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難懂的方言,被當作軍事密碼,曾在越南戰爭立過奇功

2020-12-16 看鑑

還記得唐國強老師還在「小鮮肉」的年紀拍攝的電影《高山下的花環》嗎?講的是越戰時候的感人故事。

《高山下的花環》劇照

與越南打仗是非常艱苦的,作戰的雙方太「知已知彼」了——因為過去是「同志加兄弟」,並肩作戰幾十年。作戰風格相同,彼此非常了解對方的戰略戰術。再加上越南人久經沙場,與法國和美國侵略者一直作戰。

所以,我們付出了重大犧牲才獲得了最後的勝利,那些戰鬥英雄則更需要我們銘記。

在當時溫州軍分區的表彰大會上,九位戰鬥英雄只說了什麼衝鋒在前,撤退在後,作戰英勇,不怕艱苦之類的「空話」,具體的事跡卻全都一個字沒有透露。

記者想單獨採訪,就請市委辦公室的一位秘書朋友幫著安排,他卻搖了搖頭:「恐怕不會同意讓你們這些筆桿子採訪的。」

「為什麼?」記者覺得很奇怪,既然讓媒體記者參加,總是要進行報導的。

秘書悄悄地在記者耳邊說:「這是個軍事秘密,別到外邊說去,他們都是因為會講溫州話而立功的。」

原來當時作戰的主要通訊工具是步話機,上級靠步話機指揮戰鬥,下級靠步話機請示報告,即所謂:「長江、長江!我是黃河,我是黃河……」之類。

《英雄兒女》劇照

但步話機很容易被對方所截聽,你講普通話,敵方也會找會講普通話的人來聽,你講廣東話或廣西話(當時戰鬥主要集中在廣西與越南交界),敵人也會找懂廣東話或廣西話的人來聽。

怎麼辦?

有位指揮員一下子想起他手下的幾個溫州兵整天嘰哩咕嚕,說著誰也聽不懂的話,對,讓他們上!於是步話員全都換成溫州兵,這一招還真靈,對方連聽到的是哪個地方話還沒搞清,就稀裡糊塗地吃了敗仗。

戰鬥勝利了,溫州兵功不可沒,個個受到了表彰。只是受表彰的理由不便說,於是便個個「衝鋒在前,退卻在後」了。

溫州話的特殊性由此可見一斑。

溫州話的獨特性

溫州地處浙江東部,這一帶是吳語和閩語的交匯處,但溫州話與二者大相逕庭,甚至是你要這般說,我偏要那般講

圖片來源於百度地圖

你說拖鞋,我講鞋拖;你說砧板,我講板砧;你說好走,我講走好;你說包子,我講饅頭;你說饅頭,我講實心包;你說熱鬧,我講鬧熱;你說蹄膀,我講膀蹄;你說碗豆,我講蠶豆;你說鹹菜,我講菜鹹;你說老丈人,我講丈人佬……

有的是直白得土到掉渣:你說亮,我講光,月亮叫月光,天亮叫天光,吃早餐叫吃天光。袋叫兜,口袋叫兜兜,布袋叫布兜,圍兜叫做瀾汪兜。蛋叫卵,雞蛋叫雞卵,鴨蛋叫鴨卵,卵石叫做石板卵。幹叫燥,烘乾叫烘燥,曬乾叫曬燥,陰乾叫做階沿頭陰陰燥……

有的又文謅謅的,保留了許多古漢語,這點從宋人話本、《今古奇觀》、《三言兩拍》等書上可以得到印證:年輕叫後生,麻煩人家稱讓你生受,舅母叫妗娘,姑姑叫姑娘,阿姨叫姨娘,小孩叫瑣細兒,中午叫日晝,陌生叫打生……

還有一種根本說不出道理來:跨說碰(音「彭」),抱說佗,撕說鐸,天上叫天裡,山上叫山裡,床上叫床裡,街上叫街裡,吵架叫論場,眼紅叫眼汪熱,害羞叫睇人睛,膝蓋叫腳窟頭,腋窩叫拉紮下,床頭叫眠床頭。

溫州人有時調皮,考考外地人對溫州話的理解能力,便說:雨傘夾啦拉紮下,浪蕩雞痦(屎)拌糖霜……

溫州話中有的俗語像順口溜,講起來又形像又生動。

如:「有的人(有錢人)千套萬套(指衣服),冇的人旺竿頭(竹竿)等等燥(等衣服幹了才有得穿)。」 「十個媒人九個瞎 (音似哈,即撒謊),還有一個冇結煞。」 「三個老人客(婦人),抵得百隻鴨(指吵鬧)。」 「講你好腳勿蹺起(翹的意思),講你毛(壞)嘴勿蹺起。」……

《溫州一家人》劇照

溫州話的獨特性是不是令人捧腹,它的最大特別是動詞後置於名詞,關燈溫州話叫燈關關。

傳聞,有溫州旅客睡下後喊服務員:「服務員!」服務員過來了,旅客說:「燈關關。」

服務員說:「謝謝儂。」走了。

溫州旅客又喊:「服務員!」

服務員又過來問:「啥事?」旅客說:「燈關關。」服務員說:「勿要客氣。」又走了。

原來她將「 燈關關」聽成了「頂呱呱」,以為旅客誇她的服務態度好,所以才會回答「謝謝儂」和「勿要客氣」。

最終燈沒關掉,溫州旅客只好穿著褲衩瑟縮著起床去關燈,溫州話之特別略見一斑。

更有甚者,溫州話可能是日語的老祖宗

據說兩位溫州商人,乘坐軟臥去北京,在南京站上了兩位南京人,這兩位南京人拿出撲克,本來是想幾個人一起打牌,打發旅途的無聊,誰曾想,溫州人一開口,南京人愣了,直言晦氣:「看來我們要跟這兩個日本人坐到北京了。」

兩位溫州商人笑了,南京的朋友詫異:「你們能聽懂我們說話?」

「豈止聽懂,」溫州商人笑著說:「我們的普通話比你們說得好。」

「那你們怎麼說這種古怪的話,像日本話似的。」南京人很詫異。

其實,溫州話的節奏確實有點像日語。當年倭寇專門揀溫州一帶來搶掠,這裡有沒有什麼聯繫或淵源?也許日語的祖語也是侗臺語呢。

溫州話的種類

新編的《溫州市志》關於溫州方言的概述中有這樣一句話:「溫州方言種類之多、差異之大,可稱全國之最、世界之最。」是否世界之最不得而知,至少在全國範圍之內,溫州話的難懂是很出名的。

圖片來源於百度百科

溫州話粗粗一算在十數種以上。

如蒼南、平陽有北港話、蠻話、金鄉話;泰順有羅陽話、蠻講話、畲客話;樂清有大荊話;洞頭有閩南話;永嘉有仙居話、青田話等等。

而且其中不少話是無法直接交流的,它們之間的交流不是像山東話與河北話之間的交流,相互能聽懂只是口音不同,溫州話的這些語種之間大都相互聽不懂。

甌語在溫州講的人最多,估計超過一半。市區、永嘉、瑞安基本上都講甌語,平陽、文成、樂清大部分也講甌語,外地人指的溫州話就是甌語。

《溫州一家人》劇照

閩語講的人也不少,平陽、蒼南、泰順、洞頭不少人都講閩語,但泰順部分人講的閩語與福建的壽寧縣相近,屬閩語中的閩東話系統,其他三縣人講的是閩南話,與廈門、臺灣的人能順利交流。

蒼南有部分人講蠻話,「蠻」字有蠻橫、不講理、土裡土氣的意思,含貶義,但這裡是個中性詞,僅指蒼南錢庫、舥艚等鄉鎮講的一種土話。

文章開頭寫的溫州兵受表彰的事大概率就是講的蠻話。

因為當時報的戰鬥英雄的籍貫都是蒼南人,講蠻話別說是越南人無法破譯,就是地道的溫州人都聽不懂;蠻講又是有別於蠻話的另一種土話,泰順縣泗溪、三魁等鄉鎮人說的;畲客話是居住在溫州的畲族人說的語言。

溫州的少數民族據說有39個之多,但39個少數民族總共也不過溫州人口的1%左右。其中畲族最多,有近六萬人,分布在泰順、文成、蒼南和平陽等縣。

畲族是外來客居溫州的,所以溫州人稱之為畲客,畲族婦女稱畲客婆,畲族話也就稱為畲客話了;溫州話中還有泰順羅陽的泰順話、樂清北部的大荊話等等等等,套用一句時髦話叫不勝枚舉。

不過,無論如何「不勝枚舉」,金鄉話還是一定要「舉」的。金鄉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方言島,只在蒼南金鄉鎮城內(舊金鄉衛)使用,說金鄉話的大約只有三萬人。

說起金鄉話還是要提到戚繼光和戚家軍,戚繼光為抗倭,曾經去蒼南、浙東特別是義烏等地招募農民礦工,編練新軍,成為抗倭主力,效果彰顯,他也因戰功升任統兵官。

《蕩寇風雲》劇照

倭患稍息後,戚繼光奉調北方,部分戚家軍便留在金鄉衛,爾後娶妻生子,金鄉衛城內的人便講一種以吳語為基礎,摻雜了甌語、閩語和蠻話的獨特語言,形成一個方言島。

溫州話為何難懂

溫州話除了雜揉了許多其他地方的語言,溫州的地理形勢也讓溫州話變得難懂

要解讀溫州和溫州人先要從「甌」開始了解,「甌」對溫州人來說至關重要,溫州人大多有「甌」字情結,溫州古稱「甌」,甌越、越甌、東甌指的都是如今的溫州,溫州的地形像「甌」。

說起溫州地理,慣常的提法是「東南一隅」。

隅就是角落,邊遠、相對封閉的地方,在整個溫州的任何一處,都能抬頭見山。但這並不是說溫州地勢高峻,她又是水網密布的地區,溝渠縱橫、河湖交錯,所以你在溫州的任何一處,又都能低頭見水。山水溫州的稱謂由此而來。

從歷史記載中我們知道,在三千多年前,居住在這個「甌」地的人民,生活遠比中原落後,中原人在「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時,甌民還是剪短頭髮,身上刺著花紋,赤足,吃蛇、蛙和魚、蛤為生。

當孔聖人率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在沃野千裡、阡陌相連的中原大地周遊列國,問禮於洛陽、絕糧於陳蔡之時,甌民「制甌擊缶」,還在捏他的泥巴,敲他的盆盂呢!在交通極其落後的古代,中原的先進文化和生產力無法透過重重的山巒,惠及這「甌」中之民。

《孔子》劇照

由於地理封閉,使得溫州話不會受到文化傳播和政治幹預的力量較少影響一直持續到了現在。

現行的普通話只有四個聲調: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也就是漢語拼音中的第一聲至第四聲。

而溫州話則完整地保留了包括「入聲」在內的古漢語的八個聲調,分別是: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陰入、陽入。比如「麥」、「鐵」、「桌」,這些字的溫州話發音,聲調為先降後升的曲折調,我們可以據此判斷出它們是入聲,但這種發音在普通話中已經找不到了。

難怪,現當代很多著名的語言學家都是從研究溫州方言開始的,因為溫州方言簡直是古漢語的「活化石」

參考資料:

白暉華《其實你不懂溫州人》

相關焦點

  • 溫州話抗戰時期被當做軍事密碼使用?
    溫州話素以難懂著名,不但北方人一個字都聽不懂,就連溫州的北鄰台州、南鄰福州的居民對溫州話也「無能為力」。溫州話不但在中國聲名遠播,美國電視劇《盲點》中也將溫州話稱為「惡魔的語言」,劇中以溫州話編譯的信息甚至難倒了美國FBI情報人員。於是產生了這樣一種說法: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隊把溫州話當作秘密通信時的工具,日軍對此無能為力,只能幹瞪眼。
  • 國內最難懂的四大方言:閩南話僅排第三,第一名曾用作戰時密語!
    國內最難懂的四大方言:閩南話僅排第三,第一名曾用作戰時密語!中國,是一個以華夏民族為源泉的古國,蘊藏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發展歷史源遠流長。同時,中國也是一個以漢民族為主體民族的多民族國家,在中國遼闊的土地上,大量的少數民族在此融洽生活。
  • 中國最難懂的方言,不是溫州話
    到國內旅遊,每去一個新的地方,適應方言都需要一段時間,但有的地方,即便你再怎麼努力,也聽不懂他們的方言,比如溫州話,就被人稱作是「惡魔之語」,但溫州話都還不是最難懂的方言,中國到底哪裡的方言最難懂?中國網際網路上常年流傳著一份「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排行榜」,在這份榜單中,溫州話位列第一,榮獲「中國最難懂方言」稱號,而四川話,陝西話等方言也入選了榜單,不過也有許多網友表示這些方言都沒有自己的家鄉話難懂,這份榜單排行不切實際。
  • 中國最難懂方言盤點,抗戰時期曾用於傳遞情報,日本人壓根聽不懂
    導語:中國最難懂方言盤點,抗戰時期曾用於傳遞情報,日本人壓根聽不懂。評世間萬事,覽人間美景,大家好,歡迎點閱本期內容。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領土面積非常的遼闊,這也就造就了各地不同的方言體系,有些方言和普通話差不多,我們能夠聽得懂,而有些則聽上去就感覺很有意思,比如四川話;但也有除了本地人,外地人根本就聽不懂的方言。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番幾種最難懂方言吧。要說最難懂的,溫州話肯定是能夠排上號的。溫州話的複雜程度到底有多大呢?
  • 山東女子再立奇功,坐月子期間破譯美國兩大密碼,獲國家獎711萬
    文丨圓圓媽育兒(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俗話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變化,不僅僅在民用領域,在軍事領域帶來的作用都很明顯,不過科學技術的發展也帶來了很多隱形的戰爭,值得警惕。
  • 中國最難懂十大方言
    我們都知道,十裡不同語,不同的鄉、鎮、縣、市都有自己不同的方言。      大學宿舍的室友來自五湖四海,相信許多同學都遇到過舍友在寢室和家裡人打電話時自動切換方言模式,而你一臉懵圈的時刻,真心聽不懂……那麼,在眾多方言中,哪些方言是最難聽懂的呢?
  • 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排名,有你的家鄉話嗎?
    漢語被外國友人稱為「最難學」的語言,那麼比漢語更困難的語言是什麼呢?語言文化綜合自網絡中國地大物博,十裡八鄉不同音,所以中國方言的種類十分複雜和龐大。方言,是地域文化得以沉澱與傳承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地域文化認同的重要標記和內容。
  • 中國十大難懂方言,閩東話排第六?!
    最近,網上流傳著一個榜單,說我們閩東話(霞浦話自然是其中一支)是全國第六大難懂的方言。不過有語言專家指出,「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排名從漢語方言學的角度來看存在著諸多問題。「最大的問題是選取的10種方言根本就不在同一個層面上,所以也不能代表漢語七大方言區的面貌。 以下是全文內容▼網傳中國十大難懂方言 閩東話排第六網上曾有一個段子:「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我倆面對面,卻不知你在說什麼」。 漢語博大精深,經常看到外國朋友吐槽中文難學。不過,要說難學,漢語方言顯然更勝一籌。
  • 中國最難懂的方言:外國人學不會,外地人聽不懂,特工也無能為力
    漢語方言就複雜了,稱得上是天南地北,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湖南人跟一個北京人說方言,他沒學過是聽不懂的。大的來分,方言分為十三種,細的來分就無法具體得知有多少種了。
  • 中國「最難懂」的方言:不僅難倒外國人,本地人也為之折服!
    中國「最難懂」的方言:不僅難倒外國人,本地人也為之折服!經常出差或者旅遊的朋友,一定都有聽不懂當地方言的經歷。根據統計,我國有八十多種互相無法溝通的當地方言,這些方言大部分只局限於附近城市,與當地民族組成,歷史譜系都有很大關係。
  • 盤點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有你的家鄉話嗎?
    我們知道漢語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之一,然而就算你學會了漢語,你能學會中國大大小小的方言嗎?如漢語一般,方言也是當地文化的一種象徵,凝聚著當地人的文明。那麼哪些方言被評為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
  • 中國難懂的3種方言:老外學不會,當地人都難聽懂,是你家鄉嗎?
    經常有人會問到,歐洲和中國有什麼區別,我覺得,最直接的區別就歐洲人隨便學上幾種方言就能在整個歐洲到處跑了,而在中國,這是幾乎不可能的:因為你根本聽不懂全國不同地方的方言,雖然現在普通話普及了,但是真正要是去與不同地方的人去語言交流,還是難免會在某些時候「不知所云」。
  • 中國最難懂的3種方言:外地人聽不懂,連情報人員也無能為力
    不過方言對於說方言的老鄉來說,聽起來滿滿的都是「幸福」的味道,對於其他人來說,可能就是「魔鬼語言」了,我們現在英語都普及了,隨便講幾句英語還能聽懂幾個詞,但是遇到難懂的方言,
  • 上海市郊的這種方言 號稱「全世界最難懂」
    原標題:上海市郊的這種方言,號稱「全世界最難懂」  在奉賢金匯地區流行的方言——偒傣話,堪稱方言屆「一朵奇葩」。它包含20個元音,在全世界7000多種語言裡,達數量之最,極其難學、難懂。據復旦生命科學學院學者李輝研究,它包含20個元音,在全世界7000多種語言裡,達數量之最,極其難學、難懂。  這座世界元音「最高峰」為啥會出現在上海奉賢?又是如何被當地人傳承下來的?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帶你一一揭開謎題。  最老「松江話」瀕臨失傳  偒傣話是古老的松江方言,早在宋代已基本形成,元代以後在整個松江府通行。
  • 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 上海話只排第四!第一是什麼鬼?
    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 上海話只排第四!第一是什麼鬼?小大2015-02-16 16:40 來源:爪遊控 我要評論() 關於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的爭論從
  • 中國3大難懂方言:外地人聽不懂,本省人也含糊,你的家鄉入榜沒
    每當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共聚一堂時,方言就成為了他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如剛步入大學時,對於室友來自哪裡、說什麼樣的方言等一類的問題,大部分人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曾經有網友在微博發布了中國最難懂的三大方言,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這些方言難懂到什麼程度呢?倘若你是本地人,走出個三裡地五裡地,碰到一個陌生人試圖交流時,你恐怕已經聽不懂他在講什麼了!
  • 中國最難懂的3種方言:當地人也迷惑,連情報人員也一頭霧水
    不過說實話,雖然同為中國人,用的是一個語言體系,但某些地方的方言,那真的比「天書」難懂,不信你就接著看。 第一名:溫州話 在中國,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溫州人說鬼話!」這裡的「鬼話」,指的就是「溫州話」,在抗戰時期,溫州話被外國人稱為「惡魔之語」。
  • 中國最難懂的十大方言,你能聽懂幾個?
    咳咳~  中國地大物博可不是浪得虛名的,十裡八鄉不同音,複雜而又龐大的方言種類,不僅是地域文化的沉澱和傳承,對於更多人來說,還可以是「摩斯密碼」。方言,對歪果仁(外國人)來說更是不可企及的「中文十一級」考試。那麼,網評最難懂的十大方言你知道嗎?第一:溫州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溫州人講鬼話。」在中國最難懂十大方言中,溫州話排行第一。
  • "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 廣東話排第二
    一份來自微博網友總結的《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走紅網絡。溫州話、廣東話、閩南話排名前三位。據稱抗戰期間八路軍聯絡就是溫州話,讓翻譯官很想死。廣東話排第2位;閩南話和蘇州話並列第3。第4至10依次為:上海話、陝西話、長沙方言、四川話、山東話、天津話、東北話。中國方言複雜,十裡不同音,不過,現在不少方言也面臨消失的危險。
  • 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寧德話居然上榜了?這不科學!
    最近,有網友統計出一份「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大大君我在人海,不枉海茫茫裡多瞄了一眼就發現——靠!我寧德話居然上榜了!粵語根源於古代中原雅言,具有九聲六調,較完美地保留古漢語特徵,同時也是保留中古漢語最完整的語言。在學術界,它是除普通話外唯一在外國大學有獨立研究的中國語言。能聽懂粵語,對非本土人還是難度極大的,很多詞彙發音和普通話差別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