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會有一批二本大學生逆襲985高校,可以說是人生贏家。可為何他們高考卻不直接考入985呢?是沒努力嗎?還是他們不想呢?
不是不想,而是他們真的考不上。而考不上的原因可能是他們太貧窮。
這個貧窮不單單是優質資源差,更是認知低下、視野狹隘。
名牌大學錄取通知書
姐,什麼是985大學啊?這是我弟突然問我的一個「白痴」問題。
什麼是985大學,你都不知道嗎?我有點懷疑地望著他。
弟睜著無辜的大眼睛,委屈道:「真不知道啊。」
我耐心地解釋道:「985大學呢?就是國內排名前39名頂尖大學。」
弟恍然大悟:「明白了。」
哎,你都不知道什麼是985大學,又憑什麼能夠進入這樣的名校呢?我在心裡默默地嘆息了一聲。
我不知道還有多少的高中生和我弟弟一樣,連985、211都不知道。這真夠「貧窮」的。
但也不怪他。弟弟來自農村家庭,靠努力考上省內一所公辦二本,考研又到了一所985高校。
我想:「限制他的並不是智商,而是認知能力。」
你都沒見過大學,哪來的大學觀。
父母經常說:「娃,一定要考上好大學。」你問為什麼?
他們會說:「將來可以找個好工作。」
那什麼是好大學呢?什麼又是好工作呢?農村父母是回答不上來的。
大學生找工作,學歷門檻
於是,你秉承著「一定要考上好大學」這個金科玉律,埋頭苦學。結果呢?985隻是幻想,只考了二本,還沾沾自喜。你覺得這就已經很不錯了,至少在父母眼裡是這樣。
可進了大學,隨著視野開闊,自己越來越自卑。
你會發現:「和城裡娃相比,自己學習能力低,更重要的是:人家多才多藝,琴棋書畫雖不樣樣精通,但對付你,綽綽有餘。」
突然,你大學開竅了。
不再像以前那樣墨守成規。你懂得什麼是985、211高校,懂得什麼是好大學,更清晰知道好工作長什麼樣子。視野變得開朗,對自身現狀不滿,迫切地想要通過考研證明自己。
所以,二本學生考研逆襲985,為何高考不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認知貧窮。
你都沒見過世界,哪來的世界觀。
考研族最後的衝刺
所以,每當弟弟問我時,我都會徹頭徹尾地跟他解釋。甚至我有機會,想帶他去985、211高校走走,讓他知道好大學意味著什麼,他會下定決心去努力,這比任何言語都更有說服力。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其次是
說物質對於成績沒有任何影響是不可能的。就像我弟弟,有著農村孩子獨有的害羞、靦腆。遇到問題,無從下手,不好意思問老師,潛意識裡認為老師會「嫌棄」自己愚笨。
這樣一想,就更不敢問了,問題就堆積更多。而城裡娃呢?都沒問題嗎?肯定有的。但他們可以想辦法解決,比如:看網課、請家教、上輔導班。再加上他們活潑開朗,有自信,更容易從老師那獲取更多的知識。
長此以往,兩者已是鴻溝。又談何逾越呢?
而這些,本身就是家庭實力的比拼。
而在大學,他們可以利用網絡,知識來源渠道廣,不再單一接受老師解惑,更容易後發制人。
考研入學
所以,二本學生進入大學,有了優質資源、知識獲取渠道廣,再加上環境影響,性格慢慢轉變,逆襲不是太難。
總結:二本學生考研逆襲985高校,為何高考卻不能呢?因為他們已經盡全力了,只能考上二本大學。
天賦決定上限,努力決定下限。
別人三年做到的事情,他們註定需要7年甚至更久。而這一切可能因為太貧窮。 不僅是優質資源差,更是認知低下,視野狹隘。
說到底,我更認為高考是家庭實力的比拼,而考研或許才是天賦與努力的見證。誰又能說不是呢?
本文由劉一手學長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