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旁邊的這點地,翻了好種些蔬菜
12歲還是被家長捧在手心呵護的年紀,他卻早早擔起了家庭的重擔。貧困而多磨難的家庭讓他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也孕育了他感恩的心。他叫周平安,定西市渭源縣福和希望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多年來和殘疾二叔相依為命。他懂事孝順,是一位堅強面對困難,勇敢創造生活的好少年。
扛起家庭重擔
小平安3歲那年,媽媽因病去世,相隔一年後,奶奶也撒手人寰,爸爸為了掙錢還債外出打工後數年未歸。從此,家裡就只有殘疾二叔和年幼的平安。
艱辛、悲苦的生活很早教會了周平安懂事,生火、做飯、燒炕、餵狗,家裡的大活小活、重活累活他都一個人承擔,可他從來不叫苦,不喊累,小小的身軀裡仿佛有著無窮的力量。
二叔儘管先天殘疾,說話口吃,但對奶奶非常孝順,奶奶臥病在床期間,就是二叔每天給奶奶餵飯吃。也正是二叔孝順的舉動,讓周平安看在眼裡,從小就懂得孝敬長輩。自從享受國家營養餐補助後,周平安總要把自己的一份早餐留一點給二叔。那年學校發放愛心人士捐來的衣物,小平安請求老師「給一件大人的衣服給二叔穿!」每年二叔生日的時候,小平安都會做「拿手」飯菜給二叔吃。
生活得到改善
周平安家境貧寒,破舊的房屋是在鄰居的幫助下用空心磚砌成的,多處透風。一個土炕是他和二叔過冬取暖的唯一,一床破被就是他和二叔一年四季的溫暖,校服是他四季不變的衣服。
一年四季只有兩雙球鞋來回更換。害怕弄溼僅有的一雙厚襪子,下雨雪天他只能選擇光腳穿鞋,到了教室後,才會躲在角落裡偷偷穿上放在書包裡的厚襪子。
2014年,杭州的吳阿姨了解到了小平安的情況後,寄來了自己孩子的勤工儉學費,深受感動的小平安給吳阿姨寫了感謝信,也匯報了自己的花錢計劃:首先就是要給二叔買一雙新球鞋,因為二叔每天接送他上學,一雙鞋破得已經不能再補了。小平安的孝心和生活狀況牽動著吳阿姨的心,暑假,她帶著自己的孩子千裡迢迢來看望小平安和他二叔。在吳阿姨的帶動下,小平安的語文老師楊步文帶領學生,與鄰居叔叔阿姨一同幫助他和二叔修整房屋,置辦生活用品,小平安的生活環境得到了改善。
師生眼中的好學生
小平安缺少父母的疼愛,稚嫩的雙肩背負著與他年齡不相符的擔當,過著清貧的生活,但小平安的生活並不因為貧苦而缺少快樂和幸福。
年幼的平安在家尊敬長輩,自強懂事。在學校更是一個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善於學習的好學生。他常幫助同學削鉛筆、掃地、抹桌椅,髒活、累活搶著幹。每當中午排隊打飯,他總是排在最後,端起小碗就走,大碗讓給大同學,他是同學心中的孔融。
會川鎮福和希望小學校長黃海軍說,周平安家裡離學校遠,平時他叔叔會開著農用車送他上學,冬季下雪後農用車無法出山,周平安每天都要早早出發,摸著黑走上一個小時才能到校,這個孩子從來沒有遲到過!
2015年3月,周平安被評為渭源縣「美德少年」;2015年12月,獲評定西市第三屆道德模範。通訊員張安軍楊步文蘭州晚報記者牛小亞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