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元兒童之家,除了很多爸媽們所熟知的Casa班(孩子年齡為3歲—6歲,混齡),還有一類是IC班(孩子能獨立行走—3周歲)。照顧IC班的孩子,對於老師們來說任務更加艱巨。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們語言能力、如廁、自我照顧等能力還沒發展好,家長們也有更多的擔心和不舍。今天,綠洲分園IC2班見習主教鄭曉丹老師,帶大家去看看IC老師不同時間段的工作,一起近距離感受那群總是蹲著工作的人~~
在介紹IC老師們日常工作片段之前,經常關注我們家長可能會知道,心元IC環境的設置,所有家具、教具的尺寸都是為孩子量身定製,適合孩子年齡、身高和發展能力,對於老師來說就非常迷你了。
因此,老師們的工作姿勢主要有:坐在矮小的凳子上給孩子示範工作,彎腰跟孩子互動及協助孩子。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工作姿勢也是一天當中非常常見的,那就是我們下面要說的「蹲著工作」。
剛進IC班不久的孩子,在早晨入園的時候可能會有一些情緒的波動,有的老生(已經入園有一段時間)也可能會因為前一天晚上沒睡好、早飯沒吃好或者各種原因看起來有點心情不好.
這時老師會在教室的入口處,安撫一下孩子的情緒,和TA聊一聊發生了什麼,或者給TA一個大大的擁抱,等孩子情緒穩定下來之後再開始接下來的活動。
孩子早晨入園的情緒對上午的工作狀態會有比較大的影響。我們希望給到孩子的信號是:TA在這個環境裡是安全的,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TA是被愛、被理解和被接納的。接下來,孩子會坐在換鞋凳上脫掉室外鞋,換上室內鞋。老師會根據孩子的能力狀況,決定是否給予協助。
即使孩子只有十幾個月,我們也將他們視為獨立、有能力的個體,不會把他們當成依賴我們的小寶寶。當孩子遇到困難,老師會蹲下來,提供最小程度的幫助,而不是包辦本該屬於孩子的事情。
成人應該是孩子的協助者,不要成為他們發展的障礙。
我們為孩子準備專門的鞋櫃,每一格貼有孩子的照片。同時準備適合孩子高度的換鞋的長條凳,讓孩子可以自由穿脫鞋子,輔助孩子獨立,滿足孩子的秩序感。
▲適合孩子高度的長條凳和鞋櫃: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秩序感
當孩子進入教室以後,通常會有一系列準備工作,如:放背包、放水壺、換衣服、上廁所、洗手等。
特別是冬天,教室裡開了空調,室溫通常保持在20多度。孩子進入教室後,第一件事是脫掉外套,換上馬甲,並把脫下來的外套放入自己的儲物櫃或者拿衣架掛起來。
這時老師會蹲著協助孩子,以及整理孩子帶來的換洗衣物和尿布,放入儲物櫃。
之後,會建議孩子上廁所。正在進行如廁訓練的孩子會取掉尿不溼,個別還沒開始的孩子如果需要會換一塊新的尿不溼,然後洗手,開始上午的工作。
▲先教孩子如何自己穿脫衣物並掛在衣架上,當孩子在練習的過程中遇到困難老師再提供幫助
▲整理背包時,老師不會直接包辦,而是在旁邊協助,讓孩子自己做
▲IC班老師蹲著整理小朋友每天帶來的衣物和尿不溼等
通常,孩子一天當中會有至少四次被建議上廁所的時間:上午剛進入教室、戶外活動前、下午午睡前和午睡後。
當然,在蒙氏園,孩子覺得有需要可以隨時去上廁所。
剛入園的時候,老師會教孩子如何穿脫褲子:一隻手放到身體的前面,一隻手放到身體的後面,大拇指放到褲子的內側,四指在外側,一起用力將褲子往上提。
但是在冬天,孩子通常穿兩條以上的褲子,有些孩子甚至三條,而有的褲子非常緊,很難獨立穿脫,需要老師適當的協助。
在這裡,建議家長給孩子的衣物是方便穿脫的、相對寬鬆和略有彈性的,以運動服、分體的衣服為佳,不建議給孩子穿緊身衣服或者牛仔褲。緊身衣物不利於孩子的血液循環,牛仔褲不利於孩子獨立穿脫。
合適的衣物有助於孩子更好地進行自我照顧,增加成就感、減少挫敗感,協助孩子獨立性的發展。
在廁所,老師蹲下來,協助孩子脫下尿不溼,清潔,協助需要幫忙的孩子穿褲子。如果孩子尿溼了褲子或者解出了大便,老師蹲下來的時間就更長了。
▲很多孩子處在如廁訓練階段,每天對孩子們的生理照顧是IC班老師主要工作內容之一
孩子在工作過程中,有時會遇到一個難點,需要老師協助。
比如在做縫紉的工作,雖然之前被示範過,但在練習過程中可能不會打結,老師會蹲下來幫助打結,或者在某個步驟上給予適當的協助。
當然,一般正式地開始示範一個新工作,老師會坐在成人凳上。
在孩子工作的過程中,老師通常在一旁觀察並做記錄。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老師會先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機會進行自我探索和自我糾正。
在觀察到孩子真的需要協助時,才會在一個合適的時機介入。
如果孩子向老師發出請求幫助的邀請,老師會基於對孩子能力的觀察,鼓勵孩子自己嘗試,或再次示範,或者和孩子一起做。
▲工作中的心元IC班老師們。右下圖給孩子們上感統課的恩惠老師當時已經懷孕五個多月了
孩子吃過飯之後,地上通常會有一些飯粒和食物殘渣。通常老師也會蹲下來及時清潔,以免孩子們踩到甚至打滑。
而孩子吃飯時用過的圍兜、餐墊,老師都會及時在教室裡蹲著清潔,因為很多班級裡水槽的尺寸是以適合孩子為標準。
孩子們的午睡時間,在睡下去和醒來的時候,老師都需要蹲著協助孩子們脫穿衣物,特別是冬天,孩子穿的衣服比較多,有些衣服的頭圍處比較緊。在孩子睡覺過程中給孩子蓋被子,陪伴孩子。
一天當中,IC的老師有非常多的時間是要蹲著和孩子交流,為孩子服務,協助孩子等。
老師們蹲下來,和孩子同樣的高度,首先是基於工作需要的現實考慮,同時這背後還蘊藏著深刻的教育理念。
總的來說,有以下幾點:
1.我們和孩子同樣的高度,進行平等的交流,讓孩子感到被尊重、放鬆,沒有壓迫感。
2.我們和孩子的眼睛平視,讓孩子看到我們的眼神、表情,並進行眼神的交流。
3.讓孩子注意力集中,專注在我們這裡。
4.這個階段的孩子處於語言敏感期,讓孩子看清楚我們說話的嘴型,我們是如何發音的,幫助孩子語言的發展。
5.3歲以下的孩子,語言的表達能力不同,有個別孩子能講幾句話,可有的孩子只會一兩個字,和孩子平視,老師同時能觀察到孩子的面部表情,捕捉到孩子的情緒狀態。
6.孩子也會從老師這裡學習到如何和別人交流,和別人說話的時候眼睛要看著對方的眼睛。
7.在0-3歲的環境裡,在優雅和禮儀方面成人是最好的示範。但在3-6歲環境裡,有專門優雅和禮儀的工作。
且不說別的用心和辛苦,光就蹲著工作這一點,我們足以看到幼教老師們工作的不易。大家都知道長時間蹲著對身體的諸多壞處,而我們的老師除了蹲著,還常常彎腰,通常一天工作下來,就會腰酸背痛,隔三差五的還得去做個推拿或者針灸,或者有針對性的做一些保健,來拯救我們的腰。
儘管如此,我們依然無怨無悔,深愛這這份工作,相信做這份工作的意義所在。因為我們相信0-3歲是生命最重要的前三年,我們相信通過我們的專業知識可以協助孩子更好地建構自己,為他們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我們的老師為了更好的和孩子一起工作,都是盡心盡力,感謝他們的付出,給他們點讚。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每一位幼教工作者在前進的路上,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麼出發。相信我們心元的每一位老師都是本著自己的初心,為了協助孩子更好得成長而選擇這份工作。請家長們相信,幼兒教育對於我們來說,不僅僅是我們的工作,更是我們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