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年紀小,所以對於他們的吃穿住行,家長都要準備妥當,為他們的安全負責才行。就比如夏天到了,天氣也越來越熱,很多家長就會選擇給孩子購買涼爽透氣的「涼鞋」,殊不知,並不是所有的涼鞋都適合孩子穿,穿錯了反而可能造成孩子受傷,甚至發生危險。
這3種鞋子,並不適合孩子穿,即使再多人買也不要盲目跟風
1、發聲鞋和閃光鞋
這兩種鞋子很流行,因為很有創意,也很符合小孩子的喜好,但為了孩子的安全著想,家長應該拒絕這兩種鞋子。
主要原因有兩點。首先,這兩種鞋子的「吸引力」太大,孩子會不自覺的低頭觀賞,走路不看路,不注意身邊的環境,就容易發生意外。其次,經常低頭,還會影響孩子的身姿和體態發育,耽誤孩子的形象。
2、洞洞鞋
近幾年來,洞洞鞋非常流行,很多家長不僅自己穿,還買給孩子穿,實際上太不理智了。
第一,這種鞋子材質軟,易變形,孩子搭乘電梯時,容易被電梯卡住,從而導致意外。
第二,也是因為材質太軟,所以儘管很舒服,卻不足以支撐孩子的重量,孩子穿上之後便可能影響腳掌發育。
第三,市面上假貨很多,價格低廉,但材質卻更沒保障,孩子穿了容易生出腳氣等皮膚病。
3、成人鞋款的兒童鞋
比如常見的帶跟的兒童鞋,鞋面上有一大堆裝飾的兒童鞋,以及那些一看就很成熟、很時髦的成人款式的鞋子,雖然種類豐富多樣,也很好看,但說到底還是不適合給孩子穿的。
就比如帶裝飾的,小孩子活潑好動,裝飾品怎麼可能一直牢牢呆在原地?如果鞋子上有亮片、鉚釘一類的東西,還容易劃傷孩子皮膚。所以,這些款式的鞋子,完全沒必要買,純屬畫蛇添足之舉。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適合的鞋子也有不同要求
1、步前期
這個階段孩子正在練習爬行和站立,但還沒有學會走路,為了孩子能更好的利用腳掌感受地面,家長可以選擇不給寶寶穿鞋子,除非外出需要。而外出的話,可以選擇鞋底薄、軟的步前鞋。
2、學步期
這個階段孩子正在學習怎麼走路,所以家長需要購買適合孩子走路的鞋子。鞋底要薄,同時還要有些微的硬度,這樣孩子行走的時候,更能掌握身體的重心,腳掌也更能抓住地面。
3、穩步期
這個時期孩子已經能很熟練的行走了,走路的距離也在增加。家長需要給孩子買一些帶點鞋底的鞋子,厚度大約為1~1.5CM,這樣不僅能很好的支撐孩子的身體,孩子站立的時間長了,也不至於太累。
給孩子挑選鞋子,有這些小技巧
1、一「折」
挑選新鞋子,家長可以將鞋子的鞋底對摺,如果彎曲的地方在鞋底前部三分之一處,就說明跟寶寶的腳掌的曲線比較吻合,是可以買的,反之就是不合格,不建議購買,否則影響孩子腳掌發育。
2、二「捏」
給小孩子穿的鞋子,腳趾部位和腳後跟部位一定要做好相應的保護措施。首先,因為小孩子都喜歡動來動去,所以腳前端最好能進行「包頭」處理,也就是將腳趾保護起來,防止受傷。
其次,腳後跟部位最好能有一定的硬度,這樣才能保護踝關節,防止踝關節受傷,導致孩子腿型受到影響。
3、三「擰」
太軟、太容易變形的鞋子,不適合小孩子穿,這是因為不能固定寶寶的腳掌,也就規範不了寶寶走路的姿勢,時間長了,孩子的走路姿勢就會不正常,一不小心還容易扭傷腳踝,得不償失。所以,給孩子買鞋子的時候,家長可以用手對擰一下鞋子,如果鞋子太容易變形,就不要購買了。
4、四「按」
孩子走路的時候,需要通過腳掌的前半部分以及腳趾來抓地,以便穩定身形、保持重心,所以,一雙合格的鞋子,必須保證鞋子裡面的前半部分有一定的硬度,如果太軟,就說明這雙鞋子明顯是不適合小孩子穿的。家長可以將自己的手掌伸進鞋子裡按一按,確認硬度即可。
5、五「聞」
給孩子買鞋子,首要標準就是「安全」,其次才能輪到舒適、造型、性價比之類的條件。而鞋子的材質,就是安全性的評判標準之一。
購買新鞋子的時候,家長可以拿起來聞一聞,看看有沒有異味,很多低廉材質製造的鞋子,一聞一股難聞、刺激的味道,家長要學會避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