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淵雷贈楊克炎書作
遊壽贈楊克炎書作
我眼中的克炎先生
□孫毅
家藏一本1993年出版的《西遊記詩詞注析》,當時我不過十歲左右,因為其註解翔實、分析入微,為同類書所未見,所以至今印象深刻。而楊克炎先生是作者之一,沒想到2012年,我竟然有幸認識了楊克炎先生。
與克炎先生萍水相逢,我總覺得是一種難以言表的緣分,而在接下來的幾次交流中,我才知道先生學有淵源,先生是一代鴻儒、國學大師蘇淵雷先生的弟子,蘇先生文史哲俱精、詩書畫兼擅,與蘇步青、蘇昧朔有「平陽三蘇」之稱,享譽藝苑、播馨學壇。上世紀五十年代,他來到哈師大歷史系任教,與遊壽先生位列歷史系八大名師,也就是赫赫有名的「八大怪」。
蘇先生主張以學入書,以文入畫,所以他的書畫文人氣十足,格高韻古,這一點深深地影響了克炎先生,我每每觀賞克炎先生書畫,總覺得撲面而來一股清雅之氣,即便是先生寫的魏碑,也蘊涵著一種寧靜和恬淡,古人說,書如其人,書者心畫,也許就是這個意思。
2013年,克炎先生贈我其新出版之《歷代書法詠論》,告訴我,這是他以前給學生上書法課之餘,坐冷板凳,精心搜集的歷代有關書法理論與實踐的詩,時間跨度從唐代到當代,洋洋幾百首,長篇短制,盡在其中,並逐篇加以註解、分析,我讀後深有所感,即作詩一首發與先生,大意是說此書遵循古法,參考「傳、箋、疏」的方法註解,深入透徹,可謂典範。沒想到,先生隨後致電,對我表示贊同,我後來又就此寫了一篇《遵循傳統師法古人――讀楊克炎〈歷代書法詠論〉》,發表在2014年第四期《書法賞評》,雖然因為限於篇幅,刪去了一些,但總算實現了我的一個初衷,即表明了我對這部書的認識。
克炎先生師從蘇先生,但學不限於一家,轉益多師,先後問學於遊壽、唐雲、周齊、劉忠先生,遊先生稱他「必以學術為根」,「潑墨有真趣」,劉忠先生稱他「揮毫落紙如雲煙」,「克炎同志愛好我書,雖片言隻字亦剪裁保存之,嗜痂之癖於今真實現矣」.足見老先生們對他的認可和他的恭謹、勤奮。
克炎先生生於1943年,我生於1983年,先生大我整整四十歲!先生常對我說,我兒子都比你大!言語中頗多愛惜之意,而在我眼中,先生更像是一個慈祥的長者,每次與先生交流,都受益良多!
先生今年已是七十四歲高齡,性不喜熱鬧、交際、應酬,這在其書畫作品中清晰可見,他的書畫於恬靜中見清雅,於平淡中見閒適,一草一木,一花一葉,皆為他心境之寫照,大概就如王維所說,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印度詩人泰戈爾有《致某人》詩云:「你的天性在於忘掉自己,但愛之神卻發現了你。」克炎先生何嘗不是如此呢?先生在這熱衷名利的時代,卻心清如水,像一個遠離塵囂的隱者,默默地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
原標題:平淡之中見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