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0 15: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請點藍字關注,助力全面依法治省
編者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新舊動能轉換初見成效的決戰決勝年。山東省委將2020年定為「重點工作攻堅年」,要求全省上下要以攻堅的狀態,敢於啃「硬骨頭」,敢於趟「地雷陣」,咬定目標不放鬆,風雨無阻勇攀登。
為更好的體現全省司法行政系統按照省委「重點工作攻堅年」的部署要求,圍繞「法治攻堅」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任務,把改革攻堅作為貫穿全年工作的主線,有效發揮統籌法治建設和司法行政職能作用,全力做好法治山東這篇大文章,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近日專訪東營市司法局黨組書記、局長鄭少鋒。
強化提升人民調解先導性基礎性作用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把『楓橋經驗』堅持好、發展好」的指示要求,東營市積極整合政府性、社會性資源,於2018年聯合多部門成立了隸屬市司法局管理指導的東營市人民調解中心,這是我省成立的首家市級人民調解工作平臺。目前,東營市縱向建立健全了以市人民調解中心為「軸心」、縣區人民調解中心為「樞紐」、鄉鎮(街道)人民調解中心為「關口」、村(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為「前沿」的階梯式糾紛調處平臺,橫向相繼建立完善了醫療、商事、物業、警調、訴調、檢調、涉校涉生、婚姻家庭、信訪事項、勞動爭議、智慧財產權等專業性行業性調解組織,在全市構建起上下貫通、縱橫交織的四級維穩體系。
近期,市委政法委牽頭市司法局參與制定了《關於加快建設以社區為基本單元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處工作體系的意見》,明確提出「 縣區(開發區)中心要會同本級司法行政部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為縣鄉村(社區)三級中心選聘專職人民調解員,建立專職人民調解員薪酬保障體系」,這進一步強化了人民調解在健全銜接緊密、協調聯動、高效便捷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處體系中的基礎性作用,確保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難事不出縣、四級網絡治根本」,有力推動了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發展。
探索創新「一創三合」新模式
積極探索實踐了「一創三合」新模式。「一創」就是「創新三四五工作方法促規範」,工作中,秉持免費服務、以責定賠、依法調解三項原則,實行信息保密、調解迴避、專家評估、調前會商四項制度,採取受理申請、調查核實、調處糾紛、調解確認、監督履行五步流程,依法公正維護各方權益。「三合」就是「整合行政資源解難題、融合司法優勢提效力、聚合社會力量增公信」,通過整合行政資源,為群眾提供了「便捷化、綜合性、全方位」的非訴訟糾紛調解服務;通過融合司法優勢,在全省率先創立「人民調解+仲裁確認」新模式、完善「人民調解+司法確認」新機制,有效避免了糾紛反覆,切實解決了調解「生效難」的問題,編印發放《東營市醫療糾紛典型案例彙編》《東營市物業糾紛典型案例彙編》,將矛盾糾紛「發現在初始、解決在萌芽」變為「防患於未然」;通過聚合社會力量,先行先試「同行評議、專家諮詢」定責新做法,有力提升了矛盾糾紛化解的公信力。中心成立至今,共調解案件1166起,其中人身死亡案件102起,涉案賠償訴求金額4.02億元,經調解達成賠償金額2.27億元,所有調解案件均實現了零反悔、零上訪。
首創」人民調解+仲裁確認「新路子
目前,大家普遍關注的一個問題是,雙方當事人經調解達成一致並籤訂人民調解協議後,如何能夠保證協議如期全部履行。大家之所以普遍關注這一問題,就是因為調解協議本身的法律約束力不強,在一方當事人拒絕履行或不全部履行時,另一方當事人難以申請強制履行。為此,在完善「人民調解+司法確認」工作機制的同時,2018年5月,東營市司法局與東營仲裁委員會籤約,由仲裁辦向調解中心派駐仲裁員,直接參與人民調解工作,現場受理仲裁申請並一站式辦理仲裁確認手續,賦予人民調解協議法律效力。通過推行「司法確認」「仲裁確認」「雙確認」機制,進一步推進了人民調解效率與效果的有機統一,實現了矛盾糾紛更加高效、高質地解決。
人民調解解民憂
近期,東營市通過「人民調解+仲裁確認」這一模式,成功調解了一起有較大影響的商事糾紛案件。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某大型商場暫停營業、陷入困境,隨向78名出租人發出《關於減免租金的溝通函》,提出疫情構成不可抗力,企業關停一直未營業,經營出現重大困難,懇請78名出租人給予減免2個月租金,以渡難關。雙方協商同意,共同向市人民調解中心提出調解申請。經市人民調解中心、東營仲裁委員會現場調解,雙方最終達成一致並籤訂《調解協議書》,78名業主統一減免2個月租金的45%。東營仲裁委員會現場為雙方辦理仲裁確認手續,調解協議及時順利履行。
推進法律援助惠民政策
圍繞著如何讓法律援助更好地惠及困難弱勢人群,在擴大援助覆蓋面、降低門檻的同時,東營市針對農民工討薪及工傷賠償、60周歲以上的農村老年人、持有殘疾證的殘疾人、低保群體、精準扶貧對象等特殊受援人,創新推出了免交經濟狀況證明、免予條件審查、免除現場排隊等候,優先接待、優先指派、優先辦理「三免三優」服務;其中對60周歲以上的農村老年人全部實行「免交經濟狀況證明、免予條件審查」這一政策,東營走在了全省的前頭。
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東營市始終堅持「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的服務理念。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該市及時優化升級法律援助線上平臺,暢通異地申請法律援助渠道和在線4G「上門服務」,利用網絡視頻通話功能,指導不便來到現場申請法律援助的當事人辦理法律援助手續,讓群眾足不出戶、指尖一點就能獲得法律援助。疫情防控期間,該市先後為身在菏澤、濱州甚至河南、湖北的當事人提供4G「上門服務」34人次,安排律師、工作人員及時答覆網上諮詢78件,受理網上法律援助申請67件,有效減少了人員聚集,切實做到了「應援盡援、優質高效」,為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提供了有力支持。
創新」掌援寶「法律援助一體化平臺
通過前期的調研和論證,該市制定了東營市「掌援寶」法律援助一體化平臺建設方案,該平臺依託微信小程序,利用人臉識別技術,通過全程錄音錄像,讓網上法律援助申請更規範,當事人只要有微信就能隨時隨地完成全部法律援助申請。目前正在開發建設階段,預計10月份投入使用,屆時該市將把「掌援寶」接入東營市「掌上通」、「e東營」等公眾平臺,真正實現「省時省力不出門,法律援助時時辦」,讓困難弱勢人群切實享受到「零距離」的援助服務。
12348保障群眾合法權益
針對「110」報警熱線涉及許多非警務諮詢類糾紛電話這一情況,今年4月份,東營市在全省率先開展了「12348」與「110」聯線聯動工作。目前,已建立「110」法律諮詢專線5部,實現了市縣兩級全覆蓋,同時,挑選了一批業務過硬、責任心強的律師組成了「110」法律諮詢專線律師服務團,對市民撥打「110」的非警務諮詢類電話實現了「一鍵轉接,三方通話」、24小時全天候服務。
自專線建立以來,「12348」法律服務熱線共接聽「110」轉接非警務法律諮詢類電話963件,轉法律援助67件,轉人民調解92件,每6件轉接糾紛諮詢中,就有1件是通過訴訟或調解渠道解決的,既節省了大量警力資源,提升了處警效率,又及時化解了矛盾糾紛,有效保障了群眾的合法權益。
來源: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原標題:《法治攻堅 | 精準施策 靶向發力 提升群眾法治獲得感 幸福感 安全感》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