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微博上有一條熱搜讓許多人摸不著頭腦,就是「冷門詩人李商隱」,經過細看,我們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有一位網友發了條微博:「這個叫李商隱的是誰啊?抄襲了霹靂的夜雨寄北。姐妹們知道他的微博嗎?必須爆了他!」
這個說法引來眾多網友的嘲笑,難道唐朝大詩人會穿越到現代抄襲霹靂布袋戲?
隨後這位網友又發文稱,「姐妹們對不起,我不知道李商隱是個冷門詩人……我的錯我道歉……」
大名鼎鼎的大詩人竟然被人「冷落」到如此地步?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夜雨寄北》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登樂遊原》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無題》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錦瑟》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無題》這麼多膾炙人口的名句,都出自李商隱之手。難道這不是語文課本裡必背的古詩詞嗎?李商隱與杜牧被合稱「小李杜」,這是小學就學到的內容。看來這位網友的語文都還給老師了啊!
李商隱啥時候成了「冷門詩人」?這個道歉又引發更多網友嘲諷調侃,一波又一波。
有網友說:完美地避開了九年義務教育。
還有的說:語文老師看到,會氣到心梗。
01因對傳統古詩詞不了解,淪為笑柄,並不少見
大家對這種因對古詩詞文化缺乏基本了解,而貽笑大方的現象已經見怪不怪了,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
有網友還說:不奇怪,我今天看到一個人說《出師表》是羅貫中寫的。
在電視劇《知否》熱播期間,有人批評這首根據李清照《如夢令》作曲的主題曲說:全靠辭藻堆砌,邏輯上狗屁不通,僑情而不止所云,還不如喊麥。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這個網友根本不知道,李清照寫過一首《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歌詞是根據這首詞而來。
還有網友在聽過一首《風華錄》的歌曲之後,直言歌詞簡直是敗筆,誤以為歌詞是仿古風,矯揉造作。
他並不知道,李白寫有一首《流夜郎贈辛判官》,歌詞是李白原作。
當年《紅樓夢》的片尾曲也被網友批評:不古風,詞作者再多補習幾年語文。
其實歌詞是曹雪芹原作。
還有當年被批為
這種古代大文豪不被現代人了解而鬧出的笑話,實在令人唏噓!
02古詩詞是我國文化瑰寶,文化強國已經不允許孩子們再鬧這樣的笑話
隨著我們國力增強,古詩詞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當中,《詩詞大會》讓更多的國人了解到古詩詞的精妙。
古詩詞作為我國文化瑰寶,已經走出國門,更加國際化。英國BBC專門拍攝播出了紀錄片《杜甫》,還有哈佛教授歷經八年時間,將杜甫的詩作全部翻譯成英文。
疫情期間日本給湖北捐贈的物資上,寫有「山川異域,日月同天」的字樣。
如今,我們已經成為文化強國,傳統詩詞文化越來越受到重視,回歸到我們的生活中。
在最新的小學語文教材中,選有優秀古詩文124篇,佔所有選篇的30%,比原版教材增加了80%,也就是平均每年,孩子要背誦20篇左右。初中古詩文佔所有選篇的52%。
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詩詞對於孩子們的意義不僅僅是提高文化素養,培養高尚情操,提升審美意趣,提升整個人的氣質氣韻,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在今後的應試中,詩詞所佔比重會越來越大,好的詩詞素養,是提高分數的重要法寶。
03讓孩子遠離手機,愛上學詩詞,好工具是關鍵
如今的孩子們被巨大的信息浪潮裹挾著,不玩手機就渾身難受,而且長期沉迷社交網絡,習慣用簡單粗陋的網絡語言代替精美的文字,就連文學也更多選擇粗淺的網絡文學。
中國傳統的文化精髓都已被遺忘在角落裡,不見天日。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詩詞,重新對古典文學傾心,成為一個博古通今,才高八鬥的博學君子,需要一個好工具。
如果有一本書帶著孩子遊歷古今各地,還能同時學習人文歷史、地理風貌的書,讓孩子在遊玩的同時,還能了解每個名人名家的詩詞大作,那該多好!一舉多得!
別著急,這樣的書真的有!
這本《藏在地圖裡的古詩詞》就能帶領孩子遊覽全國各地名勝古蹟,領略歷代名人大家的千古名篇,還能聆聽歷史過往。
內容豐富,插圖精美,生動活潑,不乏情趣。與地圖相結合,跟隨名人足跡,遍訪各地山川大河,行萬裡路,讀萬句詩。
將每一首詩詞進行詳細精確的地理定位,把每一首詩詞和每一個名人,每一個地方背後的故事,說給孩子聽。
文字、藝術、歷史、地理,全面薰陶,提升孩子的文科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