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沙子就能看懂你和孩子的內心?"意象沙遊"走進市民生活

2020-12-22 東營大眾網

  近年來,只能在電影中看到的意象沙遊已經走進市民生活,在東營市的心理諮詢圈悄然興起。11月23至24日,東營心理學會在東營職業學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組織了4場「意象沙遊」家庭教育公益課。課堂上,在國家關工委家庭教育講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意象沙遊導師、國家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王哲的幫助下,參與者進行了一次愉快的「意象沙遊」旅行。

  以家庭為單位 促進心理共同成長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孩子的內在動力離不開父母愛的滋養,父母持續不斷的學習和成長,是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源泉。

  參加公益課程的市民都是以家庭為單位,有母子,有父子,也有一家三口,他們在相互不打擾的情況下通過一些意象事物的擺放,在分享自己沙具擺放的意義後,再把沙具進行重新擺放組合,最後取出一個名字,在現場與大家進行分享。王老師會對大家分享的內容進行細緻地分析,讓大家在玩中得到啟示。

  「每位個體來訪沙遊者心中都有一個沒有完成的圖形,這就是完形心理學中所說的未完成事件,它往往會形成一種情結,由於一些情感在知覺領域裡並沒有被充分體驗,因此就在潛意識中徘徊,而在不知覺中被帶入現實生活裡,從而妨礙了自己與他人之間的有效接觸。」王哲說。她告訴記者,在個體意象沙遊的操作中,完全可以藉助立體真實的沙盤環境,引導沙遊者在沙盤遊戲當中,完成他未完成的事件,去補充心中未完成的圖形。

  據了解,東營心理學會意象沙遊公益團隊已經組織意象沙遊親子課程4次,為37個家庭進行了服務。學生公益沙盤課程16次,服務學生233人,家長公益沙盤8次,服務人數299人。下一步,意象沙遊公益團隊準備對全市志願者以及全市志願者團隊以及志願者團隊資助的貧困生留守兒童等做志願服務,增強團隊建設、團隊凝聚力、親子關係等。

  意象沙遊到底是什麼呢?

  意象是一種心理現象,最早關於意象的論述出現在中國古典哲學中。博大精深的中國哲學是中國心理學的營養根基。沙盤遊戲(簡稱沙遊)是一種誕生於西方的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方法。而沙盤遊戲的源頭之一就是中國古典哲學。

  意象沙遊傳承了經典沙遊的精髓,引入多種心理諮詢技術在沙盤遊戲平臺上進行實踐運用,強調運用「意象」進行治療這一理念,使意象沙遊成為「沙箱(沙盤)裡的意象之旅。」沙遊者通過製作沙遊作品,細緻觀察,深入探索這些意象的意義,可以從中尋找問題的答案,實現內心成長。

  「由於工作的原因,我經常接觸一些中小學生的家庭教育案例,來到工作室做沙盤遊戲的也是以初中生、高中生為主,尤其是高中學生,學業佔據了學生大部分的時間,來做一次沙盤的時間是非常緊張的,家長們恨不得孩子做一次沙盤就能立竿見影、解決問題,所以高中生的個體沙遊諮詢往往是時間緊、任務重。在實際操作中,高中生的一次個體沙遊我往往會把時間延長到1.5小時,並儘量使用完形技術提高諮詢效果。」王哲說。

  沙盤遊戲本身就是一種心理治療。來訪者在做沙盤的時候,他們所有的焦慮、恐懼以及固有的觀念被暫時放下,緊繃的神經就會得到適當的放鬆,這自然是對求助者的一種治療。所以,不管是資深的沙盤遊戲治療師還是初學的老師們,只要你營造一個安全、自由、接納的環境,用理解、接納、積極關注的態度,即使沒有高超的諮詢技術,對有問題的來訪者來說,已經是一種治療了。

  「孫曉(化名)是一名高二的女學生,因期中考試成績不理想導致情緒低落、焦慮煩躁,學習效率下降,睡眠質量差。」在做了第一次意象沙遊之後,王老師先讓其分享她擺放沙盤的感受。在幾次的意象沙遊活動中,孫曉自己主動思考,在梳理過去和展望未來的過程中,看到希望並找到行動的方向。

  意象沙遊化解母子分離焦慮

  「我覺得意象沙遊猶如一個天使,進入我的學習生活。我通過在意象沙遊中製作沙盤和體驗,明確了我潛意識中的一些東西,特別是和孩子的分離焦慮。」心理學會的活動現場,市民王女士和記者談起了自己在意象沙遊製作學習中的體會。

  王女士的孩子今年17歲,明年將要高考。從孩子出生起,沒有離開過她和丈夫。孩子小的時候,為了照顧兒子,她還專門多請了半年產假。在兒子成長的過程中,王女士沒有缺席過任何點滴,這也是王女士這麼多年特別值得驕傲和自豪的地方。兒子長大了,再也不是那個需要低著頭才能和他對話的小朋友了,而是已經高出王女士近一頭的小夥子了,現在王女士和兒子說話需要仰著頭才能和他有眼神交流,可是面對著大個頭的小夥子,王女士腦子裡經常出現的是他小時候的樣子,總是想「他要是長不大多好啊。」想起明年他將要去外地讀大學,王女士就會煩躁焦慮。

  

  「通過心理學會的意象沙遊課,在體驗『冰火兩重天』的課程中,我選了最喜歡的『母抱子』的沙具,讓我想起孩子的小時候,他說自己是小考拉,喜歡把我當成樹,在我身上蹭來蹭去。隨著孩子長大,我越來越懷念那段母子共生的時光,帶給我難以忘懷的記憶。」提到第一次體驗,王女士談了自己的感受。在「太空之旅」的沙盤體驗中,王女士再次把沙具化成了自己對孩子成長的體驗。最後一個沙盤中,「兒子」長大了,變成了黑衣青年:時尚、英俊、青春。他長大了,有自己喜歡的工作,有自己的座駕,短暫的相聚後,他和王女士告別。「沙盤的右上角、右下角、左下角,是我擺放的綠樹和花樹,左下角和右下角的樹都是成雙成對站立的。我覺得這個沙盤讓我很滿意,起名《幸福的愛》。」王女士說。隨著一次一次的體驗,王女士的「孩子」在沙盤中漸漸的長大,娶妻生子,一家人享受天倫之樂。

  通過沙盤,王女士回顧了和兒子在一起點點滴滴的溫馨時光;通過沙盤,兒子長大了,開啟自己的新生活;通過沙盤,兒子成家立業,事業有成……在沙盤中,王女士完成和兒子的分離。因為意象沙遊自帶療愈功能,將王女士潛意識中的焦慮呈現出來,激發內在的力量,獲得一種心理的成長。通過意象沙遊,無意識中王女士也得到了一次很好的個人成長。

相關焦點

  • 玩沙子也能解決心理問題 「意象沙遊」你擺對了嗎?
    龍頭新聞記者 李丹 文/攝近年來,只能在電影中看到的意象沙遊已經走入人們身邊,在哈爾濱市心理諮詢圈悄然興起,通過一些意象事物的擺放,淡化諮詢者的心理防線,並將真實的心理問題展現出來。平平(化名)是一名12歲的花季少女,由於有醫生的「輕度自閉症」診斷,作為個體從業者的母親張女士,尤為注意讓孩子多接觸外界,鍛鍊孩子的各項能力。有一段時間,平平出現異常反叛,怪異的舉動,甚至讓張女士差異,「孩子藝術天分高,我就讓孩子多涉獵,孩子想要什麼東西,我就儘量滿足,可孩子卻和我越來越疏遠,對我卻愛理不理,甚至與陌生人關係親近。」
  • 沙遊語錄(四)
    【沙盤遊戲】當分析心理學談到大母神原始意象或原型時,它所說的並非存在於空間和時間之中的任何具體形象,而是在人類心理中起作用的一種內在意象。在人類的神話和藝術作品中的各種大女神形象裡,可以發現這種心理現象的象徵性表達。這一原型的影響貫穿著全部歷史,因為我們能夠證明它在原始人的儀式、神話和象徵中,以及在我們現代健康人和病患者的夢境、幻想和創造性活動中所起的作用。
  • 沙遊療法已進入鄭州校園的心理諮詢室
    通過簡單的設置,人的內心世界得以呈現,在治療師的引導下,一些心理問題可以在遊戲中得到治癒和轉化。  這是一種新興的心理療法——沙盤療法。目前,在鄭州,一些學校已將這種沙盤遊戲療法引進了學校的心理諮詢室,用於對學生心理問題的治療和學習壓力的疏導。  在遊戲中化解「心結」  與一般的心理治療方式不同,沙盤遊戲治療不需要過多的語言交流。
  • 奶奶我要玩沙子!別去,那裡髒!玩沙子真的不利於孩子健康嗎
    昨天陪孩子玩沙子,看到不太理解的一幕;一位奶奶帶著孫子(大概3-4歲),孫子一個勁的想往沙坑裡跑,奶奶死活拉著不放手,嘴裡不停念叨,別去,那裡髒,沙子會進眼睛的。眼看孩子不依不饒的要去,奶奶順手抱起孩子快速離開了沙坑,任憑孩子的小手在空中揮舞,小眼睛含著不舍的眼淚.......。心裡一陣酸楚。奶奶的出發點是孩子的健康,但這樣的防範對孩子的健康真的有意義嗎?
  • 沙遊:兒童最好的心理大夫
    這原本是母嬰之間不可替代的默契和連結。可是,很多媽媽們被一些「非心理」的傳統經驗所誤導,反而不能發揮出這種「原始的母愛」。更何況,很多職業女性往往在寶寶最需要媽媽的6-12月之前,就要放下孩子去上班了。 所謂「內心衝突」:比如寶寶玩到一身泥,寶寶體驗到的是「很開心很盡興很有成就感」,而媽媽體驗到的卻是焦慮,她會說:「天哪天吶,這麼髒,會生病的!」
  • 為什麼絕大多數孩子都喜歡玩沙子?玩沙子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這是沒有沙子的時候,寶寶用來代替「沙子」的做法,要是到了沙灘和公園,她便像脫了韁的野馬,與沙子融為了一體。一、為什麼絕大多數孩子都喜歡玩沙子?3、寄予孩子的想像力當看到童話裡的公主都住在城堡裡;七個小矮人的生活看起來很迷你可是像極了自己身邊的一切時,孩子總會跟著這些思路一塊兒思考。於是,他們把這樣的想像力,融入到了自己的玩沙遊戲裡,在玩沙子的過程中,孩子可以自主建立城堡、商店,這樣的遊戲能夠很好滿足孩子內心想像的各種畫面。
  • 一起來玩沙盤遊戲,一起走進孩子內心的世界!
    當安迪與黃聖依一起走進陌生的環境時,安迪並沒有靠近黃聖依,反而離得有些遠,一臉不在乎的樣子。根據這種情況,專家表示當孩子與家人關係親密時,去到陌生環境時都會依戀在家人身邊,這並非是安迪想冷漠黃聖依,只是潛意識向黃聖依抗斥而已,造成這種情況是因為黃聖依長期沒和安迪生活在一起。
  • 為什麼孩子會喜歡玩沙子?沙子對孩子的吸引力在哪裡?原因很簡單
    文 | 朗朗媽媽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很多父母看到孩子玩沙子都會阻止孩子,擔心孩子弄得一身髒,但是正確的教育方式不是阻止而是允許,玩沙子對孩子也有好處。
  • 終於等到你‖臺灣邱敏麗老師沙遊治療進階班開始招生啦~
    現職:沙遊世界表達與療愈發展中心副執行長禾心諮商所專業顧問臺灣沙遊治療學會理事日本箱庭治療學會會員臺灣榮格小組成員高雄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表達性心理治療組督導臺南市第三區保母支持系統外聘督導臺南市新市協力託育資源中心外聘督導臺南市安平協力託育資源中心外聘督導
  • 《意象沙遊》工作坊學習手記
    累是真累,但活得很清晰,不再茫然無措,不再徒然豔羨他人,我有自己的方向和節奏。晚上回到家都快十點了,還要寫作業,真累呀!不過內心像是補充了能量,踏實、安定了很多。還是張德芬那句話,「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是的,只有你自己,有且力量足夠時,終會被看見。如果暫時還沒有,也沒關係呀,繼續努力吧!8月4 日 周六 晴第三天工作坊。
  • 孩子玩沙子總弄髒衣服,玩沙子的好處每個都比衣服重要
    孩子喜歡沙子好像是天生的,不管走到哪裡,小到一兩歲,大到五六歲,沒有孩子不喜歡沙子的,給他一隻鏟子和一個小桶,孩子能在沙堆裡玩上一天。為什麼孩子們如此喜歡沙子呢?玩沙子,沙子和泥土與孩子皮膚的接觸,刺激了孩子的感官學習。沙子的可塑性強,讓孩子的雙手可以盡情釋放,滿足孩子探索的需求。沙土的包容性,滿足了孩子包裹、藏、埋等心理圖示的需求,孩子可以在玩沙子中,大量重複這些動作。
  • 孩子愛玩沙子是本能,父母應鼓勵孩子玩沙子,在沙堆釋放自己天性
    1.玩沙子是孩子的一種本能 生活當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幾乎所有孩子,都特別喜歡玩沙子。而且絕大多數孩子,都喜歡將沙子堆成不同的形狀,或者用不同的器具去裝沙子。 實際上,玩沙子的背後,是孩子在釋放自己創造力的一種表現。 沙子和普通的泥土不同,具有流動性和變化性,同時因為顆粒較大不會讓人覺得像泥土那麼髒。沙子在手中流動的時候,還會讓孩子的感官受到一些刺激。
  • 陪著孩子一起玩沙子,5個受小朋友歡迎的玩沙子遊戲
    沙子遊戲既能鍛鍊小肌肉,又能提高創造力和想像力。在我們的周圍到處都能看得到沙子,利用附近公園裡的沙子,能讓孩子享受童年的樂趣。今天來分享5個受小朋友歡迎的沙子遊戲。圖片來自網絡怎麼玩:「瘌蛤蟆、癩蛤蟆,你要新房子還是舊房子啊?」
  • 讓孩子玩沙子都有什麼好處呢?
    親貝網小編了解到,很多孩子似乎都很喜歡玩沙子。他們可以一整天都坐在沙地上玩,比如用挖土機玩具、鏟子、迷你鏟土機一遍遍重複著「倒、鏟、放」的動作,再比如挖沙坑、堆沙丘、建城堡,仿佛一點也不覺得厭倦。常常玩一次沙子回來,不止褲兜裡,連指甲縫都是沙。為什麼這麼多孩子都喜歡玩沙子?
  • 她們通過共同創造屬於自己的沙遊世界打開心結
    在沙盤治療中,我們為戰友們提供了接觸內在感覺或心靈的通道,讓他們用意象來呈現自己的內心和外在世界的事,通過內心世界的具體化,將自己的關係帶到現實中去,無意識心理活動被揭示,同時被壓抑的情緒也釋放出來。而治療師扮演的是聯結者、守護者、見證者和促進者角色。
  • 沙盤文字生活——沙遊報告暨年終總結
    【曉妞丫丫專欄】沙盤文字生活——沙遊報告暨年終總結原創作者|曉妞丫丫每個年末,我都會應景做一個簡單的總結,年越來越近,最後一次沙遊培訓也結束了,借沙遊報告對一年來的情況做一個總結。「你其實並不是像你說出來的這樣,你的內心很亂」「你還有很多話沒有說出來」。……她又笑了,看著我們,一手抵在下巴上,說「就是這樣呀,很簡單呀,你們是不是想多了?」呂老師作為陪伴者靜靜坐在她身邊「總體什麼感覺?你動沙的狀態能把內心狀態呈現出來,過程中你有緩慢沉思的狀態。」
  • 到武昌江灘玩沙子,孩子玩得不肯回家!
    在城裡,孩子玩沙成了一件稀罕事!玩沙是孩子們的天性。我小時候生活在農村,夏天都是打赤腳走路,整天都在泥土地上玩耍,挖沙子,壘土堆,做城堡,那都不叫稀奇。現在生活在城裡的孩子,連打赤腳走路的機會都沒有,別說玩沙子了。
  • 玩沙子的三大好處你知道嗎?家長別再制止了
    為什麼這麼多孩子都喜歡玩沙子?用觸覺感知大自然孩子最初是通過感覺和動作來認識這個世界的,沙子正是一種可以給寶寶提供不同感覺經驗的材料。沙子具有很好的可塑性——輕輕戳一下沙子,沙子就會形成一個小坑。這種及時的反饋,有效地增強了孩子的控制體驗,會讓孩子感到非常愉悅。發揮想像力和創造性他們把這樣的想像力,融入到了自己的玩沙遊戲裡,在玩沙子的過程中,孩子可以自主建立城堡、商店,這樣的遊戲能夠很好滿足孩子內心想像的各種畫面。
  • 沙探博物館——一個以沙遊為主題的博物館
    沙探博物館——一個以沙遊為主題的博物館 2020-10-19 15:59:00來源:消費日報網
  • 帶你一鍵解讀孩子的內心世界
    是以心理學原理為基礎,遊戲中的沙子、玩具模型等元素可以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性,使其以遊戲的方式,把自己的情緒和想法在沙盤中釋放和呈現同時減輕孩子的壓力,消除緊張情緒,以積極向上的態度應對自己的學習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