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結婚率創近十年新低 年輕人的婚姻被啥絆住了腳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我國結婚率創近十年新低,適婚人口減少,「個人主義」盛行,晚婚或不婚人數增加—— 年輕人的婚姻被啥絆住了腳

  7月3日,武漢洪山公園裡的「星期三相親會」現場。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朱娟娟/攝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傳統婚姻觀,正面臨著新的挑戰。

  據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數據,從全國範圍來看,2018年結婚率僅為7.2‰,這個數字創下了近十年來新低。從不同省份的差異來看,經濟越發達地區的結婚率越低,2018年全國結婚率最低的上海只有4.4‰,浙江5.9‰為倒數第二,廣東、北京、天津等地的結婚率也偏低。

  這屆年輕人怎麼了?從事30多年人口學研究的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分析,結婚率普遍下降的根本原因在於結婚人數的結構性減少。與此同時,全社會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房價高企、就業競爭激烈,以及年輕一代「獨性」更強等原因,也都成為年輕人結婚路上的「絆腳石」。

  越來越晚——

  初婚年齡創史上新高

  北大博士學歷、身高1米72、在高校任教,於曉楠從小到大都是眾人眼中的「天之驕女」。可隨著她的年齡邁過30歲直逼35歲,她明顯注意到父母對女兒的自豪感開始持續下降。他們發動一切關係給家裡這個「黃金剩女」安排相親。曉楠苦笑著說,「可能爸媽覺得好不容易攥了一手好牌,卻要砸在手裡了。」

  在高校裡,大齡未婚女青年並不少見,很多人經歷了從本科、碩士到博士的求學路,當終於走上了很多人羨慕的「人生巔峰」後,環顧四周卻發現自己的人生同行者所剩不多。

  於曉楠覺得自己對另一半的要求並不太高,「起碼要能跟我聊得來吧,要愛讀書吧。」她自己家境不錯,父母已經給她買了車,準備了房子,甚至發話說,「如果男孩子對你好,房子車子都可以不要」。

  但曉楠覺得婚姻應該要勢均力敵,「兩個人各方麵條件要差不多,這樣彼此心裡都不會失衡,兩個人的三觀也不會差距太大」。

  「人們都覺得高校裡人才濟濟,但我入職後發現,其實很多優秀的男老師早就『名草有主』了。」於曉楠經歷了多次相親後發現,雖然看上去學歷高、工作也體面,但因為年齡偏大、自身要求也較高,加之交際圈很小,在高校找到合適對象的機會也大大減少。

  「現在的平均初婚年齡是有史以來最高的。」原新說,最新統計全國平均初婚年齡25~26歲左右,其中城市達到26~27歲,農村大約在25歲。

  從全國來看,目前結婚年齡集中在24歲~30歲之間,這部分人出生於1989年~1995年,而這幾年的絕對出生人數本身就較前幾年在減少,「結婚的人少了自然結婚率就下降了,這是一個基本原因」。

  上海市婦聯公布的《改革開放40年上海女性發展調研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上海男女的平均初婚年齡分別為30.3歲和28.4歲,比10年前分別提高了5.0歲和5.4歲,與歐盟平均水平持平。據江蘇省民政廳去年1月發布的數據,2017年,江蘇人平均初婚年齡為34.2歲,其中女性34.3歲,男性34.1歲。

  究其背後的原因,在於全社會普遍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女性,現在高校中,本科、碩士學歷的女性已經佔一半左右,博士階段女性佔比接近40%。」原新說,推遲婚齡、晚婚晚育成為一個普遍現象。

  這兩年,團天津市委推出服務青年婚戀交友的品牌活動——「青春有約 津彩團緣」,場場火爆。團天津市委青少年發展和權益保護部部長張靜華說,每次網絡報名啟動後,入場券就被一搶而空。總有沒報上名的家長主動給他打來電話,請求把自家孩子塞進去,「多數都是學歷高、收入高,同時年齡也高的『三高』女青年」。

  一組數據直觀地說明了女性婚姻觀的變化:1990年,30~35歲的女性中,未婚只佔0.6%,而到今天,未婚佔到7%;而35~40歲的女性未婚佔比則從0.3%增長到4%左右,「都增加了10倍以上」。

  近日有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呼籲修改婚姻法,將男女法定結婚年齡下調至18歲,以此來挽救持續走低的結婚率。原新認為,這種做法並不會產生實質性的效果。目前婚姻法已經規定了,大學期間只要達到法定年齡即可結婚生子,但現實情況是,作出這樣選擇的人依舊是極少數。

  主動「剩」下——

  「獨性很強」的年輕人

  1981年出生的劉豪是很多人眼中的優質「剩男」。

  劉豪家境殷實,在天津的城市核心區擁有3套房產,其中兩套是「一位難求」年年看漲的「頂級」學區房。他有一份國企的穩定工作、沒有不良嗜好;天天健身,擁有同齡人中難得的完美身材。

  劉豪理想的另一半要有甜美的長相、溫柔的性格、和諧的家庭。「聽上去要求不高啊,可我給他介紹3個女孩,都無疾而終。」他的表姐氣呼呼地說。

  第一個女孩比較靦腆,兩人見面後聊了幾句,女孩就開始時不時地低頭看手機,劉豪覺得要麼就是對自己沒興趣,要麼就是沒什麼禮貌,頓時沒了好感,相親現場變成了兩個人面對面玩手機。

  跟第二個女孩見面後,雙方都跟介紹人表示對彼此有好感,互留微信繼續聯繫。結果,那個女孩每次回消息的速度慢得讓劉豪抓狂,「有時候隔一天才回復。」劉豪約她周末出來玩,女孩回復,「我愛睡懶覺,周末一般都要睡個大半天,晚點再約。」幾次下來,劉豪有點生氣,「怎麼她只考慮自己,一點都不在意別人的感受呢?」

  劉豪和最後一個女孩聊得挺愉快,結果約會了沒幾次就分手了。原因是女孩養的狗生病了,兩人在給狗治病上發生分歧,吵了幾句,劉豪覺得自己一片好意沒人領情反被埋怨,女孩覺得男生在現實中說話態度粗暴,跟微信聊天簡直不像一個人,最後不歡而散。

  他的表姐評價說,「別看他都38歲了,其實還是個沒長大的孩子。」而他自己倒也覺得無所謂,每天下班先健身,回到家父母把飯菜都做好了,晚上打打遊戲,跟朋友微信聊聊天,「一點也不覺得無聊啊」。

  和劉豪一樣,這些眼下本該進入婚姻生活的年輕人,恰是獨生子女一代。原新認為,這些年輕人生來就是家庭的中心,因此表現出「獨性很強」的特點。

  這種特點反映在文化上就是個人主義,「個人主義並不等同於自私,我們看到在國家遇到災難等困難時,很多90後年輕人特別踴躍捐款捐物。」他認為,這些年輕人身上的個人主義是指強烈的自我意識,他們追求舒適、自由、自我的生活方式;他們有享受當下、只對自身負責的生活態度。同時,在某種程度上忽視了關愛別人以及對家庭的責任心等。

  通信方式變化和娛樂方式的多樣性,都在加劇這種「獨性」。在這個一根網線就能聯通全世界的時代,通信方式越發智能化,反而導致人們面對面的溝通越來越少。外賣文化的興起讓吃飯不一定需要有人陪伴,只需要手機點一點飯菜就能送上門。

  原新從近幾年高校招聘面試中發現一種趨勢:一些人的簡歷特別優秀,用郵件溝通也非常順暢,可一到面對面環節卻判若兩人,表現出沉默、少言。原新說,這種人際溝通的障礙放到談戀愛中必然成為硬傷,「不談,怎麼戀愛啊?」

  與此同時,現代生活娛樂方式也越發多樣性,特別是在大城市裡,有無數種選擇可以填補空餘時間。這也給生活在其中的人們一種感覺:不一定非要有家庭,才能享受家庭帶來的生活樂趣。

  日益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顛覆了人們「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整個社會也在走向包容,各種各樣的生活方式都能被大眾所接受。不結婚也並不意味著沒有同伴,大家已經見怪不怪,「過去人們在小集體裡還有道德約束,現在越是大城市越開放,誰也不管誰。」

  被迫單身——

  房價高、就業壓力大、生活成本高

  江西人林文浩研究生畢業,在上海一家保險公司工作了5年,工作業績考核的壓力大得讓他喘不過氣來。他努力工作攢錢的速度,遠遠趕不上上海房價飆升的速度,令人目眩的天文數字讓他望而卻步。

  更讓他覺得高不可攀的,是上海姑娘的擇偶標準:有房、有車、有穩定工作,還有一點更重要——上海戶口。

  在中國現代化程度最高的上海和北京兩個國際化大都市,戶口問題成了一些年輕人邁向婚姻的一道坎兒。

  自稱北京大妞的郭美潔從小就被父母灌輸了這樣的觀念:咱家不缺房、不缺錢,找對象就找北京人。用她爸爸的話說,哪個老北京家裡沒有幾套房?找個北京人,離父母近,小兩口根本不需要奮鬥就吃穿不愁。

  33歲的郭美潔上大學時就獲得出國交換學習的機會,讀完研究生回國在一家外企駐中國總部工作,剛入職時月收入就有兩萬多元。她常和好友去吃飯、逛街、購物,一有假期就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自己生活得挺好,不能因為結婚降低現有的生活品質吧?」

  婚姻的門檻隨著中國城鎮化程度的提高,無形中也在水漲船高。經濟發達地區生活成本相對較高,房價飆升更讓越來越多年輕人「望婚卻步」。無房、無車、無錢都成為婚姻的羈絆。這些經濟欲求的增加,迫使很多年輕人必須積累一定的財富才能考慮婚姻。

  財富積累的背後,就業競爭也愈發激烈。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勞動年齡人口雖有所減少,但中國依然處在勞動力供給的「高原平臺」上。每年15~59歲的勞動力人口依舊保持在9億人以上,直到2040年勞動力人口依舊不會低於8億人。這意味著,就業壓力將長期存在,而激烈的就業競爭,也導致了婚姻的推遲。

  與此同時,中國快速發展的大城市吸引了2.88億農民工來到這裡尋求發展機會,他們中1980年以後出生的超過半數。如此龐大數量的年輕人在中國的版圖上流動著,這種流動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結婚的概率,壓縮了他們談戀愛的機會。同時,選擇結婚意味著必須負擔起養育孩子的生活成本,這也促使他們的結婚率下降。

  此外,原新還提到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的問題。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長達30年時間累積了3000萬以上的「剩男」,「從婚姻的角度說,這批人天生就缺少相對應的另一半」。

  如果婚戀市場有「鄙視鏈」的話,那麼大多數「剩女」往往是高知、高收入,處於「鄙視鏈」的頂端;而「剩男」則往往是學歷和收入都較低,處於「鄙視鏈」的底端,這兩組人群從根本上就不太可能匹配。

  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2018年曾發布過一份《當代青年群體婚戀觀調查報告》,調查顯示,對於「如果一直沒有找到理想的結婚對象,您會怎樣?」的問題,69.53%的青年選擇繼續等待,直到找到理想的人才會選擇結婚;15.61%的青年選擇「保持單身」;有9.34%的青年願意「降低擇偶標準」;僅有5.52%的青年選擇「將就結婚」。

  面對結婚率一降再降的現狀,不少專家認為這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沒有必要過多擔心。在原新看來,無論是晚婚還是不婚,都是年輕人從自身實際出發作出的選擇,社會應多尊重,給年輕人更多選擇空間。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胡春豔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結婚率創近十年新低,房價真的要降了
    ,創下2008年以來的新低。從全國範圍來看,2018年全國結婚率最低的是上海,僅是4.4‰,浙江5.9‰倒數第二,廣東、北京、天津等地的結婚率也偏低。此外,根據安居客、58給出的預測,到2021年,中國成年獨居人口將達到9200萬。 中國結婚率的持續降低,百姓並不著急,但是專家們卻很焦急。
  • 結婚率創近十年新低,房價真的要降了!
    根據民政部正式對外公布《2018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全年,我國依法辦理結婚登記1013.9萬對,比上年下降4.6%,結婚率為7.3‰,比上年降低0.4個千分點,創下2008年以來的新低。
  • 中國結婚率創十年來最低,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意結婚?
    2019年全國婚姻登記機關共辦理結婚登記947.1萬對。這是近十年來,結婚數量首次少於千萬對。小編也特意整理了近十年的結婚數。 ,那麼結婚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針對中國結婚人數持續走低的原因,民政部社會事務司表示,一是適婚人口的總數下降。大家都知道,我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為控制人口增長過快,開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於是出生的人數大量減少,而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人是目前適婚的大量人群,基數的減少是結婚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 2019年結婚率6.6‰再創近十年新低 婚戀思想改變帶來新機會
    婚姻不再是人生的必選項,它從過去強調繁衍和生存,發展至如今人們在婚姻中越來越追求自我價值實現及個人成長,這使得人們對婚戀體現的人生價值和意識內涵更加看重,進而重新開始定義婚戀。結婚率再創新低結婚率不斷走低,離婚率反向走高,已然成為了近些年婚戀發展的趨勢。根據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的數據顯示,從全國範圍來看,2018年結婚率僅為7.3‰,為10年來新低。
  • 2020國家公務員面試熱點:直面結婚率低背後的社會焦慮
    【熱點概述】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聯合提供的數據顯示,從全國範圍來看,2018年的結婚率僅為7.2‰,創下了近10年來的新低——越來越多的人徘徊在婚姻這座圍城的門口「興嘆」。表面上看,跨進這道城門,仿佛只隔著與對面相親對象之間的那張小小咖啡桌,實際上卻因為種種社會經濟文化因素而隔著關山萬重遠。
  • 結婚率新低現象的人口學解讀
    【關鍵詞】結婚率 低谷 人口學 【中圖分類號】C92 【文獻標識碼】A中國結婚率走入近30年來第二個低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官網發布的、自1986年以來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中相關數據,筆者得到了1987—2018年共32年的結婚率,並繪製了年度變化曲線圖(見圖1),發現近30年來,結婚率最低值是2002年的6.10‰,最高值是
  • 離婚率逐年攀升,結婚率卻創新低?為挽救婚姻,國家專門發布新規
    前言說起結婚,人們對它的定義就是一大喜事,畢竟洞房花燭夜也是很多人的願望,雖然說有這願望的人不少,但近些年提到結婚,越來越多人確不同程度地出現了「恐婚」的症狀,我國的結婚率也是越來越低。結婚率創新低,離婚率卻在逐年攀升據數據統計顯示,2019年我國登記結婚的一共有947.1對,與2018年相比減少了63萬對,結婚率同比下降了6%,我國結婚人數近十年來首次在千萬人以下。然而,在結婚率不斷下降的同時,離婚率卻在上升。據數據顯示,2019年登記離婚的夫妻共有415.4萬對,比2018年增加了35萬對,離婚率同比增加了9%。
  • 我國超7千萬成年人獨居,結婚率創新低,是什麼讓他們選擇單身?
    《2018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 2018年全年,我國依法辦理結婚登記1013.9萬對,比上年下降4.6%,結婚率為7.3‰,比上年降低0.4個千分點,結婚率創近10年新低。按照民政部的統計,目前中國有超過2億單身成年人,其中包括超過7700萬獨居成年人。
  • 結婚率五連降 這屆年輕人:如果1+1小於1 為啥要結
    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的數據顯示,自2013年開始,全國結婚率逐年下降:從9.9‰到9.6‰、9‰、8.3‰、7.7‰,到2018年只有7.2‰,且經濟越發達地區結婚率越低。「問過幾次,人家小年輕都不著急。」不少受訪者表示,現在給單位年輕人介紹對象不容易。
  • 結婚率逐年下降,離婚率也在上升,國家出新規拯救婚姻2021年執行
    而2019也成為了近10年來首次結婚數量低於千萬對的一年。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的結婚率其實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一直都在持續下降,根據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的數據顯示,自2013年以來,我國的結婚率就在逐年下降。2013年全國結婚率為9.9‰,2014年為9.6‰,2015年為9‰,2016年為8.3‰,2017年再降到7.7‰。到了2018年,中國的結婚率僅為7.2‰。
  • 全國結婚率出現「五連降」 晚婚、不婚已成趨勢?
    來自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的數據顯示,全國結婚率出現「五連降」。到了結婚年齡就一定要結婚嗎?這屆年輕人的回答是:不!  年輕人不愛結婚了?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的數據,從2013年開始,中國的結婚率逐年下降。
  • 結婚率創新低背後原因引深思
    和劉夢有相似想法的年輕人不在少數。據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數據顯示,從全國範圍來看,2018年結婚率僅為7.2‰,這個數字創下了近10年來新低。從不同省份的差異來看,經濟越發達地區的結婚率越低,2018年全國結婚率最低的上海只有4.4‰,浙江5.9‰為倒數第二,廣東、北京、天津等地的結婚率也偏低。
  • 結婚率低?是時候學習詩經啦!《關雎》排在首篇的原因你知道嗎?
    詩經女孩最近讀了一則新聞,說中國結婚率創近10年來新低,大傢伙都不願意結婚了,但是這跟孔老夫子把《關雎》放在詩經的首篇有什麼必然聯繫呢?詩經女孩帶你解讀更深層次的原因,給你一個答案。1、中國結婚率創近10年來新低詩經女孩看新聞說,據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數據顯示,從全國範圍來看,2018年結婚率僅為7.2‰,這個數字創下了近10年來新低。經濟越發達地區的結婚率越低,最低的上海只有4.4‰,浙江5.9‰為倒數第二,廣東、北京、天津等地的結婚率也偏低。
  • 不婚族:妖魔化的婚姻背後,當下的年輕人到底在經歷著什麼?
    導讀:大部分人所謂的婚姻或者愛情,只不過是套著心有靈犀的外衣,本質還是在追求肉體上的歡愉。經過幾千年的文化繁衍,人類才漸漸形成了當下較為成熟的婚姻模式。然而,隨著當下社會男女比例的嚴重失衡,婚姻漸漸成為一種以存款,外貌,家事,工作為衡量標準的交易。一次婚姻,就好比一場博弈,這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只能是贏得起而輸不起,因此,才不會輕易選擇步入婚姻。另外,儘管當下的社會對年輕人未來的選擇越來越寬容,但大多數的父母還是信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樣落後的準則。仿佛,生育才是婚姻的唯一目的。
  • 結婚率越來越低的時代:成年人世界的愛,有這幾個潛規則,愛不起
    根據網際網路用戶的調查,2019-2020年結婚率降至7‰ 左右。 可以這麼說,這是自2013年以來,結婚率最低的一個時期了。 不高也不低的工資,能養活誰呢?說實話,這份薪水能養活一個普通的成年人就不錯。況且,一旦有了家庭,沒有人能確保一定可以還孩子一個幸福無憂的未來。
  • 10%結婚率,卻有著56.7%的90後離婚率,婚姻是要門當戶對
    這就意味著平均6個人裡面就有1個人是單身,且90後的平均結婚率甚至達不到10%。尤其近兩年,國內單身人口的數量還在不斷擴張。10%不到的90後結婚率,想想也是可怕,10個人裡面就只有1個人結婚。然而,你以為結婚了就沒事了,並不是這樣子的,結婚的同時,它伴隨著居高不下的離婚率。
  • 韓媒:韓國女性未婚率增高 學歷越高結婚率越低
    據韓國《中央日報》12月8日報導,韓國保健社會研究院副研究員李祥林在12月8日召開的第八屆人口論壇公開了題為《婚姻意向及未婚增加的原因》的報告。調查結果顯示,韓國男性學歷越低結婚率越低,然而女性恰恰相反。  兩性結婚率的差異在婚姻市場失配(miss-match,不一致)是該研究的結論。
  • 結婚率連年下降的背後!
    而這份提案的背後是近年來我國結婚率連年下降的現實,2013年全國結婚率為9.9%,2014年為9.6%,2015年為9%,2016年下降到8.3%,2017年再降到7.7%,2018年中國的結婚率只有7.2%,創下歷史的新低。
  • 中國人婚姻數據說明了什麼?31年離婚數量為何越來越多
    1987年到2017年,31年的民政部數據顯示:「晚婚」現象明顯,近5年25—29歲結婚登記的公民佔最多。自2003年起,中國的離婚率逐年上升。每年,有多少中國人登記結婚?年輕人為什麼晚結婚了?數據告訴你↓↓轉給身邊的青年參考!
  • 婚姻:必備品OR選擇品?從人格的四個維度,看什麼影響你的婚戀觀
    然而中國結婚率越來越低,更是創近十年新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不結婚。 結婚率是指某地區當年結婚對數佔該地區年平均人口的比重,通常用千分比表示。其公式為:結婚率=(當年結婚登記對數/年平均人口數)*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