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真諦在「喚醒」

2020-12-13 法制網


■傅澤雲


古希臘著名思想家蘇格拉底的父親,是一位石雕大師。

相傳在蘇格拉底小時候,一次,他的父親正在雕刻石獅子。小蘇格拉底觀察了好一陣子,突然問父親:「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的雕刻師?」父親回答:「以這隻石獅子來說吧,我並不是在雕刻它,而是在喚醒它。」後來,蘇格拉底也成了一名「雕刻師」——一名受人尊敬的「心靈雕刻師」,一次又一次將人們的心靈從蒙昧狀態中喚醒。

「教育之所以為教育,就在於它是對人格和心靈的喚醒。」走進軍營參軍入伍的熱血青年,本身就懷有樸素的愛國主義情結。儘管他們在行為方式、生活情趣等方面,表現出較強的獨立性、多變性、差異性,但當我們通過教育活動,讓他們迸發出練兵備戰的激情、犧牲奉獻的情懷時,教育也就回歸到其應有的本義——喚醒。這,也正是一名政治幹部的教育智慧所在。

喚醒需要情感觸動。「每次演出都是滿村空巷、扶老攜幼……悽涼的情節、悲壯的音樂激動著全場的觀眾。」這是作家丁玲筆下,人們觀看歌劇《白毛女》時的場景。

在解放戰爭時期,歌劇《白毛女》一經上演,就成為軍隊鼓舞士氣、進行政治動員的有力武器。許多戰士深受感動,高呼著「為喜兒報仇」的口號,在戰鬥中勇敢地衝向敵人。

列寧指出:「沒有人的情感,就沒有人對真理的追求。」歌劇《白毛女》的影響如此深遠,教育效果如此突出,就在於它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對黑暗舊社會的痛恨,喚醒了他們渴望「翻身做主人」的鬥爭精神。

2014年,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在古田召開,習主席帶領全體代表參觀古田會議舊址與毛主席紀念園,一起吃「紅米飯」、喝「南瓜湯」。重溫歷史、眺望未來,「紅米飯」「南瓜湯」喚醒的不僅是人民軍隊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更喚醒了大家對人民軍隊性質、宗旨的思考與踐行。

沒有好故事,就沒有感染力。故事是情感的結晶,教育應當善於從書本、網絡上收集故事,從身邊人身邊事中挖掘故事,把理論融入故事、用故事講清道理、以道理引發共鳴,讓課堂充滿溫情、感動,在無波無痕之中影響官兵、感召官兵、帶動部隊。

營造具有儀式感的教育氛圍,加深情感體驗,同樣有利於實現「教育喚醒」。當前,部隊各級與地方政府舉行的表彰儀式有很多,這是對軍人職業尊崇感的一種培塑。身處基層一線,我們需要持續挖掘戰備訓練、保障管理、重大任務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搞好儀式教育,以強烈的情感衝擊,點燃官兵胸中的火熱激情。


相關焦點

  • 孩子的教育重在喚醒,而非塑造!
    如果不能真正了解人內心中的心靈,那麼你就無法理解教育的真諦。如果說不能了解人靈魂最深處的生命奇蹟,那麼你就找不到教育的力量。蘇格拉底的父親是一名著名的石雕師傅,在其小的時候曾經認真的觀察過父親的雕刻過程。好奇地問父親:「如何成為一個厲害的雕刻師」,其父親指著雕像說:「就像這石獅一樣,我並不是在雕刻它,而是在喚醒這隻石獅子。」「喚醒?」
  • 蘇格拉底:教育的智慧在於喚醒
    如果我們不能揭開人類心靈的神秘面紗,我們就無法真正理解教育的真諦;如果我們不能潛入到人類靈魂的最深處去感悟生命的神奇,我們就永遠找不到教育的力量。父親說,「以這只是獅子來說吧,我並不是在雕刻這隻石獅子,我是在喚醒它!」「喚醒?」「獅子本來就沉睡在石塊中,我只是將他從石頭監牢裡解救出來而已。」「喚醒「,多麼富有啟發意義的教育箴言!
  • 揭秘:教育的真諦
    自古以來,我們人類對教育相關的探討就從來沒有間斷過,如「教育的定義」、「教育的本質」、「教育的真諦」、「教育的意義」等等。可是到至今,大家似乎都沒有一個較統一的認識,還是眾說紛紜。很多社會上公認的教育專家,社會學者等等都專門出書闡述過自己對教育的見解。
  • 真正厲害的教育是喚醒,不是塑造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用閱讀喚醒完整的自我教育是一首詩,愛是教育的火焰——喚醒教師:新教育的最大貢獻教育的意義在於喚醒智慧,培養自由而完整的人喚醒內心的種子——如來的種子一萬次的灌輸, 不如一次真正的喚醒——好孩子不是得第一名,而是被喚醒了內心的種子靈魂的喚醒,自由的生成
  • 探尋教育真諦 喚醒生命自覺——化建中學邀請宋立虎主任做報告
    首先播放了一段由新東方英語培訓師董仲蠡做的《教育的意義》的演講視頻,演講人引用的北宋教育學家張載關於讀書目的的名言,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宋立虎主任從這篇演講引入了他報告的第一個內容——什麼是教育?他認為,「教育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提高人的修為,增強人們對生命的感受力,從而更好地認識自我並不斷地發展自我。」;「教育就是喚醒,喚醒人的生命意識、自我意識、成長意識、價值意識,喚醒人生命的自覺。」;「教育就是教人變,讓人變好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教育就是長善救失,發展其真善美的天性,抑制其假惡醜的認知。」
  • 教育的真諦到底是什麼?
    教育的真諦是什麼?這真的是一個很深奧很值得討論的話題。大學學習教育學四年,山村支教兩年,我也不斷在思考這個問題。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這一點毋庸置疑。教育無處不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甚至自學,但是我覺得,無論哪一種教育,教給孩子的東西本身並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學習的能力和樂觀生活的態度。我就這兩點來談談我的看法。
  • 蘇格拉底: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一萬次灌輸不如一次真正的喚醒
    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目前最好的教育就是「喚醒教育」。借用蘇格拉底的話就是: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一萬次的灌輸,不如一次真正的喚醒。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也曾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
  • 教育的真諦是真誠和尊重
    教育的真諦是真誠和尊重。記住,教育最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是曉雪老師,謝謝您的關注,共同探討教育的真諦。
  • 教育是喚醒,我們要不斷喚醒!
    想一想這件事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李校長讓給初三學生鼓鼓勁,加加油,自愧沒有太大的力量去鼓舞孩子們的士氣,但是被李校長對教育的執著和熱情所感動,於是約定時間就只身前往,但願能讓孩子們受到些許影響,對孩子們的未來有所啟發和幫助。
  • 【舐犢情深】喚醒孩子的內在動力
    如果我們不能揭開人類心靈的神秘面紗,我們就無法真正理解教育的真諦;如果我們不能潛入到人類靈魂的最深處去感悟生命的神奇,我們就永遠找不到教育的力量。父親說,「以這只是獅子來說吧,我並不是在雕刻這隻石獅子,我是在喚醒它!」「喚醒?」「獅子本來就沉睡在石塊中,我只是將他從石頭監牢裡解救出來而已。」「喚醒「,多麼富有啟發意義的教育箴言!蘇格拉底本人不也是一個偉大的心靈雕刻師嗎?他經常說:「我沒有智慧,我只是智慧的接生婆。」
  • 【教育就是心靈的喚醒】
    【教育就是心靈的喚醒】教育不能創造什麼,但它能啟發學生的創造力以從事於創造工作。教師的成功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教育不是灌輸,而是幫助學生找到開發文化寶庫的鑰匙。教育的藝術不在傳授,而在鼓舞和喚醒。
  • 教育的真諦
    現在回想起來,學習早上精神好,數量質量都能保證,平平凡凡人是大多數,有更大可能真的需要鼓勵,教育工作者不惜吝嗇的表揚才是教育的真諦!
  • 共同探尋教育真諦!青大附中年會上看到「真教育」
    ,線上約25萬人次點擊觀看……12月19日上午,青大附中2020年教育教學年會在天山校區舉行,本次年會以「求真知·做真人·教育唯真——以仁愛之心探尋教育真諦」為主題,採用了「線上+線下」相結合形式舉辦,打破時空與地域界限,實現遠程「零距離」互動交流,真正做到「大家的年會」。
  • 蘇格拉底的教育智慧在於「喚醒」
    所以說教育就是一個喚醒的過程,我們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只有孩子被徹底的喚醒,才會激發出旺盛的生命力。那麼我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夠明白,我們的孩子都是一隻沉睡等待開發的石子。我們應該喚醒孩子心靈深處的天賦,潛能和內在的力量,我們要讓孩子從沉睡中醒來,而不是一味的用自身的標準去強迫孩子變成我們想要的樣子。
  • 一萬次的灌輸,不如一次真正的喚醒
    如果我們不能揭開人類心靈的神秘面紗,我們就無法真正理解教育的真諦;如果我們不能潛入到人類靈魂的最深處去感悟生命的神奇,我們就永遠找不到教育的力量。父親說,「以這只是獅子來說吧,我並不是在雕刻這隻石獅子,我是在喚醒它!」「喚醒?」「獅子本來就沉睡在石塊中,我只是將他從石頭監牢裡解救出來而已。」「喚醒「,多麼富有啟發意義的教育箴言!
  • 教育的本質是喚醒心靈
    教育本質上講是一種「喚醒」。如果教育不能觸及到人的靈魂,未能引起人的靈魂深處的變革,它就不能成為教育;教育最終的目的不是傳授已有東西,而是把人的創造力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在這個基礎上,給予適合他成長和發展的知識和技能的教育,這樣才能更好的培養孩子的成長。
  • 釣竿與釣技,哪個更勝一籌,最好的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雅斯貝爾斯(Karl Theodor Jaspers)在《什麼是教育?》中寫道:「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果我們不能揭開人類心靈的神秘面紗,我們就無法真正理解教育的真諦;如果我們不能潛入到人類靈魂的最深處去感悟生命的神奇,我們就永遠找不到教育的力量。蘇格拉底的父親是一位著名的石雕師傅,在蘇格拉底很小的時候,有一次他父親正在雕刻一隻石獅子,小蘇格拉底觀察了好一陣子,突然問父親:「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的雕刻師呢?」
  • 教育的真諦是傳授知識嗎?大多數人都想錯了
    許多人認為教育只是傳授知識,甚至認為教育的真諦僅僅與此,其實教育的真諦是使更多人努力工作和愛人。弗洛伊德先生認為一個健康的人應該是努力工作和博愛的人,細細思考這就是教育所應賦予的責任,然而一些人卻認為學習知識是最終目的,顯然許多人都想錯了。
  • 格倫大語文:真正的教育是喚醒
    由格倫大語文研究院舉辦的第一屆「大語文學術研討會」於10月25日在北京格倫教育總部正式落下帷幕,與會專家就大語文課題做了深刻的探討。  此次「大語文學術研討會」就中高考制度改革後語文的地位,大語文教育的目的以及大語文教育的趨勢做了深入的剖析。專家們一致認為:學好語文將在中高考中佔盡優勢,而大語文教育則是希望孩子愛上讀書,提高寫作能力。
  • 教育是心靈的喚醒
    這樣的童年往事鐫刻在我記憶深處,成為我做人、做教育的生命之根。媽媽簡單而樸實的話語,為我播下了教育信念的種子,那就是相信每個孩子,相信花總有一天會開放的!我曾寫過一篇教育散文——《每一朵都能開成花》。自身的成長經歷和後來的教育實踐,生長成了我的辦學理念:生命如花幸福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