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師在日常教學組織形式上有11種,具體是哪些呢,下面我們列出來看看。
個別教學制
個別教學制的產生是與古代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比較低的狀況相適應的。在古代的東西方,學校教學組織形式一般都是個別教學形式。
現場教學制
現場教學制是根據一定的教學任務,組織學生到工廠、農村、社會生活現場和其他場所,通過觀察、調查或實際操作進行教學的組細形式。如: 為了讓學生認識常見的交通標誌,教師組織學生到附近的路口進行現場觀察。
班級授課制
1.班級授課制是一種集體教學形式,它是目前世界範圍內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但是,班級授課制最不利於「因材施教」;
2.班級授課的特殊形式——複式教學:把兩個年級以上的兒童編在一個教室裡,由一位教師在同一堂課內分別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在我國農村,特別是師資缺乏、交通不便的偏僻地區,複式教學是比較常見的。
分組教學制
分組教學制是按照學生的能力或學習成績把他們分為水平不同的組進行教學 。分組教學制是一種能讓學生充分交流互動並有利於發揮其主體作用的教學組織形式。
道爾頓制
道爾頓制是教師不再上課向學生系統講授教材,而另為學生分別指定自學參考書、布置作業,由學生自學和獨立作業,有疑難時才請老師輔導,學生完成一定階段的學習 任務後向教師匯報學習情況和接受考查。
川普制
川普制又稱「靈活的課程表」,其基本做法是把大班上課、小班討論、個別作業三種教學組織形式結合起來。首先是大班上課,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平行班合在一起上課,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由最優秀的教師任教;然後是小班討論研究,每個小班20個人左史,由教師或優秀學生負責,研究和討論大班上課的材料;最後是個別作業,其中部分作業由教師指定,部分作業由學生自選,以此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這三種形式的時間分配大致分別:大班上課佔40%,小班研究討論佔20%,個別作業佔40%。不難看出,這種教學組織形式是一種綜合的教學組織形式。
文納特卡制
文納特卡制其課程被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按照學科進行,由學生個人自學讀、寫、算和歷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識、技能;另一部分通過音樂、藝術、運動、集會以及開辦商店、組織自治會等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社會意識」。前者通過個別教學進行, 後者通過團體活動進行。
文納特卡制的特點:
第一、有具體的學習目標和內容,對每個單元都有非常細緻的規定和自學教材;
第二、應用各種診斷法測驗檢查學生每個單元的學習情況。在這種測驗之前,先進行練習測驗,由學生自行練習、自行改錯,直到做對為止;
第三、通過自學及診斷測驗後,方可學習下一單元的教學內容;
第四、教師經常深入到學生中間,因人、因時、因事而進行個別指導。
貝爾·蘭卡斯特製(導生制)
貝爾·蘭卡斯特製也稱為導生制,產生於19世紀初的英國。由教師先教年齡大的學生,再由其中的佼佼者「導生」去教年幼或學習差的學生。因由牧師貝爾和教師蘭卡斯特創製, 故稱為貝爾·蘭卡斯特製。
翻轉課堂
在「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在課前借劣網絡平臺觀看微規頻進行自主學習 , 課堂上在教師指導下分組討論,合作探究。
不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同,在「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在家完成知識的學習,而課堂變成了老師與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開放課堂
開放課堂是教師不是分學科進行系統的知識傳授,而是為學生創設學習環境,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在教室或其它場所自主學習。開放課堂包括教學內容的開放、教學設 計(教案)的開放、教學方法的開放和教學方式的開放等。
慕課
慕課(即:令人羨慕的課,源於華南師大焦建利教授) 所謂「慕課」(MOOCs),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英文縮寫 ,即為「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assive」(大規模的)是指對註冊人數沒有限制,用戶數量級過萬;「Open」(開放的)知識任何人均可參與,通常是免費的;「Online」(在線的)知識學習活動主要發生在網上。由此,慕課的基本要素包括:「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四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