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想必大家都聽到耳膜起繭、耳朵流油了。從《真理標準的大討論》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如同一聲驚雷,破除了長久以來的「兩個凡是」的思想禁錮,奠定了改革開放的堅實思想,特別是哲學思想基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為人們稱道、傳頌,作為一種解放思想的口號,深入人心。上到老下到小,都能對這一哲學原理作一番精彩評論。
雖說是深入人心,但是許多人似乎並不能明白「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其中蘊含的豐富內涵。「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其傳播之中,出現了空泛化、口號化、旗幟化,甚至是膚淺化傾向,其重要的思想內涵被遮蔽,給人們帶來了思想上的困惑。我曾聽過這樣的一個討論,朋友A說:「解決理論分歧的唯一途徑就是實踐,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朋友B嗤笑一聲:「你給用實踐檢驗一下愛因斯坦相對論看看?」A被駁得啞口無言,甚至還差點走了對「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否定。
愛因斯坦相對論還不能被現有的人類實踐徹底證實,但是能據此否認相對論的科學性嗎?可以看到的是,人們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理解得不夠透徹,缺乏對其科學性的把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何以可能,小編在這篇文章中帶大家來瞧瞧。
所謂真理,指的是客觀事物及其規律在人意識裡的正確反映,它是主觀與客觀相符合的認識(真理的形式是主觀的,內容是客觀的)。那麼,怎樣判斷主觀與客觀是否符合以及相符合的程度呢就成為了問題。理論認識能作為真理的檢驗標準嗎?不能,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以主觀的東西去檢驗客觀的東西,那是扯淡。
客觀事物能作為真理的檢驗標準嗎?不能,客觀事物不會說話,更不會站出來指明某種認識與它相符合的程度,這是小朋友都知道的。所以以客觀事物為標準,最終會轉向以人的感官為標準,因為不經過人的感官,我們對客觀對象的任何屬性都一無所知。感官的局限性是明顯的,如果滿足於感官見證,那麼全部知識只限於回答我們感覺到的事物存在或者不存在,只限於簡單的、照相式的直觀經驗描述。
毛澤東同志曾說過,真理只有一個,而究竟是誰發現了真理,不依靠主觀的誇張,而依靠客觀的實踐。只有千百萬人民的革命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尺度。所謂實踐,指的就是改造自然社會的有意識的活動,是一個主觀見之於客觀的過程。實踐以其直接現實性的品格,顯現出了對感性直觀(人的感官所感受到的客觀事物)、理論認識、邏輯範疇無可匹敵的優先性;在實踐中以揚棄的形式肯定了感官與理想思維的作用,克服了片面性。
馬克思主義哲學將實踐觀點引入了認識論,才正確地解決了檢驗真理的標準問題。「唯一的標準」何以可能,這是實踐本身特點所決定的: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的品格,是主觀同客觀聯結的橋梁。物質世界是客觀的,人的認識通過實踐這一物質性的活動作用於客觀世界,引起客觀世界的某種變化,符合預期就證明了主觀符合客觀;不符合或者比預期差,就說明認識是錯誤的,或是有待深化的。
但就「唯一的標準」而言,人們往往把實踐當成是一種絕對化的檢驗方式,企圖一勞永逸地通過一次實踐就解決所有的理論問題,這忽視了實踐具有的相對性:實踐總是具體的、有限度,它對於認識檢驗的廣度、深度和精確度都是有限的。所以,實踐檢驗真理是一個過程,某一項理論是否具有真理性,有時候需要經過幾十次甚至是幾百次實踐才能證明;隨著實踐水平的發展,進一步深化對原有真理的認識。
確定一個科學猜想是否具有真理性,往往要通過千百次的科學實驗所謂邏輯證明,就是藉助一些正確的判斷,通過邏輯推理,從理論上確認某一判斷真理性的邏輯方法。它的作用不在於最終判明真理,而在於探索真理、表述真理。馬克思主義哲學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並不排斥邏輯檢驗的重要意義,邏輯檢驗在實踐中有著重要的意義:
第一,實踐證明的邏輯證明的先導,當人們提出一項科學假說、或者是一項工作計劃的時候,就包含著對其的科學性的邏輯證明,其在邏輯證明中不成立,那就意味著在實踐中是不可能實現的;第二,在實踐檢驗中,某個實踐總是具體的、特殊的,而被實踐檢驗額的理論相對來說是抽象的、普遍的,因此必須藉助於邏輯證明進行理論分析,把實踐經驗由特殊提高到普遍,才能輔助實踐檢驗;第三,有些理論要藉助邏輯推理證明,而不能單靠人們的有限實踐去直接證明,比如關於宇宙源起的某個理論。
我們要注意的是,實踐邏輯證明的根本特點在於它是一種主觀的理性思維方式,他可以對一種認識可靠性進行邏輯論證。但是它終究是一種主觀的活動,歸根到底是依賴於實踐檢驗的:首先,邏輯證明的前提必須是正確的,而這個前提是由實踐所正確證明的,否則是推論不出正確結論的;其次,邏輯推論和證明所運用的邏輯規則,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形成並不斷發展完善的;最後,遵循正確的邏輯方法所得出的結論,一般而言是正確的,但最終要由實踐作裁決。
簡言之,離開了實踐的後盾,邏輯上的推論與證明也就沒有「根基」了,所以我們才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市場經濟行不行,試了才知道;自貿區好不好,幹了才明白,這其中蘊含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深刻哲學原理,但如果只停留在「解放思想」層面,將其當做一個幹事業的口號而不作深入思考,這一原理重要的意義與價值就會被遮蔽,逐漸變成一個空洞無味的口號。
作者:Owen,華南師範大學在讀,專業:馬克思主義理論
編輯:月半小公舉,華南師範大學在讀,專業:馬克思主義理論
參考文獻:
[1]俞吾金:《被遮蔽的馬克思》.北京:人民出版社
[2]陳先達:《哲學與文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趙家祥,聶錦芳,張立波:《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圖源網絡,侵刪
「點讚」「轉發」「在看」三連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