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福明近影
胡福明,1935年出生在無錫縣長安鄉胡巷村一個世代務農之家。因家境貧寒,上小學和初中時,胡福明因交不起學費失學過幾次。失學時,幫家裡種田之餘,他就抱著弟弟跑到學校,站在牆外聽老師講課。1949年無錫解放後,靠著政府助學金,胡福明才讀完了初中,成為長安中學第一屆畢業生。1952年,17歲的胡福明考上了無錫師範學校的春季班,畢業後分配到江蘇省總工會幹部學校工作。1955年春夏之交,國家號召青年知識分子報考大學,胡福明也報考了,並一舉考上了中國頂級學府——北京大學中文系。當時全國有1萬人報考北大,錄取比例達到1:200,這成為胡福明所在單位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單位領導特地給他買了去北京的臥鋪票,還給了他20元錢囑咐他做件棉大衣。在北京坐上接送新生的大巴,胡福明的嶄新人生由此拉開序幕。1959年胡福明北大畢業時,原本已被分配到一家中央報刊工作,即將成為一名記者。但當時國家剛好要培養一批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決定從應屆畢業生中選送有志青年繼續深造。北大選送了兩位畢業生進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研究班學習,其中一位就是胡福明,理由是他愛好哲學,善於思考,坐得住。1962年12月胡福明研究生畢業,人大校方先後6次找他談話,希望他留在學校。由於在無錫小學教書的妻子無法調到北京,胡福明婉拒了人大的邀請,申請分配到南京大學政治系(後改為哲學系)擔任助教。此後,在時代的風雲變幻中,胡福明被打成過「反革命」,批鬥、戴高帽子、掃廁所、遊街、下放一樣沒少。 到了上世紀70年代,高校開始恢復招生,胡福明也重新回到了南京大學哲學系的教學崗位上。
1977年2月7日,「兩報一刊」(《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紅旗》雜誌)聯合發表社論《學好文件抓住綱》,提出的「兩個凡是」觀點,引發了胡福明對真理標準問題的思考。
在當時的形勢下,「要不要寫文章,敢不敢去發表」,激烈的思想鬥爭之後,胡福明開始著手準備這篇後來轟動全國的文章的前期案間工作。不巧的是,1977年7月,胡福明的妻子查出腫瘤,住進江蘇省人民醫院準備手術。為照顧妻子,他把《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列寧選集》、《毛澤東選集》等大堆原著分批帶到醫院,晚上就著病房走廊昏暗的燈光查資料、做筆記。文章標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就是在醫院誕生的。8月底,洋洋灑洋8000字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幾經修改後終於成文。9月初,胡福明將這篇文章寄給了《光明日報》哲學組組長王強華。兩人相識於1997年春江蘇省委黨校召開的理論座談會。當時胡福明在會上作了「誰反對唯生產力論就是反對歷史唯物主義」的發言,王強華告訴他,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和他的看法相同,並向他約稿。
無論對胡福明還是王強華來說,這更大程度上是一次尋常意義上的工作約稿,雙方都未曾預料這篇文章後來會在全國掀起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
文章寄出後卻如同石沉大海,整整4個月杳無音訊。對於這篇冒著風險撰寫的文章,胡福明內心是忐忑的。直到1978年1月19日,胡福明終於收到了王強華的來信及文章小樣,信上希望胡福明對文章做進一步修改。此後,胡福明對文章進行過多次修改,但卻遲遲未能刊發。同年4月,胡福明到北京參加全國哲學討論會,期間王強華接他前往光明日報社,與社長楊西光、中央黨校理論研究室孫長江和《光明日報》的馬沛文一起討論改稿。會議結束後,胡福明並未返回南京,而是留在光明日報社招待所繼續改稿。其間,楊西光告訴胡福明,文章還要請中央黨校理論研究室同志幫助修改,並徵得胡福明同意,文章最終以「本報特約評論員」名義發表。在此次修改中,孫長江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後來胡福明自己也表示,文章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1978年5月10日,中央黨校內部刊物《理論動態》首先發表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5月11日,《光明日報》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文章見報時,胡福明已經回到南京。據他回憶,文章題目裡的「唯一」兩個字,是楊西光、馬沛文、王強華三人改稿時所加,是從毛澤東文章中分析出來的。毛澤東說,「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個「只有」「才是」說明真理標準只有一個。5月12日,《人民日報》、《解放日報》同時對該文進行轉載,隨後,全國絕大多數主流報紙也陸續進行了轉載。文章在中華大地引發了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全民大討論。但作為特殊時代下的產物,文章引起各方關注的同時,讚美、指責等不同聲音也隨之而來,甚至還有來自政府、學校層面的施壓。當時,胡福明和《光明日報》領導層也都頂著極大的壓力。「這是一篇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好文章,它提出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大問題。」最後鄧小平一錘定音,改革開放的浩蕩浪潮隨之而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篇文章拉開了思想解放的序幕,因此也被譽為改革開放「春風第一枝」。文章發表後不久,胡福明收到了《光明日報》寄出的10份報紙和70元稿費。毋庸置疑,胡福明後來的人生也因為這篇文章再次改變。他被調至江蘇省委工作,完成了從三尺講臺走向政壇的身份轉變。但從胡福明的內心來說,他更願意做一名單純的知識分子。多年後,胡福明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文章總結時說:「我沒有想那麼遠,我不是思想家,只是一個普通的書生。我只能說,我跟上了時代,沒有扯時代的後腿。」
- END -
人文風雅 生活大美
你嚮往的生活 情調都有
無錫廣電文化融媒體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