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蜜蜂之鄉 釀造甜蜜產業

2020-12-23 騰訊網

在龍門,許多村民常年在深山田野中追逐花季,用辛勤的勞作釀製出口感純正、味道香甜的蜂蜜。作為養蜂大縣,龍門具有悠久的蜜蜂養殖史。據考證,清朝康熙時期的《龍門縣誌》就有蜂蜜的記載。在廣東,素有「廣東10窩蜂,龍門佔1窩」的說法。據了解,龍門縣目前有蜂農2500多戶,蜂群14萬多群,常年可產蜂蜜2500多噸,產值1.1億元。

現場

300餘個蜂箱整齊擺放在蜂場內

在龍門縣龍田鎮的顯陽蜂場內,300餘個蜂箱整齊地擺放在院子裡,空中不時有數量不一的蜜蜂飛舞。走近其中一個蜂箱,可以聽見陣陣「嗡嗡嗡」如鼓風機般的聲音。

「這是『蜜仔』在釀蜜,將裡面的水分吹出來。」蜂農邱顯陽打開其中一個蜂箱,輕輕掀開白色的塑料薄膜。只見箱內有4個巢框,木框上「嵌」有一層巢脾。他提起一個巢框,難以計數的蜜蜂在上面爬行。一些六角形的巢房變成了金黃色。他說,這是蜜蜂釀造的冬蜜,待到收成時,整個巢框可以看到一大片白色的結晶。

「這群『蜜仔』不錯,再過一段時間蜂蜜就可以收成了。」他滿意地說。「蜜仔」是邱顯陽對蜜蜂的暱稱。上世紀80年代,得知養蜂「投入少,回報高」的他成為一名蜂農。近30年的時間裡,他飼養的蜜蜂從開始的30餘箱壯大到如今的近300箱。他介紹,這裡的蜜蜂都是中華蜜蜂,體積比較小,採蜜純度高,不容易得病。根據季節不同,此處的蜜蜂會產出荔枝蜜、龍眼蜜、烏桕蜜、鴨腳木蜜等不同種類的蜂蜜。

為了提高蜂蜜的產量和質量,邱顯陽一直在改進、提高養蜂技術,讓其印象最深的便是人工培育蜂王。原來,隨著年齡增長,蜂王體質和產卵能力也在逐漸下降。當蜂群出現新的蜂王之後,年老的蜂王會離巢而去,帶走一部分蜜蜂,進而導致蜂群數量減少,蜂蜜的產量降低。如今,邱顯陽一年要進行兩次人工育王、換王,確保蜂群時刻保持在最佳狀態。

人工育王技術只是眾多養蜂技藝之一,平日裡,邱顯陽除了自己總結摸索,還經常參加相關培訓活動,不斷改進技術。「提高蜜蜂的抗病能力,蜂蜜要收42波美度以上的成熟蜜……」提及養蜂的要點,邱顯陽滔滔不絕。

培訓

服務蜂農提技術增產量

11月5日,龍門縣舉辦蜜蜂選育種技術培訓班,來自各鄉鎮的150名蜂農參加培訓,邱顯陽便是其中之一。在為期兩天的培訓中,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為蜂農們講解了《中華蜜蜂抗病選育技術》等內容。類似的蜜蜂養殖培訓在龍門已經舉辦了十餘年,此前還有河南、廣西、江西等地的蜂農慕名前來參加學習。

儘管龍門蜜蜂養殖歷史悠久,但「龍門的氣候環境也在發生變化,針對蜜蜂的養殖技術也應該作出相應的改進。」龍門縣養蜂研究所負責人林偉忠說。基於這一初心,他找到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專家,開始收集當地蜂農的問題,並持續性地開展了「蜜蜂高效飼養技術」「蜜蜂病蟲害防治技術」「蜜蜂授粉」與「蜜蜂營養和蜂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技術」的培訓和推廣,幫助了一批又一批蜂農提升技術,促進了龍門縣養蜂業的發展。

來自龍田鎮黃珠洞國輝蜂場的肖國輝是一位新蜂農,此前他一直延用父親傳授的養殖方法。但隨著時代的進步,他意識到自己不能固步自封。為了掌握更先進的技術,他主動找到龍門縣養蜂研究協會,在協會的指引下,積極參加各地舉辦的養蜂培訓以及外出參觀活動,縣養蜂研究所舉辦的培訓更是一次不落。

通過努力,他先後考取了國家初級養蜂證書、國家中級養蜂證書,還成為廣東省養蜂學會會員,他的養殖基地被評為「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廣州綜合試驗站示範蜂場」。習得先進知識後,他積極與當地蜂農交流分享經驗。在他的帶領下,黃珠洞蜂農提高了養蜂技術,蜜蜂產量較以往提高了20%。

2008年,龍門縣養蜂研究所組織成立了龍門縣龍蜂養蜂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為社員和蜂農無償提供蜜蜂養殖與管理全方位服務,推廣蜂蜜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在蜜蜂防病害技術培訓和市場流通中起到了橋梁作用,為蜂農提供了「上連市場、下連蜂農」的產、供、銷一條龍服務。

產業

建設蜜蜂產業園,打造特色品牌

龍門蜜源植物豐富,具有得天獨厚的養蜂環境,是廣東省蜂蜜重點產區之一。同時,由於龍門蜂蜜生產歷史悠久,蜂蜜產量高、質量好、味道純,2000年,全縣的蜂群佔廣東省養蜂總量的十分之一,故有「廣東10窩蜂,龍門佔1窩」的說法。龍門也因此戴上了「廣東省養蜂第一縣」和「蜜蜂之鄉」的桂冠,並在2012年被列為「國家現代蜂產業技術體系示範縣」。2018年,龍門蜂蜜入選「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19年7月入選「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名單。2019年,龍門縣被中國養蜂學會授予「中華蜜蜂之鄉」牌匾。

上世紀末,為延伸蜂蜜產業鏈,龍門縣養蜂研究所一直積極探索蜂蜜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等問題。2000年,養蜂研究所經過試驗和研究,終於成功開發出具有保健功效的「蜂蜜發酵功能醋」新產品,並被列入廣東省「星火計劃」。有了發酵蜂蜜的技術,龍門縣成立了廣東省奧蜜聯合開發公司,充分利用發酵蜂蜜技術在流水線上生產蜂蜜醋,生產產品有蜂蜜、蜂蜜醋、蜂王漿、蜂花粉等,產品暢銷省內外。

經過多年的發展,龍門的蜂蜜產業形成了一個比較完備的體系:龍門縣養蜂研究所提供養蜂技術服務及蜂蜜產品科研服務;龍門縣龍蜂養蜂專業合作社聯絡社員及其他養蜂戶,提供優質蜂蜜原材料;廣東省奧蜜聯合開發公司進行初加工,生產銷售蜂蜜、蜂膠、蜂王漿等產品;龍門縣科信食品有限公司專業生產蜂蜜醋。

2016年5月,第十二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廣東富康養蜂生態旅遊有限公司奧蜜項目與龍田鎮政府現場籤約。該公司作為龍門本土成長起來的企業,繼承了奧蜜和科信食品的優良基因,依託龍門獨特良好的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養蜂業,推行「公司+協會+農戶」的模式,帶動全縣蜂農增收致富,打造甜美、綠色的蜂蜜產業鏈。

據悉,龍門縣目前正致力於做好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的示範工作,積極開展對蜂農的技術培訓和養蜂技術的推廣;建設蜜蜂產業園,集養蜂生產、產品加工、蜜蜂文化展示和旅遊於一體,打造龍門縣蜜蜂產業特色品牌。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黃宇翔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盧泓宇 黃宇翔

相關焦點

  • 追逐四季花期 釀造一世「甜蜜」
    相比於連綿不斷浩大的中華文明史,傳統手藝更像是一種「微觀」的存在。它們在歷史進程中,總是被寥寥幾筆帶過;卻又在橫向遼闊的另一片天空裡,隱身於街頭巷陌,散發著歲月靜好的迷人力量。它們看似微不足道,卻並未缺席每一場文化的盛大演進;它們看似傳統,卻因手藝人的代代相傳、不懈改進,而顯得歷久彌新。
  • 首批夏季蜂蜜收割銷全國,武漢形成中華蜜蜂產業鏈基地
    近年來,武漢的江夏、黃陂等地的蜂蜜產區開始陸續形成養蜂、採摘、體驗和科普的蜜蜂產業鏈,並打造成為甜蜜產業基地,讓武漢逐步成為華中地區乃至全國的蜜蜂產業中心之一。上周末,記者來到黃陂區姚家集街石屋山村朱家灣的中華蜂蜜產業園區。在布滿蜂箱的山坡上,養蜂師傅一邊熟練地打理著,一邊給記者介紹著現在的蜂蜜成熟情況。在這座蜜蜂產業園裡,一排排的蜂箱錯落有致,蜂巢裡的蜂糖在小蜜蜂的勞動中逐漸成形,很遠就能聞到略帶中草藥味蜂蜜的香甜。
  • 釀造甜蜜的生活(遇見)
    上面一層推開可以一覽內部情況;第二層用於集蜜,推開鐵絲拉出板子,用勺子能直接挖蜂蜜吃;第三層是蜜蜂,抽出來就能給蜜蜂照料日常或分群。「年初才請木匠新做了八十個桶。我只要還能工作,就得把這蜜蜂照顧好一天。」任光文指著遠處一片土地說:「今年還想把那兩畝地租過來,栽葡萄,蜜蜂休息有遮陽地,果實成熟又是一筆收入。」  2007年,一群迷路的蜜蜂飛停在他家築巢。
  • 2018中國(寶雞)「槐花•蜜蜂」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宣傳推介在麟遊...
    5月7日,2018中國(寶雞)「槐花·蜜蜂」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宣傳推介在我縣舉行。市長惠進才、市委副書記尹清遼、副市長王寧崗、縣委書記孫敬虎、縣長李武發出席,中國養蜂學會、福建農林大學、西北大學、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和陝西蜂業協會的有關專家和領導參加推介。
  • 釀造甜蜜!撒播幸福!栽種希望!為這一波操作點個讚
    釀造甜蜜,精準幫扶上臺階「養了6箱蜂,收了80斤蜜,賣了5600元錢,咱心裡真是灌了蜜一樣甜。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幫扶隊的好領導!」提及養蜂,村民馮興得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掰著手指細數他家養蜂的甜蜜事。
  • 江蘇海安「葡萄王」鄧洋:釀造甜蜜事業
    原標題:江蘇海安「葡萄王」鄧洋:釀造甜蜜事業 新華網南京10月19日電 「返鄉創業金鳳凰」鄧洋的「綠之邦」生態葡萄莊園坐落在「蘇中之中」——海安縣南莫鎮青墩村7組。2010年,地方政府力邀他返鄉創業生態農業。
  • 上海助力「巴旦姆之鄉」 打造「農業甜蜜產業鏈」
    央廣網莎車10月14日消息(記者張雷 吳善陽 傅聞捷)在上海的援助下,享有「中國巴旦姆之鄉」美名的新疆莎車縣,已經形成了105萬多畝的巴旦姆生產基地。同時,上海援疆資金積極扶持引導發展當地養蜂業,推動形成了集「巴旦姆、蜂蜜、油菜、萬壽菊和農業旅遊」為一體的「甜蜜產業鏈」,帶動當地上萬戶農民就近就地穩定就業。
  • 三門這項甜蜜產業釀出甜蜜生活……
    三門這項甜蜜產業釀出甜蜜生活…… 2020-09-15 16: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傳承蜂道養生文化 釀造甜蜜品質生活
    東莞蜂情土特產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日光。受到他們這份情誼傳遞的感染,讓我決定要讓更多人能分享到我們獨特的「私房蜜」,希望能給大家帶來更加甜蜜健康,高品質的養生生活。   筆者:您從事蜂產業多年,請談談蜂情公司對於推出「蜂道」高品味蜂蜜的見解。   何日光:我在蜂業行業探索了二十餘年,對於蜂業有些自己的理解。我們推出的「蜂道」牌蜂蜜對於高品味有很嚴苛的要求。
  • 優品壽鄉 | 引人注目,文成這份「甜蜜的事業」登上了新華網!
    營養豐富蜂蜜靠蜜蜂採集植物花蜜反覆釀製而成在中國中華蜜蜂是獨有的當家品種它體軀較小頭胸部黑色腹部黃黑色全身披黃褐色絨毛又稱中華蜂、中蜂、土蜂蜜蜂身體雖小小採出的蜜卻蘊藏著大大的營養中華蜜蜂所產的蜂蜜具有純正、醇厚、香濃的特點還含有蛋白質、胺基酸、維生素、礦物質等豐富營養物質早餐後半小時喝,清腸排毒晚餐後一小時喝,有助消化
  • 新鄭養蜂人趙留萬「與蜂共舞」 脫貧路上釀造甜蜜生活
    大河網訊(記者 王君傑 通訊員 端木曉偉)在新鄭市具茨山管委會白廟村,一個個蜂箱整齊擺放在大樹下,成群的蜜蜂在蜂箱前飛舞,連空氣中都飄散著一股「甜蜜」味兒。而這裡的養蜂人趙留萬正像勤勞的蜜蜂一樣,忙著釀造自己的「甜蜜生活」。
  • 流浪的蜂農猶如辛勤的蜜蜂,精湛的採蜜技藝讓人間留香、生活甜蜜
    是勞動人民的濃情與熱誠,方能釀造出生活與幸福的蜜蜂,以及像蜜蜂一樣辛勤耕作的普通勞動者。流浪的蜂農是一份經營甜蜜的事業蜂農是愛花之人,在其職業生涯中,不停的追逐著繁花。他們猶如愛花的吉普賽人,很多時候,都會選擇在流動的車棚中過著簡單的生活。
  • 新疆「甜蜜尼勒克」:蜜蜂文化成旅遊亮點
    尼勒克縣宣傳部 供圖中新網新疆尼勒克7月29日電(勉徵)7月29日,第七屆中國·新疆「甜蜜尼勒克」蜜蜂文化旅遊節在新疆尼勒克縣開幕。尼勒克縣委副書記、武進援疆工作組組長薛建忠介紹,此次活動旨在加快推進旅遊業發展,提升尼勒克縣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全力打響「甜蜜尼勒克·宜居康養城」旅遊新形象。
  • 共享甜蜜,淳安這位追「蜂」人,無償送低收入戶中華蜂種超10000群
    9月11日一早,淳安金峰鄉一處育蜂基地的工作人員們便忙碌了起來,打開蜂巢蓋、拿出培育王臺、挑選良好蜂種……技術員手法嫻熟,將培育出的優質中華蜂種裝進特製的盒子,分裝打包準備送往農戶家中。    近日,淳安千島湖千蜂群種蜂養殖有限公司被授予了「中蜂優質蜂王育種示範基地」榮譽稱號,該基地位於千島湖畔的金峰鄉,佔地面積4000餘平方米,是中華蜜蜂一級種蜂場,基地中一排排木桶整齊排列於山林間,仿佛是一個個士兵守衛這一片森林
  • 「窗口」看小康(61)丨深山養蜂人的甜蜜事業 看文成如何讓蜜蜂成...
    浙報集團縣級融媒體中心共享聯盟「大潮起之江
  • 【今日頭條】「與蜂共舞」釀造「甜蜜生活」——堅守在蓋州大山深處的養蜂人鄭天升
    而養蜂人鄭天升帶領村民像蜜蜂一樣忙碌「與蜂共舞」釀造了「甜蜜生活」。父親常說,"蜜蜂用它們的辛勤勞動為人類釀造了甜美的蜂蜜,卻從不求索取,不圖回報。這種大無畏的奉獻精神,值得讚揚。"父親的話在鄭天升幼小的心靈裡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為了追逐蜜蜂這種奉獻精神,才使鄭天升與蜜蜂有了不解之緣。
  • 浙江文成打造「中華蜜蜂文化產業園」 為旅遊發展增添新景觀
    在文化展廳裡感受中蜂文化,在百畝花海裡觀賞蜜源花卉,在特色民宿裡享受鄉村生活,在幽靜山居裡享受一勺天然蜂蜜的愜意……2019年,一座集養蜂文化展示、中蜂體驗觀光、特色花海民宿、蜂蜜周邊產品展銷等於一體的現代蜜蜂產業園在文成縣動工建設。產業園計劃於2021年10月份正式完工,建成後將為文成縣旅遊發展增添新景觀。
  • 「小蜜蜂」釀就甜蜜「大事業」——白山市大力發展蜂產業側記
    未來,白山將緊密依託中國質量萬裡行促進會的科研優勢、市場優勢和品牌優勢,全方位推進戰略合作,共謀白山生態蜂業未來,共享白山生態蜂業成果,共譜生態蜂業這一「甜蜜事業」的綠色發展新篇章,共同開發白山生態蜂業,將白山打造成為國家級優質蜜源地、國家級椴樹蜜科研基地、長白山蜂產業文化交流中心,一舉建設成為「中國椴樹蜜之都」。七月的白山,鬱鬱蔥蔥。
  • 臺灣寫真:「草莓之鄉」未曾褪去的甜蜜
    大湖鄉被譽為臺灣「草莓之鄉」,草莓種植面積逾500公頃,產量約佔寶島的80%。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攝 中新社苗慄4月12日電 題:「草莓之鄉」未曾褪去的甜蜜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 陳小願草莓採摘、草莓巧克力、草莓啤酒……走進臺灣苗慄縣大湖鄉,幾乎隨處可見與草莓相關的事物。
  • 海口人才風採:養蜂人陳昌卓的「甜蜜」生活
    核心提示:  近些年來,海口市永興鎮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態環境,積極引導農民大力發展養蜂這一「空中產業」。如今永興鎮已成為海口優質蜂蜜重要產區、海南省較大的養蜂基地,其產品近銷全國各地,遠銷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鎮上的蜂農們過上了「甜蜜」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