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難懂的方言,不是溫州話

2020-12-20 千裡雲煙資訊

到國內旅遊,每去一個新的地方,適應方言都需要一段時間,但有的地方,即便你再怎麼努力,也聽不懂他們的方言,比如溫州話,就被人稱作是「惡魔之語」,但溫州話都還不是最難懂的方言,中國到底哪裡的方言最難懂?

中國網際網路上常年流傳著一份「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排行榜」,在這份榜單中,溫州話位列第一,榮獲「中國最難懂方言」稱號,而四川話,陝西話等方言也入選了榜單,不過也有許多網友表示這些方言都沒有自己的家鄉話難懂,這份榜單排行不切實際。

無論「老鐵,雙擊666」的東北人,還是「我老家是H開頭的胡建」的福建人,甚至一開口就會被認為在「說鬼話」的溫州人,都在網際網路上打得熱火朝天。那麼,全中國最難懂的方言到底在哪裡?今天,我們來嘗試終結這個議題。

關係越遠越難懂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明確一個概念,到底什麼地區的方言才有資格被叫做」方言」?

在通常情況下,我們採用的方言劃分方法是按照各方言的詞彙,語法結構和語音等特徵之間的相似程度來劃分的,漢語的方言通常可以被劃分為七個較大的方言區: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粵方言、閩方言。

2017年3月13日,重慶,地鐵站出現趣聞十足的「重慶言子」,讓外地遊客了解「摸不著頭腦」的重慶話

同一方言區的方言親屬關係越近,相互理解起來的難度也就越小。反之,方言之間的」親屬關係」越遠,相互理解起來的難度就越大。這在語言學上被稱為可懂性(intelligibility),即「一種語言或方言的使用者,在沒有先期接觸或學習的情況下,在聲音交流中對於另一種語言的理解程度」。

在排列不同方言的難度大小的時候,我們實際上是在比較不同方言之間的「可懂度」。

需要注意的是「可懂度」這個概念並不是絕對的,也就是說,有可能某種方言對於一個地區的人來說,聽懂80%-90%都沒有問題,但另外一個地區的人聽起來可能就完全像是在聽天書。因此,在研究哪種方言最難懂之前,我們需要找到一個共同語言作為共通標準。

由於當前中國有70%以上的人都能理解和使用普通話,因此如果尋找一個共同標準,應以普通話為標準。如確定一門方言難度大小,也應該以其與普通話的差距大小為判斷標準。

解決了第一個問題,就可以開始尋找最難懂的方言了。

按照親屬關係的遠近,第一個出局的就應該是北方方言下屬的所有方言。因為普通話便是以北方方言為基礎產生的。北方方言的使用人口也是最多的,有超過70%的中國人使用北方方言。

雖然北方不同地區方言裡有獨特含義的詞,比如北京話裡「遛彎」指散步,成都話裡「擺龍門陣」意為聊天,但無論從語音還是構詞語法的層面,這些方言與普通話的差異都算不上有多大。

2015年6月28塊,成都市雙流彭鎮,老茶館每天都有中老年茶客在這裡喝茶擺龍門陣

而且北方方言的語音系統相對簡單,不僅聲調個數少,輔音韻尾也少(入聲消失)。比如,成都話只有五個聲調,北京話和西安話都只有四個聲調。而除去揚州話,幾乎所有的北方方言中的入聲都已消亡。

舉個例子,「抑鬱」一詞在粵語裡讀(yik wat),兩個連續的入聲讓人聽起來就抑鬱。而普通話則只讀(yi yu),顯得平淡了不少。因此從語音的角度上講,北方方言也算不上是什麼難懂的方言。

最難?只是看上去吧

而且,從音韻系統來看,普通話只有23個聲母和38個韻母以及4個聲調的語言,因此發音難度在漢語的各個方言中算是比較少的,也就非常好學。

但普通話並不孤單。老派湘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湖南方言也只有23個聲母和41個韻母,而以長沙話為代表的新湘語更是只有20個聲母和38個韻母,這對聽慣了北方話相對簡單發音的北方人來說,可以算得上是相當友好了。

而且湘語的基本詞彙與北方話大致相同,尤其是受北方話影響較大的新湘語地區(比如長沙),發音、詞彙上的區別就更加小了。比如在老派湘語的雙峰話中,「你」、「卬」(我)、「他」還讀作「n」「a?」「 t?o」,但長沙話已經完全變成了類似普通話的「ni」、「?o」、「t?a」。

2018年8月10日晚,長沙市橘子洲頭,777架無人機盤旋在空中變換著各種造型,打造大型告白現場。用長沙話跟北方人表白,一點也不難懂

儘管長沙話中還保留著部分特色詞彙,像把妻子叫成「堂客」(dan ke),媽媽叫成「姆媽」(m ma)等,但這類詞彙基本是少數,湘語詞彙大體上都與北方話相同。

因此湘語所代表的湖南方言也並不能稱得上是什麼「難懂的方言」,北方人聽長沙話基本上毫無壓力。不信看《爸爸去哪兒》裡,李湘一個湘語長沙話的使用者,和使用北京話的王嶽倫交流基本毫無障礙。

那麼一向低調,在網絡上幾乎沒有存在感的客家方言和贛方言到底難不難懂呢?由於長期的文化交流和人口遷移的影響,兩種方言也一度被合稱為客贛方言,因此我們可以把兩種方言放在一起討論。

2017年10月28日,福建客家土樓。由於居住在山區,與外界交流不便,客家方言經常會給人不好懂的感覺

客家話雖然有看上去令人絕望的74個韻母,17個聲母和6個聲調,但其實在音韻學上與北方官話有著驚人的相似度。客家話與北方方言的韻母體系相似度達到了52.8%,而與普通話在音韻學的互相可理解程度更是達到了82%左右,要想努力聽懂,其實並沒那麼難。

而在詞彙、構詞法乃至語法方面,贛方言由於長期受到周邊各方言的影響,導致自身特點已經漸漸不明顯,因此把贛語和客家語從難懂方言列表中去掉才是最為合適的。

接下來是吳語。儘管吳語與北方官話的音韻相互理解度比較起其他方言來並不算高(60.7%),在同源詞彙上,吳語也只有31.1%。

吳語中存在的「文白異讀」現象也很能說明問題。一個詞的讀法與往往有兩種。比如說「覺「字,在」覺得「」覺著「中讀作」gou「,而等到了」覺醒「或」感覺「的讀音卻是類似於普通話的」jio「。

網絡上被稱為「惡魔之語」的溫州話,其難點也主要是在發音上。溫州話有35個聲母,卻只有30個韻母,與北京話的韻母體系相似度只有39%,難怪北方人聽溫州話就像聽天書。

但就算這樣,吳語或者溫州話都不是最難懂的方言。

不同的命運,不同的結局

從音韻上看, 還有比吳語更難懂的方言,就是粵語和閩語。

閩南話作為閩語代表,有14個聲母和79個韻母,與北方話的音韻互通度僅為62%,粵語雖沒有那麼多韻母(53個),但它有9個聲調,更是讓習慣了四個聲調的北方人聽不懂,粵語與北方話的音韻互通度更是低至52%,這兩種方言足以讓北方人產生聽外語的錯覺。

再來看一下詞彙和語法方面。由於長期遠離北方官話區,粵語與北方方言的同源詞語僅為19.4%,而作為閩語的兩大次方言,閩北話不過20%,閩南話更是只有可憐的15.1%。

乍一聽粵語和閩語的方言詞彙,北方人基本會懵逼。比如粵語中的球被稱為「波「,麵包稱為」多士「,草莓叫做」士多啤梨「,這些都是直接音譯自英語的詞。

閩語也是不在話下,以閩南語為例,最簡單的」你「、」我「、」他「在閩南話中則是」li「、」gua「、」i「,你能想像「愛pia加誒呀」在閩南話中的意思是「愛拼才會贏」嗎?

即便是最基礎的量詞,閩南語中也有很多與普通話不同,如普通話的」一輛車「、」一盞燈「在閩南語中則是」一頂車「」一泡燈「。差異如此之大,這兩種方言叫做」最難「可以說是實至名歸了。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如果在街上隨便找一個路人,播放一段粵語和閩語給他聽,能聽懂粵語的人一定會更多,這是因為粵語仍然保有一定的影響力,而屢屢遭打壓的閩語則鮮為人知。因此媒體影響力也是需要考量的因素。

和粵語相比,閩南語可以說得上是命途多舛了。早在1956年,國務院就發布了《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普通話推廣讓閩南話迅速淡出公眾視野,就算到了臺灣,由於「國語運動」的影響,老師和學生講閩南話也會遭到批評。

2015年對福州小學生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小學生家庭完全使用普通話的達到了85%。無疑,能聽懂閩語的人越來越少。

粵語的命運則完全不同。1967年後香港政府想統一中文語言,由於當時用粵語的族群在香港人口佔四成,佔比較大,香港政府決定以粵語為電視廣播、政府工作甚至教學的唯一語言。

如今香港有89.5%的人以粵語為第一語言。而在大陸,1980年代當局考慮到鄰近港澳地區,加強政治宣傳,當局特別批准南方衛視、廣州電視臺和佛山電視臺等頻道使用粵語廣播。

粵語的影響力遠大於閩語,更不為人熟悉的閩語無疑才是那個「更難懂的方言「。不過,閩語這個概念並不準確。因為閩語包含了閩南、閩北、閩中、閩東以及莆仙話等,這些方言彼此間也基本無法交流。那麼問題又來了,到底哪個才是更難懂的呢?

語言學上有一個概念叫「母語遷移「,即「學習外語的人會受到母語的影響」。一般,母語和所學的語言差異越大,對學習產生的負面影響也就越大。所以,我們可以利用福建省的普通話水平測試成績來分析,哪個閩方言區的普通話測試成績最差,該地區的方言也就最難。

根據福建某大學普通話測試中心的數據統計,在普通話測試的「二級乙等」得分段(80-86.99)裡,閩南方言和閩東方言使用者的得分情況大體相同,分別為81.69分和81.57分,而莆仙方言不僅總得分偏低,只有81.49分,在「說話題」一項中的失分更是位居首位,平均扣分達8.69分。

不僅如此,在測試中莆仙方言使用者表現出的失分點也更多,除了福建人普遍有的不分平翹舌、n-l、f-h以外,還出現了聲調語調偏誤和前後鼻音錯誤。所以莆仙同學想歡迎你來玩,會說「帆銀離來我們胡建玩」。

因此可以認定,莆仙話才是中國最難懂的方言。這也難怪為什麼只有莆田的高仿鞋和醫院這麼出名,因為外地人如果想打入他們內部,就需要先學習全國最難懂的方言。

相關焦點

  • 中國「最難懂」的方言:不僅難倒外國人,本地人也為之折服!
    中國「最難懂」的方言:不僅難倒外國人,本地人也為之折服!經常出差或者旅遊的朋友,一定都有聽不懂當地方言的經歷。根據統計,我國有八十多種互相無法溝通的當地方言,這些方言大部分只局限於附近城市,與當地民族組成,歷史譜系都有很大關係。
  • 中國十大難懂方言,閩東話排第六?!
    最近,網上流傳著一個榜單,說我們閩東話(霞浦話自然是其中一支)是全國第六大難懂的方言。不過有語言專家指出,「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排名從漢語方言學的角度來看存在著諸多問題。近日,網上就流傳一份「中國十大難懂方言」排行榜,溫州話、潮州話、閩南語、閩東語、蘇州話、四川話(西南官話)紛紛在列。有人認同,有人不以為然。在這份網傳的榜單中,小編看到,排在第一位的是溫州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溫州人講鬼話。」
  • 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 上海話只排第四!第一是什麼鬼?
    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 上海話只排第四!第一是什麼鬼?小大2015-02-16 16:40 來源:爪遊控 我要評論() 關於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的爭論從
  • 中國四大最難懂方言:閩南話只能排第三,第一實至名歸!
    中國地域廣闊,漢語與少數民族語的方言眾多,在發展過程中出現過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統一,因而使漢語逐漸產生了方言,現代漢語方言可分為七大方言區。即官話方言(官方方言列如;犯貧、貧氣、搓楞等)、吳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粵方言、贛方言。
  • 中國最難懂方言盤點,抗戰時期曾用於傳遞情報,日本人壓根聽不懂
    導語:中國最難懂方言盤點,抗戰時期曾用於傳遞情報,日本人壓根聽不懂。評世間萬事,覽人間美景,大家好,歡迎點閱本期內容。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領土面積非常的遼闊,這也就造就了各地不同的方言體系,有些方言和普通話差不多,我們能夠聽得懂,而有些則聽上去就感覺很有意思,比如四川話;但也有除了本地人,外地人根本就聽不懂的方言。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番幾種最難懂方言吧。要說最難懂的,溫州話肯定是能夠排上號的。溫州話的複雜程度到底有多大呢?
  • 中國最難懂的方言:外國人學不會,外地人聽不懂,特工也無能為力
    中國的方言如此之多,也難怪當年秦始皇首次統一中國後,第一件事就是統一文字,還試圖統一方言,可見其遠見。當然,難中自然有更難的,前些年網友曾做過投票,便是選出了中國前三難懂的方言。排名第一的,不僅外地人聽不懂,連情報人員都無能為力。先從第三開始說,第三是閩南話,傳說起源於黃河、洛水流域,西晉之後遷移至福建南部。 目前來說使用閩南話的在七千多萬人左右,閩南話在各地還有不同的稱呼,比如說泉州話、漳州話等等。
  • "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 廣東話排第二
    一份來自微博網友總結的《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走紅網絡。溫州話、廣東話、閩南話排名前三位。據稱抗戰期間八路軍聯絡就是溫州話,讓翻譯官很想死。廣東話排第2位;閩南話和蘇州話並列第3。第4至10依次為:上海話、陝西話、長沙方言、四川話、山東話、天津話、東北話。中國方言複雜,十裡不同音,不過,現在不少方言也面臨消失的危險。
  • 這個市的方言被稱為「最難懂」,發音似日語,外地人:惡魔之語
    方言,是我國因為地區和風俗習慣不同而形成的傳統文化。我國方言之種類,繁多到不計其數。光是一個省,就有上百種口音不同的語言。這其中以江西省表現得最為顯著,一村之隔,語調都會出現變化。然而江西話在最難聽懂方言排行中遠遠不及我們今天的主角——溫州話。
  • 中國五大難懂方言:粵語只能墊底,第一常被人稱為「鬼話」
    中國五大難懂方言:粵語只能墊底,第一常被人稱為「鬼話」中國的人口多,分布的地方也不一樣,各個地方還有各地地方的方言,不過小編今天說的是漢語裡的,少數民族不包含在內,並且排名可能出現片面,個人有個人的排行,不過這是相對比較難懂的方言,看看有你的方言嗎
  • 盤點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有你的家鄉話嗎?
    我們知道漢語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之一,然而就算你學會了漢語,你能學會中國大大小小的方言嗎?如漢語一般,方言也是當地文化的一種象徵,凝聚著當地人的文明。那麼哪些方言被評為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
  • 中國最難懂的3種方言:當地人也迷惑,連情報人員也一頭霧水
    方言,即一種與標準語有區別、只通行於一個地區或範圍的語言,它又被稱為「白話」、「土話」或「土音」,「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中的「鄉音」,便是方言的意思。
  • 東北話名列十大最難懂方言 專家:有名不是壞事
    最近,有網友在微博上發布「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排名。溫州話、廣東話、、閩南話、上海話、陝西話、長沙方言、四川話、山東話、天津話排名前九,在東北劇熱播和趙本山等笑星的「代言」之下,全國人民都在學習的東北話也入榜單,名列第十位。  認同的、鼓掌的,反對的、拍磚的。榜單一出爐,迅速引起全民熱議。作為東北人的長春人有啥想法沒?上榜是好事還是壞事?
  • 中國難懂的3種方言:老外學不會,當地人都難聽懂,是你家鄉嗎?
    經常有人會問到,歐洲和中國有什麼區別,我覺得,最直接的區別就歐洲人隨便學上幾種方言就能在整個歐洲到處跑了,而在中國,這是幾乎不可能的:因為你根本聽不懂全國不同地方的方言,雖然現在普通話普及了,但是真正要是去與不同地方的人去語言交流,還是難免會在某些時候「不知所云」。
  • 我國最「難懂」的三種方言,沒翻譯根本聽不懂,是你的家鄉嗎?
    我國一共有56個名族,語言就有100多種,除了最普通和最廣泛的漢語,還有各個地區的方言,就像四川有四川話,北京有北京話,但這些地區的語言都是變了一個調調,仔細聽還是能聽出其中的意思,可有些地方的語言簡直就像外星語,一點也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今天我們就來盤點我國最難懂的三種方言,不知道有你的家鄉嗎?
  • 中國最難懂的6種方言,十裡不同音,一種被老外稱為「惡魔之語」
    中國最難懂的6種方言,十裡不同音,一種被老外稱為「惡魔之語」中國的人口眾多,地域遼闊,各個地方的方言都不一樣,而且種類繁多。中國的方言不僅種類多,還很難懂,因為每個地方的歷史、習慣、風俗等、經濟方面都不相同,因此有些地方的方言是很難聽懂的。有的語言聽起來就像是一門外語,是完全聽不懂的。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中國的幾種最難懂的方言。溫州話溫州話,是吳語的一個分支,在不同的區域還分為不同的種類。
  • 中國十大難懂方言:粵語只排第三,第一被稱之為「鬼話」
    中國十大難懂方言:粵語只排第三,第一被稱之為「鬼話」相信大家都會有這麼一個經歷吧:那就是我們走在路上或都坐公交時,總能聽見不屬於自己省份的語言,有些的特別容易分辯,比如東北話,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其實也就是中國古時地方遼闊,交通不便,久而久之便有了一個地方有獨屬於自己的語言。今天,我就來把這些方言排排名,看看誰的語言最難懂。當然啦,這謹代表我個人的觀點,而且少數民族的語言不考慮在內。第一名就是有「鬼話」之稱的溫州話了。鬼話,鬼話只有鬼才聽得懂的話,就從這個稱號來看,便知道它有多難懂了吧。
  • 中國最難懂的十大方言,你能聽懂幾個?
    咳咳~  中國地大物博可不是浪得虛名的,十裡八鄉不同音,複雜而又龐大的方言種類,不僅是地域文化的沉澱和傳承,對於更多人來說,還可以是「摩斯密碼」。方言,對歪果仁(外國人)來說更是不可企及的「中文十一級」考試。那麼,網評最難懂的十大方言你知道嗎?第一:溫州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溫州人講鬼話。」在中國最難懂十大方言中,溫州話排行第一。
  • 中國最難懂的3種方言:外地人聽不懂,連情報人員也無能為力
    不過方言對於說方言的老鄉來說,聽起來滿滿的都是「幸福」的味道,對於其他人來說,可能就是「魔鬼語言」了,我們現在英語都普及了,隨便講幾句英語還能聽懂幾個詞,但是遇到難懂的方言,
  • 中國最難懂五大方言,粵語排名第三,排名第一比外星語還要難
    中國最難懂五大方言,粵語排名第二,排名第一比外星語還要難。 而在不同的客語方言裡,聲調也有所不同。絕大多數的客語都具有入聲,共有6~7個聲調。值得一提的,那就是有資料顯示,客語被認為是地球上衰落最快的語言之一,所以我們還是應該好好保護的。
  • 中國最難懂三種方言:中國人聽不懂,外國人學不會,是你家鄉嗎?
    當然,這個「鬼話」不是真正的「鬼話」,而是「溫州話」,被稱為「中國最難的方言」,到底有多難呢?今天小編教大家韓國排名前三的「恐龍級」方言溫州的話是,「吳語」的一個次方言,屬於南部的吳語,吳語相同,北部的吳語,這也完全不一樣,所謂「三裡和調,十裡聲音」,其他地方的人根本聽不懂,但當年抗戰的時代,韓國軍隊親自來到了2個溫州人,負責信息傳達,日本軍隊的情報當局一字不漏記錄無論如何翻譯溫州話溫州話仿佛是我國立下了汗馬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