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最強的酸!大爆炸後的第一個化學反應產物被找到了

2021-02-08 環球科學

行星狀星雲NGC 7027與氦合氫離子結構圖。

圖片來源:NASA/SOFIA/L. Proudfit/D.Rutter


在宇宙初期,化學是怎樣誕生的?數十年前,就有科學家提出,氦合氫離子(HeH+)是宇宙中的第一個化學反應產物,但科學家一直無法證實該物質存在於宇宙環境中。終於,在最新的《自然》雜誌中,科學家從行星狀星雲NGC 7027中探測到HeH+,這是人們首次在宇宙中探測到這種離子。


撰文 | 張華


從古至今,總有一些基本問題隱藏了很深的科學道理,比如先有蛋白質還是先有核酸(遺傳物質)?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要用演化論的眼光,追溯到生命起源的最初時刻。


當然,打開元素周期表,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恆星給我們造就了鐵,超新星給我們造就了金。那麼一直朝宇宙早期追溯,一個類似的問題就浮現出來:「先有氫還是先有氦?」


在元素周期表中,第1號元素氫以及第2號元素氦的地位非常特別。在任何單位,1號與2號都是激烈的競爭者。



這個問題還真是蠻重要的。當然了,這個問題的答案還得分成兩部分來說。


對於氫原子核與氦原子核來說,在宇宙大爆炸早期,存在一個「原初核合成」階段。在這個階段,首先產生氫原子核,然後再有氦原子核。


氫原子核其實就是質子,質子的質量1.6726231 × 10-27 kg,如果用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2來換算,質子的質量是938百萬電子伏特,而每一個電子伏特大概相當於1萬攝氏度。因此,只要宇宙的溫度降低到9 380 000百萬攝氏度的時候,質子就會在宇宙中產生。通過與宇宙大爆炸一開始的普朗克能標做比對,根據宇宙早期輻射為主的特點,可以計算出氫核(質子)是在宇宙大爆炸後1秒鐘的時候就形成了。


而氦原子核是在宇宙大爆炸後3分鐘才開始形成的。


所以,氫原子核的出現要早於氦原子核。而我們知道,元素的地位是由原子核的地位決定的,所以在這個意義上,氫先於氦出現。


當然,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化學家不這樣看。因為對化學家來說,原子更重要,光看原子核是不行的。


對於氫原子與氦原子來說,它們不但有原子核,還需要結合電子才可以形成原子。出人意料的是,在宇宙大爆炸的早期,氦原子的形成要早於氫原子的形成。


對於宇宙早期發生的天文現象,天文學家觀測到的是光譜線。而宇宙是在膨脹的,所以越是宇宙早期的天文現象,其相對應的光譜波長越容易被宇宙膨脹所拉長,產生所謂的「紅移」現象。


所以知道了「紅移」,也就知道了宇宙學意義上的「時間」,宇宙學家經常用紅移來標記時間。比如宇宙誕生後38萬年,光子開始變得自由,最後形成今天看到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宇宙誕生後38萬年,按照宇宙學家的說法,也就是紅移1100的時候。


香港科技大學物理系的王一老師在接受《環球科學》採訪時表示:「中性的氦原子是在紅移約2000的時候出現的,而中性的氫原子在紅移1100的時候出現。」


中性氫原子出現的時間,也就是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出現的時間——那時候就是宇宙38萬歲的時候,也就是紅移1100的時候。


紅移的數值越大,表示距離現在的時間越久遠,也意味著這個原子出現的時間越古老。氦原子光譜的紅移比氫原子更大,氦原子才是宇宙中第一個出現的原子。


當然,我們也可以用量子力學來解釋為什麼氦原子會比氫原子更早在大爆炸核合成過程中出現:氦離子He2+和He+具有比H+更高的電離勢,所以它們可以率先與自由電子結合,形成第一個中性原子。


以上就是整個事情的兩個側面。



我們有了氫與氦,這相當於宇宙中的物質有了基礎材料,後面的故事就更多了。這些材料間的第一次化學反應是怎樣進行的,它的產物是什麼?


20世紀70年代,就有天文學家提出,中性氦原子與質子結合形成氦合氫離子(HeH+,這正是宇宙化學反應的開端。


HeH+看起來很簡單,它就是一個氦原子結合一個質子形成的。這叫做分子離子——因為它看起來像分子,但其實是一個離子。但科學家認為HeH+比氫分子更早在宇宙中出現,所以在理論上它是宇宙中第一個分子離子。


早在1925年,化學家霍格內斯(T. R. Hogness)與倫恩(E. G. Lunn)在就地球實驗室中合成出這種分子離子。但在宇宙中,科學家始終沒有發現HeH+的蹤跡。


近100年過去了,到了2019年4月17日,科學家終於取得了突破: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與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的聯合項目——同溫層紅外觀測臺(SOFIA)的高解析度GREAT分光儀,檢測到HeH+發射的紅外線。這一結果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HeH+在宇宙中被找到了!



本次對HeH+的天文發現是由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射電所的拉爾夫·古斯滕(rolf Güsten)等人完成的。他們依靠的是同溫層紅外觀測臺(SOFIA)的高解析度GREAT分光儀。


同溫層紅外觀測臺(圖片來源:NASA photo / Jim Ross)


這些分光儀的數據是在2016年5月同溫層紅外觀測臺(SOFIA)在飛機上飛行3次後得到的。通過這些數據可以分析出NGC 7027星雲中存在HeH+。


不過,這次探測到的氦合氫離子雖然是在宇宙中,但一定不是在宇宙極早期形成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本次探測到HeH+的NGC 7027星雲中距離我們地球只有3000光年,這在宇宙學意義上來說是一個很近的距離。而且本次觀測到的HeH+的譜線紅移等於零,所以它絕不是來自於宇宙早期。前面已經說到,如果是宇宙早期出現的HeH+,那麼其紅移應該介於1100(氫原子出現)與2000(氦原子出現)之間,接近於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紅移。


拉爾夫·古斯滕在論文中提到的NGC 7027是一個年輕的星雲,他們認為其條件類似於早期宇宙的物理條件,因此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證明早期宇宙中也有HeH+存在——不過這理由看起來似乎有點勉強了。


如果想要證明早期宇宙中確實存在HeH+,那麼必須要探測到高紅移的HeH+譜線。


所以,HeH+雖然在宇宙中被找到了,但要說它是宇宙中第一個分子,還需要證明它真的很老——需要找到HeH+的高紅移譜線才行。



既然在宇宙中已經找到了HeH+,那麼它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物質呢?化學家猜測,它可能是宇宙中最強的酸。


HeH+是由氦原子和質子構成,而在這個結構中質子是完全裸露的,這使HeH+能夠結合任何與它碰撞的物質分子中的電子——這就表現出極大的酸性。


儘管目前還不能確認HeH+是不是宇宙中的產生的第一個分子,但這次發現仍然是一個積極信號,這說明HeH+確實可以在星際空間中存在。而HeH+是形成氫分子的祖宗,它也為在星際空間中尋找中性氫提供了一個有價值的線索。


無論怎麼樣,這都是科學的勝利。


原始論文:

Rolf Güsten et al, Nature , volume 568, 357–359 (2019)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090-x


《環球科學》2019年4月刊現已上市

點擊圖片或點「閱讀原文」立即購買

相關焦點

  • 全宇宙的第一個化學反應產物,終於被科學家找到了!
    如果有人問道:宇宙中發生的第一個化學反應的產物是什麼?相信就算是學過多年化學的人,大多都會瞬間一臉懵:這個問題有點難啊?化學老師好像沒教過啊?答不上來沒關係。 其實,這不賴化學老師,長期以來,連科學家們都不知道這個產物究竟藏在宇宙中的什麼地方。
  • 宇宙中的第一次化學反應:化學是這樣誕生的
    繪圖:Alison Mackey and William Zubak下面這個問題或許能難倒你朋友圈中最懂科學的朋友:宇宙中最強的酸是什麼?提示,這種酸甚至活躍到無法通過pH值來衡量其酸性。再試試這個問題:比水分子和氫分子更早出現,宇宙中第一個化學反應的產物是什麼?撰文 | Corey S.
  • 宇宙中最強的磁體是什麼?我們找到了答案
    據發現,磁星產生了宇宙中最強的磁場。現在我們也許已經了解它們是如何產生的。一項研究用大型複雜的計算機模擬表明,兩顆恆星碰撞會產生具有超強磁場的大質量恆星。如果這些恆星以超新星的形式爆發,最終就有可能變成一顆特殊的中子星-磁星。圖片來源:bokeyuan這並不是一套全新的理論。但是現在我們通過計算機模擬心宿三的形成,找到了強有力的證據來佐證它。
  • 對於氫原子核與氦原子核來說,在宇宙大爆炸早期,存在一個「原初核...
    在宇宙初期,化學是怎樣誕生的?數十年前,就有科學家提出,氦合氫離子(HeH+)是宇宙中的第一個化學反應產物,但科學家一直無法證實該物質存在於宇宙環境中。因此,只要宇宙的溫度降低到9 380 000百萬攝氏度的時候,質子就會在宇宙中產生。通過與宇宙大爆炸一開始的普朗克能標做比對,根據宇宙早期輻射為主的特點,可以計算出氫核(質子)是在宇宙大爆炸後1秒鐘的時候就形成了。而氦原子核是在宇宙大爆炸後3分鐘才開始形成的。所以,氫原子核的出現要早於氦原子核。
  • 《蜘蛛俠:平行宇宙》驚喜大禮 最強超英燃爆跨年
    同時榮獲首周末總票房第一、單日票房第一、觀影人次第一被觀眾評為「年度最佳動畫」!目前全國火爆熱映中!《蜘蛛俠:平行宇宙》驚喜大禮 最強超英燃爆跨年《蜘蛛俠:平行宇宙》驚喜大禮 最強超英燃爆跨年《蜘蛛俠:平行宇宙》驚喜大禮 最強超英燃爆跨年
  • 這種世界上最強的酸,你究竟了解多少?
    大家可能有一種習慣性的思維,認為越能溶解東西的酸越強,有些人認為王水可以溶金,所以誤認為王水酸性非常強,事實上王水的酸性並非很強,甚至不及濃硫酸。而高氯酸是無機含氧酸中的最強酸。那麼今天我們說的是世界上最強的酸,到底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五層次認識化學反應,正確書寫化學反應方程式
    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掌握的化學方程式越多,同學們的化學成就越好。許多同學不能正確寫出化學方程式,第一個原因就是不知道某物質之間能否發生化學反應。某物質能與哪些類別的物質能化學反應?發生什麼類型的化學反應?生成物是什麼?反應需要什麼條件?我們從五個層次認識化學反應,就能正確地書寫化學反應方程式。
  • 氯的含氧酸中次氯酸氧化性最強嗎?
    可由一氧化二氯和二氧化氯按1:1混合後與鹼反應製得其鹽:6NaOH+Cl2O+4ClO2=6NaClO2+3H2O亞氯酸的鹽在水中普遍較穩定,但都是危險的,加熱或撞擊會立刻發生爆炸,分解為氯酸鹽等產物。例如4NaClO2=2NaCl+2NaClO3+O2↑。
  • 宇宙的三種結局:熱寂、大撕裂,宇宙永動機
    要談宇宙的結局,首先要談宇宙是什麼?第一種:主流的說法,宇宙是萬物的總稱,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宇宙是由空間、時間、物質和能量(包括暗物質及暗能量),所構成的統一體。(最新結果顯示:宇宙整體構成比例——70%暗能量,26%暗物質,4%普通物質。相較從前,暗能量在增加。)第二種:唯心說,宇宙是人類感覺的產物,是意識世界,只依賴於人的意志而客觀存在。
  • 宇宙奇點爆炸與算不盡的圓周率
    奇點,全稱為「引力奇點」,宇宙模型研究預示,宇宙誕生於奇點爆炸。宇宙物質在引力的作用下,會塌縮成一個密度無窮大的點,其中的時空曲率無窮大,熱量無限高,而體積卻是無限小。奇點的體積無限小到可以看成是一個一維結構。
  • 宇宙中最強的能量是什麼,它的威力有恐怖?
    通俗簡單的答案是:宇宙中最強能量爆發是超新星大爆發和伽馬射線暴。這是單個天體或者宇宙中任何單個的物體所能發出的能量。這種能量除了宇宙大爆炸時所發出的能量。實際上,超新星大爆炸和伽馬射線暴既是一回事又是兩回事。
  • 探索大爆炸前的宇宙:大爆炸是不是時間起點
    所以讓我們追尋霍金的腳步,一起去解開宇宙的神秘面紗。我們現在看到的宇宙是有時間來衡量的,可以使用萬有引力理論算出宇宙的大小和長度以及宇宙的存在時間。如果宇宙中的天體有著一定的運轉規律,那麼宇宙的生命周期也可以被量子理論給推算出來,只不過這個計算單位很大,是一億億億分之一,簡單地講,也就是一後面跟著二十四個零。
  • 比人造最強磁場強1千億倍,宇宙最強磁場是如何產生的
    圖片:CEA Sacley磁星是宇宙中觀察到的具有最強磁場的中子星,但它們的起源仍存在爭議。在《科學進展》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來自CEA,薩克雷,馬克斯·普朗克天體物理學研究所(MPA)和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團隊開發了一種新的,史無前例的詳細計算機模型,該模型可以解釋當快速旋轉的中子星在坍縮的大質量恆星中誕生時,這些巨大的磁場通過放大先前存在的弱磁場而產生。這項工作為了解此類最強大、最亮的恆星爆炸打開了新途徑。磁星:它們是什麼?
  • 懂得魔法的酸-魔酸
    根據酸在水溶液中電離度的大小,有強酸和弱酸之分,一般認為,強酸在水溶液中完全電離,如硝酸、硫酸;弱酸在水溶液中部分電離,如乙酸、碳酸、乳酸。
  • 漫威最強神明團隊宇宙長老成員盤點,星爵他爹也在其中
    宇宙長老共有11個,自由之箭是其中之一,正如宇宙長老這個集團一樣,他們擁有共同的敵人——吞星和吞星的使者銀滑。在一次戰爭中,自由之箭和其餘4個長老對抗吞星的戰鬥中,自由之箭通過激發吞星的「大飢餓」,順利拯救了其餘4個長老。
  • 王東嶽:人性是天道的最強產物,天道是什麼?人性又是什麼?
    從如此大的角度考察,我們就可以有一個非常清晰的輪廓,即如果說人是為什麼而存在,那麼小務虛相信答案是非常明了的,人只有在社會的分工合作體系中,才能找到最大的存在價值,生物38億年的演化已經深刻的證明了這一點,所有的單個個體,只有合作起來,才能達成最高的效率,低等動物們之所以沒合作,是因為它們還不具備這個能力,但任何生物體內卻都是一個分工合作體系
  • 盤點龍珠超中的5大最強動物,比魯斯第四,第一是最強的
    盤點龍珠超中的5大最強動物,第五位:蒂斯破,龍珠十一宇宙最強動物,他是一隻兔子,長相很像比魯斯,他的實力深不可測,以前他在和章魚怪戰鬥時一直在隱藏實力,直到龍珠超104集預告時我們才見識到了他的強大,紅超悟空和希特都不是他的對手。
  • 20個神奇的化學反應,簡直震撼!
    原理:硫氰酸汞受熱分解,部分產物燃燒。故事:反應後會有大量氧氣聚集在瓶內,可以試著關燈然後往裡丟一根火柴觀察燃燒。小心火災。危險:低至中。濃過氧化氫腐蝕性強,處理時請戴手套。11.燈泡中的的宇宙原理:銫是活潑的鹼金屬,和水爆炸式反應生成氫氣。
  • 有機化學反應常見化合物的淬滅
    在有機化學反應中,某一反應底物是過量的,當化學反應進行到一定程度,目標產物已經獲得,該過量反應底物繼續存在會進一步反應生成副產物或者影響後處理操作,所以需要將其淬滅
  • 宇宙爆炸後的高溫高壓,為何沒有讓氫原子發生核聚變?
    有網友問:宇宙爆炸後的高溫高壓,為何沒有讓氫原子發生核聚變?因為這裡有一個先後關係,是宇宙大爆炸產生了宇宙的所有物質,然後才是宇宙降溫氫元素產生,物質的聚集導致核聚變的發生,也就是導致了恆星的形成。宇宙怎麼來的至今沒有定論,根據科學家們的觀測可以確定的是,宇宙起始階段比現在更加炙熱更加稠密,這些結論是根據宇宙微波背景(宇宙大爆炸後殘餘的微波環境的變化加上對現今宇宙的觀測,可以得出宇宙降溫的結論)、星系的運動的紅移現象(紅移現象是高速遠離地球的天體的發光或者反光現象,光譜向紅色光一側移動,表明宇宙的物質正在加速分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