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次時空穿梭之旅》
[英}科林·斯圖爾特著,孫亞飛譯,湖南文藝出版社
本書囊括了世界範圍內久負盛名的科學家們對宇宙時空的探索和前沿科學發現,由英國首名抵達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蒂姆·皮克作序,從英國皇家科學院擁有近200年歷史的聖誕科學講座中精選出了13場與宇宙時空有關的講座,講述了這一神秘未知的領域。
《寵:信-任型君臣關係與西漢歷史的展開》
侯旭東著,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本書以西漢為例,具體到每個皇帝統治考察圍繞信-任型君臣關係產生的建立、維持、廢止與重構的過程,解釋了此關係長存的背景與動因、來源與根基,以及此關系所激發的君臣言行如何引領西漢歷史。
《道德機器:如何讓機器人明辨是非?》
[美]C.艾倫、W.瓦拉赫著,王小紅主譯,北京大學出版社
在未來數年內,人工智慧系統很可能擺脫人類監管,甚至走上反抗人類的道路。如何讓智慧機器人遵守人類道德?本書乃人工智慧道德研究奠基之作,極大促進了諸多國家的機器人立法。
《帝國英雄:布爾戰爭、絕命出逃與青年邱吉爾》
[美]坎蒂絲·米勒德著,陳鑫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4歲的邱吉爾深信,成為英國首相就是他的命運,他認為要達成目標,必須要在戰場上有所作為。1899年,邱吉爾抵達南非,參與了布爾戰爭。然而,兩個星期過後, 邱吉爾就成了戰俘。隨後,一次令人驚嘆的勇敢出逃拉開了序幕。
《風險社會:新的現代性之路》
[德]烏爾裡希·貝克著,張文杰、何博聞譯,譯林出版社
本書為德國社會學家烏爾裡希·貝克的代表作,針對現代人類的生存困境,提出「風險社會」的診斷。貝克認為,我們身處其中的社會充斥著組織化的不負責任的態度,尤其令人不安的是,風險的製造者以風險的承受者為代價來保護自己的利益。
《改變一切:氣候危機、資本主義與我們的終極命運》
[加]娜奧米·克萊恩著,李海默、韋涵、管昕玥、黃智敏譯,上海三聯書店
作者認為,氣候變化不僅僅是納稅和醫療之外的又一個議題,更是一個警報,提醒我們修復已經多處敗壞的經濟體系。大規模降低排放是一個絕佳的機會,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藉機減少不平等,重新想像我們千瘡百孔的民主制度,重建貧窮的地方經濟。
《寡頭:新俄羅斯的財富與權力》
[美]戴維·霍夫曼著,馮乃祥、李雪順、胡瑤譯,上海譯文出版社
從權力推手別列佐夫斯基、媒體大王古辛斯基、石油大亨霍多爾科夫斯基、銀行巨頭斯莫倫斯基、青年改革家丘拜斯到莫斯科市長盧日科夫……俄羅斯曾歷經一個由寡頭操控國家資本以及輿論的時代。作為這時代親歷者的《華盛頓郵報》記者戴維·霍夫曼將新俄羅斯政治權力架構和寡頭之間的複雜關係條分縷析,講述從1985年戈巴契夫改革開始,一直到普京上臺初期,幾個最為矚目的寡頭引領俄羅斯進行的前所未有的險峻試驗。
《荒野帝國》
[美]羅伯特·D.卡普蘭著,何泳杉譯,中央編譯出版社
1995—1997年,著名地緣政治專家羅伯特·卡普蘭在故土美國及周邊開始了一場旅行。透過政治與文化的視角,卡普蘭發現了一個在種族、階層、教育、地理上充滿了區隔和斷裂的美國。這裡,財富在迅速增加,但貧富差距也在進一步拉大;傳統的信念已經消逝,而新的信念僅僅處於萌芽狀態。這個大國正在緩慢而不可逆轉地蛻變出一種全新的身份認同。
《加繆傳》
[美]赫伯特·R.洛特曼著,肖雲上、陳良明、錢培鑫等譯,南京大學出版社
本書是關於阿爾貝·加繆的首部傳記,被譽為「加繆傳記中極受歡迎的一部」(《紐約時報》)。法語原著初版於1978年,近四十年來多次再版,已被譯成十幾種文字。長期旅居巴黎的美國傳記作家赫伯特·R.洛特曼採用英美人撰寫傳記的嚴謹方法,努力貼近加繆的生活,向讀者揭示了一個在阿爾及利亞貧民區長大,經歷長期的貧窮、無盡的苦難,卻通過不懈的努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法國作家的成長曆程、創作歷程、生活歷程和心路歷程。
《蹇蹇錄:甲午戰爭外交秘錄》
[日]陸奧宗光著,[日]中塚明校注,趙戈非、王宗瑜譯,三聯書店
《蹇蹇錄》系日本前外相陸奧宗光所撰外交回憶錄,內容涉及甲午戰爭前後,即從朝鮮東學黨起義到俄、德、法三國「幹涉還遼」這一時段內的日本外交活動。陸奧宗光本人作為當時伊藤博文內閣的外相,參與幾乎所有的重大外交決策。在這本回憶錄中,他圍繞自己的親身經歷,細緻入微地記述了日本與英、法、美、德、俄等國,以及與清朝和朝鮮的外交往復,包括彼時外交文書的具體內容,駐外大使的密電和政府高層會議上的言語交鋒等等機密內容,以及如何在中日(馬關)談判中運用各種手段,逼迫李鴻章籤訂不平等條約,為日本攫取巨大利益的細節。
《貿易打造的世界:1400年至今的社會、文化與世界經濟》
[美]彭慕蘭、[美]史蒂文·託皮克著,黃中憲、吳莉葦譯,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書以貿易為線索,通過市場準則形成、運輸、致癮食品的經濟文化、暴力經濟學、如何打造現代市場、工業化與去工業化等主題,將世界體系分析與地方研究的觀點結合起來,展現了600年來世界經濟的發展與變化,以及21世紀人類所面臨的困境與挑戰。
《美國戰爭文化》
[法]託馬·拉比諾著,陳沁、安康、胡茂瑾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自「9·11事件」之後,美國開始了一場「反恐戰爭」,美國戰爭文化重新升騰。它比任何時候都更迫切地想要重樹自己的霸主地位。本書以該事件為切入點,深入探討了美國戰爭思想和軍事文化對該國政治、外交、社會的滲透和深刻影響。
《棉的全球史》
[意]喬吉奧·列略著,劉媺譯,上海人民出版社
全球化常常被視為一種當代的現象,但事實上,早在工業革命之前,亞洲就曾製造出大量色彩豐富的棉紡織品,行銷日本,遠至歐洲。本書講述了中印兩個古代大國對歐洲最終實現工業化的重要意義。
《魔丸的誕生》
[美]喬納森·艾格著,語冰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本書講述了一顆小小藥丸——避孕丸的故事——這顆魔丸是如何被科學家製造出來,人們怎麼看待它,它到底代表著什麼,又是如何改變了世界?
《南北戰爭三百年:中國4—6世紀的軍事與政權》
李碩著,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我們通常對古代戰爭的想像都源自演義、小說等文學作品,但這些作品中的戰爭場面都不過是小說家的幻想與虛構而已,並不是真實狀況。中國古代的戰爭究竟怎麼打?史書記載得往往不是那麼詳細,本書試圖彌補正史、古籍中的這些缺陷,意圖通過一部軍事史的寫作,再度詮釋魏晉南北朝戰爭歷程。晉滅吳,隋滅陳,桓溫、劉裕北伐……數場重大戰役詳細分析,還原冷兵器戰爭原貌。
《人文精神的偉大冒險:人文藝術通史》
[美]菲利普·E.畢肖普著,陳永國譯,中信出版集團
全書以時間為線索,按章節展開解讀各個時代的人文精神。內容包括古代世界,古代希臘的古典精神,古羅馬的帝國精神,一神教精神,中世紀的封建精神和哥特風格,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巴洛克精神,啟蒙運動的精神,革命和浪漫主義,工業時代的物質主義精神,現代主義精神和當代精神……全書運用大量文獻揭示歷史性的代表畫面,全面呈現人文藝術深邃意蘊。
《宋案重審》
尚小明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百年宋案研究最大的問題在於研究者錯將「宋案」等同於「刺宋案」。本書徹底糾正了這一偏差,明確揭示「宋案」實際上是由收撫共進會、調查歡迎國會團、操弄憲法起草、構陷「孫黃宋」、「匿名氏」攻擊、低價購買公債以及刺殺宋教仁等多個情節次第演進與交錯進行而釀成的複雜案件,並以細膩的考證,將看似毫無關聯的各個情節之間的內在關係徹底揭示出來,最終揭開了宋案一系列謎團。書中披露了大量民初政壇秘辛,對案件發生前後的許多矛盾現象也都給予了合乎事實與邏輯的解釋。全書約有90%的材料為以往宋案研究者不曾利用,其中相當部分系首次公開。
《鄭天挺西南聯大日記》
鄭天挺著,中華書局
半部聯大校史,一代學人心路。西南聯大總務長鄭天挺親筆記錄和梅貽琦、陳寅恪、馮友蘭、湯用彤、傅斯年、錢穆、林徽因、金嶽霖、羅常培、聞一多等人的交往。是研究西南聯大校史、近代學術史、教育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
《知識帝國:清代在華的英國博物學家》
[美]範發迪著,袁劍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著眼於清代來華的英國博物學者這一群體,通過他們在華的交往與境遇,折射出中西文化的衝突與交融。從一個獨特的角度為讀者揭示了近代中國在知識領域所經歷的頓挫與轉折,為學界開闢了研究中國近代知識轉型的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