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無錫 | 胡福明與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2021-02-07 情調無錫



胡福明近影




胡福明,1935年出生在無錫縣長安鄉胡巷村一個世代務農之家。因家境貧寒,上小學和初中時,胡福明因交不起學費失學過幾次。失學時,幫家裡種田之餘,他就抱著弟弟跑到學校,站在牆外聽老師講課。1949年無錫解放後,靠著政府助學金,胡福明才讀完了初中,成為長安中學第一屆畢業生。1952年,17歲的胡福明考上了無錫師範學校的春季班,畢業後分配到江蘇省總工會幹部學校工作。1955年春夏之交,國家號召青年知識分子報考大學,胡福明也報考了,並一舉考上了中國頂級學府——北京大學中文系。當時全國有1萬人報考北大,錄取比例達到1:200,這成為胡福明所在單位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單位領導特地給他買了去北京的臥鋪票,還給了他20元錢囑咐他做件棉大衣。在北京坐上接送新生的大巴,胡福明的嶄新人生由此拉開序幕。1959年胡福明北大畢業時,原本已被分配到一家中央報刊工作,即將成為一名記者。但當時國家剛好要培養一批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決定從應屆畢業生中選送有志青年繼續深造。北大選送了兩位畢業生進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研究班學習,其中一位就是胡福明,理由是他愛好哲學,善於思考,坐得住。1962年12月胡福明研究生畢業,人大校方先後6次找他談話,希望他留在學校。由於在無錫小學教書的妻子無法調到北京,胡福明婉拒了人大的邀請,申請分配到南京大學政治系(後改為哲學系)擔任助教。此後,在時代的風雲變幻中,胡福明被打成過「反革命」,批鬥、戴高帽子、掃廁所、遊街、下放一樣沒少。 到了上世紀70年代,高校開始恢復招生,胡福明也重新回到了南京大學哲學系的教學崗位上。



1977年2月7日,「兩報一刊」(《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紅旗》雜誌)聯合發表社論《學好文件抓住綱》,提出的「兩個凡是」觀點,引發了胡福明對真理標準問題的思考。

在當時的形勢下,「要不要寫文章,敢不敢去發表」,激烈的思想鬥爭之後,胡福明開始著手準備這篇後來轟動全國的文章的前期案間工作。不巧的是,1977年7月,胡福明的妻子查出腫瘤,住進江蘇省人民醫院準備手術。為照顧妻子,他把《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列寧選集》、《毛澤東選集》等大堆原著分批帶到醫院,晚上就著病房走廊昏暗的燈光查資料、做筆記。文章標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就是在醫院誕生的。8月底,洋洋灑洋8000字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幾經修改後終於成文。9月初,胡福明將這篇文章寄給了《光明日報》哲學組組長王強華。兩人相識於1997年春江蘇省委黨校召開的理論座談會。當時胡福明在會上作了「誰反對唯生產力論就是反對歷史唯物主義」的發言,王強華告訴他,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和他的看法相同,並向他約稿。

無論對胡福明還是王強華來說,這更大程度上是一次尋常意義上的工作約稿,雙方都未曾預料這篇文章後來會在全國掀起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



文章寄出後卻如同石沉大海,整整4個月杳無音訊。對於這篇冒著風險撰寫的文章,胡福明內心是忐忑的。直到1978年1月19日,胡福明終於收到了王強華的來信及文章小樣,信上希望胡福明對文章做進一步修改。此後,胡福明對文章進行過多次修改,但卻遲遲未能刊發。同年4月,胡福明到北京參加全國哲學討論會,期間王強華接他前往光明日報社,與社長楊西光、中央黨校理論研究室孫長江和《光明日報》的馬沛文一起討論改稿。會議結束後,胡福明並未返回南京,而是留在光明日報社招待所繼續改稿。其間,楊西光告訴胡福明,文章還要請中央黨校理論研究室同志幫助修改,並徵得胡福明同意,文章最終以「本報特約評論員」名義發表。在此次修改中,孫長江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後來胡福明自己也表示,文章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1978年5月10日,中央黨校內部刊物《理論動態》首先發表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5月11日,《光明日報》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文章見報時,胡福明已經回到南京。據他回憶,文章題目裡的「唯一」兩個字,是楊西光、馬沛文、王強華三人改稿時所加,是從毛澤東文章中分析出來的。毛澤東說,「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個「只有」「才是」說明真理標準只有一個。5月12日,《人民日報》、《解放日報》同時對該文進行轉載,隨後,全國絕大多數主流報紙也陸續進行了轉載。文章在中華大地引發了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全民大討論。但作為特殊時代下的產物,文章引起各方關注的同時,讚美、指責等不同聲音也隨之而來,甚至還有來自政府、學校層面的施壓。當時,胡福明和《光明日報》領導層也都頂著極大的壓力。「這是一篇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好文章,它提出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大問題。」最後鄧小平一錘定音,改革開放的浩蕩浪潮隨之而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篇文章拉開了思想解放的序幕,因此也被譽為改革開放「春風第一枝」。文章發表後不久,胡福明收到了《光明日報》寄出的10份報紙和70元稿費。毋庸置疑,胡福明後來的人生也因為這篇文章再次改變。他被調至江蘇省委工作,完成了從三尺講臺走向政壇的身份轉變。但從胡福明的內心來說,他更願意做一名單純的知識分子。多年後,胡福明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文章總結時說:「我沒有想那麼遠,我不是思想家,只是一個普通的書生。我只能說,我跟上了時代,沒有扯時代的後腿。」


- END -



人文風雅 生活大美 

你嚮往的生活 情調都有

無錫廣電文化融媒體中心出品


相關焦點

  • 胡福明憶《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病房走廊寫提綱
    1978年5月11日,一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文章如同一聲春雷,掀起了全國對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思想解放的閘門,在經歷了灰暗後,從那天打開了。改革開放40年,《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如同一個標識,成為醒目的歷史註腳。
  • 每經專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主要作者胡福明:《實踐是...
    但路過的行人往往不知道,在這條看似普通的馬路邊一條小巷裡,隱居著一位見證並改變中國歷史的老人——胡福明。回溯到40年前的1978年5月11日,一篇以「本報特約評論員」名義發表的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刊登在《光明日報》上,由此引發的真理標準大討論,為同年開啟的改革開放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 42年前,著名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發表,作者是何人?
    1978年5月10日,中央黨校內部刊物《理論動態》第60期首先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5月11日,《光明日報》刊登題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特約評論員文章。當日,新華社轉發了這篇文章。
  • 王強華:我見證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發表內幕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胡福明的原稿和《光明日報》歷次改稿雖然均無「唯一標準」的提法,但原稿的基本意思,與「唯一」是一致的:「只有千百萬人民的革命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引毛主席的話)」,「一個理論是否正確反映了客觀實際,是不是真理,不能在思維的範圍內解決,不能靠理論爭論解決,只能靠社會實踐的檢驗來解決,等等」。
  • 親歷者解讀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出爐過程
    新華網消息 今年的5月11日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文章發表30周年的日子,我們請來了該文的責任編輯,《光明日報》原理論版的編輯、原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王強華同志。胡福明的「唯生產力論」吸引了我【主持人】王老,您好!當年您是在怎樣的環境中認識這篇文章的作者胡福明的呢?【王強華】當時胡福明是南京大學的一位青年教師,教哲學的,我當時是光明日報理論部哲學專刊的主編,本來我們是不認識的。
  •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撰稿之一孫長江逝世
    (原標題:孫長江逝世,系《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主要撰稿人之一)
  •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作者:寫時已準備坐牢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刊登《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特約評論員文章,掀起全國範圍內的真理標準大討論,是為第一次思想解放的先聲  胡福明:寫文章時已準備坐牢  今天的胡福明已經滿頭白髮,但社會主義國家的興衰成敗仍是他最關注的時代話題。
  • 深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從《真理標準的大討論》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如同一聲驚雷,破除了長久以來的「兩個凡是」的思想禁錮,奠定了改革開放的堅實思想,特別是哲學思想基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為人們稱道、傳頌,作為一種解放思想的口號,深入人心。上到老下到小,都能對這一哲學原理作一番精彩評論。
  •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全文)
    (本文原載於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6頁)這就非常清楚地告訴我們,一個理論,是否正確反映了客觀實際,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會實踐來檢驗。這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一個基本原理。   實踐不僅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而且是唯一的標準。毛主席說:「真理只有一個,而究竟誰發現了真理,不依靠主觀的誇張,而依靠客觀的實踐。只有千百萬人民的革命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尺度。」
  •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革命導師們不僅提出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且親自作出了用實踐去檢驗一切理論包括自己所提出的理論的光輝榜樣。馬克思和恩格斯對待他們所共同創造的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科學文獻《共產黨宣言》的態度,就是許多事例當中的一個生動的例子。一八四八年《宣言》發表後,在四十五年中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在用實踐來檢驗它。《宣言》的七篇序言,詳細地記載了這個事實。
  •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嗎?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事隔近40年了,有一位教授舊事重提,他說:1978年《光明日報》特約評論員提出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個命題,在學理上是荒唐的,在實踐上是有害的。這位教授的觀點,似乎很新穎、有突破,確實也有一些群友支持他,另一些群友感到困惑。我仔細想了一下,覺得今天重新討論一下這個問題,是有意義的。但如果否定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那麼,檢驗真理還有什麼其他的新標準嗎?
  •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文稿修改紀事 胡耀邦第一次審閱的...
    近日,中共中央黨校教授沈寶祥將珍藏一生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胡耀邦同志第一次審閱稿捐贈給了胡耀邦同志紀念館。與此同時,沈寶祥還捐贈了數件與文稿互相印證的書籍、文稿及照片等,讓人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出爐的前因後果有了一條清晰的脈絡。
  •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經典,收藏)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6頁)這就非常清楚地告訴我們,一個理論,是否正確反映了客觀實際,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會實踐來檢驗。這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一個基本原理。實踐不僅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而且是唯一的標準。毛主席說:「真理只有一個,而究竟誰發現了真理,不依靠主觀的誇張,而依靠客觀的實踐。只有千百萬人民的革命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尺度。」
  • 胡福明:做永不停歇的思索者
    胡福明,中共黨員,1935年7月生, 江蘇無錫人。
  • 胡福明:老驥伏櫪 志在千裡
    1959年9月,胡福明到中國人民大學讀哲學研究班後,認真閱讀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等人的重要著作,在不斷尋找相關歷史資料中,深刻把握文章的內容、精神實質及意義。1962年研究班畢業後,胡福明離開北京,來到南京大學政治系(今哲學系)任教。
  • 今天應如何解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頭版刊發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特約評論員文章,這篇長達8000字的文章鮮明提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中國現代史上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歷史印跡。  粉碎「四人幫」後,「兩個凡是」仍然佔統治地位,文革以來的「左」傾錯誤依然在延續。
  • 重溫「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年初,我們制定了本集團今年的基本策略是「集中力量辦要事」,如何在當前複雜多變的環境中找準「要事」、辦好「要事」,有必要重溫第三三二期旭日之聲所介紹和引用的主題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 《光明日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回想從正式從學校出來已經快三個月了,之前在學校裡面也聽說過,在社會上學習的東西遠比在學校裡面的要多,在學校裡面學習的是一種理論,而在社會則是一種實踐,用之前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就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 南京大學哲學系百年系慶,胡福明被頒發最高貢獻獎
    在慶典大會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主要作者胡福明,坐著輪椅出現,他被頒發了最高貢獻獎。胡福明說,哲學的根本使命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踐相結合。△南大哲學系原副主任胡福明他的文章被放進櫥窗展示1978年5月11日,時任南京大學哲學系副主任的胡福明作為主要作者,以「特約評論員」的名義撰寫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發表在《光明日報》上。
  • 「真理標準」十易其稿 胡耀邦親自審定刊發(圖)
    初看文章  編輯沒打算刊用  文章作者胡福明1977年9月從南京寄出稿件,這期間時任《光明日報》哲學組組長的王強華在外出差,12月下旬才看到胡福明的文章。  王強華現在清楚地記得,胡福明當時寄來的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