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記者 董淑雲 王若怡 邢明):八月的呼倫貝爾大草原,蒼茫遼闊,與天相接。一場微雨過後,芳草的清香在溼潤的空氣中瀰漫開來,沁人心脾。牛羊悠閒地低頭啃草,安逸而寧靜。
在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的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烏仁與「太陽姑娘」家喻戶曉。烏仁不僅是民族手工藝品製作能人,還是當地婦女致富的帶頭人。
烏仁與記者分享她的創業故事
「太陽花」點亮新生活
在鄂溫克族的傳統飾品中,用牛羊的皮毛等製作的「太陽花」是常用的裝飾品,皮質的圓心象徵太陽,四周的毛針如同陽光一般,烏仁說:「這代表我們鄂溫克族對溫暖和光明的嚮往。」
烏仁自小在草原上長大,高中畢業後被分配到家鄉的乳品廠工作。1995年,烏仁還被推選為自治區勞動模範。然而,當時乳品行業不景氣,烏仁家裡主要經濟來源幾乎全靠畜牧養殖,收入並不穩定。
2005年,草原上興起牧戶遊,烏仁開始嘗試接待遊客。在經營牧戶遊期間,她用自己手工製作的「太陽花」裝點蒙古包,還佩戴著「太陽花」飾品接待遊客。
漸漸地,烏仁發現許多來自天南海北的遊客對「太陽花」非常感興趣,於是她帶著牧民姐妹開起了自己的手工坊。「為什麼不做點『太陽花』售賣呢?既可以把鄂溫克的民族文化傳播出去,又能增加一部分收入。」
烏仁製作「太陽花」及其他手工藝品的工作檯
烏仁說,自己從來沒學過美術,但每次賣出去的飾品,她都會記錄下客人買得最多的是哪一款,記錄下賣得最好的花色搭配。
烏仁帶領著幾個牧民婦女在家裡製作半成品「太陽花」,然後,她按件付費,收回半成品進行二次加工。
「我給她們提供原材料,收回來再加工,她們在家就可以掙到錢,還可以照顧家庭,照顧牛羊。」烏仁說。
從草原走向世界
2010年,經多方奔走調研,烏仁決定發展鄂溫克民族手工藝,帶動更多人加入到產業脫貧的隊伍中來,她自籌資金六十萬元,創辦工作室,組織嘎查裡六個貧困姐妹一起來到旗裡,縫製鄂溫克族飾品「太陽花」。
剛開始一個「太陽花」的價格是40元,在一次展會上,一位老太太對烏仁說:「你的手工挺有價值的,是代表自己民族的文化,你也別賣得太低了。」老太太給了烏仁100塊錢,這份肯定讓烏仁特別感動。
從只會最簡單的縫製圖案,到裁剪成品皮樣,再到創新設計,從被動等著遊客上門購買,到一年參加三四十次國內外展銷會,讓更多人看到鄂溫克族的手工藝品,烏仁不僅傳承了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工作室也從最初的手工坊發展成了公司,還不斷帶動著牧民脫貧致富。
2015年,烏仁團隊製作的「希溫·烏娜吉」太陽姑娘飾品成為自治區級非遺項目。2016年,烏仁被批准為自治區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與此同時,烏仁積極開展非遺文化保護傳承活動,培養了8名「太陽姑娘」非遺代表性項目傳承人,並派他們到全國各地參加比賽、交流學習。
也是在2016年,鄂溫克旗民族文化產業創業園建成,烏仁將公司遷至園區,員工也由最初1人發展到14人,其中5人是貧困戶。
烏仁先後在阿榮旗、扎賚諾爾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根河等地開展培訓,帶動數千名婦女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以2019年為例,烏仁扶助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12名,每人每戶增收近3000元。目前,已經有七百多人參與過烏仁團隊的訂單,其中有264人是貧困戶。
傳承的新生力量
艾吉瑪是烏仁的女兒,大學畢業後,艾吉瑪毅然回到家鄉與母親一起創業。
「很多人是網絡購物,但媽媽不會用漢語打字,就讓我做銷售工作,還教我製作各種非遺產品,拓寬了創作思路。」艾吉瑪的朋友圈分享了各式各樣的「太陽姑娘」衍生產品,如胸針、耳環、冰箱貼、手機支架、滑鼠墊、車掛等等,她也在不斷探索著「太陽花」傳統與創新的各種可能。
艾吉瑪向記者介紹她手中的「太陽姑娘」
艾吉瑪利用網際網路平臺做線上線下推廣,擴寬了營銷渠道。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艾吉瑪的線上銷售優勢顯著,僅5月份製作的手工藝品銷售額就達到了3萬元,產品遠銷廣州、上海等地。
除了女兒艾吉瑪的加入外,烏仁還將民族手工藝品傳承推廣到了當地鄂溫克族的家家戶戶。
這位拿著彩色珠子的小姑娘叫英格蕊,9歲的她已經接觸鄂溫克族手工藝品兩年多了,她縫製的圖案將用於製作「太陽花」頭繩。她的媽媽是這家公司的員工,再加上奶奶也常在家製作鄂溫克族手工藝品,從小耳濡目染,年幼的她也早早加入到了傳承鄂溫克族傳統文化的隊伍中。
在鄂溫克旗民族文化產業創業園區裡,烏仁還建立了「太陽姑娘」非遺體驗館,從「非遺+旅遊」衍生出「非遺+研學」模式,探索出文化傳播與旅遊產品融合發展的新途徑,僅2019年她就接待研學團隊70個,共計1500人,在讓小朋友們體驗到鄂溫克族獨特非遺文化的同時,也讓這些古老的民族非遺手工技藝推陳出新。
這些年來,烏仁獲得的榮譽獎項擺滿了櫥櫃,她說這些都是對她的鼓勵,「我特別感恩特別感動,園區也免費給我們提供這麼好的房子,我只是個普通牧民,只是帶動的人比較多一點」。
看到身邊的牧民生活得越來越好,鄂溫克族文化也得到了越來越好的傳承,烏仁不禁感慨,「我覺得我一直在潮流中,奔著走的感覺!」(校對 宋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