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楊建正 攝
上海「五五購物節」拉動千億級消費市場,哪些特色活動觸動消費者「買買買」?今天下午舉行的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市商務委主任華源介紹,「五五購物節」主要呈現五大特點,從對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是特色主題活動促消費。全球新品首發季已有52個國內外知名企業和品牌舉辦73場新品發布活動。如:樂高全球首發悟空小俠系列引發全球20億人次關注;歐萊雅發起「上新季」活動,已推出包括新品牌、新產品、新科技、新門店等在內的100多項首發。國潮老字號系列活動已有170餘個老字號品牌推出200多場特色活動,覆蓋超過2000家線下品牌店,5月份銷售收入超過35億元。如:梅林線上交易額同比增長3.6倍,上海家化線上交易額超過1億元。老字號遊園會開幕以來帶動遊園人數增長50%,豫園商圈銷售額增長20%。進口商品節實現進博會「展品變商品」,已組織促銷活動591場,銷售額近5億元。如: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銷售額同比增長了36%。上海小吃節有40個餐飲品牌企業參加,覆蓋4700個網點,平均銷售額環比增長15%。如:真如高陵集市兩周銷售額環比增長39.5%、客流環比增長29.7%。上海信息消費節圍繞信息消費與「醫、食、住、行、學、娛」等多種生活元素的融合創新,實現信息消費超過10億元。各區也都開展了一系列主題特色活動,重點監測企業普遍實現增長,如浦東、虹口、徐匯分別同比增長34.8%、19.3%和18.3%。
二是節慶假日打折促消費。各平臺、商家結合節慶假日,紛紛推出大力度打折促銷活動,激發消費熱情。如:拼多多推出五五折汽車搶購活動,累計售出上汽熱銷車型超600輛;百聯集團已發放消費券超過7億元,實現銷售規模74.5億元;美團點評發放12億元優惠補貼,帶動到店餐飲銷售額環比增長48.1%。「五一」小長假,重點監測樣本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15.3%,重點商圈客流量環比增長68.5%。5月10日母親節,各大商圈、企業推出感恩主題促銷活動,重點監測的黃金珠寶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22.4%。5月20日網絡情人節,節日禮品銷量大幅增長,絲芙蘭、麗人麗妝等化妝品企業銷售額分別環比增長89.7%和74.4%。6月1日兒童節,親子文化消費亮點突出,第一八佰伴、東方商廈等兒童用品銷售同比實現倍增。
三是線上線下聯動促消費。直播帶貨持續火爆,各區領導、企業高管、知名主持人、網紅博主等紛紛加入「帶貨主播」行列,掀起一波波的購買高潮。如:百聯5月19日推出12小時12業態聯袂直播,當天銷售額同比增長42.9%;紅星美凱龍、蘇寧、永樂、國美等開展「家裝家居萬人直播」活動,線上銷量成倍增長。雲上會展新業態蓄勢發力。阿里巴巴與上海貿促會共同打造「雲上會展」,多款新車亮相2020新車「雲發布」。在線經濟助力消費扶貧。對接上海五個對口支援地區,電商平臺集中上線消費扶貧銷售專區,推出「直播帶貨計劃」,銷售特色農副產品超過1萬噸。
四是商產文旅融合促消費。市領導親自為智能網聯汽車、5G機器人、智能天眼CT等「上海智造」直播帶貨,一大批上海本地生產的高科技產品開啟線上熱銷模式。市委宣傳部等主辦「品質生活直播周」,聚合百家知名企業、千名網紅主播,圍繞「活力之美」「經典之美」「時尚之美」等主題推出300多場重點直播活動,發放消費補貼約30億元;5月30日啟動當天聯動各新媒體平臺推出10小時接力大直播,助力老字號、潮流商品、文創產品、美服美妝等多品類消費。市文旅局推出「五個一百」系列產品,開展辰山音樂節、薰衣草節等主題活動。
五是制度創新突破促消費。各區、各部門認真落實促消費「12條」,推出一系列創新舉措。如:市商務委聯合市市場監管局、市知識產權局、上海海關等部門出臺11條特殊管理措施,支持外貿產品出口轉內銷;市稅務局啟動首個購物中心離境退稅即買即退集中退付點;市交通委為商場、夜市延時運營提供精準公交地鐵等交通配套保障;市綠化市容局延長景觀燈光開放時間,擴大開放區域;市城管局支持有序放開「外擺位」經營等。一系列政策服務組合拳在優化營商環境的同時,進一步提振了企業信心,海內外零售企業加快在滬布局,5月份新開首店33家,美國炸雞Popeyes全國首店、美寶蓮紐約全球首家潮玩概念店、YSL美妝全球旗艦店等紛紛落戶上海。
新民晚報記者 張鈺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