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梅媽
編輯/梅媽
科學發展飛速,人們夠利用先進的知識讓生活變得更好,但是同時卻又總被生活中一些罕見的事情嚇到,比如在生孩子的時候,一些罕見的情況讓人不得不感嘆造物的神奇。
一對年輕夫妻,兩人是大學同學,畢業之後感情一直很好,早早就結婚了,他們決定要個孩子。
妻子懷孕養胎很順利,10個月轉眼間過去,到了要生娃的日子。
兩家人焦急地在產房外面等待結果,丈夫在產房裡陪著妻子,給妻子加油打氣。
也是因為小兩口年輕身體好,順產的過程並不算艱難,孩子順利出生了,丈夫高興地要把孩子抱給妻子看,卻發現了很奇怪的一件事,那就是孩子並沒有哭,而且醫生也不把孩子打哭。
原來妻子生下的是個"奇怪寶寶",胎兒在一層半透明的"殼"裡還未睜眼,看起來非常詭異。
丈夫頓時情緒失控了,他覺得這孩子一定是先天畸形,這個孩子肯定活不下來,不能要了,然而醫生卻笑了:
"恭喜你,這個寶寶比一般的寶寶更健康!"
其實寶寶身上的這層"殼"只是產婦體內包裹羊水的那層膜而已,一般產婦分娩前會破水,只是這位寶媽並沒有破水而已,說明羊膜比較結實,孩子更加健康。
這次的事件是虛驚一場,雖說寶寶出生的樣子有點嚇人,但畢竟只是普通的生理現象,而且這個寶寶還特別健康,但是還有很多孩子卻沒有這麼幸運,他們天生就有畸形,人生從出生那一刻起就被陰影籠罩了。
孩子先天有畸形畸形,父母應該怎樣對待他?
1. 給孩子培養興趣愛好
先天有殘疾畸形的孩子,心理上已經很受打擊了,他們往往因為身體條件的原因而行動不便,因此很抗拒去做一些事情、進行一些嘗試。
父母可以試著給孩子培養一個興趣愛好,讓孩子從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入手,更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有嘗試新鮮事物的想法,從中給予鼓勵和支持,幫助孩子打開心扉。
2. 多鼓勵安慰
身體殘疾的孩子需要的不是憐憫,而是好好活下去的勇氣和希望,父母的鼓勵安慰,正是幫助孩子邁開人生步子的重要希望。
父母對孩子最好不要強調憐憫的感情,這樣只會加重孩子的悲傷情緒,讓孩子陷入自怨自艾的狀態中無法自拔。給予孩子適當的安慰和鼓勵,告訴孩子"你也可以做到很多事情",這樣的話語更加有實際意義。
3. 不要溺愛孩子
很多家長會錯認為殘疾的孩子最缺的是濃厚的愛意,於是對孩子百般順從,試圖用寵愛撫慰孩子內心的傷痕。
但其實這種行為反而容易讓孩子更加注意到自己的"與眾不同",覺得自己因為殘疾而被區別對待,很多孩子為了發洩心中的痛苦,故意任性,為難父母,但這樣做也讓孩子更加痛苦。
4. 多陪陪孩子
孩子身體的殘疾會讓父母感到痛苦、內疚,認為是自己害了孩子,無法去面對孩子的目光。但是這樣的逃避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父母拋棄冷落,不信任父母對自己的愛,也容易讓孩子的思想和性格走上極端。
父母多陪伴在孩子身邊,和孩子共同面對生活的困難,才能幫孩子建立起好好生活的決心。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家孩子健健康康地出生,但現實有時候就是如此無情,讓孩子一出生就背上了無窮的磨難與痛苦。作為父母,能夠給予孩子的,除了愛意,還有就是讓孩子有足夠的勇氣好好生活下去,不要一直沉浸在痛苦的情緒中,要多看看未來。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小知識和育兒故事,可以關注我!幫助你成為一名成功的父母~
(本文內容皆是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