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大家好,車控控的小怪上一篇文章大家應該都了解過了吧?就是關於機油認證的標準分類。還沒看過的小夥伴,有興趣了解,可以翻過去看一看喔~
廢話不多說,開始我們本期的怪姿勢---汽車機油分類知識。
機油分類:礦物油、合成油兩種,合成油又區分半合成(Synthetic)和全合成油(Full Synthetic)兩種。
其中礦物油使用壽命短、配方單一、價格便宜,容易形成油泥,我們不多說了,然後合成油,這個就是很多車友混淆的點了,一般只標明「合成油」,那不用說,肯定是半合成油,也不是說半合成油我們不能用,只是很多JS趁車友不懂機油常識,就跟你說合成油就是全合成機油,賣你全合成油的價格。認準英文是否含有「Full」這個單詞,有的話,那就是全合成機油了。是不是覺得很簡單,很粗暴?
Ok,言歸正傳,合成機油均由基礎油+添加劑這兩大部分組成。
基礎油分為5類順序,其中運用在我們的合成機油當中的最基本的都是3類、4類、5類基礎油,4類和5類基礎油歸屬PAO基礎油,只是含量比例多少的問題,很多中高端賽車機油就是用的5類PAO基礎油,民用成品機油,基本都是3類基礎油,個別比較好的牌子會混合大量4類基礎油。(這裡面不包含假機油的成分比例)
添加劑,就是我們半合成機油和全合成機油的價值差距所在!每個機油品牌的機油配方不一樣,導致每個品牌之間,即使粘度標號一樣,但是粘度指數各方面指數不一樣,潤滑、壽命的細微差異也不一樣;當然了,機油廠家肯定不會跟你說「啊,我們的配方是啥啥啥,什麼比例」之類的,因為這是人家的商業機密啊,最重要的比例就是添加劑的比例了。
所以我們選機油,除了看粘度標號,看牌子,還要看機油類型成分,一般3類或以上基礎油的全合成機油,只要不是假機油,使用壽命都是達到1萬公裡以上,這其中不討論機油使用過程中潤滑衰減的情況。
Ok,小怪不賣弄太多專業詞彙,淺顯易懂,為的就是讓各位車友能對機油的分類知識,對於資深機油研究愛好者,輕噴!
下一期,小怪將為大家帶來機油各個粘度標號之間的差異怪姿勢喔,大家關注我們「車控控」,一起加入交流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