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出發時的不自量力,就是要走到力所能及。」 ——導語
如果你和你的朋友同時喜歡上一個男生,這個男生不知情,他也沒有表示喜歡誰。你的朋友比你漂亮還比你優秀,而且明確表示要開始追他。但是你也真的很喜歡那個男生。這個時候,你會放棄,另選他人?還是堅持自己的喜歡,大膽去追求?
我在考研的時候,就遇到了這樣的事情。
我本科的大學是家鄉省會濟南的一所普通二本學校,本人從小成績一直不錯,但是高中由於一些個人原因荒廢了學業,上大學後才幡然醒悟,決心靠考研實現名牌大學的夢想。在擇校方面,我內心早有歸屬,定了心儀的目標高校,後來得知我們班的學霸同學選擇的目標高校和專業,和我都是一樣的。我們班的學霸同學畢業於濟南數一數二的實驗高中,可能因為高考失利吧,進入我們大學。我們都是英語專業的學生,在平時的課程中也能看出來,別的不說,學霸同學的口語是真的好。我雖然是從小城市的縣城考過來的,一直口語也不差,不過跟學霸比起來,還是有點差距。
當時我的好朋友們都勸我換個目標學校,班裡的其他同學也以為我著想的口語表示過質疑。但是我當時沒有太多糾結,畢竟是早就定下的目標,既然選擇了,不管遇到什麼挑戰,還是想堅持自己的選擇。
後來我看了一部電影,給了我更堅定的決心。
那部電影叫《岡仁波齊」》,裡面有一段描寫,令我非常震撼,至今印象深刻。
朝聖的那些人,車子在中途壞了,需要大家拉著往前走,到下一站才能修車。那些拉車的人,把車子拉一段距離之後,再跑回出發的地方,一路長頭磕過來,到車子那,繼續拉車,再跑回來,磕頭磕過去…一點路程都不落下。
在這一段中,我真切且深刻地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我想,通俗一點說,信仰就是你無論如何都要去做的事,就像那些朝聖的人,不管是羸弱的老人還是還不太會走路的小孩,不管是在平坦的柏油大馬路上還是在鋪滿石子的小路上,還是在有水坑的泥濘的路上,還是在下過雪的冰冷的路上,都一路磕長頭磕過去,不改變方向,堅定地前行。
當你真正想要實現一個目標的時候,全世界都會來幫你。你會想盡一切辦法解決路上會遇到的障礙,你會無所畏懼。因為你內心始終有一個聲音:我一定要去到那裡,一定要。
我的目標學校,就是我心裡的岡仁波齊,不管是不是經受質疑,或者遇到挑戰,我一定要去那裡。
後來的結果也證明,當時的選擇是對的,我最終成功實現逆襲,從一所二本學校考入心儀的學府。回顧那段路程,其中承受的種種壓力歷歷在目,而為什麼後來能衝破樊籬、披荊斬棘,我想是因為以下幾點。
只有這樣,你的內驅動力才夠足。而當你目標明確且實現的欲望很強烈的時候,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通常有一個目標不難,難的是堅持一個目標不放棄。這其中的關鍵就是,你要真正意識到自己選擇這個目標的動機。動機明確,就不會輕易更改目標。有很多人在選擇考研的時候很盲目,最終就覺得自己也不是非考不可,所以在複習過程中遇到點困難就很容易放棄。輕易定下的目標,自然就不會很珍惜,也不會想到要對人家負責到底。
所以,決定考研的時候,首先要不斷地追問自己——你為什麼考研?找到自己的內在動機,並且在整個複習過程中,不斷強化這個內在動機,弱化放棄的理由。其實,並不是意志力讓我們堅持下來的,是你的動機讓你堅持到最後。
當你動機強烈的時候,打瞌睡不是問題,因為你知道「此刻睡覺,你將做夢;而此刻學習,你將圓夢!」;懈怠了不是問題,因為「即使是此刻,對手也在一刻不停地翻著書本」的緊迫感會讓你立刻跳起來;學習狀態不好、暫時效率低下,也不是問題,因為你知道即使在糟糕的時候,也要做正確的事。
只要有必達目的的決心,就會衝破艱難險阻,到達心中之地。
前文提到,當時我的學霸同學和我報考同一所學校。其他同學都把我們看作是競爭對手,但是我不這麼認為。其實,好的對手和好的戀人一樣難得。一個旗鼓相當的對手能讓你保持一種前進的緊迫感;而一個比你優秀的對手,更是你學習的榜樣。
記得當時我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話——「我們總是不能如願的原因是,我們認為反正努力沒用了,於是我們就真的不再努力了」,當時我就想到了我的學霸「對手」——學霸總是學霸的原因是,即使她認為努力沒用了,也不停止努力。因為她總是跟我說「沒希望了」、「沒動力」等等的話,但是依然在按照計劃複習。我向她學習到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讓情緒影響你的複習進度、學習計劃。抱怨歸抱怨,該做的還是要做。
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對於二本的同學,如果想要更上一層樓,通過考研進入九八五高校的大門,就更需要這種信心。其實不用擔心選擇的目標高校太難考,因為不管你選擇哪個學校,都很難考。不存在一條所謂更容易的路。不管選什麼學校,都需要查資料、定複習計劃、在執行計劃時無數次打折扣、重新制定計劃等等,都需要經歷其中的心情起伏、自我懷疑、徘徊反覆。這是一條必經之路,不管你要去往哪個目的地。所以,何不選擇一個更喜歡的呢?
有了對自己的信任,有了明確的目標,現在,你就可以昂首闊步地走在考研的這條康莊大道上了。但你要有心理準備,這一路走來,依然會遇到各種不同的問題,但是不要怕,因為我們目標堅定,且有自信,所以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去尋找解決辦法。
以下幾點方法論,希望對你有幫助。
1. 如何保證複習效果?
要保證複習效果,就要不斷跳出自我,以旁觀者的角度審視自己。不斷的重複,機械的記憶,只是天真的複習,無法帶來進步。為了避免陷入自我感動式的努力的圈套,你要通過各種方式不斷去獲得反饋,以驗證自己是走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所以真題是關鍵,不要只是把它放在複習計劃的開頭,也不要留到最後再訓練,而是要貫穿在整個複習過程當中。
有意識的提高訓練難度。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調動積極性,汲取新知識,盤活大腦中已有的經驗,避免無用的努力。
2. 如何拒絕惰性的誘惑,坐得住冷板凳?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考研是一件孤獨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無數次面臨舒適的誘惑。所謂「自製」,究竟怎樣才能做到呢?
要掌控自己的大腦,第一步永遠是覺察——先試著去覺察它,再嘗試去理解它,最後才是影響和控制它。比如,你在複習了一天之後,大腦會本能地想要休息,「晚上就不去自習室了吧,回宿舍躺著放鬆放鬆,休息好明天才能繼續努力呀。」大腦想要休息,它選擇的自然是它最喜歡的休息方式。這個時候,如果你聽從了大腦的指令,就會陷入惰性誘惑的循環之中。所以,這個時候,你的意識要覺醒起來。要告訴自己:休息可以,但躺著不是唯一一種休息的方式;散散步,打打球,找朋友聊聊天,或者換個腦子學點其他科目,都是休息的方式。而且決定休息之前,就要給自己限定好時間,並且告訴自己:時間一到,立刻停止,投入到複習中去,否則惰性會引導我們無限延長休息的狀態,根本停不下來。
威林克退役後仍每天早晨4:45起床。他曾在接受採訪時說:早起能讓我在心理上獲得一種戰勝了的感覺。他每天早上一睡醒,就問自己「我現在做什麼,才能為那個勝利的時刻做好準備?」想到這,他就不由自主地爬起來了。你也可以經常問問自己「我現在做什麼,才能為考研成功那個時刻做好準備?」,不要做與實現目標無關的事。
3. 要相信日復一日積累的力量,意識到複利效應。
成長的天然缺陷就是先慢後快,考研複習也是一樣的。最初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平滑期,很多人在付出這麼長時間的努力之後,發現看不到成長就放棄了。其實很可惜。這就像挖井挖到離水1米遠的地方放棄了一樣。但是現實中,我們永遠無法驗證,這一個一米之後是否有水。所以一旦有目標之後,就需要耐心,堅持去做正確的事。
1.01和0.99分別指數365,得到的結果天壤之別——勤學如初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惰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4. 扛不住了,怎麼辦?
推薦你去看《少有人走的路》、《挺住,意味著一切》,這兩本書陪伴我走過那個冬天。人生其實沒有所謂「容易」二字,尤其是對於我們二本的卻想要進名牌大學的學生來說。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最困難的時候更要迎風而上,不要因一時的安逸而屈從,因為一時的安逸只會帶來更長久的苦難。
扛得住,就扛;扛不住,就死扛!如果半路想放棄,那你也一定要一再提醒自己——你做出的所有改變,一定是要出於想要成長的欲望,而不是想要逃避的欲望。問清楚:現在放棄,是不是因為想要逃避?如果發現自己還在猶豫,那麼要堅定地告訴自己:你已無路可退,只能勇往直前。
安心去走你腳下的路吧,腳踏實地。有一天,當你抬頭,會發現自己已經置身山頂,而這裡,風光一片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