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汝州市被授予「中華名窯·瓷魁之鄉」

2020-12-22 中國日報網

平頂山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唐飛致辭。張雷龍 攝

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會長何天雄向汝州市授予「中華名窯·瓷魁之鄉」。張雷龍 攝

11月7日上午10:00點,「中華名窯·瓷魁之鄉」授牌儀式在河南省汝州市天瑞中州國際飯店舉行。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會長何天雄,平頂山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唐飛,平頂山市委常委、汝州市委書記李全勝,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副理事長付維傑,汝州市委副書記李運平,市委常委、秘書長王英敏,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紅利,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張建剛,市政協黨組成員張貴明,市政府黨組成員、秘書長張平懷出席了發布會。

發布會上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會長何天雄正式把「中華名窯·瓷魁之鄉」匾牌授予平頂山市委常委、汝州市委書記李全勝。

何天雄在講話中說,汝瓷在歷史上存在、輝煌的時間比較短暫,並且技藝失傳,所以留下來的東西彌足珍貴,汝州市的陶瓷大師們在汝州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迎難而上,許多陶瓷工作者們傾其全身心的精力對汝瓷進行回復研究,為振興中國名瓷——汝瓷作了大量的工作。特別是去年,汝州又有兩位大師被評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這既是個人的榮譽,又是汝州全體陶瓷藝術家、陶藝工作著的榮譽,更是全國陶瓷界的榮譽。所以,汝窯不愧為「中華名窯」,汝州也不愧為「瓷魁之鄉」。

汝瓷產於河南省汝州市(原臨汝縣)。隋煬帝大業初年(即公元605年),置臨汝為汝州,「汝瓷」因此而得名。 汝瓷始燒於唐朝中期,盛名於北宋,在中國陶瓷史上佔有顯著的地位,北宋後期宋金戰亂不息,興盛前後不過二十餘年,所以彌足珍貴。汝瓷傳世品稀少,全世界現僅存65件,分別存放在北京故宮博物院17件、臺北故宮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館8件、英國達維德爵士基金會7件,維多利亞阿伯特博物館、日本大板市立東洋陶瓷館、美國克利夫芝和聖路易等知名博物館和私人典藏約10餘件。 1947年臨汝解放後,汝瓷又恢復青春,1952年,私人經營的嚴和店瓷廠經過改選成為集體經營,後又轉為地方國營縣辦汝瓷廠(即汝州市汝瓷一廠),產品以粗瓷碗、盆為主,也兼燒瓷缸、耐火磚等。1953年6月,周恩來總理親自指示:「發掘祖國文化遺產、恢復汝窯生產。」1956年老工人郭遂接受了試驗豆綠釉的任務,在原汝瓷廠領導班子的支持下,於1957年釉料研製取得突破,進入試燒階段。經過數百次的試燒和分析研究,通過多方學習,終於試製成功了汝瓷「豆綠釉」。1958年在和孟祥泰、裴庭普、楊桂榮的共同努力下,研製出汝瓷大型透花盆、洗字盤等產品,陳列於北京人民大會堂,郭遂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並出席了全國群英會,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劉少奇、周恩來等的親切接見。1963年汝瓷開展大規模試驗生產,同年第一批汝瓷豆綠釉產品參加了全國古陶瓷博覽會。 1971年由洛陽地區組織,臨汝縣汝瓷廠書記張全和技術員馬永傑同志攜汝瓷產品首次參加廣州春季交易會,所帶200多件產品被外商一搶而空,汝瓷聲譽由此揚名海外。同年秋季汝瓷廠郭留江、閻金定二人再次參加廣交會。1972年汝瓷廠郭連成同志參加春季廣州交易會,所帶汝瓷產品吸引了日本、新加坡、美國、西班牙、馬來西亞等十七個國家客商的關注。1973年,廣交會上參展的四箱160件豆綠釉產品,被外商包攬,當年開始批量生產出口。1974年,國家經工部投資,在汝州城區西環北路趙莊村建成臨汝縣工藝美術汝瓷廠。1975年職工擴充到300多名,增添了設備,主要生活碗、壺、酒瓶、工藝品等日用品。 1977年9月,河南省二輕廳組織以汝瓷為主的三瓷(汝瓷、鈞瓷、唐三彩)在北京工藝美術服務部(位於現在的王府井大街)展銷。國家領導人及有關部委領導、總參、總政及部分軍兵種負責人等前往參觀,紐西蘭國際友人路易·艾黎、韓素音女士也前往參觀。路易·艾黎當場作詩頌揚陶工。此瓷展銷歷時3個月,北京各界人士參觀者約50餘萬人次。1983年全廠職工近千人,汝瓷生產初具規模。 1980年河南省科委下達試驗天藍釉項目,1983年洛陽地區科委重新下達試驗任務,實行技術承包責任制,課題由副廠長郭連成同志負責,試驗組組長郭遂同志具體抓,經郭遂、孟玉松、張全、王中玉、王天中、宋海、張大慶、範立的共同努力,調整配方40多號歷經數百次試驗,在請教了鄭州輕院、華南工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等專家學者後,弄懂了天藍釉的呈色機理,終於攻克了工藝難關,在臨汝縣工藝美術汝瓷廠試製成功。在8月召開的鑑定會上,汝瓷之精美博得了全國24位著名陶瓷專家的一致稱讚。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8家全國性報紙及中央廣播電臺、河南電臺都報導了這一消息。1983、1984年汝瓷豆綠釉和天蘭釉分別通過國家級技術鑑定。 1986年汝瓷十七號豆綠釉經過孟玉松、馬永傑、樊治安、郭連成等人的聯合攻關研製成功,並榮獲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1987年全國工藝美術藝人代表大會上,孟玉松、馬永傑受到國務院總理李鵬的親切接見。1988年4月曆經四年360個配方和上千次的試燒,舉世矚目的一代瑰寶「汝官瓷天青釉」在孟玉松、朱文立、張大慶、李聚萬和輕工部高級工程師李國楨、原古陶瓷研究會會長馮先銘、故宮研究員李輝炳、耿寶昌等顧問的幫助下燒製成功,經輕工部陶瓷研究所和北京鋼鐵學院理化測試,各項指標符合技術標準。8月28日輕工部陶瓷研究所和河南省科委共同主持鑑定,一致認為試驗成功。《人民日報》、《文匯報》等全國16家報刊作了報導。1989年10月,上海國際研討會與會國際專家給予汝瓷研究成果高度讚揚,日本、美國派代表團來汝州參觀。1989年11月6日中央電視臺對汝瓷進行了專題報導。此後,汝窯月白釉也相繼研製成功,並研製出了天目釉、新汝釉、瑪瑙釉等系列汝窯新釉色。 1985年以來,日本、美國等國內外朋友不斷到汝州參觀,購買收藏汝窯產品,並給予汝瓷以極高的評價。全國著名書畫大師李苦禪先生帶病揮毫為汝瓷欣然命筆「天下博物館,無汝者,難稱盡善盡美也」;清末代皇帝胞弟、全國政協委員、故宮博物院歷史研究所的愛新覺羅、溥傑先生,為讚揚汝瓷留下了珍貴的詩篇。古陶瓷研究會會長馮先銘、葉喆民、故宮博物院耿寶昌研究員,輕工部高級工程師李國楨先生等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為謳歌汝瓷都題下了讚譽之詞,盛讚「青瓷之花,汝窯為魁」。中國著名作家李準為汝瓷題寫了:「清雅渾厚奪造化,珠光寶氣移人魄」。 1988年,汝州市委、市政府號召,利用汝州得天獨厚的陶瓷原料和豐富的煤炭資源優勢發展汝瓷生產,建立了汝州市汝瓷開發公司和汝瓷研究所。相繼又建立尚莊、馬窯、陵頭、騎嶺、803第三瓷廠、汝州鎮等17家瓷廠,從業人員2680人,年產汝瓷1620萬件,產值1963萬元。1998年以來,汝瓷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良機,一批民營汝瓷企業發展迅速,生產規模不斷擴大,逐步形成汝州市新的經濟優勢產業。汝瓷研究成果得到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肯定,換取了許多榮譽和獎勵。汝瓷先後榮獲首屆國家輕工博覽會金獎,輕工部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汝瓷專家朱文立研製的汝官瓷曾經作為國禮,分別贈送給日本前首相小淵惠三,韓國總統金大中,奧運會桌球冠軍鄧亞萍還將汝窯「八卦鼎」贈送給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50周年,汝瓷女專家孟玉松研製選送的汝窯「國泰民安」大花瓶,被北京故宮博物院選中26件收藏。日本、美國及東南亞收藏家,陶瓷專家紛紛來汝參觀購買。孟玉松、朱文立也因貢獻突出分別享受河南省黨的代表大會。一批汝瓷專家、藝師分別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劉少奇、李鵬、鄧穎超、雷潔瓊,鐵木爾·達瓦買提等的親切接見。 汝瓷悠久的歷史文化淵源,和傳世品的稀少而彌足珍貴,汝瓷的價值不斷攀升,海內外收藏家對汝瓷更是情由獨鍾。1992年臺灣《中時晚報》(即民國81年8月25日星期二第四版)刊登:重量級古董宋瓷「汝窯三犧尊」以50000萬港幣割愛成交,引起古董界一陣騷動。據收藏家王興祖表示,此件「汝窯三犧尊」是他的外曾高祖陶澍於道光十九年間擔任兩江總督時所留。創造了世界古陶瓷之最,即使今日的汝瓷市價也不菲。汝瓷系列產品銷往全國23個省市,遠銷日本、新加坡、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紐西蘭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被世人讚譽為「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件。」

近年來,汝州市充分挖掘汝瓷的發展潛力,採取了一系列保護措施。 為加強理論研究,2002年10月30日由79家單位和個人發起成立了汝州市場汝瓷協會,作為研究汝瓷的群體組織,對生產工藝以及開發工作進行專業研討。同時,完善了保護基地,汝瓷博物館作為全國乃至世界上唯一以珍藏汝瓷為主的專業性文物保管場所,從環境、管理、安全、保護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發展,珍藏的大量汝瓷實物和標本以及近代仿製產品,通過專題汝瓷展室向社會各界展示和宣傳。 進入二十一世紀,汝州市政府高度重視汝瓷產業的發展,將汝瓷列入「十五」發展規劃重點發展產業,對汝瓷的研製開發力度正在不斷加大。在原國營汝瓷廠的基礎上,汝州市酷愛汝瓷有志之士紛紛獻身汝瓷開發事業,產生了一批優秀的汝瓷專家,朱文立和孟玉松分別被授予國家級和省級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稱號。目前,我市已擁有朱氏汝瓷、玉松汝瓷、享通汝瓷、弦寶汝瓷等汝瓷開發公司、汝瓷研究所61家,年產汝瓷200餘萬件,年產值達2億元以上,僅年產值平均在5千萬元以上的汝瓷生產廠家就有不下5家。除了仿燒傳統汝瓷造型外,還研製開發出了200種以上的新品種,從工藝瓷器發展到觀賞陶藝,工藝越來越精,品種越來越多,產品遠銷日本、新加坡、美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汝瓷產業步入快速發展階段。 2001年10月成功承辦了中國古陶瓷研究會2001年年會暨汝州市首屆汝瓷國際研討會,100多位汝瓷專家及國際友人齊集汝州,對汝瓷的發揚廣大給予了高度評價。2002年3月30日「中國陶瓷·汝窯瓷器」郵票發行。2002個11月10日汝州市場汝瓷協會向國家工商管理總局商標局申請註冊了汝瓷原產地證明商標和服務商標。2003年3月16日域名為(HTTP://WWW.ruci.net)汝瓷國際網站《中華汝瓷網》建成開通。《光明日報》、《河南日報》、《大河報》等,人民網、新華網、中國河南網分別轉發或刊發了開通的消息。從而使汝瓷實現了網上瀏覽,邁入全球信息化網際快車。2003年5月1日中華汝瓷網被國際知名網站搜狐網站、中國陶瓷信息資源網和上海熱線收錄入搜尋引擎,實現了網互通。2003年4月6日由汝瓷協會主辦的《汝瓷研究》刊物創刊發行。「『繼往開來處、青瓷燦汝窯」。2008年,第四十三屆國際陶藝學會大會在汝州市設立了汝州陶瓷展區,並舉行了大型的參觀活動,中外陶瓷專家蒞臨汝州參觀指導我市的陶瓷發展,數十陶瓷廠家在汝瓷博物館參加了陶瓷精品展。 經過不懈努力,2006年6月,張公巷窯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對張公巷窯址價值的肯定,成為汝州乃至全國文物和汝瓷發展史上又一新裡程碑,如今汝瓷已邁入了新的輝煌發展時代。2010年6月,汝瓷燒制技藝成功獲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2010年9月23日至26日,由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中國日報社、河南省國資委、河南省文化廳、中共平頂山市委、平頂山市人民政府主辦,河南省陶瓷玻璃行業管理協會、中共汝州市委、汝州市人民政府、平頂山市文化局承辦的首屆中國(國際)汝瓷文化節在汝州市成功舉辦。組織了中國歷史名瓷燒制技藝大賽(成品評比),開幕式暨《魅力汝瓷∙歡樂汝州》大型文藝演出,汝瓷精品、18種汝官瓷仿複製品、中國歷史名瓷燒制技藝大賽獲獎作品、中國歷史名窯當代名家作品展,首屆中國歷史名瓷手工技藝現場大賽,中國歷史名瓷傳承與發展高峰論壇暨中國汝瓷燒制技藝國際研討會,第六屆「中國汝官瓷杯」全國書畫作品大獎賽,民間藏品鑑賞活動,招商引資經貿洽談會等八項重大文化活動。近300位中央、省、平頂山市級黨政領導,國際、國內陶瓷專家、學者和有關企業代表參加了此次陶瓷盛會,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日報、中央電視臺、河南日報、大河報、河南電視臺等50多家中央、省、市級媒體對該項文化活動進行了廣泛宣傳。

汝州是汝瓷的故鄉,汝瓷是陶瓷文化百花苑中的一支奇葩,名列宋代五代名瓷之首。今年,汝州市又被授予「中華名窯·瓷魁之鄉」,汝瓷作為歷史名瓷已經得到發揚光大,成為推動汝州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和響亮的文化品牌。

汝瓷因產於汝州而得名,史稱「汝窯為魁」。近年來,為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汝州市致力打造汝瓷戰略性文化品牌,2011年8月,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正式批准汝州市為中華名窯·瓷魁之鄉。今天,中國汝瓷工業協會在汝州市舉行「中華名窯·瓷魁之鄉」新聞發布會,是對汝州市保護、挖掘汝瓷文化和發展、繁榮汝瓷產業的充分肯定。汝州市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汝瓷文化的傳承、創新與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科學快速發展,為平頂山建設文化強市,為河南建設文化強省,為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來源:中國日報河南記者站(記者 張雷龍)編輯:於姝楠

相關焦點

  • 新密市正式被授予「河南豆腐之鄉」、「河南傳統餐飲歷史文化名城」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惟一經過近一年的申報、調研、培訓、評審,2020年12月9日上午,新密市成功創建「河南傳統餐飲歷史文化名城」、「河南省豆腐之鄉」授牌儀式在魯班張尚品豫菜新密市溱水路店舉行。河南省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秘書長宋春亭河南省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秘書長宋春亭宣讀《關於授予新密市「河南傳統餐飲歷史文化名城」、「河南豆腐之鄉」稱號的通知》。
  • 「六穩」「六保」看河南 | 特色小鎮「汝瓷」好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譚勇  城市建設拉動投資,但也最忌千城一面。一個城市不能僅僅是鋼筋水泥的森林,更應有體現文化內涵的符號和象徵。  7月25日上午,「『六穩』『六保』看河南」採訪團來到素有「瓷魁之鄉」美譽的汝州市採訪,正在加快建設的特色小鎮,讓採訪團成員眼前一亮。  在汝瓷電子商務產業園中軸線南頭,圓形抬高的基座之上,坐落著以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為原型的中國汝瓷博物館,天青色的基調,蟬翼般的紋理,盡顯「汝瓷知己、汝州等你」的城市名片本色。  「這是中國汝瓷小鎮建設的標誌性建築。」
  • 中國五大名窯簡介,論我國陶器的歷史
    五大名窯,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它是瓷器愛好者必須了解的。其中,五大名窯中「汝、官、哥、鈞」為官窯,「定」為民窯,目前官窯瓷器件之所以漲幅高,一是因為質量精,二是因為存世量少,因此一些官窯精品如今的價格已達百萬元之巨。
  • 五大名窯:中國陶瓷文化的象徵
    中國陶瓷分南北二系,即南青北白,五大名窯南有龍泉窯及南宋官窯,北有定窯(河北曲陽)、汝窯(河南汝州)、鈞窯(河南禹州)、北宋官窯(河南開封)。古代還有磁州窯(河北邯鄲)、耀州窯(陝西銅川),各大名窯在目前均呈現出中興時期的初步繁榮。
  • 河南曲劇90高齡 「曲劇之鄉」汝州看她的前世今生
    汝州市曲劇團青年優秀演員劉威榮獲梨園春擂主(右一)汝州是河南曲劇的發源地,河南曲劇是河南第二大劇種,是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風雨滄桑,河南曲劇走過了90年的曲折發展歷程。歲月遽變,體制幾易,始終守望在基層演出一線,擔當河南曲劇藝術發展傳承和保護的汝州曲劇團,也在風雨飄搖的前行中度過了近60個春秋。
  • 博白縣喜獲「中華詩詞之鄉」稱號
    ▌博白縣喜獲「中華詩詞之鄉」稱號 12月3日,從首都北京傳來好消息:中華詩詞學會會長會議決定授予博白縣「中華詩詞之鄉」稱號!
  • 9家河南籍「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正式授牌,來看有沒有你的家鄉?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峰 4月23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獲悉,在全省旅遊「廁所革命」暨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推進會上,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河南入選名單舉行授牌儀式,共有9家上榜。
  • 明水縣成功創建「中華詩詞之鄉」
    【中國食品報融媒體】(孫志國 記者高偉)日前,中華詩詞學會授予明水縣「中華詩詞之鄉」稱號。同時授予明水縣崇德鎮、通泉鄉為「中華詩詞之鄉」;授予明水縣人民檢察院、稅務局、第三小學等8家單位為「中華詩教先進單位」。
  • 汝州市第一醫療服務健康集團總院被授予省高血壓達標中心成員單位
    會上,汝州市第一醫療服務健康集團總院被授予河南省高血壓達標中心聯盟成員單位,高血壓防治中心主任何少雷被聘請為河南省高血壓達標中心聯盟專家委員會常務委員。為進一步推動汝州市高血壓標防治工作的發展,汝州市第一醫療服務健康集團總院於2020年6月帶領小屯鎮衛生院、陵頭衛生院、溫泉鎮衛生院、臨汝鎮衛生院、焦村鎮衛生院、風穴區街道服務中心、洗耳區街道服務中心7家醫共體單位,共同參與高血壓達標工作,組建高血壓達標中心專家委員會、組織鄉村醫師參加高血壓培訓。通過智慧化血壓監測平臺系統,實現縣、鄉、村血壓檢測,為高血壓患者提供遠程血壓指導健康服務。
  • 瓷器每個人都見過,那五大名窯你知道嗎,難道這些瓷器是破碗爛盆
    就是將口部向下裝入匣博進行燒制,不僅能夠防止變形,還增大了容量,降低成本,曾被陶瓷業廣泛採用,這定窯裝飾圖案簡練生動,華麗而不繁瑣,風格典雅,定瓷口不無釉,容易刺傷口唇稱為芒口,之後大多人會在口邊鑲嵌銅或者鑲銀以便使用近年來在河北曲陽的建祠村發掘出定窯的遺址,現在已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的重點文保單位,曲陽縣不僅出產定瓷,而且還是我國著名的石雕之鄉
  • 河南長垣縣憑什麼被成為廚師之鄉和中華食文化的鼻祖
    長垣被成為首個「中國廚師之鄉」,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吃貨城。早在3700多年前,廚師出身的商湯宰相伊尹,就創立了著名的「五味調和」、「九沸九變,火之為紀」的餐飲理論,奠定了中國餐飲以及餐飲業發展的理論基礎,成為中華食文化的鼻祖,在民間尊為廚神。長垣自古就有尚廚之風,以廚師眾多、技藝精湛著稱於世。
  • 河南汝州市:違法企業冒充正規企業「被招商」!
    有群眾給記者反映,在汝州市汝南產業集聚區機繡物流園一號樓四層,有一個《河南古早味戒菸品科技有限公司》,法人總經理是詹水粉,董事張安盛,註冊資金1000萬元。卻冒充合法正規的企業欺騙汝州市政府領導以招商引資企業的名義,在汝州市享受各種優惠政策,大量生產銷售「三無」產品,冒充戒菸品來牟取暴利。記者實地調查發現,這個註冊名為《河南古早味戒菸品科技有限公司》位於汝州市機繡園一號樓的四。
  • 河南寧陵:歌舞之源、酒都梨鄉、長壽福地
    河南寧陵:歌舞之源、酒都梨鄉、長壽福地。葛天文化,長壽之鄉,酥梨之鄉,一起走進河南商丘寧陵縣中國行政區劃共分為省、縣、鄉三級。寧陵葛天文化公園寧陵縣位於河南省東部,商丘市西部,享有歌舞之源、酒都梨鄉、長壽福地的文化名片,是「中國葛天文化之鄉」、「中國長壽之鄉」、「中國酥梨之鄉」。
  • 張家界永定區被授予「莓茶之鄉」
    三湘都市報12月16日訊(記者 丁鵬志 通訊員 張永新)12月14日,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復函張家界市永定區,決定授予永定區為「莓茶之鄉」。為進一步推進湖南省千億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支持張家界市永定區以莓茶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同意授予張家界市永定區為「莓茶之鄉」。
  • 西華縣榮獲「河南胡辣湯之鄉」的美譽
    周口日報·周道客戶端記者 張猛 見習記者 支亞茹11月16日,在第四屆中國西華第四屆胡辣湯大賽上,河南省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授予西華縣「河南胡辣湯之鄉」榮譽稱號。後北宋遭遇「靖康之亂」,金兵攻破宋都開封,御廚趙杞因兵患南逃,途經逍遙鎮看到此處乃地靈水秀之地,決計隱居於此,以賣湯為生,「延年益壽湯」也隨之落戶於此。為適應當地人的飲食習慣後又加入了逍遙鎮獨有的槐山羊肉和黃花菜,並勾了面芡,初步形成了現在胡辣湯的雛形。經過近千年的傳承和發展,現在初步形成了高家、楊家、丁家、佟家等若干門派。
  • 中華蜜蜂之鄉 釀造甜蜜產業
    他介紹,這裡的蜜蜂都是中華蜜蜂,體積比較小,採蜜純度高,不容易得病。根據季節不同,此處的蜜蜂會產出荔枝蜜、龍眼蜜、烏桕蜜、鴨腳木蜜等不同種類的蜂蜜。 為了提高蜂蜜的產量和質量,邱顯陽一直在改進、提高養蜂技術,讓其印象最深的便是人工培育蜂王。原來,隨著年齡增長,蜂王體質和產卵能力也在逐漸下降。
  • 相約寧夏中華詩詞之鄉,讓書香浸潤心靈
    西夏區是全國文化先進區、中國賀蘭硯之鄉、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更在不久前被中華詩詞學會授予了「中華詩詞之鄉」的稱號,4月25日,分會場西夏區志輝源石酒莊舉辦了誦讀大賽、親子閱讀分享會及星空下的閱讀與分享等多種形式的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