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愈心理:教育孩子既不想控制,也不願溺愛,怎麼破?

2020-09-05 知愈心理

現代的父母養育孩子,既不想控制,也不願溺愛,最合適的方式就是用建立界限的方法,幫助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建立自我界限。

有界限感的孩子,會有獨立人格,懂得責任,做事有原則同時又有彈性。

這樣的孩子情商高,更自信,更有創造力。

孩子的界限,大部分都是從小在與父母的互動中建立的。


01

當一個孩子自己跌倒,本應該自己爬起來,那是他自己的事,父母卻看著心痛,立刻過去扶起。

其實,善良的中國父母已經侵入了孩子的界限,孩子的界限感在父母的疼愛中開始一步步缺失。

孩子慢慢長大,有能力獨自上學,但因為界限模糊,孩子仍然認為那是父母的事,於是父母背著孩子的書包,早送晚接,風塵僕僕。

孩子慢慢成年了,獨立意識開始強化。

孩子覺得上什麼學校是自己的事,和誰談戀愛是自己的事,嫁給誰娶誰是自己的事。

但很遺憾,和父母的界限早已被打破,而且被打破已有很多年。

而且可笑的是,孩子一邊大聲宣告「戀愛婚姻是我的事」,一邊把找自己做的工作、買自己的房子看成是父母的事。

於是父母在這種模糊的界限中,仍然覺得「你的高考志願是我的事,你的戀愛婚姻是我的事」,於是開始衝突,開始痛苦。


02

國家之間需要有國界線,城市之間需要邊界線,家庭之間需要牆作為界線,人與人之間也需要界線,同理,父母與孩子之間當然也需要。

在現實世界中,物理界限很容易看到,例如,房子,門,圍欄,牆,線條等。

雖然形式各異,但是都表達出一個明確信息:這是界限,其他人未經允許不得隨意進入。

在精神世界,界限也是真實存在的,雖說肉眼看不到,但是當你的界限被侵犯時,你會有一種被人在胸口打一拳的感覺。

如果入侵者又是你很在乎的人,你知道他的出發點是好意,可是無法認同對方的做法時,便經常會有一種憋屈感。

當你有這種憋屈感時,就說明有人跨越界限,入侵你的空間了。

界限,就是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什麼時候說「Yes」,什麼時候說「No」。

它不僅可以保護我們的身體安全,還可以保護我們的精神世界;

它可以幫助我們保留好的,排除壞的。

缺乏邊界感,是很多痛苦關係的來源。

比如父母和孩子之間、戀人之間、朋友之間,甚至是和陌生人之間,我們都可能會因為缺乏邊界感而受到「侵犯」,或者傷害別人。

很多父母都習慣地操控孩子,讓孩子喪失自主權;父母覺得孩子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如果孩子想「劃清界限、宣示主權」,那就意味著「大逆不道」。

身為子女,我感受過這種被控制的感覺,內心的痛苦無法言說;

而身為父母,我同樣體會著這種無法放手的糾結,內心的沮喪不言而喻;

父母不讓我們選擇自己的生活,而我們也在各種主宰孩子的命運,好像是一個不斷傳承的鏈條,循環往復。

我們終將明白,最親密的人之間,也會互相傷害,而唯有保持界限的親密,才是人與人之間最安全溫暖的相處方式。

說白了,界限感就是在人際關係中掌握適當的分寸,你有你的空間、我有我的自由,各得其樂。

那麼,我們該怎樣培養孩子的界限感。

03

孩子最需要樹立的界限就是自我負責、自己承擔後果。

這就需要家長給孩子立好規矩,從日常社會行為規範,比如不插隊,遵守公眾場所秩序;

到自我管理方面,什麼時間做什麼事,形成規律的生活,讓孩子自己造成的後果自己承擔,守住行為的界限。

此外,生活中,孩子可能常常有這樣的行為:

不敲門直接衝進爸媽房間;在家長和其他人說話時打斷對話;媽媽飯還沒吃完,孩子非要拉著媽媽陪他玩;搶其他小朋友的玩具∙∙∙∙∙∙

這個時候,家長應該教孩子尊重他人的感受,把握好與別人的界限,孩子不會總是以自我為中心。

同時,父母要有界限感,孩子能做的事情鼓勵他自己做,不越界,不大包大攬。

心理上給孩子最大的支持,充分信任和欣賞孩子,在行為的界限內,允許孩子自由大膽地探索,把握屬於他自己的人生。

有界限感的孩子,長大了才會足夠成熟、有安全感、有同理心、具備很好的抗壓耐挫能力,這是父母給予他最寶貴的財富。

沒有完美的父母,重點是當我們發現自己或者孩子越界時有所警覺,並及時調整彼此的行為,讓界限感成為生活的一部。

知愈心理諮詢專注您的心理健康,為所有的情緒提供一個溫暖安放處,讓您從心遇見自己。

相關焦點

  • 知愈心理:教育路上,永遠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覺」
    知愈心理諮詢專注您的心理健康,為所有的情緒提供一個溫暖安放處,讓您從心遇見自己。一個孩子之所以成為孩子,是因為他沒有意識,並且父母無法真正建立他的意識。如果您看到一個「有意識的」孩子,那主要是來自長期合作,父母和老師的正確監督和嚴格控制的結果01剛當班主任那會,最怕的就是家長跟我說:「孩子在家哭得厲害,不願來上學了。」
  • 知愈心理:有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是父母一生的福氣
    知愈心理諮詢專注您的心理健康,為所有的情緒提供一個溫暖安放處,讓您從心遇見自己。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可有的父母卻愛錯了孩子,對他百依百順,要什麼有什麼,結果卻得不到孩子半點感激.......如今,這樣的現象很普遍,要想讓孩子也懂得愛父母,關鍵要讓孩子學會感恩。
  • 知愈心理:孩子為什麼不懂得心疼你?建議所有父母看看
    知愈心理諮詢專注您的心理健康,為所有的情緒提供一個溫暖安放處,讓您從心遇見自己。如果你不想自己所有的付出換來的都是傷心和失望,那就請有限度地去給予。這才能打造出健康的親子關係,不然終有一天會溺愛成災!我們總是說要好好愛孩子,可是很多父母在不知不覺中溺愛,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不問原則對錯。
  • 知愈心理:別不承認,孩子的膽小怕事,多半與父母的行為有關
    知愈心理諮詢專注您的心理健康,為所有的情緒提供一個溫暖安放處,讓您從心遇見自己。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勇敢的人,因為生活中很多事情都需要勇氣去自己爭取,而不是默默地等待。在城市中成長的孩子,很多時候因為家庭的過於寵愛,在家裡橫行霸道,可出了家門就唯唯諾諾,做什麼都畏手畏腳。
  • 知愈心理:自從把孩子養成「討好型」人格,我後悔了
    知愈心理諮詢專注您的心理健康,為所有的情緒提供一個溫暖安放處,讓您從心遇見自己。父母都希望孩子從小培養自信、獨立的個性,快樂成長。當發現孩子喜歡討好別人,父母擔心孩子形成「不好」的性格,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 01珍珍今年5歲,平時爸爸媽媽工作很忙,所以把爺爺奶奶接過來,請他們一起幫忙照顧珍珍。
  • 知愈心理:那些被從小打罵的孩子,智商正在發生驚人的變化?
    知愈心理諮詢專注您的心理健康,為所有的情緒提供一個溫暖安放處,讓您從心遇見自己。從小被打到大的孩子,跟沒挨過打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尤為明顯。很多七八十年代出生的網友在回憶童年的時候,總是會提及自己的挨打經歷。確實如此,那個年代的父母非常崇尚體罰,認為只有這樣嚴格的教育方式才能夠培養出有用的孩子。
  • 知愈心理:不假思索說出孩子的10個優點,你做得到嗎?
    知愈心理諮詢專注您的心理健康,為所有的情緒提供一個溫暖安放處,讓您從心遇見自己。曾經有一個中國青少年研究的教授說過,成功的父母和失敗的父母區別是:前者會發現孩子的優點,挑選出來,後者則會抓住孩子的缺點,一眼就看到。
  • 知愈心理:每天放學後問孩子這3個問題,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知愈心理諮詢專注您的心理健康,為所有的情緒提供一個溫暖安放處,讓您從心遇見自己。我是小知,點擊上方「關注」,每天為你分享心理學乾貨,私信我回複數字「11」,送你一份價值600元的育兒大禮包孩子一開始上學之後,有的爸爸媽媽們甚至比孩子還要擔心。
  • 知愈心理:開學了,如何有效解決孩子作業拖延症?
    知愈心理諮詢專注您的心理健康,為所有的情緒提供一個溫暖安放處,讓您從心遇見自己。開學過後,孩子的作業拖延症又犯了,不管是私信還是群聊,總是能發現家長討論此類話題,面對這種經典又棘手的世紀難題,家長應該從何下手呢?01收到粉絲張女士的私信:剛開學沒多久,我最擔心的事情還是來了。
  • 知愈心理:優秀的孩子是管出來的,熊孩子是慣出來的
    孩子的問題,往往是父母造成的,孩子的叛逆和父母的教育有很大關係。0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一生的發展十分重要,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則是其中關鍵。那麼,該如何正確管教孩子呢?1.有規矩規矩決定成功,規矩不可破,制度不可無,無規矩不成方圓。
  • 父母溺愛孩子,是錯誤的家庭教育狀態,只能教育出自私自利的孩子
    >,就是不想讓孩子輸在所謂的起跑線前。溺愛孩子的人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就有理性缺失的部分,沒有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看到一個正確的或者良好的父母應該如何做。在成為父母后,在工作壓力和育兒壓力的雙重壓迫下,物質上的補償和付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他們調節自己的教育心態。
  • 知愈心理:賺錢和陪伴孩子哪個更重要?原來很多父母選錯了答案
    知愈心理諮詢專注您的心理健康,為所有的情緒提供一個溫暖安放處,讓您從心遇見自己。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而父母缺席的童年往往都是灰色的。眾多的調查表明,小時候父母缺席的孩子往往不如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優秀。如果可以,誰都想要給自己的孩子陪伴,然而現實是沒有錢你根本無法生存。所以這就出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掙錢和陪伴孩子哪個更重要?
  • 知愈心理:對孩子的挫折教育,作為父母的你又明白多少?
    知愈心理諮詢專注您的心理健康,為所有的情緒提供一個溫暖安放處,讓您從心遇見自己。人的一生中可能會經歷很多起起伏伏的挫折和磨難,這是無法避免的。但是,很多家長出於疼愛孩子的原因,竭盡全力的避免讓孩子遭受到打擊或者挫折。這種做法反而會害了孩子,讓他以後無法直面應對社會......
  • 知愈心理:我要看電視,不然不吃飯!當孩子學會談條件怎麼辦?
    知愈心理諮詢專注您的心理健康,為所有的情緒提供一個溫暖安放處,讓您從心遇見自己。有朋友經常跟我抱怨說,我家孩子越來越難管教了,老愛跟我談條件。「你不讓我看電視,我就不吃飯了」「你不給我看電視,我就不寫作業了」「你不給我買玩具,我就不吃飯了」「你不帶我去遊樂園,我就不去興趣班了」 ......
  • 知愈心理:孩子「窩裡橫,外面慫」,背後暴露了家庭教育的真相
    知愈心理諮詢專注您的心理健康,為所有的情緒提供一個溫暖安放處,讓您從心遇見自己。關於孩子「窩裡橫」的問題,真的讓很多家長頭疼:在家就氣他的任性霸道、出了門擔心他的膽小畏縮,這孩子怎麼就不能平衡一下,在家乖一點、出門膽子大一點呢?前不久,接到粉絲劉女士的留言,說自己孩子是典型的「窩裡橫,外面慫」,一時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 知愈心理:當孩子衝你發脾氣,你應該高興才對
    知愈心理諮詢專注您的心理健康,為所有的情緒提供一個溫暖安放處,讓您從心遇見自己。願每一個發脾氣的孩子,都能得到父母的指引,堅定平和的成長。近來很多家長被孩子發脾氣這件事困擾,其實孩子願意在你面前哭鬧、發脾氣,說明他願意與你做正面情感的交流。孩子「發脾氣」和孩子「哈哈大笑」的性質是一樣的,都是情緒的一種表達方式。
  • 知愈心理:所謂低情商的媽媽,就是和孩子不停的講道理
    知愈心理諮詢專注您的心理健康,為所有的情緒提供一個溫暖安放處,讓您從心遇見自己。孩子的長大是一個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會犯許多的錯誤。如果犯錯的時候,不能正常的引導,就有可能出現適得其反的現象。01飯店裡,一個孩子用勺子舀著他最愛的排骨湯喝,一不小心把湯汁濺到了身上,他緊張的看了看身邊的媽媽。
  • 知愈心理:「別人有的,我也要!」孩子愛攀比,都是家長惹的禍?
    知愈心理諮詢專注您的心理健康,為所有的情緒提供一個溫暖安放處,讓您從心遇見自己。現在的孩子攀比心理是越來越重,尤其是在物質條件的攀比,簡直到了讓成年人瞠目結舌的地步。作為家長,對於自己孩子的這些攀比行為也常常是手足無措的,總想找個明白人幫自己把孩子的攀比心理給糾正過來。要糾正孩子的攀比心理,還是要找對了根源才好。
  • 知愈心理:孩子總愛發脾氣?這背後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知愈心理諮詢專注您的心理健康,為所有的情緒提供一個溫暖安放處,讓您從心遇見自己。在陪伴孩子成長的歲月裡,我們每天都在經歷著孩子的各種情緒。我們與他一起哭一起笑,在面對生氣等情緒時,很多父母都想知道,到底要怎麼做,才能讓孩子不要有那麼大的脾氣呢?
  • 知愈心理:孩子成績背後的心理密碼,父母真的讀懂了嗎?
    知愈心理諮詢專注您的心理健康,為所有的情緒提供一個溫暖安放處,讓您從心遇見自己。由於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不但成年人的生活壓力加大了,孩子的學習壓力也成倍的增長。這些壓力一部分是來自學校和社會,但更多的是來自家長。作為父母不但要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更應該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