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老師的十四種稱謂,你知道嗎?

2020-12-16 騰訊網

教師職業歷史悠久,傳道受業解惑,教知識、教做人,正因如此,教師這個職業千百年來備受尊敬,也產生了很多帶有敬意的稱謂。在「老師」之外,古代對老師的稱呼還有哪些?教師節來啦,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古人對教師的14種稱謂。

【師長】

含有視老師為尊長之義,

是古時候對教師的尊稱之一。

《韓非子·五蠹》

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為改,

鄉人譙之弗為動,師長教之弗為變。

夫以父母之愛、鄉人之行、師長之智,

三美加焉,而終不動,其脛毛不改。

【夫子】

原為孔子門徒對孔子的尊稱,

後來夫子成為人們對教師的尊稱。

《論語·子張》:

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山長】

是歷代對山中書院的主講教師的稱謂,

其出處源於《荊相近事》。

五代十國時期,蔣維東隱居衡山講學,

受業者眾多,蔣維東被尊稱為「山長」。

此後,「山長」成為對教師的一種尊稱。

元代時,

各路、州、府都曾建有書院,設山長。

明清沿襲元制,

乾隆時期曾一度改稱院長,清末仍叫山長。

廢除科舉之後,書院改稱學校,

山長的稱呼廢止。

【師傅】

古時老師的通稱。

「師傅」一詞原本是

太師、太傅、少師、少傅等官職的合稱,

因為這些職位負責教習太子,

所以師傅也成為老師的代稱。

《穀梁傳·昭公十九年》:

羈貫成童,不就師傅,父之罪也。

師傅這一稱謂迄今仍在使用,

但一般指工商曲藝戲劇等行業的老師。

【師父】

古代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說法,

所以也將老師尊稱為師父。

《呂氏春秋·勸學》:

事師之猶事父也。

【西席】

也稱西賓,是對教師的一種尊稱。

其來源為這樣一個典故:

漢明帝劉莊當太子時,曾拜桓榮為師,

登皇位後,他對桓榮仍十分尊敬,

常到桓榮住的太常府內,聽桓榮講經。

漢代席地而坐,室內座次以靠西向東為尊。

漢明帝雖貴為皇帝,

仍然給桓榮安排坐西面東的座席,

表示對啟蒙老師的尊敬,

此後,「西席」或「西賓」就成了對教師的尊稱。

【師保】

原為古代輔弼帝王和教導王室子弟的官員,

亦師亦保,統稱「師保」。

《易·繫辭下》:

無有師保,如臨父母。

後來泛指老師。

如清代龔自珍《抱小》:

小學者,子弟之學。

學之以侍父兄師保之側,

以待父兄師保之顧問者也。

【宗師】

原為掌管宗室子弟訓導的官員。

《漢書·平帝記》:

其為宗室自太上皇以來族親,

各以世氏、郡國置宗師以糾之,致教訓焉。

後逐漸演變為眾人所崇仰、堪稱師表的人。

北宋孔平仲《談苑》卷三:

石介,字守道,徂徠山人也。

文章學術,天下宗師,皆呼為徂徠先生。

【教授】

如今的教授一詞是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一種職稱,

但在古代太學中則是講學的博士。

中國漢、唐兩代太學都設有博士,

宋代中央和地方的學校始設教授,

元代各路、州、府儒學

以及明清兩代的府學也都設有教授。

【助教】

在國子監任教的教師。

西晉鹹寧二年立國子學,始設助教,

協調國子祭酒、博士傳授儒家經學。

此後除個別朝代外,國子監中都設經學助教,

稱國子助教、太學助教、四門助教、廣文助教等。

【學博】

原為唐代府郡的學官。

唐代府郡置經學博士各一人,

掌以五經教授學生,後泛稱學官為學博。

清代小說家吳敬梓的

《儒林外史》第三十六回:

這人大是不同。

不但無學博氣,尤其無進士氣。

【講郎】

原為講授經書的官員。

《後漢書·儒林傳》:

又詔高才生受

《古文尚書》、《毛詩》、《穀梁》、《左氏春秋》,

雖不立學官,然皆擢高第為講郎。

【教諭】

原為宋代京師小學和武學中的學官名。

明清時期,縣設「縣儒學」作為一縣之最高教育機構,

內設教諭一人,另設訓導數人。

訓導是指輔助教諭的助手。

府學教諭多為進士出身,由朝廷直接任命。

《明史·職官志四》:

儒學:府,教授一人,訓導四人。

州,學正一人,訓導三人。

縣,教諭一人,訓導二人,教授、學正、教諭,

掌教誨所屬生員,訓導佐之。

【先生】

「先生」一詞的最初含義是先出生的人,

引申指長輩、知識豐富的人。

《孟子》中的「先生何為出此言也」

以及《國策》中的「先生坐,何至於此」,

其中的「先生」均是稱呼有學問、有德行的長輩。

後來,「先生」一詞被引申為從事教育工作的人。

《禮記·曲禮上》:

從於先生,不越路而與人言。

鄭玄註:

先生,老人教學者。

相關焦點

  • 古代老師的十四種稱謂,很多你都不知道......
    教師職業歷史悠久,傳道受業解惑,教知識、教做人,正因如此,教師這個職業千百年來備受尊敬,也產生了很多帶有敬意的稱謂。在「老師」之外,古代對老師的稱呼還有哪些?教師節來啦,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古人對教師的14種稱謂。
  • 古代老師的十四種稱謂,很多你都不知道
    教師職業歷史悠久,傳道受業解惑,教知識、教做人,正因如此,教師這個職業千百年來備受尊敬,也產生了很多帶有敬意的稱謂。在「老師」之外,古代對老師的稱呼還有哪些?教師節來啦,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古人對教師的14種稱謂。
  • 古代老師的十四種稱謂,我們知多少
    來源:濟南方鼎國藝書院「老師」最初指年老資深的學者或傳授學術的人,如《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後來,人們把教學生的人也稱為「老師」,如金代元好問《示侄孫伯安》:「伯安入小學,穎悟非凡兒,屬句有夙性,說字驚老師。」
  • 古代「老師」不叫老師,有這八種稱謂,你知道哪幾種?
    我們都是在學校裡面打拼出來的,平常看到熟悉的老師,總會說一聲:「老師好」,但是你知道嗎古代的人除了說老師之外,還有其它可以代替的稱謂嗎?但是後來這個官職發生了變化,國子監祭酒是專門傳授儒學經意的老師,身份非常尊貴,在學術界享有非常高的成就和威望的人才能擔任國子監祭酒。博士我們現在的博士是一種學位稱呼,但是在古代他和祭酒一樣都是在國子監的學官。
  • 中國古代各個年齡的稱謂,你都知道嗎?
    在中國古代,古人的年齡並不用具體的數字體現,而是使用其他的稱謂來指代。不同的年齡,對應不同的稱謂,這些稱謂,也沿用到了今天。那麼,中國古代各個年齡的稱謂,你都知道嗎?在古代少男未冠,女未笄時疏的髮型,就是把頭髮梳成兩個髮髻,好像頭頂兩角。垂髫:指童年。等到兒童年齡稍大,不再能札髮髻,頭髮自然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 國學課 | 古代年齡稱謂大全,你知道多少?
    (原標題:國學課 | 古代年齡稱謂大全,你知道多少?) 你知道古代的年齡稱謂都叫什麼嗎?今天,小編收集了古人年齡稱謂大全,古人談個年齡,都有這麼多講究!幼年
  • 古代年齡稱謂大全 你知道多少
    你知道古代的年齡稱謂都叫什麼嗎?今天,si妹收集了古人年齡稱謂大全,古人談個年齡,都有這麼多講究!幼年初度小兒初生之時。《離騷》: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後也代稱生日。湯餅之期指嬰兒出生三日。舊俗小兒出生三日,設筵招待親友謂之「湯餅筵」,也作「湯餅宴」、「湯餅會」。
  • 你可知道:老師稱謂有哪些?
    關於「老師」的那些稱謂,你知道多少?「老師」一詞是對在學校中從教者的稱謂,「傳道、授業、解惑」是其基本職責。但絕大部分學生約定俗成將「先生」改稱為「老師」,則是從民國時期開始的,並一直沿用至今。其實,在「老師」之外,古代對教師的稱呼還有很多,而且有些已經相當陌生。
  • 教師在古代的稱謂有哪些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要傳授知識文化和正能量,解答學生的疑難問題,現在馬上教師節就要來了,你可曾知道自己的職業稱謂或學生家長們可曾了解過老師在古代的稱謂呢?我來告訴大家吧。山長,是起源於書院,是對書院主講教師的稱謂。在古代讀書很費錢,從啟蒙到科舉中舉當官,非常耗費銀錢,一般人還真讀不起,所以讀書人很少,供讀書人讀書的書院也不多。
  • 我們經常聽到相公官人之類的稱謂,你知道這些稱謂是怎麼來的嗎?
    對於夫妻之間的稱謂,每一個時代都有變化。現代的人稱謂很多都是很直接的,例如老公、老婆等。古代夫妻之間的稱謂就比較含蓄了,例如我們經常會聽到什麼相公、官人、賤內之類的。那你又知道這些稱謂是哪個朝代變化而來的嗎?下面我們來看看。
  • 原來「老師」在古代還有這麼多稱謂
    3、山長 是歷代對山中書院的主講教師的稱謂,其出處源於《荊相近事》。五代十國時期,蔣維東隱居衡山講學,受業者眾多,蔣維東被尊稱為「山長」。此後,「山長」成為對教師的一種尊稱。廢除科舉之後,山長的稱呼廢止。 4、師傅 古時老師的通稱。
  • 關於「老師」的那些稱謂,你知道多少?
    「老師」一詞是對在學校中從教者的稱謂,「傳道、授業、解惑」是其基本職責。「老師」最初指年老資深的學者或傳授學術的人,如《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但絕大部分學生約定俗成將「先生」改稱為「老師」,則是從民國時期開始的,並一直沿用至今。其實,在「老師」之外,古代對教師的稱呼還有很多,而且有些已經相當陌生。
  • 好奇心日報 | 古代老師有哪些稱謂?
    「老師」一詞是對在學校中從教者的稱謂,「傳道、授業、解惑」是其基本職責。「老師」最初指年老資深的學者或傳授學術的人,如《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後來,人們把教學生的人也稱為「老師」,如金代元好問《示侄孫伯安》:「伯安入小學,穎悟非凡兒,屬句有夙性,說字驚老師。」明清以來,一般稱教師為「先生」。
  • 在古代不同年齡段的不同稱謂!
    在我國古代時期對於年齡是有著很多種說法的,並且對於不同的年齡段也都有著不同的稱謂,下面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不同年齡段的不同稱謂吧!0歲,有四種稱謂:初度,指生日之時,出自《離騷》,謂始生之年時;赤子,剛出生的嬰兒膚色為赤色,所以有這麼一種說法;襁褓,嬰兒小時候都是在襁褓之中,指未滿周歲的孩子;湯餅之會,孩子出生第三天舉辦宴會。2歲時期被稱為孩提,是指幼兒時期。出自《孟子》: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也。8歲被稱為總角。
  • 從古至今,對教師的稱謂都有哪些,你知道嗎?
    《禮記 名堂位》說:&34;&34;是舜帝時代的學校,&34;的意思就是&34;,即把有經驗的老人供養在那裡,讓他們從事教育學生的工作,有的學者認為,這就是我國最早的老師。師傅:《轂粱傳 昭公十九年》記載:&34;這裡說的&34;,就是古代教師的通稱。另外,皇帝典學時授讀諸臣及授皇子讀者,也成為師傅。先生:先秦時代對教師的稱謂。《禮記 曲禮》記載:&34;後世對塾師也成先生。
  • 「西席、師保、教諭……」,這些「老師」的眾多稱謂,你不知道了吧?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學子的漫漫求學之途中,老師從未缺席。今日教師節,向所有的老師道一聲:辛苦了,節日快樂!「老師」一詞是對在學校中從教者的稱謂,「傳道、授業、解惑」是其基本職責。「老師」最初指年老資深的學者或傳授學術的人,如《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
  • 綜合素質之古代特殊稱謂
    特別是關於古代稱謂的部分,弄得廣大考生一頭霧水,古代的稱謂和現代大相逕庭,怎樣才能轉變思維,更好的複習這部分的內容呢?今天我們就帶大家分析一下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中常考的古代稱謂。一、職業的稱謂職業的稱謂中,我們考試主要涉及的有以下幾種:1、庖丁:庖丁解牛,得心應手。
  • 請不要褻瀆「老師」這個稱謂
    我們不妨看下面一個對話小橋段:問:有沒有人稱呼你為「老師」?答:有的。問:心裡是什麼感覺:答:很受用。問:你配得上這個稱謂嗎?表情:汗顏……學高為師,德高為範。老師,德學兼備者,才配得上這個稱謂。在中國歷史上,對能者為師的尊稱,有學徒制師父或者師傅,有宗師、祖師、軍師、禪師、經師、大師等名號,唯獨沒有使用「老師"的稱謂,可見老師的尊貴和獨一無二。「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這是最崇高的獎賞。
  • 古代"老師"有哪些稱謂 教授始於宋代先生被引申
    「老師」一詞是對在學校中從教者的稱謂,「傳道、授業、解惑」是其基本職責。「老師」最初指年老資深的學者或傳授學術的人,如《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後來,人們把教學生的人也稱為「老師」,如金代元好問《示侄孫伯安》:「伯安入小學,穎悟非凡兒,屬句有夙性,說字驚老師。」明清以來,一般稱教師為「先生」。19世紀末,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先生等辛亥革命元老將「西學」引入中國,創辦新式學校後,遂開始在《學生操行規範》裡明確將教師稱謂定義為「老師」,但絕大部分學生約定俗成將「先生」改稱為「老師」,則是從民國時期開始的,並一直沿用至今。
  • 廉價的「老師」稱謂
    不知道曾幾何時起「老師」這個稱謂竟然充斥在各行各業各個領域。尤其是媒體、娛樂界等等為最甚。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老師」一詞的意思。而當下充斥在各行各業中的所謂「老師」們,當你們聽到這句稱謂的時候,有沒有反思過自己配不配?什麼叫德不配位懂不懂?你們有資格成為別人的老師嗎?舉幾個例子;比如娛樂界的×冰冰,媒體界採訪的時候,參加某檔節目的時候,那些記者、主持人一個一口××老師。叫得不知道有多歡,最主要是她還可以坦然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