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4 11:29
本期主持 小寧 實習生 芃芃
設計 靜怡
【有問必答】
不止是溫州話,許多有特點的方言都可以作為情報
凌琦006:溫州話能做情報,是出於偶然,還是有其他因素?西南部少數民族的方言也很難懂,甚至文字都不同,為什麼沒成為情報呢?
學化學的餘浩浩:我是江山人,不知道江山話作為情報語言是否屬實?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_鄭偉:這種所謂情報語言的說法,確實也是很偶然的。以前還聽說,江蘇高淳話也很難懂,也做過情報密碼之類的呢。其實難懂的方言何止溫州話一種呢。所以說,能用來抗日的情報方言其實有很多哦。
溫州大學葉曉鋒:浙南地區的方言其實都不好懂,從只懂普通話的角度看,江山方言很有特點,有好多閩語的特徵。難懂方言其實很多,溫州話作為難懂方言眾所周知,其實和溫州商人到處跑可能相關吧。
溫州話裡最有代表性的是鹿城區,最古老的則是樂清永嘉
大北北北子:葉老師,溫州話裡面有代表性的是哪個地區的?
溫州大學葉曉鋒:論標準音的話當然是鹿城區,論古老程度則是樂清永嘉相對古老。
大北北北子:鹿城區的溫州話算標準音是因為其一直是市中心地區嗎?
溫州大學葉曉鋒:對的,一般而言,地區中心的方言就是標準方言。
溫州方言受歷史和地形的雙重影響
小棉襖1980:為什麼溫州每個地方的方言相差那麼多?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_鄭偉:溫州地區方言繁多,有歷史上的原因。除了有不同時期的北方漢語南下造成的「語言的層累」以及部分福建方言的北上影響,也和溫州的多山地形有很大關係。從溫州話的形成來看,溫州話不僅繼承上古楚語,有保留了侗臺語和南亞語的底層,後來又受到贛語閩語的影響,所以略微複雜一點。
溫州大學葉曉鋒:跟交流也有關係。如果比較封閉的話,而其他地方比較開放,慢慢語言會產生差異,溫州方言受地理影響很大,甌江東北樂清永嘉和市區以及瑞安其他地方明顯不同。溫州話不容易聽懂,和詞彙、發音、語法也都有關係。
目前看來,溫州話和韓語日語沒什麼關係
Qyglcdmzb:我覺得溫州話和台州話都很像。有時候同學說聽我們台州話就像日語,所以說問溫州台州話和日語的構成有關係嗎? 不然別人怎麼會有這種感覺呢?
溫州大學葉曉鋒:溫州和台州在詞彙和入聲的表現偶讀很不同,樂清的清江大荊都是台州話,在樂清,與樂清話很明顯是不同的。溫州話和韓語日語,目前看沒啥關係。
溫州話作為漢語方言,書寫與普通話漢字書寫一致
Xqwx762324:想了解一下的是,溫州話是否曾有一套完整的書寫體系?好比粵語對應的有粵文,用的許多字詞比如「係」、「冇」這樣的字都是普通話不用的,所以粵語應該可以實現語言和文字完全對應。而我們浙江人要把方言寫下來卻很頭疼,只知道「儂」、「伊」這樣的代詞,至於「白相(玩)」那樣的應該是借字吧。究竟是失傳了?還是沒有形成有過書寫體系呢?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_鄭偉:溫州話作為漢語方言的一種,所用的漢語從系統上當然跟普通話的漢字書寫是一致的。另一方面,北京土話也有一些所謂「奇怪」的字,比如「甭」「孬」之類的。粵方言的「怪字」是因為港式電影、電視劇的傳播為大家所熟知,但那些字是用來記錄粵方言的口語的「專字」,本質上還是漢字,而且並未導致粵語產生獨立的書寫系統。至於溫州話,也可以由針對溫州話獨有的一些說法的「專字」,但不可能、也沒必要早出一套書寫系統。
方言包含很多文化信息,保持地方方言還是有必要的
非語:我覺得方言是一門非常獨特的文化,現在確實也逐漸在消亡,慢慢被普通話同化了。您覺得是否應該保持地方方言文化?
溫州大學葉曉鋒:方言總體上確實在衰落,調查和記錄的目的更多是為了研究。最近幾年心理學研究表明,多學習一門語言或方言,得老年痴呆症概率低好多,當然從文化的角度看,方言也是人類文化的一部分。所以保持地方方言還是有必要的。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_鄭偉:方言其實包含了很多文化信息。溫州話「鞋拖」「菜乾」「人客」之類的說法,就是早期和百越民族接觸時形成的特點。
莊重、精彩的閱兵式剛落幕,大家激動的情緒是否還「餘溫尚存」?
本期來問吧,我們繼續順著抗戰的話題往下聊——
最近有這樣一則傳言:溫州話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的秘密武器,其難懂程度曾嚇得日本鬼子魂飛魄散……
與此同時,美國NBC的秋季新劇《盲點》也讓溫州話又火了一把,這個號稱「中國最難懂方言」的語言,由此成為了美劇中最新的中國元素。
談笑之餘,我們發現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對方言有專門的研究。
溫州話上新聞後,這些「方言達人」們也有話想要說。所以,對於溫州話和各地方言,有什麼好奇和迷惑的,都來問他們吧。
【溫州大學葉曉鋒】
我是溫州大學的語言學任課老師,從本科開始對語言學產生興趣,碩士論文就是專門研究溫州方言的語音,博士論文研究範圍進一步擴大,主要研究漢語方言語音的類型學。
方言的重要意義有兩方面,就以方言作為母語的人而言,方言承載了特定地區的文化,學習研究方言有助於文化的傳承和傳播。就研究者來說,多了解別的方言或語言有助於我們更加清晰地認知自己的母語。
正如中國人說中國人的相貌特徵,很難說的清楚,但是對比其他人種如非洲人、白種人,就可以更準確的描述中國人的相貌特徵。
就世界範圍來說,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推進,語言大量的消逝是個大趨勢,特別是許多使用者較少的語言。
有些方言的逐漸衰落也是需要面對的問題。比如現在溫州九零後許多不大會說溫州話了。
年輕人不說或不會方言有多方面的因素。但確實是比較可惜的,首先是影響與使用方言的老一輩的日常交流。其次方言裡保有許多古代詩文詞語,讀古代詩文,有些詞語直接可以從方言找到鮮活的用法,感覺特別親切和欣喜,也有助於拉近和古典文化的距離。
比如李清照的「最難將息」的將息就是調養的意思,溫州話現在還用。隨著方言的消逝,對古典文化的感知也會少一點親切感。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鄭偉】
我從大學本科開始,直到碩士、博士,就一直在中文系學習,從學校畢業也仍然在大學的中文系從事教學和研究的工作,目前任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教授。
自己的研究方向包括漢語史、方言學、漢語與少數民族語言的比較等。我在大四畢業那年,開始接觸吳語的調查研究,之後也從來沒有離開過這一領域。
所謂吳語,指的是現在分布於江蘇南部、浙江省大部分和江西的少部分的方言。
吳語在什麼時候形成,目前從學術研究的角度來說還沒有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當時的吳、越兩國之間的語言是可以相通的,也有著百越民族語言的特徵,現代溫州方言繼承了當時的吳越方言,同時也還有些語言成分是跟百越民族的後裔(即今天的壯侗民族)的語言有著密切聯繫的。
漢語方言是中華民族的悠久文明和燦爛文化的重要載體,方言反映了漢語的歷史,它既有學術研究的價值,也是承繼和保存人們精神財富的最重要途徑之一。學會說祖輩的方言,熟練地運用她,或許只是一件小事,再把她傳給下一代,儘量不讓她流失,卻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
那麼接下來,您的問題可以關於:
溫州話在抗戰期間做軍事密碼的說法屬實嗎?
世界上還有比溫州話更難懂的語言嗎?
為什麼溫州每個地方的方言都不同?
……
PS:如果達人們沒有第一時間回答,請不要急,他們和浙江新聞一起,24小時在線等。
歡迎訂閱小菜知道
144133738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