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rcticfox
民,以食為天。
人對食物的貪戀大約根植於我們的生物基因,這與我們的老祖宗在林子裡食不裹腹,有上頓沒下頓對飢餓的恐懼感脫不了干係。
我不是饕餮,對吃沒有誠摯的熱愛,平日裡,營養、卡路裡夠了就好。但是對美食不拒絕。我還奉行一個觀點:居家不出門,絕不胡吃海塞;出門到外面耍,則來者不拒,好吃好喝的一定不能放過。但每次外出做功課時,對美食一項,基本跳過,並不刻意留心。我想,人的本能,會在第一時間找到最符合自己味蕾的食品,況且,任何吃飯的場合,基本是開放式的空間,大致掃一眼當地吃飯人的盤子;聽聽招攬客人服務員的熱情推薦;看看攤鋪上售賣最多的東西,對當地吃的了解大概也就八九不離十了。
此次在土國遊走,基本是在伊斯坦堡,西南部的愛琴海、地中海幾座城市,以及安納託利亞高原中西部的城市。
早餐,各種類型的酒店,四星級酒店、公寓式酒店、洞穴式酒店,吃的內容大同小異,無非各種奶酪、黃油、奶豆腐、牛奶、酸奶、咖啡,薩拉米、火腿,乾果、水果蔬菜、果醬、麵包、甜點等。但在土耳其,無論早餐,還是午餐、晚餐,飯桌上一定有一樣最具當地特色的——土耳其紅茶。
喝土耳其紅茶,絕不似我們"帝都人"喝花茶時的豪放,幾大口,一杯茶水即見底。喝土耳其紅茶,其茶具精巧、一杯茶水量恰到好處,渴了,兩三口飲下;為交際說話,每人面前放一小杯,慢慢啜飲,一兩小時也可。喝茶時,一隻似鬱金香狀中間凹進去的杯子,放在上面描有紅花的小碟上;碟子上放一兩粒方糖,及一小勺。初次喝紅茶時,是服務生端上煮好的,並未見如何熬製。後一路遊走、在飯店、小鋪子吃飯,見到各式熬製紅茶的器具,才了解紅茶煮製的過程。
熬製土耳其紅茶,是將茶末放在壺裡煮,直至沸騰,也可多熬製一會兒。喝時,依自己的口味,可以盛小鬱金香杯的三分之一或是二分之一,然後再添加開水盛滿。當地人,喝這麼一小杯紅茶(約100ml)一般放兩塊方糖;我喝,用一塊方糖。我試著喝過不放方糖的紅茶,其味澀、苦,而放入糖塊的茶水,釋放一種柔和的口感;茶水的湯色,帶有豔麗的紅色,有動人之感。土耳其紅茶,在我所走的幾座城市任何一家茶館喝,都是一樣的杯具,一般2裡拉一杯,而且不續杯。
在土國,無論在街頭,還是吃飯小館,見到最多的面點便是一種叫simit的面點,類似甜甜圈,當地人稱芝麻麵包圈,麵包圈上撒滿芝麻,一口下去滿嘴香(我猜測,這種麵包圈對土國人的貢獻意義大約相當北京人的烙餅吧,走到任何地方都能見到。)飯點當口,常能看到當地人喝著紅茶,配一份沙拉,吃simit。另外,街頭小吃還有鹹味的煮玉米;烤慄子,是真正的烤,而不像我們糖炒。
另一種土耳其美食小吃,便是烤土豆,土語叫kumpir。這種烤土豆,個頭有成人的兩個拳頭大,以錫紙包好烤熟後,一切兩半,趁著熱放入適量奶酪、黃油後充分攪拌融化後,依照食客的口味,再往裡再添加香腸碎、橄欖片、玉米粒、捲心菜絲、酸黃瓜碎等等不下十多樣食物,最後再往上淋擠沙司等。對一般人的食量,這種分量的烤土豆足夠兩個人吃。店主在給遞給你時,往往也會在上面放兩三個勺子,供幾人食用。在伊斯坦堡街頭,常見兩三當地人食用一份。在伊斯坦堡的北城的獨立大道上,有一家專賣這種烤土豆的,燈箱上閃著大大的幾個字母P A T A T O。據說這家店頗有名氣,我路過這裡五六次,每次都見不少人排隊。我特意問了下店員,凌晨一點才關門。
正餐,基本都是份飯。最有意思的是,麵食免費,米飯則收費。米飯,是白米飯中添加少量紅米,而且是用油炒拌過的,頗似在新疆吃「手抓飯」中的米飯。麵食或是麵包或是一種烤餅,這裡的麵包與其他地方無二;但烤餅確有特色,烤餅發麵烤制,烤熟後,熱氣使餅中間形成中空,外面看起來像橄欖球。烤餅切成巴掌大小,放在小籃子裡,客人坐定後即端上。最初,以為是店家自己烤制的,後來才發現,這種烤餅基本都是從外配送來的,烤餅加熱後,味道極好,淡淡的麥香混合著稍許的鹹味。一次,餓急,將其他桌上客人吃剩的餅端來吃,結果自己點的美食剩下不少。
到土耳其,再不愛吃牛羊肉,也總有一道烤肉適合你。烤肉有各種吃法,有卷在薄薄的餅裡吃的,有配著各種菜、佐料吃的,肉在冷下來之前吃,基本吃不出羶味。雖說,他們有自己的烤肉品牌,可我一路吃下來的各種烤肉,無論牛羊肉,味道都極美,而且量奇大,為示公允,往往片下來的烤肉都放在有砝碼的稱上過重。不過,烤肉,依我的消化能力依我每天在土國消耗的卡路裡,最多一天一次。
在安納託利亞高原遊走時,吃過一種肉餅,類似披薩。形狀卻是長方形,寬約20公分,長約100公分,以一長板託著放置桌上,切成幾塊,便於食用。這種肉餅以混著奶酪的死面烤好後做底,上敷肉沫、青紅椒粒、番茄塊。
伊斯坦堡歐洲部分的北城獨立大道上,路兩旁店鋪鱗次櫛比,在這些店鋪中有多家餐廳,在這些地方吃飯,類似自助。拿著託盤,可以不說一個字,菜名標寫的都是土耳其語,一個也不認得,只憑盤子中菜色,示意服務生端上,從肉菜湯,到水、酸奶等都點好了,人就到了收銀臺處,二話不說,繳費。獨立大道的幾家餐館,其服務模式大致相同(從伊茲密爾回伊斯坦堡的飛機上,我旁恰坐一位多年與土國人做項目的工程師,他告我,土國人,做人有底線,可做起生意來秉承了阿拉伯人的精明,夠狠!)。
想起在西班牙南部玩,對著滿眼西語的菜單一籌莫展,只能隨機比劃幾個,結果端上來的都是油炸食物,還真像中了大獎。後學乖了,如果語言不通,儘量找自助餐館;在暹粒也是這樣。
到了異鄉睡了兩晚,醒來走在路上,就像在家鄉了,只是看到尋常物品,諸如西紅柿黃瓜橙子,想嘗嘗這些原汁原味的東西。街邊小攤售賣這些時,論個不論量,帳好算,多大個頭的西紅柿都是1裡拉1個,每個橙子1.5裡拉。
每天早餐開始進食各種奶製品且量大,及肉。我如此吃(只是十多天),當地人常年如此,不知道他們心血管檢測指標如何?但透過餐桌上的大量檸檬、紅茶,以及洋蔥、番茄等各種生菜可以平衡,飲食中,雖然大量肉,但油極少且極清淡;另外優良的空氣乾淨的水質也有助機體細胞的代謝。
順便說一句,吃飯時,遇到的服務生大多是帥哥。其實,無論帥哥還是美女,只要服務妥帖微笑有禮,人們都願意將找零作為小費留在帳單夾裡。
圖文:arcticfox
編輯:秋水
這是【會彥】第667期
如果您喜歡本文,就請在右下角點個「在看」唄,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