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經典,收藏)

2021-02-23 文摘報

怎樣區別真理與謬誤呢?1845年,馬克思就提出了檢驗真理的標準問題:「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並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維的此岸性。關於離開實踐的思維是否具有現實性的爭論,是一個純粹經院哲學的問題。」(《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6頁)這就非常清楚地告訴我們,一個理論,是否正確反映了客觀實際,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會實踐來檢驗。這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一個基本原理。

實踐不僅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而且是唯一的標準。毛主席說:「真理只有一個,而究竟誰發現了真理,不依靠主觀的誇張,而依靠客觀的實踐。只有千百萬人民的革命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尺度。」(《新民主主義論》)「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的實踐。」(《實踐論》)這裡說:「只能」「才是」,就是說,標準只有一個,沒有第二個。這是因為,辯證唯物主義所說的真理是客觀真理,是人的思想對於客觀世界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因此,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就不能到主觀領域內去尋找,不能到理論領域內去尋找,思想、理論自身不能成為檢驗自身是否符合客觀實際的標準,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屬實,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訴為標準一樣。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必須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觀世界聯繫起來的特性,否則就無法檢驗。人的社會實踐是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東西。實踐具有把思想和客觀實際聯繫起來的特性。因此,正是實踐,也只有實踐,才能夠完成檢驗真理的任務。科學史上的無數事實,充分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門捷列夫根據原子量的變化,制定了元素周期表,有人贊同,有人懷疑,爭論不休。爾後,根據元素周期表發現了幾種元素,它們的化學特性剛好符合元素周期表的預測。這樣,元素周期表就被證實了是真理。哥白尼的太陽系學說在300年裡一直是一種假說,而當勒維烈從這個太陽系學說所提供的數據,不僅推算出一定還存在一個尚未知道的行星,而且還推算出這個行星在太空中的位置的時候,當加勒於1846年確實發現了海王星這顆行星的時候,哥白尼的太陽系學說才被證實了,成了公認的真理。

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被承認為真理,正是千百萬群眾長期實踐證實的結果。毛主席說:「馬克思列寧主義之所以被稱為真理,也不但在於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等人科學地構成這些學說的時候,而且在於為爾後革命的階級鬥爭和民族鬥爭的實踐所證實的時候。」(《實踐論》)馬克思主義原是工人運動中的一個派別,開始並不出名,反動派圍攻它,資產階級學者反對它,其他的社會主義流派攻擊它,但是,長期的革命實踐證明了馬克思主義是真理,終於成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指導思想。

檢驗路線之正確與否,情形也是這樣。馬克思主義政黨在制訂自己的路線時,當然要從現實的階級關係和階級鬥爭的情況出發,依據革命理論的指導並且加以論證。但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各個革命政黨的路線是否正確,同樣必須由社會實踐來檢驗。20世紀初,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俄國工人運動中,都發生了列寧的馬克思主義路線與第二國際修正主義路線的激烈鬥爭,那時第二國際的頭面人物是考茨基,列寧主義者是少數,鬥爭持續了很長一個時間。俄國十月革命和各國無產階級革命的實踐證明列寧主義是真理,宣告了第二國際修正主義路線的破產。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真理與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毛主席的革命路線與「左」、右傾機會主義路線進行了長期的鬥爭。在一個時期內,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沒有佔主導地位。長期的革命鬥爭,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從正反兩個方面證明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是正確的,而「左」、右傾機會主義路線是錯誤的。標準是什麼呢?只有一個:就是千百萬人民的社會實踐。    

有的同志擔心,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會削弱理論的意義。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凡是科學的理論,都不會害怕實踐的檢驗。相反,只有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才能夠使偽科學、偽理論現出原形,從而捍衛真正的科學與理論。這一點,對于澄清被「四人幫」搞得非常混亂的理論問題,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四人幫」出於篡黨奪權的反革命需要,鼓吹種種唯心論的先驗論,反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例如,他們炮製「天才論」,捏造文藝、教育等各條戰線的「黑線專政」論,偽造老幹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必然變成走資派的「規律」,胡謅社會主義生產關係「是產生新的資產階級分子的經濟基礎」的謬論,虛構儒法鬥爭繼續到現在的無稽之談,等等。所有這些,都曾經被奉為神聖不可侵犯的所謂「理論」,誰反對,就會被扣上反對馬列主義、反對毛澤東思想的大帽子。但是,這些五花八門的謬論,根本經不起革命實踐的檢驗,它們連同「四人幫」另立的「真理標準」,一個個都像肥皂泡那樣很快破滅了。這個事實雄辯地說明,他們自吹自擂證明不了真理,大規模的宣傳證明不了真理,強權證明不了真理。他們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權威」自居,實踐證明他們是反馬列主義,反毛澤東思想的政治騙子。

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之所以有力量,正是由於它是經過實踐檢驗了的客觀真理,正是由於它高度概括了實踐經驗,使之上升為理論,並用來指導實踐。正因為這樣,我們要非常重視革命理論。列寧指出:「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列寧選集》第一卷第241頁)理論所以重要,就是在於它來源於實踐,又能正確指導實踐,而理論到底是不是正確地指導了實踐以及怎樣才能正確地指導實踐,一點也離不開實踐的檢驗。不掌握這個精神實質,那是不可能真正發揮理論的作用的。

有的同志說,我們批判修正主義,難道不是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去衡量,從而證明修正主義是錯誤的嗎?我們說,是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是我們批判修正主義的銳利武器,也是我們論證的根據。我們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去批判修正主義,這些基本原理是馬、恩、列、斯和毛主席從革命鬥爭的實踐經驗概括起來的,它們被長期的實踐證明為不易之真理;但同時我們用這些原理去批判修正主義,仍然一點也不能離開當前的(和過去的)實踐,只有從實踐經驗出發,才能使這些原理顯示出巨大的生命力;我們的批判只有結合大量的事實分析,才有說服力。不研究實踐經驗,不從實踐經驗出發,是不能最終駁倒修正主義的。

客觀世界是不斷發展的,實踐是不斷發展的。新事物新問題層出不窮,這就需要在馬克思主義一般原理指導下研究新事物、新問題,不斷作出新的概括,把理論推向前進。這些新的理論概括是否正確由什麼來檢驗呢?只能用實踐來檢驗。例如,列寧關於帝國主義時代個別國家或少數國家可以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學說,是一個新的結論,這個結論正確不正確,不能用馬克思主義關於資本主義的一般理論去檢驗,只有帝國主義時代的實踐,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月革命的實踐,才能證明列寧這個學說是真理。

毛主席說:「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毛澤東選集》第5卷第297頁)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辯證唯物主義。 

  

革命導師們不僅提出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且親自作出了用實踐去檢驗一切理論包括自己所提出的理論的光輝榜樣。馬克思和恩格斯對待他們所共同創造的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科學文獻《共產黨宣言》的態度,就是許多事例當中的一個生動的例子。1848年《宣言》發表後,在45年中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在用實踐來檢驗它。《宣言》的七篇序言,詳細地記載了這個事實。首先,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不管最近25年來的情況發生了多大的變化,這個《宣言》中所發揮的一般基本原理整個說來到現在還是完全正確的。」同時,他們又指出,「這些基本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宣言》中所說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28頁)馬克思和恩格斯根據新實踐的不斷檢驗,包括新的歷史事實的發現,曾對《宣言》的個別論點作了修改。例如,《宣言》第一章的第一句是:「到目前為止的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恩格斯在1888年的《宣言》英文版上加了一條注釋:「確切地說,這是指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51頁)這是因為,《宣言》發表以後人們對於社會的史前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特別是摩爾根的調查研究證明:在階級社會以前,有一個很長的無階級社會;階級是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並非從來就有的。可見,說「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並不確切。恩格斯根據新發現的歷史事實,作了這個說明,修改了《宣言》的舊提法。《宣言》還有一個說法,說到無產階級要用暴力革命奪取政權,以推翻資產階級。1872年,兩位革命導師在他們共同籤名的最後一篇序言中,明確指出:「由於最近25年來大工業已有很大發展而工人階級的政黨組織也跟著發展起來,由於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實際經驗而後來尤其是有了無產階級第一次掌握政權達兩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實際經驗,所以這個綱領現在有些地方已經過時了。特別是公社已經證明:『工人階級不能簡單地掌握現成的國家機器,並運用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29頁)列寧對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這個說明十分重視,他認為這是對《共產黨宣言》的一個「重要的修改」。(《列寧選集》第3卷第201頁)

正如華主席所指出的:「毛主席從來對思想理論問題採取極其嚴肅和慎重的態度,他總是要讓他的著作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的考驗以後再來編定他的選集」。毛主席一貫嚴格要求不斷用革命實踐來檢驗自己提出的理論和路線。1955年毛主席在編輯《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書的時候,寫了104篇按語。當時沒有預料到1956年以後國際國內所發生的階級鬥爭的新情況。因此,1958年在重印一部分按語的時候,毛主席特別寫了一個說明,指出這些按語「其中有一些現在還沒有喪失它們的意義。其中說:1955年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決戰取得基本勝利的一年,這樣說不妥當。應當說:1955年是在生產關係的所有制方面取得基本勝利的一年,在生產關係的其他方面以及上層建築的某些方面即思想戰線方面和政治戰線方面,則或者還沒有基本勝利,或者還沒有完全勝利,還有待於爾後努力。」(《毛澤東選集》第5卷第225頁)

革命導師這種尊重實踐的嚴肅的科學態度,給我們極大的教育。他們並不認為自己提出的理論是已經完成了的絕對真理或「頂峰」,可以不受實踐檢驗的;並不認為只要是他們作出的結論不管實際情況如何都不能改變;更不要說那些根據個別情況作出的個別論斷了。他們處處時時用實踐來檢驗自己的理論、論斷、指示,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尊重實踐,尊重群眾,毫無偏見。他們從不容許別人把他們的言論當作「聖經」來崇拜。毫無疑義,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必須堅持,決不能動搖;但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並不是一堆僵死不變的教條,它要在實踐中不斷增加新的觀點、新的結論,拋棄那些不再適合新情況的個別舊觀點、舊結論。關於哲學,毛主席曾經說過:現在,我們已經進入社會主義時代,出現了一系列新的問題,如果只有幾篇原有的哲學著作,不適應新的需要,寫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論,那是不行的。實踐、生活的觀點是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實踐、生活之樹是常青的。正是革命導師的這種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辯證唯物主義立場,才保證了馬克思主義的不斷發展,而永葆其青春。

相關焦點

  • 深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從《真理標準的大討論》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如同一聲驚雷,破除了長久以來的「兩個凡是」的思想禁錮,奠定了改革開放的堅實思想,特別是哲學思想基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為人們稱道、傳頌,作為一種解放思想的口號,深入人心。上到老下到小,都能對這一哲學原理作一番精彩評論。
  •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全文)
    (本文原載於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6頁)這就非常清楚地告訴我們,一個理論,是否正確反映了客觀實際,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會實踐來檢驗。這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一個基本原理。   實踐不僅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而且是唯一的標準。毛主席說:「真理只有一個,而究竟誰發現了真理,不依靠主觀的誇張,而依靠客觀的實踐。只有千百萬人民的革命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尺度。」
  •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革命導師們不僅提出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且親自作出了用實踐去檢驗一切理論包括自己所提出的理論的光輝榜樣。馬克思和恩格斯對待他們所共同創造的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科學文獻《共產黨宣言》的態度,就是許多事例當中的一個生動的例子。一八四八年《宣言》發表後,在四十五年中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在用實踐來檢驗它。《宣言》的七篇序言,詳細地記載了這個事實。
  •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嗎?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事隔近40年了,有一位教授舊事重提,他說:1978年《光明日報》特約評論員提出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個命題,在學理上是荒唐的,在實踐上是有害的。這位教授的觀點,似乎很新穎、有突破,確實也有一些群友支持他,另一些群友感到困惑。我仔細想了一下,覺得今天重新討論一下這個問題,是有意義的。但如果否定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那麼,檢驗真理還有什麼其他的新標準嗎?
  •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文稿修改紀事 胡耀邦第一次審閱的...
    近日,中共中央黨校教授沈寶祥將珍藏一生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胡耀邦同志第一次審閱稿捐贈給了胡耀邦同志紀念館。與此同時,沈寶祥還捐贈了數件與文稿互相印證的書籍、文稿及照片等,讓人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出爐的前因後果有了一條清晰的脈絡。
  • 今天應如何解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頭版刊發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特約評論員文章,這篇長達8000字的文章鮮明提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中國現代史上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歷史印跡。  粉碎「四人幫」後,「兩個凡是」仍然佔統治地位,文革以來的「左」傾錯誤依然在延續。
  • 發現無錫 | 胡福明與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文章標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就是在醫院誕生的。8月底,洋洋灑洋8000字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幾經修改後終於成文。9月初,胡福明將這篇文章寄給了《光明日報》哲學組組長王強華。兩人相識於1997年春江蘇省委黨校召開的理論座談會。當時胡福明在會上作了「誰反對唯生產力論就是反對歷史唯物主義」的發言,王強華告訴他,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和他的看法相同,並向他約稿。
  •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撰稿之一孫長江逝世
    (原標題:孫長江逝世,系《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主要撰稿人之一)
  • 重溫「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年初,我們制定了本集團今年的基本策略是「集中力量辦要事」,如何在當前複雜多變的環境中找準「要事」、辦好「要事」,有必要重溫第三三二期旭日之聲所介紹和引用的主題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 王強華:我見證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發表內幕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胡福明的原稿和《光明日報》歷次改稿雖然均無「唯一標準」的提法,但原稿的基本意思,與「唯一」是一致的:「只有千百萬人民的革命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引毛主席的話)」,「一個理論是否正確反映了客觀實際,是不是真理,不能在思維的範圍內解決,不能靠理論爭論解決,只能靠社會實踐的檢驗來解決,等等」。
  • 42年前,著名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發表,作者是何人?
    1978年5月10日,中央黨校內部刊物《理論動態》第60期首先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5月11日,《光明日報》刊登題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特約評論員文章。當日,新華社轉發了這篇文章。
  • 每經專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主要作者胡福明:《實踐是...
    雖然年事已高,但只要一談起《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誕生的全過程,胡老的聲音就變得鏗鏘有力。歷史在他的敘述中變得鮮活起來,這不僅是一個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史,也是中國人共同見證的一段大歷史。《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應時代的要求產生NBD:到了1978年,您為何會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篇文章?這篇文章產生的全過程是怎樣的?胡福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篇文章,可以說是時代的產物,是應時代的要求而產生,這是非常明確的。
  • 英語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英語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個中國文盲,不懂語法,漢語也是對答如流;一個英國文盲,從沒學過語法,英語也是對答如流。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光說不練假把式。那些整天叫嚷著英語語法學不好,英語就學不好的英語培訓機構,其實良心大壞,語法學不好還勵志或雞湯的機構,感覺就是些水貨英語教師。
  • 《光明日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回想從正式從學校出來已經快三個月了,之前在學校裡面也聽說過,在社會上學習的東西遠比在學校裡面的要多,在學校裡面學習的是一種理論,而在社會則是一種實踐,用之前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就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 胡福明憶《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病房走廊寫提綱
    1978年5月11日,一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文章如同一聲春雷,掀起了全國對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思想解放的閘門,在經歷了灰暗後,從那天打開了。改革開放40年,《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如同一個標識,成為醒目的歷史註腳。
  •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有的同學就產生這樣的疑惑,衰衰認為如果自己不親自實踐,就不能確定所學到的是對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衰衰是如何檢驗真理的吧!衰漫畫:教科書上講的就一定對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衰衰利用身邊的物體進行著圓周率的測算,只為證實圓周率是否和教科書上所寫的數值一樣,只有又利用高空拋物法證實伽利略的落體實驗,只有又親自嘗試了海水到底是不是鹹的,化學公式是不是真的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只要是書本上所看到的只是衰衰都想要去親自實踐,因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其實筆者認為衰衰的想法是好的,只是有些行為有些過激,比如高空拋物就會對他人造成影響
  •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選入統編新教材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選入統編新教材 原標題:   記者從27日上午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9年秋季學期即將拉開帷幕,在新的學期,不少孩子們將拿到全新的教材。
  •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助力苟晶尋找光明就是助力兩個一百年
    經典,傳承記憶教化未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讀書,遇到更好的自己,解放思想民族復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助力苟晶尋找光明就是助力實現兩個一百年,實事求是!文化傳承經典,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
  •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作者:寫時已準備坐牢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刊登《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特約評論員文章,掀起全國範圍內的真理標準大討論,是為第一次思想解放的先聲  胡福明:寫文章時已準備坐牢  今天的胡福明已經滿頭白髮,但社會主義國家的興衰成敗仍是他最關注的時代話題。
  • 親歷者解讀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出爐過程
    新華網消息 今年的5月11日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文章發表30周年的日子,我們請來了該文的責任編輯,《光明日報》原理論版的編輯、原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王強華同志。由於『四人幫』多年來只抓住片言隻語嚇唬人,束縛人們的思想,致使一些同志至今仍不注重實踐經驗,不從實際出發,而從定義出發,離開具體條件硬套某個指示。結果心有餘悸,許多工作搞不好,請考慮能否把這樣的話加上。」【主持人】這樣一來二去,您和胡福明同志也熟悉了?【王強華】對,就這麼認識了,當時他就是一個普通教師,當時報社還是很少的,他也願意結交我這個當編輯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