為真善美與和諧、無執、超越等價值形態。
5、從某種意識上講教育的所有意義與價值就在於:喚醒人類心靈中的真、善、美。
長期以來的教育誤區,把教育僅僅看做是在嚴肅的教室中的苦行僧的生活,而忽視了對孩子來說更有意義的喚醒教育和自我教育。
從某種意識上講教育的所有意義與價值就在於:喚醒人類心靈中的真、善、美。
我認為,讓孩子早一點了解和學習事物,讓孩子多接觸自然界的萬事萬物,讓孩子多讀經典作品等等,都是喚醒孩子心智的重要方法。
孩子的心智喚醒了,他就會留心發現周圍的世界,探究其中的道理,並思考怎樣與世界發生聯繫,在這個探索的過程中孩子自然會得到成長力量,並一定能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