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教育的智慧在於喚醒

2021-02-07 領袖匯


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除未經確認,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如有異議,請聯繫我們,我們會立即處理;

聯繫方式:QQ964749829

教育的過程也不僅是要從外部解放孩子,而且要喚醒孩子內在的心靈能量與人格理想,解放孩子的智慧,發展孩子的潛能,激發孩子的生命創造力。

1

每一個心靈都是自然宇宙與人類智慧的結晶,每一個孩子都有豐富的心靈與巨大的潛能,教育只需要將其內在的良知良能喚醒。


孩子的內心世界就像一個藏滿寶藏的盒子,在這個盒子裡,有智慧、有理性、有意志、有品格、有美感、有直覺等生命的能量。


如果我們不能揭開人類心靈的神秘面紗,我們就無法真正理解教育的真諦;如果我們不能潛入到人類靈魂的最深處去感悟生命的神奇,我們就永遠找不到教育的力量。

2

蘇格拉底的父親是一位著名的石雕師傅,在蘇格拉底很小的時候,有一次他父親正在雕刻一隻石獅子,小蘇格拉底觀察了好一陣子,突然問父親:「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的雕刻師呢?」


「看!」父親說,

「以這只是獅子來說吧,我並不是在雕刻這隻石獅子,我是在喚醒它!」

「喚醒?」

「獅子本來就沉睡在石塊中,我只是將他從石頭監牢裡解救出來而已。」


「喚醒「,多麼富有啟發意義的教育箴言!


蘇格拉底本人不也是一個偉大的心靈雕刻師嗎?


他經常說:「我沒有智慧,我只是智慧的接生婆。」


他利用接生術將那個時代的人們的心靈一次又一次從蒙眛狀態中喚醒。我也經常說,我沒有智慧,我只是借古聖先賢的智慧喚醒無數家長的智慧,引導家長找到喚醒孩子智慧的鑰匙。


我們的孩子,特別是我們認為成績不好的孩子就是石塊裡面沉睡的獅子,我們應該喚醒孩子心靈深處的天賦潛能和內在力量,讓孩子從蒙昧中醒來。而不是一味地強行孩子學習,無限度地增加孩子的學習負擔。


孩子在被動狀態下的學習只是應付差事,對孩子的智力啟發是毫無意義可言的。我們要作心靈的喚醒師,要做高超的雕刻家,而不做孩子學習的催促者與強行灌輸者。

3

教育的目的不在於傳授和灌輸某種外在的、具體的知識與技能,而是要從心靈深處喚醒孩子沉睡的自我意識、生命意識,促使孩子價值觀、生命感、創造力的覺醒,以實現自我生命意義的自由、自覺的建構。


教育的過程也不僅是要從外部解放孩子,而且要喚醒孩子內在的心靈能量與人格理想,解放孩子的智慧,發展孩子的潛能,激發孩子的生命創造力。


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是一顆心靈感召另一顆心靈,是一個生命點燃另一個生命的力量,是人類集體心靈神秘參與的智慧活動。


這位智慧的希臘老人的故事給我們的啟迪是

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呵護好孩子明淨的心靈,讓他們見微知著、觸類旁通、自覺自悟,在成長中收穫自尊、自信,樹立生命價值意識,當有一天,孩子驚喜地感受到一種躍動的活力、一種難以遏制的生命激情與力量的時候,教育也就觸及到了其真正的本質「喚醒」,這也正是心教育的精髓與智慧之所在!


喚醒不只是依靠外界的一種力量,更重要的是一種自我覺知與自我喚醒的覺悟與力量。


《大學》上講,「顧諟天之明命,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我們要顧念、理解上天賦予我們的光明的稟賦,我們要弘揚自己天賦裡的智慧與品德,所有這些寶貴的天賦潛能的開發與發展,都需要我們自己自覺彰明並將其顯現出來。

4

教育要作喚醒的功夫,而不是強行地灌輸知識。


當孩子的求知慾望與生命的力量被喚醒之後,孩子就會自覺主動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而這個探索的過程也就是孩子自我喚醒心靈智慧的過程。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不教育,也就是說教育是為了引導孩子進行自我教育。


當孩子能夠進行自我教育的時候,孩子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學習與生命成長的體驗,這種親身的體驗以及知識的得來是經過他自己驗證的,這樣也就將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也培養了起來,孩子有了自我思考的能力,也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就是智慧。


孟子說,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智」就是智慧。智慧並非知識,但卻離不開知識。


智慧可以說是適用的知識,是知識與價值觀的具體結合,來自於對生命、自我與世界的深刻體驗與反思,並形成了動態的判斷力。


因此,它是一種德性,也是一種明覺,在生活中實現為真善美與和諧、無執、超越等價值形態。

5


長期以來的教育誤區,把教育僅僅看做是在嚴肅的教室中的苦行僧的生活,而忽視了對孩子來說更有意義的喚醒教育和自我教育。


從某種意識上講教育的所有意義與價值就在於:喚醒人類心靈中的真、善、美。


我認為,讓孩子早一點了解和學習事物,讓孩子多接觸自然界的萬事萬物,讓孩子多讀經典作品等等,都是喚醒孩子心智的重要方法。


孩子的心智喚醒了,他就會留心發現周圍的世界,探究其中的道理,並思考怎樣與世界發生聯繫,在這個探索的過程中孩子自然會得到成長力量,並一定能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與方向。



作者:蘇格拉底(希臘文:Σωκράτης,拉丁文:Socrates,前470年-前399年),古希臘哲學家,和其學生柏拉圖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被並稱為希臘三賢。他被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他身為雅典的公民,據記載,蘇格拉底最後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和腐蝕雅典青年思想 之罪名 判處死刑。儘管蘇格拉底曾獲得逃亡的機會,但他仍選擇飲下毒堇汁而死,因為他認為逃亡只會進一步破壞雅典法律的權威,同時也是因為擔心他逃亡後雅典將再沒有好的導師可以教育人們了。

相關焦點

  • 蘇格拉底的教育智慧在於「喚醒」
    所以說教育就是一個喚醒的過程,我們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只有孩子被徹底的喚醒,才會激發出旺盛的生命力。那麼我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夠明白,我們的孩子都是一隻沉睡等待開發的石子。我們應該喚醒孩子心靈深處的天賦,潛能和內在的力量,我們要讓孩子從沉睡中醒來,而不是一味的用自身的標準去強迫孩子變成我們想要的樣子。
  • 喚醒靈魂的對話:讀《蘇格拉底咖啡館》
    但是,我們的對話喚醒了我們什麼呢?打卡進入工作場所裡,我們對話;趕著鐘響的最後一刻進入教室裡,我們對話;在晚餐開動前回到家裡,我們對話。在夜闌人靜,獨自一人時,縱然我們會自我對話,但有時,我們卻害怕與自我對話,於是選擇進入網絡與別人繼續對話。可是,為什麼我們會不願意與自我對話呢?
  • 蘇格拉底:教育是喚醒,而不是貨物轉讓
    直到克爾凱郭爾才發現蘇格拉底教育思想的本源以及在現代世界裡蘇格拉底最深刻的意義所在。蘇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包括反諷(刺激學生感到離真理甚遠)、催產術(通過問答逐漸使真理顯明),以及探索發掘真理,而非傳遞真理。如果一個人真正體會到了蘇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就會影響他的基本思維方式。
  • 教育的真諦在「喚醒」
    ■傅澤雲古希臘著名思想家蘇格拉底的父親,是一位石雕大師。相傳在蘇格拉底小時候,一次,他的父親正在雕刻石獅子。小蘇格拉底觀察了好一陣子,突然問父親:「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的雕刻師?」父親回答:「以這隻石獅子來說吧,我並不是在雕刻它,而是在喚醒它。」後來,蘇格拉底也成了一名「雕刻師」——一名受人尊敬的「心靈雕刻師」,一次又一次將人們的心靈從蒙昧狀態中喚醒。「教育之所以為教育,就在於它是對人格和心靈的喚醒。」走進軍營參軍入伍的熱血青年,本身就懷有樸素的愛國主義情結。
  • 教育就是喚醒,激發孩子的潛能和內在力量才是智慧的教育
    教育就是喚醒教育就是喚醒,激發孩子的潛能和內在力量才是智慧的教育獨立思考集團副總裁認為,「教育的智慧在於喚醒。」據說,蘇格拉底的父親是一位著名的石雕師傅,在蘇格拉底很小的時候,有一次他父親正在雕刻一隻石獅子,小蘇格拉底觀察了好一陣子,突然問父親:「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的雕刻師呢?」「看!」
  • 蘇格拉底:哲學的任務在於啟蒙民智、喚醒良知
    在哲學史上,蘇格拉底是一個重要的改革者,西塞羅就曾說:「蘇格拉底把哲學從天上帶到了地上,帶到了家庭和市場上,帶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為此他經常在人群中奔走,積極到廣場上去散步,他不停地發表講話,誰愛聽就可以隨便去聽,從來不用交學費;他也不在於別人是否同意自己的看法,認為交流與辯論的目的不在於說服對方,而是要為自己打開思路,以便找到真理。這個特立獨行之人通過自己的行動與言論,對哲學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古希臘哲學的轉折點。
  • 孩子的教育重在喚醒,而非塑造!
    這當中有智慧、有理性、有意志、有品格、有美感、有直覺等生命的能量。如果不能真正了解人內心中的心靈,那麼你就無法理解教育的真諦。如果說不能了解人靈魂最深處的生命奇蹟,那麼你就找不到教育的力量。蘇格拉底的父親是一名著名的石雕師傅,在其小的時候曾經認真的觀察過父親的雕刻過程。
  • 蘇格拉底: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一萬次灌輸不如一次真正的喚醒
    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目前最好的教育就是「喚醒教育」。借用蘇格拉底的話就是: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一萬次的灌輸,不如一次真正的喚醒。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也曾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
  • 真正厲害的教育是喚醒,不是塑造
    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呵護好孩子明淨的心靈,讓他們見微知著、觸類旁通、自覺自悟,在成長中收穫自尊、自信,樹立生命價值意識,當有一天,孩子驚喜地感受到一種躍動的活力、一種難以遏制的生命激情與力量的時候,教育也就觸及到了其真正的本質——「喚醒」,這也正是心教育的精髓與智慧之所在!從某種意識上講教育的所有意義與價值就在於:喚醒人類心靈中的真、善、美。
  • 蘇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這三個人的關係是:師徒孫,蘇格拉底是柏拉圖的老師,柏拉圖是亞里斯多德的老師。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這個老師——蘇格拉底的主要思想。1.認識你自己:「自知其無知」。別的所謂「智者」都認為自己是有知的,而蘇格拉底卻認識到了自己的無知。在「自知其無知」這種思想的指導下,蘇格拉底首先提出了什麼樣的人是有智慧的人,以及知識和智慧的關係問題。
  • 真正的教育,不是傳授知識而是開啟智慧
    如果我們不能揭開人類心靈的神秘面紗,我們就無法真正理解教育的真諦;如果我們不能潛入到人類靈魂的最深處去感悟生命的神奇,我們就永遠找不到教育的力量。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的父親是一位著名的石雕師傅,在蘇格拉底很小的時候,有一次他父親正在雕刻一隻石獅子,小蘇格拉底觀察了好一陣子,突然問父親:「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的雕刻師呢?」「看!」
  • 教育是喚醒!「灌輸教育」不能啟發孩子智力,只會讓孩子反感學習
    哲學家蘇格拉底在小的時候,有一次他看到父親在雕刻石獅子,於是他好奇地問道,「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的雕刻師呢?」「看!以這隻石獅子來說吧,我並不是在雕刻這隻石獅子,我是在喚醒它!」「喚醒?」因此,我們要做心靈的喚醒師,而不是孩子學習的強行灌輸者。因為教育的目的,不在於傳授和灌輸外在和具體的知識技能,而是讓孩子喚醒自我意識,建構正確的價值觀,覺醒創造力和生命感,從而發展孩子的潛能,激發孩子的智慧。
  • 【舐犢情深】喚醒孩子的內在動力
    02 蘇格拉底的父親是一位著名的石雕師傅,在蘇格拉底很小的時候,有一次他父親正在雕刻一隻石獅子,小蘇格拉底觀察了好一陣子,突然問父親:「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的雕刻師呢?」「看!」父親說,「以這只是獅子來說吧,我並不是在雕刻這隻石獅子,我是在喚醒它!」「喚醒?」
  • 一萬次的灌輸,不如一次真正的喚醒
    蘇格拉底本人不也是一個偉大的心靈雕刻師嗎?他經常說:「我沒有智慧,我只是智慧的接生婆。」他利用接生術將那個時代的人們的心靈一次又一次從蒙眛狀態中喚醒。我們要作心靈的喚醒師,要做高超的雕刻家,而不做孩子學習的催促者與強行灌輸者。03教育的目的不在於傳授和灌輸某種外在的、具體的知識與技能,而是要從心靈深處喚醒孩子沉睡的自我意識、生命意識,促使孩子價值觀、生命感、創造力的覺醒,以實現自我生命意義的自由、自覺的建構。
  • 智慧之愛何以可能:蘇格拉底愛的教育哲學一解
    智慧之愛何以可能:蘇格拉底愛的教育哲學一解 2019年05月10日 14:44 來源:《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年第4期 作者:劉鐵芳 字號 內容摘要:智慧之愛可謂蘇格拉底教育實踐的靈魂
  • 教育的本質不在於傳授,而在於喚醒和守望
    教育的本質不在於傳授,而在於喚醒和守望——參加《2020年「襄派教育家」講壇》心得體會我特別對襄陽市第四十二中學的王婭妮教師《點亮心燈 做幸福園丁》和穀城縣教研室的吳豔芹教師《卯足幹勁待花開 靜候生命拔節的歡歌——教研員引領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深有感觸,我認識到教育的本質不僅僅在於傳授,而更在於喚醒和守望。
  • 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而在於鼓舞和喚醒
    這個實驗說明了一個問題: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而在於鼓舞和喚醒。因而,孩子的教育更需要父母愛的鼓舞,幫助孩子喚醒自信。所以,我們為什麼不給他多一點鼓舞,喚醒他的幸福呢?我們應像農民種花那樣,用愛與智慧靜靜地傾聽花開的聲音,看著他慢慢懂事、成長起來。不要看著別人怒放了,自己的那棵還沒有動靜就著急。
  • 西席 | 教育的意義在於喚醒智慧,培養自由而完整的人
    其著作《一生的學習》從哲學和智慧的角度對教育做出了一種深入的根本性的闡釋,帶領人們從智慧和心靈的高度來理解教育,對教育的本質和內涵重新認識和定位。如果一個人環遊世界,他將注意到,不論在印度、美洲、歐洲或是澳洲,人的本性是多麼地相似。在學院、大學裡,情形尤其如此。我們好像在用模型製造一種人的典型——以尋求安全感、成為重要人物,或儘可能少思考而過著舒服的日子,為其主要關心的目標。
  • 一萬次的灌輸, 不如一次真正的喚醒——好孩子不是得第一名,而是被喚醒了內心的種子
    如果我們不能揭開人類心靈的神秘面紗,我們就無法真正理解教育的真諦;如果我們不能潛入到人類靈魂的最深處去感悟生命的神奇,我們就永遠找不到教育的力量。蘇格拉底的父親是一位著名的石雕師傅,在蘇格拉底很小的時候,有一次他父親正在雕刻一隻石獅子,小蘇格拉底觀察了好一陣子,突然問父親:「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的雕刻師呢?」「看!」
  • 古希臘「聖人」蘇格拉底的智慧來自哪裡?
    比如,蘇格拉底說,他從孩提時代起,便有一種奇怪的「聲音」在時刻伴隨著他。當他決定做什麼事的時候,對不該做的事,「聲音」往往預先加以阻止。這種「聲音」別人聽不出,只有他本人才能聽得見;不過,「聲音」從不告訴他應該怎樣做。還有一次,蘇格拉底去赴宴,當他到達主人的庭院時,戛然止步,在走廊下站立沉思,待飲宴快進行到一半時,他才姍姍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