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福明 記者吳楠/攝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近日,記者來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主要作者、江蘇省政協原副主席胡福明家中。一進客廳,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堆滿方桌的書刊。84歲的胡福明仍然十分關心國家大事和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桌上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等書都已被翻看的翹起了邊角。
在胡福明看來,做各項工作都要學好馬克思主義,掌握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我並不想當一位哲學家,哲學對於我而言,是為社會主義服務的理論『武器』。因此我對歐洲哲學史只是一般的了解,而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相關著作卻反覆認真地閱讀,以期能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1955—1958年,胡福明在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新聞專業期間,選修了哲學。「為了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以及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我選修了哲學,而在選修的過程中,我越讀越有興趣,最終愛上了哲學。」胡福明說。
1959年9月,胡福明到中國人民大學讀哲學研究班後,認真閱讀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等人的重要著作,在不斷尋找相關歷史資料中,深刻把握文章的內容、精神實質及意義。
1962年研究班畢業後,胡福明離開北京,來到南京大學政治系(今哲學系)任教。
1982年11月,胡福明被調至江蘇省委工作,歷任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委常委、省委黨校校長、省哲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省社科院院長、省政協副主席等職。20世紀90年代以來,胡福明先後主編了《蘇南現代化研究》《中國現代化歷史進程》《中國現代化叢書》,並組織撰寫了《蘇南鄉村企業的崛起》等著作,受到學界好評。
2018年,胡福明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改革先鋒稱號和改革先鋒獎章。
在改革開放之初,以胡福明為主要作者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引發了一場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回想《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討論和發表的過程,胡福明強調文章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我沒有考慮過把握『時間節點』寫這篇文章,我只是想推動撥亂反正,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1977年2月,「兩報一刊」刊發《學好文件抓住綱》,提出「兩個凡是」。「這篇文章一出來,我就意識到『兩個凡是』在理論上是錯誤的,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批判『兩個凡是』是全面推進撥亂反正的關鍵。」胡福明在經歷了一兩個月的思想鬥爭後開始寫文章。1977年夏天,他寫出了8000多字的長文。文章經光明日報社和中央黨校多人共同討論修改,並經中央領導審定後於1978年5月10日刊發於中央黨校內部刊物《理論動態》第60期,於5月11日刊發於《光明日報》頭版。
文章發表後被一些人批評為「在理論上是荒謬的,在思想上是反動的,在政治上是砍旗的」。然而,正是這篇被批為「反動」的文章,得到了鄧小平同志的關注。在1978年6月2日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鄧小平態度鮮明地支持真理標準大討論,強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強調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嚴厲批評了照抄照傳上級的指示、文件的「本本主義」態度。
回望與共和國同行的70年,胡福明說:「我這一生就是為新中國的繁榮昌盛、人民的美好生活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服務的。」他特別強調了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性。他表示,馬克思主義是研究社會問題的科學,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指導思想,是人民群眾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把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作為基本任務。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在於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應在實踐中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
在採訪臨近尾聲時,胡福明對記者說:「黨和人民培育我多年,講課、寫文章,宣傳馬列,也不足以回報黨和人民。『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現在,我的眼睛不好了,但我每天還會讓老伴為我讀報刊,有機會也會參加一些會議,希望能跟上這個時代,繼續為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綿薄之力。」
戳「閱讀原文」,查看往期學術乾貨!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宗悅 排版編輯:宗悅
文章好看就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