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張尚芳
溫州網訊 昨天凌晨,溫籍著名語言學家鄭張尚芳先生不幸因病在溫州逝世,享年85歲。
資深媒體人金輝先生曾於2006年在北京採訪過鄭張尚芳先生,「我心儀他已久,但相識才幾年。他沒有大學學歷,自稱是溫州圖書館大學畢業的,是溫州人自學成才的典範,我一直把他作為自己的楷模。那次有幸到北京採訪他,心中洋溢著崇敬之情」。
金輝先生回憶,那天到北京時,受冷空氣影響,寒風呼號,行人大多裹起了外套,「可是,當我在鄭張尚芳先生家裡見到他時,他仍穿著一件黑色的T恤,可見他的身體挺好的。雖然我們有幾年不見了,他的神態外形仍似當年,一臉的笑容。他家的書櫥不用說了,僅各種語言的詞典就達百餘種之多,有泰語、緬語、朝鮮語、越南語等,而且在這些詞典裡都留下他圈圈點點的筆痕」。
2006年9月,金輝先生撰稿的《鄭張尚芳:語言學家從溫州話起步》刊發在溫州都市報。報導中,鄭張尚芳先生提到:「(我)覺得做學問可以有多種方法,因人而異。自學有自學的長處,因為自學沒有師承,可以不受老師的影響局限,按自己的思路走下去,當然很重要的是創新能力。沒有創新,老跟在別人後面那是一事無成,創新是自學的重要方向。溫州人的身上就有一種十分難得的創新精神。溫州人辦企業,靠的就是創新精神,溫州人做學問靠的也是創新精神。」
金輝先生說:「鄭張尚芳先生給人的印象是典型的讀書人。生病期間,他的精神不振,而當我和潘悟雲、張如元去醫院看望他時,一談語言學的問題時,他就有精神,眼睛發光。」
2010年6月26日,鄭張尚芳受邀在溫州市圖書館舉行《溫州語言的變遷》講座,為市民解析溫州話的「前世今生」。他的講座深入淺出、幽默生動,並對聽眾提出的問題一一進行解答。當時鄭張尚芳說,有這麼多人關注溫州話,他感到很高興,「溫州方言要好好保護並流傳下去,這需要大家的努力」。
鄭張尚芳退休後,仍孜孜不倦於學術研究,不斷推出新成果,80餘歲高齡還在主編《溫州方言文獻集成》。
人物介紹
漢語古音學說代表性八大家之一
鄭張尚芳,1933年8月9日生於龍灣區永中寺前街,原名鄭祥芳,筆名尚芳、方翔。高中時,他主張父母平等,改從父母雙姓。1952年溫州市立中學(今溫州二中)高中畢業後,他曾去北京地質學院專修班學習,做過地質部物探隊員,當過溫州市五馬中學教師、市圖書館編目員,「文革」前後還當了十幾年的漁業機械廠工人。他一直熱衷自學語言學,並受到袁家驊、王力、呂叔湘、李榮、王輔世等著名語言學大家器重和指導,從1955年至1964年間在國家一級刊物上發表了十多篇論文,於1978年~1981年參加《漢語大詞典》溫州師院編寫組,1980年考取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長期以來,他從事漢語方言、古音、漢藏語言比較研究,所建立的上古音體系,被海內外漢藏語學界認同,因此成為國內語言學界古音韻研究的權威、漢語古音學說有代表性的八大家之一。他的專著主要為《上古音系》,此書綱要已譯為英文在國外出版。他還參與調查並編繪《中國語言地圖集》,發表論文百餘篇,多次應邀出國參與學術討論、講學等。1991年晉升研究員,1994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同年退休。生前為中國語言學會、漢語方言學會、國際漢語語言學會會員,中國音韻學研究會理事、學術委員,兼北京語言大學、上海師範大學語言所教授、南開大學教授等。
來源:溫州都市報
記者葉鋒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