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觀念裡,不到2歲的孩子還非常小,什麼都不會,需要小心翼翼地呵護。可是,在心元IC班的環境中,這些小娃各個都非常能幹,自己吃飯、穿衣服、拖地、擦桌子、做手工、交朋友……年前,楓葉班進了一個15個月的小小娃,也是目前心元最小的孩子。小小的她,離開了父母溫暖的庇護,在IC班適應的怎麼樣?我們隨著泮偉青老師的觀察記錄一起去看看吧~~
泮偉青
銀馬分園IC楓葉班助教
AMI 溫哥華0-3歲在訓教師
每天早上在門口接到她,向她伸出雙手,她也會張開雙手到我懷裡。然後跟爸爸媽媽愉快地揮手道別,牽著我的手一起走向教室。
15個月的娃真的好小啊。小到我要微微側一下才能牽到她的手,小到我們都自動在她的名字前面加了個「小」字,小到連我們班略大一點的孩子(也就2歲多而已)都說,「小妮妮怎麼這麼小啊,連一句話都不會說~~」
▲ 牽著你的小手走進教室(來自家長的偷拍)
還記得剛過完元旦,得知才15個月的小妮妮要進班的時候,我們三位老師的內心真是激動又忐忑,尋思著這麼小的娃該怎麼幫助她快速適應呢?她會做哪些工作呢?她真的能待上一整天嗎……轉眼間兩個多月過去了,小妮妮的狀態真是出乎我們所有人的意料,也讓我由衷地讚嘆——兒童的潛力是無窮的!
第一天從爸爸手裡抱過來的時候,一路哭進教室。一進教室,其他的哥哥姐姐百般照顧,有給她扎頭髮的,有給她拿紙巾擦眼淚的,走哪都有人牽著手,還特別驕傲地跟隔壁班同學介紹「這是我們班的小妮妮~」
在同學們友愛的關照下,小妮妮很快就平靜了,好奇地熟悉著這個眼前專門為她和她的同學們準備的環境。
▲在老師的協助下,學會了自己倒牛奶、梳頭,還有投籃
之後的情況,一天比一天好。沒過幾天,她就可以微笑著跟爸爸媽媽揮手再見,慢慢地走向自己的教室。
就這樣小妮妮非常平穩地在我們班開始了每天半日的工作,午飯後回到自己家。有一次,家裡臨時有事需要讓她在學校睡午覺,我們嚴陣以待,午睡對於新入園的小朋友可是一個坎呀。沒想到喝完奶後也只是象徵性哭了很短的一兩分鐘,老師輕輕拍拍就安然入睡了。
春節之後,小妮妮正式開始了全天的IC工作。過了一個長長的寒假,小妮妮有點捨不得離開爸爸媽媽,前一秒還抱著爸爸不肯撒手呢,看到老師來了立馬就投入了老師的懷抱,愉快地跟爸爸揮手再見了~~
IC班的孩子,一個主要的成長目標就是學會自我照顧。從走進教室開始,孩子們需要放好書包,脫外套,換室內鞋,再去解小便,洗手等準備工作。
這些工作對於年僅15個月的小妮妮是個不大不小的挑戰,她還無法獨立完成,但也只是需要一點點的輔助:
幫她打開書包的按扣,她就可以自己卸下書包;
幫她把外套拉鏈拉到她的手能夠到的地方,她就會自己拉下拉鏈並脫下外套;
脫鞋子的時候幫她扶一下腳,她就可以自己穩穩地脫下來;
穿脫褲子的時候,她會兩手提住褲腰使勁往上提,而老師只需要悄悄地幫她把後面的褲子提一提就好。
生活中經常看到一些三四歲甚至五六歲的孩子仍然在由成人幫助穿衣穿鞋,或者是追著餵飯喝水。對於IC班的老師來說,與直接幫助孩子穿衣吃飯相比,我們手把手地示範、一次次地鼓勵孩子自己完成需要更多的耐心和信任。
但是作為一名蒙臺梭利老師,我們希望孩子能夠獨立照顧自己,這樣他就不需要依賴成人來做這些事情,獲得「我可以自己做到」的成就感,從而建立內在的自尊、自信與自立(點擊獲取:對不起,心元的老師不餵飯……)。
有時會有家長問,孩子每天在教室裡做這些工作會不會無聊。其實蒙氏教室裡的工作是變化的,會根據孩子們的發展狀況來設置。所有的工作都有著現實意義和智能目的。
比如我們教室裡有一份夾彩球的工作是為食物自備的時候使用夾子而預備的;有一份舀豆子的工作,也是為吃飯時獨立使用勺子而預備的。
這兩份工作也是小妮妮經常選擇的工作,經過老師一次次慢動作的示範,她慢慢地從不會使用夾子到能夠用夾子夾起彩球。一開始靠偶然,後來是真的掌握了使用夾子的技巧。有了成功的體驗,她就非常樂意重複這份工作,並且在吃點心的時候也會使用夾子而不是用手抓。
剝香蕉皮,用刀切塊,並一塊塊夾到碗裡,通過蒙氏環境裡的工作,小妮妮也越來越獨立了。
用大勺舀豆子是比較簡單的工作,小妮妮很快就掌握了。而到了吃飯的時候,菜的形狀各異,使用勺子的難度提高了,而小妮妮有了之前使用勺子的經驗,雖然有些挑戰,但完全難不倒她。看她吃飯吃得多香!
我經常會自己蹲下來以兒童的視角來打量周圍的一切,真的都好高好大。而在蒙臺梭利教室裡,當我們蹲下身體,周圍的一切都那麼恰到好處。這是一個屬於孩子的環境,他們是環境的主人,他們在這裡逐漸建立起自己對環境的歸屬感和責任感。
一個適合兒童心靈發展的環境,應該能夠讓他閉著眼睛到處走動,也沒有任何危險;想要什麼東西,伸手就可以拿得到。在這樣的環境下才有祥和,兒童才能得到真正的福祉。
——瑪麗亞·蒙臺梭利博士
每每看到她小小的人兒在教室裡自如地工作著,看著她明亮清澈的眼睛,總是能給我無窮的力量。
雖然做IC老師很辛苦,孩子長大了也未必能夠記得我們,但是這可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前三年,這個階段的孩子具有無意識吸收性心智,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內在的建構,她的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聽到的,她的內心所感受到的,都會被吸收內化,成為她的一部分。
自己何其有幸,可以參與這些孩子生命之初的成長,用我所能,去為他們準備完備的環境,去觀察生命最本真的行為,從而去激發他們與生俱來的潛能,活出真實的自己。
妮妮在心元兒童之家的日常,歡迎圍觀
放大後雙擊屏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