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挑起了亞洲戰場的戰火,從局勢來看,中國戰場是影響亞洲戰場走勢的重要因素,如果沒有中國奮力抵抗長達十四年的時間,世界反法西斯局勢必定會有一個極大的變化。二戰期間,各國都已經擁有了利用無線電和電話傳遞情報的方式了,不過那個時候的日本相較於中國來說領先了不止一點,因此中國的情報在傳遞的過程之中經常會被日本攔截。
那個時候中國對於日本攔截電報的行為並沒有什麼解決的辦法,但是中國軍人卻想到了一個辦法,讓日軍方面即便是攔截到了中國的情報,也沒有辦法知曉中國的情報信息,當時日本日軍成功截取我軍電報,每個字都認識,組合在一起後卻蒙圈了,中國軍人當時所採用的方法究竟是什麼呢?
戰爭時期的時候,日本並不是沒有任何準備,相反日本早就在謀劃侵略中國,並且還為此專門請了一批漢語專家,就是用來破譯中國情報的,但是這些專家也根本就看不懂中國軍人傳遞出來的情報。
日軍將這些電報破譯之後,一字不差的將這些電報送到了這些漢語專家面前,但是看著日軍破譯的這些電報,漢語專家們直接蒙圈了,並且懷疑日軍是不是將電報的密碼本給搞錯了,因為這些電報的內容在他們看來完全就是一堆說不通的語言。
對於這一事件,這些漢語專家確實沒有任何的失誤,只不過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中國軍人為了防範情報洩露,並沒有採用常規的書面表達方式來進行情報的傳遞,因此才出現了這樣的情況。
雖然中國在當時沒有先進的軍事武器,同時在通訊技術上也比不過日本,因此中國軍人早就已經認識到自身的情報很有可能會被日本截獲,因此在傳遞情報的時候乾脆採用了使用範圍並不大的方言來進行傳遞,而電報的內容也僅僅是利用方言的同音字來傳送的,因此日本的漢語專家自然看不懂。
中國軍人在傳遞電報的時候還採用了多種方言的傳遞方式,讓這些專家根本就摸索不出規律,即便是在很長時間以後摸索出了一定的信息,但是這些信息早就已經失去了時效性,因此中國軍人根本就不用擔心情報外洩。
作為一個擁有五千年文化積澱的多民族融合國家,中國雖然在二戰的時候戰鬥力不如日本,但是卻能夠利用自身的文化積澱確保自身的安全,甚至還成功的將日本侵略者給趕出了中國。
隨著時間的發展,戰爭離我們越來越遠,很多地方的方言早已經漸漸的消失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習慣於說普通話,但是我們仍然不能忘記方言在中國歷史上曾經起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