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下歷史五千年,我國向來以歷史底蘊深厚而聞名,悠悠歲月,多少珍貴事物在歲月中沉澱。今天,小編就要講講我們彌足珍貴的漢字文化,從甲骨文到倉頡造漢字再到文言文在漸漸演變成當今的中國官方語言普通話,中國的漢字文化經歷了很長的時間。中華漢字的精妙之處不僅僅在於書寫優美,內涵豐富,更是其對語言的包容性。小編經過查閱資料,發現中國方言竟然有一百二十九種。這些方言五花八門,各地都有所不同。查閱資料的時候,小編還看到一個十分有趣的故事,日軍截獲了我軍的情報,每個字都認識,但是念出來後卻懵了:這是什麼意思?,這方言可謂是在抗日戰爭中立了大功。
要知道,在戰爭時期,知曉敵情十分重要,兩國語言不同是一個極大的障礙,這時翻譯官的作用就十分重要,那時候,在獲取情報方面,無論是技術還是人員,日本都是比較完善的。而我國當時是一個十分落後的國家,技術不行,資金也不到位,還要時刻擔心重要情報被日本截取。這時候,方言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將情報翻譯成方言晦澀難懂不說,更是為我軍節省了大筆購買昂貴的情報機器的費用。而且得到的效果也極佳。日本人獲取了我們的情報,卻沒有能力弄懂。這各個地方的語言不同,晦澀難懂的方言甭說日本人了,就連國人在方言前也是束手無策的。
中國方言如此多,五花八門,讓人一頭霧水,小編就說個最簡單的例子吧。比如吃飯這個詞,東北人說嗆,山東萊州人說帶,江蘇宜興人說期碗,溫州人說起哇哦,在這裡就不一一詳細地說了,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去了解。
要說這最讓日本人抓狂的方言當溫州話莫屬。中國方言這麼多,溫州話是最難懂的,聽過溫州話的人都知道,這溫州話就如天書一般,別說日本人聽不懂了,小編身為一個實實在在地中國人也不懂。抗戰時期,日軍就從未將晦澀難懂的溫州話翻譯成功過。日軍一方曾經截獲了一個中國的情報,但是經過專業人士翻譯出來的情報卻他們感到十分茫然,每個字都認識,但是念出來確實一臉懵。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啊這個情報是用溫州話寫的。靠著溫州話才得以沒有將情報洩露出去,中國軍方在反擊戰中不用擔心情報洩露,完全處於優勢,一舉將日本人打的連連投降,反擊戰爭勝利後,溫州話還被點名表揚了。
從這裡就能看出咱們中國方言舉足輕重的地位了吧,中國軍人見招拆招,管你技術再高超,技術人員再到位,遇到我們的方言一樣束手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