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餘市副市長何慕良督導湖陂村中屋組地質災害滑坡治理工程

2020-12-19 瀟湘晨報

12月2日,新餘市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何慕良來到仙女湖區仰天崗辦事處湖陂村中屋組地質災害滑坡治理施工現場督查指導。市政府副秘書長盧永寧、市自然資源局四級調研員溫桂林、省地礦局九〇二地質大隊副大隊長李文勝等陪同。

在現場,何慕良認真聽取了技術人員對工程施工進展情況的介紹,詳細了解了治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何慕良指出,要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始終把地質災害治理工程作為一項民生大事來抓,要把中屋組地質災害滑坡治理工程建成全市的一項民心工程、示範工程。

何慕良就進一步做好工程後續建設提出了四點工作要求:一是各方要通力合作,落實責任,有序推進中屋組滑坡治理工程的進度。對混凝土等施工材料運輸進場公路管制問題,由仰天崗辦事處負責與交警部門的溝通聯繫,立即著手解決。二是堅持質量工期兩不誤原則。在抓好工程施工質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進度,爭取年前竣工,讓中屋組村民過一個「安心年」。三是要加大宣傳引導力度。我們不僅要宣傳中屋組這項滑坡治理工程為民舒心解憂的做法,重要的是要大力宣傳全市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建設對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和作用,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減少因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四是要加強安全防範。要提高工程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要把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到人,確保安全有序作業。

據了解,仰天崗辦事處湖陂村中屋組地質災害隱患點滑坡規模約 10000立方米,穩定性較差,威脅村民36戶144人,潛在經濟損失約1800萬元。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多次深入湖陂現場調研和督促指導,今年9月份申報了中央特大型地質災害防治資金項目,已通過了省級專家評審,核定投資496萬元。目前,由江西省新達地質災害防治研究院施工建設。

【來源:新餘市地災應急中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工程建設中的地質災害_2020年工程建設中的地質災害資料下載_築龍...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巖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層自燃、黃土溼陷、巖土膨脹、砂土液化,土地凍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澤化、土壤鹽鹼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熱害等。 我國是世界上地質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易發區面積約佔國土面積的65%。
  • 南京大學仙林校區道路改造及天文臺道路西側山體滑坡地質災害治理...
    江蘇省國際招標公司受南京大學的委託,就「南京大學仙林校區道路改造及天文臺道路西側山體滑坡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項目(項目編號:JITC-1811AN1634)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項目編號:JITC-1811AN1634
  • 省國土資源廳地環監測總站督導煥新村科家嶺地質災害搶險工作
    湖南省國土資源廳地環監測總站一行在科家嶺察看山體滑坡現場。紅網婁底7月2日訊(通訊員 伍興龍 康湘)6月30日,湖南省國土資源廳地環監測總站黨組成員、工會主席戴長華一行從長沙出發,趕到婁底市新化縣溫塘鎮煥新村科家嶺督導地質災害搶險工作。
  • 山區地質災害防治能力提升
    樂清市地處浙南低山丘陵區和沿海平原區,地勢西高東低,地貌類型多樣,地形高差較大,地質條件複雜,加之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人類工程活動強烈,人口密度大,強降雨、颱風暴雨極易誘發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發地質災害,且危害程度較高,特別是北部、西部山區和南部丘陵區。
  • 象山發生一起滑坡地質災害
    本報訊(孫吉晶 王匡 單平)據市國土資源局昨天通報,3月7日9時30分,象山縣高塘島鄉漁潭村發生一起滑坡地質災害,滑坡體土方量約100立方米,造成一住戶的兩間房屋受損,所幸該戶人家及時安全轉移,未導致人員傷亡。
  • 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全面開展地質災害隱患治理工程和非煤礦山...
    為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領導關於安全防範工作的指示批示和相關會議精神,按照市安委辦統一部署,切實抓好年末地質災害隱患治理工程和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工作,嚴格落實我市地質災害防治和非煤礦山安全生產百日攻堅工作方案的要求,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全面開展地質災害隱患治理工程和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專項督導檢查行動
  • [跨越大三峽9]滑坡治理進行時(圖)
    由於多方面原因,這項工程直到3月25日才正式開工,施工難度和壓力可想而知。他說:「我們已把施工中最難的部分啃下來了,現在6個工作面24小時不間斷推進,完全有把握在本月下旬完成140米以下工程任務並交付驗收,迎接三峽大壩蓄水。」一場與蓄水賽跑的滑坡治理大會戰正在峽江兩岸展開。連日來,我們走秭歸,進興山,赴巴東,看到長江兩岸、香溪河畔數十個滑坡治理項目正在組織最後的決戰。
  • 專家解釋地震後四川地質災害頻發原因
    已發生的地質災害中,滑坡288起,崩塌170起,泥石流84起,另外還包括了小部分地裂縫等災害。從地域來看,傳統的地質災害多發區達州、遂寧等地災害發生數量仍偏高,分別達到64起和39起,而原本地質災害發生數量較少,但受地震影響較大的地區地質災害發生數量猛增,其中僅綿陽一市就發生76起,數量居全省之首,就連原本很難見地質災害蹤影的成都市也發生25起。
  • 百色市2億元投入地質災害治理 為1萬多人消除安全隱患
    廣西新聞網百色12月3日訊(通訊員 林珊 陸軍生)近日,筆者從百色市自然資源局獲悉,近年來,百色市累計投入地質災害工程治理資金22189萬元,對109個隱患點治理項目進行治理,為1萬多群眾消除了地質災害隱患,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 陽衛國赴攸縣鸞山鎮督導地質災害除險工作
    7月22日,市委副書記、市長陽衛國前往攸縣鸞山鎮新和村,督導巖溶地面塌陷地質災害除險工作。他強調,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紮實做好隱患排查治理、受災群眾安置安撫等工作,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連日來,我市聯合省有關單位對受影響區域進行不間斷全面監測,開展現場勘查,調查地質災害發生原因,並研究治理方案。來到新和村,陽衛國仔細查看地質災害點周邊群眾房屋受損情況,詢問了解群眾轉移安置、險情成因、應對防範措施和現場監測值班值守情況,並看望了一線工作人員。
  • 湖南省今年地質災害類型近八成是滑坡 強降雨是地質災害發生的最...
    今年共發生地質災害642起,直接經濟損失1.59億元。強降雨仍是地質災害發生的最主要誘發因素。 按類型分,今年地質災害仍然以滑坡為主,其中滑坡510起,佔比超79.4%;另有崩塌82起、泥石流21起、地面塌陷25起、地面沉降4起。按規模分,主要以小型為主,其中特大型1起、大型1起、中型27起、小型613起。
  • 為保障民生安全,房山一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即將開工
    原標題:為保障民生安全,房山一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即將開工近日,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房山分局局長燕新程一行前往霞雲嶺鄉,就該鄉地質災害防治及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情況進行現場辦公。在霞雲嶺鄉四馬臺村百草畔溝主溝泥石流的地質災害隱患點,施工單位負責人向燕新程等詳細介紹了該工程的開展情況。據了解,該溝域在暴雨情況下有可能發生泥石流災害,直接威脅到該溝道下遊的四馬臺村113戶村民,而即將開工的治理工程將通過 加築攔擋壩+擋渣牆+石籠護坡+排導槽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綜合治理。
  • 【備考乾貨】高中地理常考的地質災害小常識,關於地質災害的17個問題
    備考十餘年,篇篇是經典 地質災害是指在地球的發展演化過程中,由各種地質作用形成的災害性地質事件。地質災害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分布變化規律,既受制於自然環境,又與人類活動有關,往往是人類與自然界相互作用的結果。
  • 深海地質災害有哪些?
    隨著我國海洋科技戰略的實施,海洋地質人將更多的目光投向了未知的深海。在這片未知的區域——深海底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發生了或者將會發生哪些不為人知的地質災害呢?   在過去的十年中,我國深水技術發展較為迅速。最近幾年來,國內學者也開始關注
  • 地震、滑坡和泥石流並存,為什麼我國雲貴高原地質災害多發?
    自然災害是指發生在地球的系統中,能夠造成人們生命和財產損失的自然事件。自然災害的發生涉及多種因素,其中自然原因是自然災害發生的主導原因,而人類活動造成的人為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變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影響範圍和危害的程度。
  • 這55個片區是深圳今年地質災害防範重點!快看你家附近有沒有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不僅關係到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也關係「雙區」建設中「可持續發展先鋒」理念、提升城市災害防禦能力、構建城市綠色發展新格局的實現。該《方案》指出,2020年汛期深圳屬氣象災害偏重年景,呈現「暴雨集中、龍舟水活躍、強對流天數多、颱風影響偏重」等特點。結合地質環境條件及近年我市地質災害致災特點,2020年深圳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斜坡類地質災害的重點防範期為汛期(4-9月),尤其在龍舟水和颱風季節帶來的強降雨影響期間應重點關注。考慮到工程因素的影響,全年都要防範巖溶塌陷地質災害。
  • 重慶內環山體滑坡給我們帶來的新警示
    10.16災害發生在車流如織的內環線,儘管會慢慢消失在重慶市的記憶中,然而卻難以遮掩山城在地質災害防控和保平安等方面存在的疏漏。從中暴露出的巨大安全隱患以及顯現出的紅色危險信號,更應該引起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警示。
  • 溫州市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
    強化科技支撐作用,應用新技術、新方法,降低地質災害工程治理成本,促進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向群專結合、人機結合轉變,推進「網際網路+」在地質災害和地質環境信息服務中應用,不斷提高地質災害防治水平和實效,提升公眾滿意度。(三)規劃目標1.總體目標全面建成調查評價、監測預警、綜合治理和應急處置「四大」 防災體系,降低地質災害風險,全力提高地質災害防災減災能力。
  • 中國正由南向北進入主汛期 地質災害多發如何應對?
    目前,甘肅省正在積極安排水旱災害防禦,水旱災害監測預警工作正在進行中。3月以來,甘肅水利部門對水庫、重要河流重點河段防洪情況等進行了排查,已整改各類風險隱患395處。279項去年水毀工程已修復246項,剩餘項目的修復將在今年主汛期前完成。
  •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廣東省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等4個...
    ,建立高效科學的地質災害防治體系,全面推進地質災害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3)次生災害是指由地質災害造成的工程結構、設施和自然環境破壞而引發的災害,如水災、爆炸及劇毒和強腐蝕性物質洩漏等。  (4)本預案有關數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  (5)生命線設施是指供電、供水、排水、燃氣、熱力、供油系統以及通信、交通等公用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