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話為何在吳語裡如此獨特?溫州話的前世今生 吳語公眾號

2021-02-16 吳語


覺得好的話,歡迎點右上角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人了解吳語!

吳語區全圖

吳語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語言,通行於上海、浙江、江蘇南部、皖南+贛東北邊界。其中上海、浙江北部大部分、江蘇南部大部分,同屬吳語最大的一個分片:吳語太湖片。(圖上所有泛藍色地區)。包括了蘇州話、上海話、寧波話、常州話、紹興話、無錫話等一系列子方言。

如果您有想說的,可以在本文最下方發表或者查看評論!

吳語公眾號近期內容回顧(直接點擊標題即可查閱)

直接點擊標題即可查閱

這些詞彙並不是外來的:關於吳語/上海話裡外來詞彙的誤解

吳語歌曲|一位24歲姑娘編唱的吳語海寧話歌曲《乘風涼》

江南語言傳承危機嚴重!專家推薦:讓孩子開口講吳語的有效方法
【吳音嫋嫋】吳語朗誦《江南嗰水》吳語朗誦如此動聽

>>>>前言(吳語君注):在本文最上方的地圖可以看到,溫州話屬吳語甌江片(地圖右下角黃色部分),可是和周邊吳語都無法互通。因其非常難懂,在網絡上被戲稱為"惡魔之語"。溫州話究竟為什麼如此特殊?溫州話和傳統吳語難道真的毫無共性嗎?

在本文的最後,有一個關於溫州話歸屬的投票調查,仔細閱讀完全文的朋友,可以在本文的結束的地方投一下票。在本文最下方還可以發表你的評論和看法。

在開始本文之前,先請大家看一張地圖和兩小段視頻(視頻由ngnyiuiuciougho製作,微博@溫州話學堂)。對,下面張就是溫州方言地圖。

先給大家看一張溫州方言地圖。其實傳統上的溫州話應該僅包括圖片上中間的灰色部分。溫州北部有一些地方講的是吳語台州片方言,而南部的平陽、泰順一帶,則有著閩南語、閩東語、客家話等語言雜處。西部有一些地方講的是吳語麗水片。

溫州話和其他吳語一樣,保存了濁音。這個視頻講解了溫州話裡的濁音聲母。視頻製作:ngnyiuiuciougho,微博@溫州話學堂

這個視頻講解了溫州話裡的韻母。視頻製作:ngnyiuiuciougho,微博@溫州話學堂

沈克成

  很早很早以前,溫州人不是講溫州話的,現在的這種溫州話是從三國時期開始講的,到了唐宋時期才正式定型。

早期溫州人講什麼話?從古越語到古吳語

  地處東南的溫州在秦漢以前為甌越地,屬百越的一支,主體民族為百越人。百越有於越、甌越、閩越、東越、揚越、南越、駱越等。紹興叫於越,溫州叫東甌越,福建叫閩越,廣東叫南越,廣西叫西甌越,越南叫駱越……

  大家都知道,在兩千兩百年前即春秋時期,我們這裡原來有一個諸侯國叫東甌國,東甌王騶搖是勾踐的子孫。騶搖當時講什麼話呢?從文獻記載推斷,古代吳越兩國同說一種話,它跟北面的齊國不能通話,與西邊的楚國也不同語。齊楚兩國說的是漢語(華言),吳越兩國說的不是漢語,而是古越語。

  古越語屬於侗臺語,是今日侗語、水語、壯語、傣語、黎語、泰國泰語、越南京語、緬甸撣語等共同祖語的兄弟語。現在我們所說的溫州話中還留有許多古越語的痕跡。溫州人說話時喜歡將修飾成分倒置在中心詞之後,如「板砧,膀蹄,飯焦,酒汗,樓閣,鬧熱,牆圍,筍乾,頭銜,鞋套,鞋拖,腰身,針金,魚生,菜頭生,江蟹生,豆腐生,豆腐軟,菜鹹,菜乾、老鼠黃、篾青、篾黃,魚鹹行,人客,風颸」;「天色冷,天色熱」;「飯吃添,你走好,走快倈,我走道,你吃先」;「紅顯、好顯、苦倒」等等。在詞彙方面,也有許多基本詞彙跟現今的泰、傣、壯、侗、京語相同,如田野,溫州話說「垟」;木筏,溫州話說「排」;罵人,溫州話說「謴」,音同泰語。大鍋,溫州話說「銚」,音同侗語。鞋隔褙,溫州話說「迫」;鳥啄物,溫州話說「咄」;酒罈子,溫州話說「埕」;傻、蠢,溫州話說「憨」,音同壯語。上癮,溫州話說「念頭」;蓓蕾,溫州話說「蕊」;撫摸,溫州話說「捋」,音同越南語。拋物,溫州話說「甩」,音同拉珈語。這些都應該是古百越語的殘留。(吳語君註:銚、念頭、捋,這些詞彙在吳語太湖片裡也有使用)

  公元前3世紀,楚國滅越,派春申君加強對吳越之地的統治,歷經560年,直到秦統一中國後,楚人在吳越等地仍有強大的勢力和影響。在這一段時間裡,東楚方言與古吳越語相融合形成一種有地方色彩的漢語——江東方言。吳越地區最初的華夏語影響就是由楚人帶來的。從此,漢語通過楚方言的形式大量地進入吳越。溫州話中至今還保留著南楚沅湘方言,如發怒叫「憚」、染病叫「過人」、拋棄叫「厾」、遊玩叫「嬉」、怎麼樣叫「訾那」、螳螂叫「頭髦公公」、螻蛄叫「土狗」等等,溫州話中有兩句最具方言特色的俗語詞「吃吃嬉嬉眙眙戲」、「牛拔過眙勿著蝨爬過密密掐」都見於楚語。江東方言是溫州話中前、中古層次的主要來源。江東方言在六朝時稱為「吳語」,但性質跟今吳語不同,它應是現代吳語、江淮官話、閩語、徽語的共同祖語,因此我們稱之為古吳

語。

這個視頻講解了溫州話裡的詞彙。視頻製作:ngnyiuiuciougho,微博@溫州話學堂

溫州話為何保留較多古音?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將全國分為36郡,於吳越地東置會稽郡、西置鄣郡。置郡設官駐兵,標誌著漢人對吳越地區進入正式開拓階段,但當時越族力量還很強,浙南、福建一直還是越人天下。

  後來。東甌跟閩越不和,東甌國王向漢武帝請求西遷,於是將4萬子民遷往安徽。當時東甌國絕非只有4萬人,遷走的4萬人僅是王室、軍隊和富豪們,而大多數老百姓沒有走。到了三國時,這裡成了回浦縣。後來漢人大量進入,政權被漢人掌握,但老百姓說話的習慣一時是改不了的,尤其在山區還保留著古音,這叫語言的底層。

  永嘉喪亂,五胡亂華,晉室東渡,大量漢族移民南下。據不完全統計,渡江南下的士族和百姓多達一百萬人以上。南下漢人帶來的北方話和江南原有的方言差異很大。在西晉末年以前,江南基本上是清一色的江東方言,但在東晉以後,長江南方逐漸形成了古吳語。中國早期文明雖以北方為主,但自東晉天馬渡江之後,北方文化屢遭戰亂破壞,大量士人因避戰亂南遷,中國文化中心就開始逐漸南移。據史載,衣冠南渡以後,80%的北人移居南方,剩下20%的北人與大批湧入的胡人雜居。經過這番民族大遷徙,南北方的結構發生很大變化。大致是:南方為漢人,包括原來的非漢民族;北方為胡人,摻雜少數殘留的原北方漢人。

  中國最大的幾次從北向南的移民運動都發生在唐宋,如安史之亂,黃巢起義,都引發了大批北人南遷。宋代也有大量北人移居南方,至北宋滅亡之際,尤其是宋室南遷,使江浙一帶的漢人人口大量增加,這一民族遷徙達到高潮。可以認為,傳統中國的北方已經完成民族大換血。自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以來活躍在中原歷史舞臺的「中國人」,基本上換成了一批一批來自更北方的外族人。

  這一大換血,至元末歷時一千年。加入中國的外來民族是分期分批來的,無論出自什麼原因,都是入境隨俗,被分期分批地漢化成北方漢人。他們原來的民族,幾乎都已消失。由此,北方方言形成並逐漸為漢人接受,成為漢語內部較為一致、相互之間基本能聽懂的一大方言。這種新興的語言成為了一個新的語種——官話。隨著元滅宋統一中國,官話方言憑藉政治優勢,深刻地影響了吳、湘、粵、贛、客、閩等南方漢語,從而形成了今天中國漢語語種地理的基本格局。

  大規模人口遷徙產生的外來人口,增強了當地漢語方言對非漢的同化力量。浙北地區受北來雅音官話的影響形成北吳語(以蘇州話為代表);而南吳語則以溫州話為代表。儘管北來雅音官話的力量很強,遠離京城而發展較慢的南吳語則仍保持較多的古老特徵,如老婆叫「老安」,「老人客」是從「老安人客」變來的。「新孺人」是指新娶的婦人。自古有把未婚女孩稱為公主、郡主、縣主或院主的,溫州人就把未婚的女孩稱為縣主兒,這裡不能用「媛」,「媛」是指已婚的媳婦。

  元朝統治者將「漢人」與「南人」分為兩個不同民族。當時「漢人」講漢語,即講沒有入聲的北方話;「南人」講「南語」,即有入聲的南方話。此種語言狀況,一直延續到了21世紀。今天的南方人,講不好普通話的最大障礙,還是一個老問題:不會捲舌音,其次是前鼻音後鼻音分不清楚。但是毋庸置疑,南方漢語基本上保持了歷代南遷漢人帶來的古漢語傳統,保留了大量的古漢語詞彙和一部分古代語法,是研究中國古代文化和追溯古典人文傳統的重要資料。

溫州話何時形成?南宋時期已經接近今天

  吳、閩兩語都從古代的江東方言分化而出。後來,北部吳語在北方話的影響下與閩語之間的差異變得越來越大。溫州地處吳語區的最南端,且與閩語區接壤,故溫州話中保留了較多與閩語相同的特徵,但總體上還是跟著吳語地區一道發展為現代吳語,這是因為溫州從東漢開始屬會稽,東吳屬臨海,323年才分置永嘉獨立建郡。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溫州都受會稽(今紹興一帶)的行政管轄。

  當閩語與吳語分別獨立時,吳語才算真正形成獨立方言。那麼吳語從江東方言中獨立出來,則應在南朝以降。吳語形成的下限應該至少不晚於唐,而其祖語上限可以追溯到漢以至東楚時代。

  戰亂可造成方言遷徙,安定則可使方言鞏固。材料表明,溫州方言發端在漢末東吳,在唐代開始有了雛形,至北宋已相當成熟,到了南宋則很有特色了,這可以在著名字書《六書故》與南戲作品《張協狀元》等文獻中找到佐證。

  宋末永嘉人戴侗(1200-1285)的名著《六書故》大量採錄家鄉溫州方言的俗語、俗字、俗音,充分表明當時溫州話已接近今語。如喉嚨稱「靈喉」,河豚稱「烏狼」,鰨魚稱「鰨鰻」,臭蟲稱「茭蝨」,小蟹稱「螠兒」,籃類稱「篰」等等。由於一種方言發展到能夠影響書面形式的階段,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準備過程。那麼,在《六書故》記載俗字俗音之前應經過一段歷史時期,溫州話的形成當然要遠遠早於南宋。現存最早的南戲《張協狀元》,一般都認為是南宋時溫州「九山書會」才人的作品。這個戲裡丑角、淨角、副末的說白中已使用了不少跟現代溫州話特點相同的語句,如「老鼠拖個馱貓兒」,已跟今天說法差不多了。

  根據溫州族譜、墓誌、史料,當時跟隨高宗南奔來溫而後定居的北方大族也不在少數,當時溫州曾接受中原和閩東北的兩次大移民,但這些移民並沒有對溫州方言造成明顯的影響,說明當時的溫州方言已相當穩固,有力量同化移民。更值得注意的是,溫州地區現代居民中有很大一部分其祖先是來自福建的,但這些移民並沒有保留閩語,後來都改說了溫州話。因此可以推想,五代時溫州方言就已經形成,並且已相當穩固強大了。唐宋時溫州話已形成強大力量足以同化遷入的閩語移民。現在蒼南一帶有100多萬人講閩南話,那是明末清初過來的,所以他們說的還是閩語。溫州話中有許多語詞跟閩語相似,如吃的菜叫「配」,蘿蔔叫「菜頭」,垃圾叫「糞掃」,臭蟲叫「茭蝨」,涎水叫「口灡水」,躺下叫「倒搭」,蒲瓜叫「瓠瓜」;又如用一些窮兇極惡的詞來作形容詞表示極端,如「棺材好,死人遠,短命貴」等。

溫州方言的價值:罕見的變異現象

  溫州是個多方言地區,種類之多,差異之大,可謂全國之最,更是世界之最。

  溫州方言主要有甌語(溫州話)、浙南閩語(閩南方言)、畲語(畲族客家話)、蠻話(蒼南土語)、蠻講(泰順土語)以及大荊話(吳語台州方言)、羅陽話(吳語處州方言)、金鄉話(北部吳語方言島)和蒲門話等方言。

  以蘇州、上海、嘉興為代表的吳語太湖片中心區域的人,跟浙東寧波、紹興、台州人尚能通通話,而這些地區的人跟溫州人都無法直接通話。因此說北部吳語的人們就曾認為溫州話不是吳語而是閩語。早先著名學者章太炎在給漢語方言分區時就提出「浙江溫處臺附屬福建而從福寧」。到了1915年至1928年,高本漢、趙元任等人提出的「吳語說」開始得到語言學界的認可。抗戰時王力正式將溫州話列為吳語溫臺系。1987年出版的《中國語言地圖集》將溫州話列為吳語甌江片

吳語君附表:列舉幾個溫州話與吳語太湖片的共通詞彙:

普通話溫州話北部吳語-蘇滬嘉小片硬幣鉛角子/kʰɑ ko tsɿ/鉛角子/kʰɛ koʔ tsɿ/東西物事/mø zɿ/物事/məʔ zɿ/左手濟手/tsei ɕieu/濟手/ʨi seu/右手順手/yoŋ ɕieu/順手/zən seu/藏囥/kʰuɔ/囥/kʰ ɑ̃/摜摜/gɑ/摜/guɛ/
不弗/fø/弗/fəʔ/倚靠隑

隑/gɛ/

吳語君註:溫州方言和北部吳語的分化,最遲到南宋前就早已形成了,並與台州、處州方言明顯分別。這有兩方面的證據:方言記錄及移民同化。宋末永嘉人戴侗(1200──1285)的名著《六書故》已經明確指出溫州與台州、處州(括州)的語音差別。如「人」,甌人作「奴登切」(呼若「能」),而台州人作「魚鄰切」(魚(ng)+鄰(lin) = nyin,和今天北部吳語一樣)。

  根據溫州話的語音系統、方言詞彙與語法特點,溫州話應該屬於吳語而不屬於閩語,雖然語詞、語法成分上有一些閩語的影響。但由於閩溫間語音差距相當大,這些影響並不很引人注意。這從只會溫州話的純溫州人聽不懂任何閩語,卻能部分地聽懂紹興話、寧波話、上海話,也可以證明。

  既然溫州話不同於吳語,又不同於閩語,我們為什麼不將其自立門戶,列為跟吳語系、閩語系並起並坐的甌語系呢?溫州著名作家吳明華先生在《其實你不懂溫州人》一書中就主張應該為溫州話正名。為此,我曾請教鄭張尚芳先生,他認為說溫州話的人只有五百來萬,獨樹一幟似乎不很恰當,再說,不僅吳語中的東甌片說話難懂,台州片和麗衢片同樣很獨特,所以不宜分得過細。而我個人則認為,我們對溫州話的研究還不夠全面、不夠透徹,因而我們還沒有資格說這樣的話。溫州話最終的歸屬,應該由未來的學者說了算。

  溫州方言保留古音韻特點多,古詞古語法現象多,具有許多其他吳語所罕見的變異現象,因此溫州方言研究對漢語音韻學、詞彙學、語法學、修辭學等各個方面都很有價值。溫州為南戲發源地,溫州話對戲曲語言很有影響,所以溫州方言研究對南戲作品的研究也很重要。

  進一步深入對溫州方言的研究和整理,不僅有利於吳語史和漢語史的研究,也可以促進民俗、歷史、社會等相關學科的研究和建設。由於溫州方言是近兩千年悠久歷史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它積澱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並呈現出獨特的地方風採。因此,應該抓緊時間把方言記錄下來,保存下來。這將成為後代子孫研究人類發展歷史的寶貴線索和資料。總之,溫州方言是一座富礦,我們現在挖掘出來的寶藏還嫌太少太少。

(全文完,作者沈克成系中國音形碼輸入法的發明者,溫州方言學家)


在閱讀完全文之後,吳語君做個小調查:本文作者認為,溫州話的歸屬還應該再討論,那麼,你認為溫州話的歸屬應該是什麼呢?投票完之後你還可以在本文的最下方發布評論。

(本輯完,歡迎在最下方發布你的評論)

吳語公眾號是非商業化、非營利性、由關注吳語傳承的江南青年所發起的地方語言文化平臺。

如果您有想說的,可以在本文最下方發表或者查看評論。

請一起關注吳語傳承的問題,關注吳語傳承的現狀。

傳承千年古音,請把吳語傳承給下一代。

點擊屏幕右上角分享本文

☀ 吳語(wu-nyu)訂閱號是由一些關注吳語傳承問題的江南青年所發起的平臺,我們已經為您做好了有關吳語的資源整合,其中包括

①保護我們的母語,從何做起?

②吳語該如何書寫?

③吳語的拼音方案

④吳語錄音、視頻、歌曲

……

關注"吳語",回復"母語",你也可以為吳語的傳承出一份力。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或添加微信號wu-nyu

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可查看吳語公眾號的過往更新。

相關焦點

  • 【吳語與宗教】聽吳語讀《聖經》是怎樣一種體驗?|吳語公眾號
    Hey 儂來啦  記得點擊 藍字 一鍵關注「吳語」吳語(語言代碼:ISO 693-3 wuu)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語言
  • 溫州退休教師著《溫州地理》 繪溫州話地理分布圖
    溫州網訊 溫州話,一直被認為是全中國最難學習的語言,在「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中排名第一。但對於每日用溫州話交流的市民而言,溫州話又顯得很熟悉、很親切,更能表達出內心情感。如此強烈的反差,註定了溫州話在語言學上的獨樹一幟。這門語言到底有多複雜?它的發展經歷了怎樣的歷史衍變?
  • 中國最難懂的方言,不是溫州話
    到國內旅遊,每去一個新的地方,適應方言都需要一段時間,但有的地方,即便你再怎麼努力,也聽不懂他們的方言,比如溫州話,就被人稱作是「惡魔之語」,但溫州話都還不是最難懂的方言,中國到底哪裡的方言最難懂?雖然北方不同地區方言裡有獨特含義的詞,比如北京話裡「遛彎」指散步,成都話裡「擺龍門陣」意為聊天,但無論從語音還是構詞語法的層面,這些方言與普通話的差異都算不上有多大。
  • 溫州話抗戰時期被當做軍事密碼使用?
    溫州話素以難懂著名,不但北方人一個字都聽不懂,就連溫州的北鄰台州、南鄰福州的居民對溫州話也「無能為力」。溫州話不但在中國聲名遠播,美國電視劇《盲點》中也將溫州話稱為「惡魔的語言」,劇中以溫州話編譯的信息甚至難倒了美國FBI情報人員。於是產生了這樣一種說法: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隊把溫州話當作秘密通信時的工具,日軍對此無能為力,只能幹瞪眼。
  • 話說方言——吳語
    吳語,又稱江東話、江南話、吳越語。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歷史,底蘊深厚。在中國分布於今浙江、江蘇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福建北一角,使用人口9000多萬。吳語是中國七大方言之一,有國際語言代碼。吳語主要通行於中國江蘇南部、上海、浙江,以及安徽南部的部分縣、江西東北部的上饒、福建的浦城縣,此外在香港、臺灣、日本九州島及美國舊金山等地也有為數不少的說吳語的移民。
  • 我們是兩位語言學家 溫州話能做軍事情報嗎 來問吧
    以前還聽說,江蘇高淳話也很難懂,也做過情報密碼之類的呢。其實難懂的方言何止溫州話一種呢。所以說,能用來抗日的情報方言其實有很多哦。溫州大學葉曉鋒:浙南地區的方言其實都不好懂,從只懂普通話的角度看,江山方言很有特點,有好多閩語的特徵。難懂方言其實很多,溫州話作為難懂方言眾所周知,其實和溫州商人到處跑可能相關吧。
  • 吟誦|《長恨歌》吳語X粵語 清末民國吳語吟誦原貌重現 |吳語公眾號
    吳語(語言代碼:ISO 693-3 wuu)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語言,通行於上海、浙江、江蘇南部、皖東南+贛東北邊界。
  • 溫州這些小區用溫州話是怎麼說的?太魔性了!
    溫州話,亦被民間稱甌ōu語,發端於漢末東吳,成熟於北宋,是南部吳語的代表方言,保留了大量的古語古音,被稱為正統的古漢語「化石」。溫州話很難懂是人盡皆知的,那麼溫州話的理解度到底有多低呢?一起來測試一下你能不能聽懂吧!
  • 【吳語與宗教】道教持誦用吳語念是怎樣一種體驗? |吳語公眾號
    Hey 儂來啦  記得點擊 藍字 一鍵關注「吳語」吳語(語言代碼:ISO 693-3 wuu)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語言
  • "嗯""唔"在吳語裡意味著什麼?——以蕭山為例 |吳語公眾號
    其中上海、浙江北部大部分、江蘇南部大部分,同屬吳語最大的一個分片:吳語太湖片。(圖上所有泛藍色地區)。包括了蘇州話、上海話、寧波話、常州話、紹興話、無錫話等一系列子方言。吳語公眾號已經開通了評論功能。如果您有想說的,可以在本文最下方評論哦。如果您喜歡,可以點右上角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 【吳語通用拼音教程】學習吳語自己的拼音 | 吳語公眾號
    這個聲母是個清聲母,國際音標是[t],如英語裡 start,standard裡跟在s後面的這個t 的發音,在吳語拼音中,它表示「德」這個字的聲母,您體會一下,「端」、「打」、「對」、「德」這些字的吳音聲母都是t,它很清脆,喉嚨口也很緊張。th 這個聲母也是個清聲母,國際音標是[tʰ],如英語的tongue,town,它表示「脫」這個字的聲母,它是t的送氣音,等同於英語和漢語拼音的t。
  • 寧波人為何自稱"阿拉"?"阿拉"究竟是什麼? 吳語公眾號
    (轉載自公眾號《阿拉旅遊》,作者徐春偉)吳語君補充下,關於"阿拉"的阿,作者已經解釋過了。關於這個"拉",其實是吳語裡不少地區常見的一種人稱代詞的複數詞綴,如上海話的yila(他們),是吳語區非常本土的一種表達方式。
  • 吳語之爭
    不過作為一種變化較快的吳語,當代的寧波市區話和上海話一樣,都屬於吳語中聲調較少的一類。除了陽上陽去合併外,陽平也和這兩個聲調合併(陶=稻=盜),陰調類的陰上和陰去也發生了合併(島=到),總共五個聲調。顯然,寧波話的聲調在吳語中不算多。實際上對於江浙人來說,寧波話並不算難學難懂。
  • 金庸《天龍八部》裡的吳語蘇州方言 吳語公眾號
    *蘇白,即蘇州白話,雖然金庸是海寧人,但是由於蘇白文學歷史上在吳語區所具有的特殊地位,使之幾乎具有一種吳語區內準通用語的作用。(詳細可以點右邊回顧之前的文章 連結:【江南音韻史話】為何吳語是明清四大白話之一?蘇白的興與衰),因此身為海寧人的金庸也是採用了蘇州白話為範本。
  • 美劇中驚現「惡魔之語」溫州話,這是咋回事?
    選擇溫州人作為恐怖行動的發起者,以溫州話作為溝通語言,顯示了相當的說服力。首先,從歷史淵源上考究,溫州話在戰爭期間的確曾被用來作為暗號傳送情報。在溫州,幾乎人人都知道自家的語言曾經在抗越反擊戰時立功。當時我國的通訊指令總是被越南人破譯。
  • 一個「人」字有幾種溫州話發音?《溫州話辭典》告訴你
    溫州話的「人」字有幾種不同的發音?溫州話都有哪些俗諺語?怎麼樣才能從零開始學習溫州話?今後,這些問題都可以在《溫州話辭典》中找到答案。  兩個月出《溫州話辭典》初稿  背後是十餘年積累  沈克成的家中擺滿各類研究溫州話的書籍,電腦裡保存了與溫州話相關的滿滿當當的資料。《溫州話辭典》在今年4月25日正式啟動編輯,他和團隊僅用了2個多月就已經完成92.4萬字的初稿。效率為何如此之高?
  • 拯救我們的溫州話刻不容緩
    為何歷史悠久的溫州話卻在我們的耳邊逐漸消聲了呢我認為整個社會的大背景影響了溫州話的生存。因為大力推廣普通話,學校規定課堂上師生不能講溫州話,統一講普通話,這樣學生講溫州話的機會很少。雖然中小學都設置了地方課程,但鄉土教材也是以現代白話文編寫、以普通話教學的,所以學生基本沒機會學講溫州話。居家和孩子交流也用普通話,很多爺爺奶奶只會溫州話。
  • 民國如何為吳語注音?1931年的江南注音符號 |吳語公眾號
    吳語區全圖什麼是吳語
  • 為什麼日語聽起來很像江浙方言(吳語)?|吳語公眾號
    其中上海、浙江北部大部分、江蘇南部大部分,同屬吳語最大的一個分片:吳語太湖片。(圖上所有泛藍色地區)。包括了蘇州話、上海話、寧波話、常州話、紹興話、無錫話等一系列子方言。吳語公眾號已經開通了評論功能。如果您有想說的,可以在本文最下方評論哦。如果您喜歡,可以點右上角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 【吳語翻譯經典文學】白雪公主的吳語版你讀過嗎?|吳語公眾號
    其中上海、浙江北部大部分、江蘇南部大部分,同屬吳語最大的一個分片:吳語太湖片。(圖上所有泛藍色地區)。包括了蘇州話、上海話、寧波話、常州話、紹興話、無錫話等一系列子方言。吳語公眾號已經開通了評論功能。如果您有想說的,可以在本文最下方評論哦。如果您喜歡,可以點右上角分享本文到朋友圈。本文選自錢程先生《錢程講外國童話(上)》一書,正字方面在原文的基礎上有所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